苗栗三義鄉 勝興火車站,魚藤坪斷橋
台鐵西部縱貫線在日人治台的建設下,於本世紀初即已完備。舊山線鐵路三義到豐原路段,是台灣縱貫鐵路地形最崎嶇的一段,山丘、河流阻隔,工程艱鉅,進度緩慢,從 1903 年起,在歷經鑿山架橋的艱辛工程後,整整花了近 5 年,到 1908 年(明治 41 年)才完工,台灣縱貫鐵路此時才全線通車,從此舊山線鐵路肩負苗栗山區客貨運輸的重任。
舊山線橫跨苗栗與台中兩縣,以三義作起點,途經勝興、泰安、后里、豐原北號誌站,在長約廿三公里的路段中,經過九座隧道、四座鐵橋,被視為是二十世紀鐵道工藝美學上卓越的經典之作,沿途可欣賞古意盎然的老舊站房、匠心獨具的鐵橋建築風格,也可感懷昔日篳路藍縷開山鑿洞的艱辛,無怪乎文建會將其列為台灣十二大世界遺產潛力點之一。
台鐵為改善舊山線坡度陡、彎道大、隧道橋樑老舊、運輸效率低等缺點及避開屯子腳地震斷層,經過漫漫十一年的施工,竹南至豐原間「雙軌工程」與三義至豐原北端(原號誌站)間「截彎取直」工程終於完工,從舊鐵道西側截穿火炎山腹,越過大安溪,直接銜接后里站,不禁縮短了距離,也減緩了火車爬坡的的難度。走過近百年的歲月,這條以綿長隧道和雄偉橋樑著稱的鐵道,已於民國八十七年九月廿四日新山線全線通車,當年11月底舊山線功成身退,從此步入歷史。盡管舊山線已停駛列車,但是位於此段的勝興火車站、開天二號隧道和魚藤坪斷橋都是百年古蹟 ,加上沿途景緻秀麗,早年是鐵道迷公認的台灣鐵道經典代表,目前則是國內旅遊最熱門勝地之一。
中午我們在銅鑼大興善寺吃完平安麵後,接媽媽回家。下九華山後,由三義市區進入苗130線道,苗130線道為三義往大湖之間的要道,中間也有岔路通往勝興車站與關刀山登山口,沿途風景秀麗,車流不多,可避開三義木雕街擁擠的人潮與車潮,這也是我選擇此路線的主因。由130線道轉入勝興車站之鄉道前,附近設有景觀步道與休憩涼亭,在此可遠眺關刀山,山勢之美盡收眼底。循鄉道進入勝興車站前,車流變多,至苗49鄉道岔路口,往勝興車站前道路已管制,我們將車停好,循山徑進入勝興車站。
由停車場進入勝興車站之山徑,沿途均在油桐林中穿梭,若桐花盛開季節,白色油桐花紛紛飄落,彷彿落雪,立於林中還可聞到淡淡幽香。
山徑即景,前為Amanda,後為Candymi。
靠山吃山,苗栗的物產多緣於山而來。昔日山區盡是原始樟木林,19世紀煉樟業達於高峰,縣內也興起許多以"份"命名的聚落,四份、八份、十六份、百二十份…,皆是腦寮蒸餾樟腦的記數單位,而樟木也造就了三義木雕的崛起,盛況至今不衰。而昔稱十六份的勝興車站至今也成了國內觀光旅遊勝地。
【勝興火車站】
勝興火車站的前身是「十六份信號場」,於 1908 年(明治 41年)設立,「十六份」是勝興舊名,早年山區盛產樟木,先民曾在當地設置 16 座蒸餾樟腦的爐灶,因此而得名。
勝興車站不愧是國內最熱門的旅遊勝地之一,原本純樸寧靜的山城,週末午後不斷湧進的遊客,將小小的車站擠得宛如置身在台北西門町鬧區一般。 勝興車站早期是西部縱貫鐵路的最高點,站內月台有一座紀念碑,標高 402.326公尺,為西部縱貫鐵路中最險峻、自然景觀最特殊的一段。
昭和五年(1930年)開始營運,車站本體為日式木造建築,以大陸的福州杉為建材,採木栓衍楔式建法,完全不用一根鐵釘,其八卦式房楔更是全台少見。1935 年中部大地震、1999 年九二一大地震,勝興火車站受損輕微,足見其耐震效果。 據說,因為勝興車站位於關刀山麓,周遭有九座狀似虎頭的山頭,日本人為了辟邪,特別採用設計尖陡屋頂、造型特殊的「米」字型柱頭,虎牙狀的簷板,以及尖銳的柱頭、牛腿圓飾等,藉以鎮站。八卦式屋樑的風水傳說,至今仍讓地方津津樂道。如今這些特殊的裝飾細節,為勝興火車站建築,增加鑑賞的趣味。 Amanda & Matt 勝興車站即景 昔為站長室,今為人文鐵道文化雜貨店,販售五花八門的古早民俗童玩。 Matt 勝興車站即景 |
Matt 勝興車站即景
仿老站房陳設的鐵路餐廳,古樸有味。
勝興車站對面的古樸的日式宿舍保存完好。
Amanda & Matt 勝興虎泉即景
Amanda & Matt 勝興虎泉即景
回程途中,由於 Matt玩累了,回程中耍小性子,阿媽只好拉著孫子走。
【魚藤坪斷橋】 |
告別了勝興車站,循鄉道往南續行,沿途舊山線鐵軌緊鄰著道路,部分淹入荒草,透露出舊山線鐵路幾許風光不在的蒼涼。
近傍晚時分我們來到勝興火車站南方近4公里處,重溫魚藤坪斷橋舊韻。
「魚藤坪」是三義鄉龍騰村舊名,相傳先民開墾當地時,在山區廣植魚藤,因而得名。傳說中,因附近的鯉魚潭有條鯉魚精常出來作怪,村民們於是在鯉魚潭周邊種滿魚藤,借著關刀山的「關刀」斬魚藤,而魚藤正可以剋制魚精。之後,鯉魚精果真不再作怪。台灣光復後,村民認為「魚藤」不雅,更名為龍騰,也有鯉躍化龍而騰天之意,和諧圓滿收場。
山線火車從歷史隧道穿山而來,魚藤坪斷橋殘影雄峙,此為舊山線最雋永的一景。
魚藤坪斷橋又名「龍騰斷橋」,位於舊山線鐵路最高、最陡、施工難度最高的路段,為日治時代台灣鐵道部海拔最高、跨距最大鐵道橋樑。
這座曾經被譽為「台灣鐵路藝術極品」的磚拱鐵路橋,1935 年(昭和 10 年)4 月 21 日中部大地震,震央在魚藤坪橋附近 10 餘公里處的關刀山,受損嚴重,僅存北端6座、南端4座橋墩,留下斷橋殘拱歷史傷痕,但斷橋殘缺之美,紅磚拱門造型,橋斷後橋墩如牛郎織女屹立對望,也有互為犄角的磅礡氣勢,鬼斧神工的地景,吸引遊客駐足。
坐落蒼翠群山中,跨越險峻綠水的舊魚藤坪橋,經歷 1935 年、1999 年兩次台灣中部大地震,留下斷橋殘拱歷史傷痕,深具歷史意義與建築技術紀念價值。
1999 年九二一大地震,魚藤坪斷橋第 4 座橋腳攔腰震斷,成為兩度見證中部大地震的歷史古蹟,2003年苗栗縣政府依文化資產保存法公告指定為縣定古蹟。
苗栗三義玉台中后里間的舊山線鐵路,是昔日台灣西部縱貫線上最陡峭的咯段,一九九八年後走入歷史,然而舊山線沿線秀麗風光,豐富的人文歷史景觀,將開始以觀光旅遊為新生命的契機,風華再現。
三義鄉公所近幾年在龍騰斷橋下闢建了一條林蔭步道,讓人可以在此歷史空間漫步,發思古之幽情。
前年舊照,今日再重溫魚藤坪斷橋舊韻。
魚藤坪斷橋附近舊山線即景
傍晚時分,Matt在魚藤坪斷橋的歷史空間手足舞蹈,與斷橋殘跡的蒼涼氣氛形成對比。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