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大同鄉〕太平山紀行(2)~ 雲霧中走過伐木歲月的三星山,翠峰湖順訪望洋山

2010/09/29 22:37

 

990914太平山翠峰湖~再訪三星山與望洋山

 

日據時代之太平山林區工作站位於三星山(2352公尺)與多門山(2273公尺)

兩山之間的鞍部(1800公尺),此鞍部有數百公尺寬敞區域,昔為原住民

聚落,後來變成太平山伐林工作站,現今成為太平山森林遊樂區的遊客中心

及太平山山莊。

 

 

 

      素有“人間仙境”之稱的太平山位於宜蘭大同鄉,泰雅族人稱之為

「眠腦」(Minou),其意為森林茂盛之地。日治大正4年〈1915年〉

11月,台灣總督府設營林局,開始砍伐珍貴的檜木及扁柏,太平山林場因

檜木資源豐富,伐木設備佳,開採不久產量便躍居臺灣三大林場

〔太平山、阿里山、八仙山林場〕之冠。

 

 

1960年代為太平山伐木黃金期,大羅東地區就有百餘家木材加工廠,全鎮

估計有三分之一人口,仰賴木材周邊產業為生。後因開採過度,檜木資源

已砍伐幾盡,於民國68年不得不全面停止伐木,4年後闢為太平山森林

遊樂區,改已造林、治山防洪及森林遊樂區為規劃重點。

 

太平山目前屬林務局羅東林區管理處所管轄,自海拔20~2490公尺,包括

亞熱帶、溫暖帶、冷溫帶等三個林帶,林相豐富。區內除了涵蓋地熱、

高山湖泊和植物等各種不同的地形外觀外,還可見運材鐵路、索道、

蹦蹦車,棧道等舊日伐木遺跡。沿線遊覽據點有仁澤溫泉、蘭台苗圃、

太平山原始森林公園、獨立山野生動物保護區、三疊瀑布及翠峰湖等。

 

檔案照片引用自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

 

http://subject.forest.gov.tw/web/publication/publication4/jpeg_6.htm

 

 

在「見晴懷古步道」告別了「聖稜線」後,隨即展開今日主要的豋山

行程~再訪小百岳之ㄧ的「三星山」。

 

太平山與阿里山同樣只是伐木林區的名稱,並沒有獨立的山峰。三星山

(2352公尺)是太平山一帶的第一高峰,其次為望洋山(2050公尺)、銅山

(1918公尺)、下銅山(1828公尺)、雅音山(1679公尺)、飯包尖山(1624公尺)

、大元山(1489公尺)、水源山(1379公尺)群峰。 

 

 

三星山目前被列為台灣小百岳之ㄧ,海拔2352公尺,一等三角點,一等

衛星控制點,位於中央山脈北端、大元山和太平山之間。中央山脈大縱走

的勇士通常將三星山作為第一座攀登的山頭。

 

 

雲霧中走過伐木歲月的三星山

 

11點30分來到林道5.8公里左右停車。此時雲霧不斷裊繞而上,山上天氣

變幻可真快,早上陽光燦爛,天空一片湛藍,如今不到中午時刻,嵐霧籠罩。

 

三星山登山口,位於翠峰湖景觀道路約5.8公里處,標高2005公尺,

路旁駁坎有噴漆。

 

 

 

 

 

翻上林道左側不明顯但有紅漆記號的登山口後,開始陡上。山徑位於

杉木林內,不時可見巨大檜木樹頭。

一些老死的巨幹中已有第二代長出,形成「雙代木」景觀。看了不禁

令人欷欷,又是一段讓人感慨的森林開發滄桑史。

 

 

 

約莫15分鐘後到了稜下平台地,標高2136公尺,於此上稜。

穿上雨衣,開始進入濃密的芒草林。三星山算是熱門的小百岳登山

路徑,芒草山徑上佈滿了登山布條,無迷路之虞。

 

 

 

生態競爭的戰場

 

 

三星山原本是原始的檜木森林,日據時代以迄光復初期被砍伐殆盡,加上

此地曾發生森林大火,森林遭到破壞後,此處就形成生態競爭的戰場。

第一個先鋒部隊的植物當然就是種子眾多、且可以隨風飛散的五節芒了。

 

 

隨著山徑不斷往上,五節芒的群落中漸有箭竹林的出現,然而在五節芒、

箭竹林的輪替交錯,竟然也出現開滿成串粉紅色花朵的虎杖。

 

 

初秋的虎杖以絢麗之姿,在單調的芒草林中起舞,讓人驚艷於在大自然中

展現出的神奇生命力量。

 

 

陡上穿越了芒草林,芒草轉少,漸漸來到短箭竹步道,平緩易行。此時

針葉林參雜闊葉林,林間稀疏處,回頭可眺望遠處的山脈連稜。

原為在山頂監控森林火災的木製兩層樓瞭望台,如今四周已盡為芒草所

覆蓋,徒留見證太平山伐木歲月的遺跡。

 

11點40分啟登,一小時後,見到芒草之中傾頹的廢棄木造瞭望台,低身

越過芒草洞,於12點40分抵達標高2352公尺,立有一等三角點基石及一等

衛星控制點的三星山山頂。山頂四周近是芒草與小樹,展望不佳,東北面

一偶依稀可俯瞰到蘭陽平原。

三星山:H 2352M 一等三角點、一等衛星控制點、台灣小百岳,太平山

森林遊樂區最高峰。爬升高度:330M

 

原路下山,此時無爬陡峭的山徑而氣喘吁吁之苦,開始細細品味三星山

特有高聳茂密的杉林步道,漫步其中,享受濃郁的芬多精,也是一樂也。

 

 

 

1點40分回到登山口,於雲霧中車行續前往翠峰湖。

 

 

秋季裡的紅白詩篇-虎杖花盛開翠峰湖

 

 

2點20分抵達約16.8k處停車場。先左入翠峰湖環山步道東口至觀湖台,

欣賞台灣最大的高山湖泊、海拔1840公尺的翠峰湖。

 

台灣澤蘭,姿意綻放在步道兩旁

 

 

 

翠峰湖生態植物豐富,時值夏秋交際的野花盛開,往觀湖台步道的途中,

台灣澤蘭帶紫紅色的花序則姿意綻放在步道兩旁。

而虎杖,成片火紅與粉白兩色之花群,把翠峰湖點綴地繁花似錦。

 

 

虎杖屬於蓼科多年生之陽性草本植物,又稱為假川七,一般可生長至1公尺

以上,花被白色,莖直立且具紫紅色之斑點,其莖部與花的紅白兩色交織

而成一幅紅白色的自然絢麗詩篇,形成此物之特色之一,又因其莖有節如杖

且有虎斑故而命名。

 

溫柔婉約的翠峰湖(台灣最大的高山湖泊、海拔1840公尺)

 

 

翠峰湖狀似葫蘆,只見翠綠的湖水像鑲嵌在群山之間的綠寶石,此時

煙波缥緲,恍如仙境。

 

淒迷的白木林景觀

 

 

坐在觀湖台上,空氣裡有沁入心脾的涼意,舉目間儘是深深淺淺的綠意

,滿山的翠綠與襯托著湖畔上大片的白木林景觀,景色如詩如畫,讓人

忘卻一路的奔波辛勞,久久不忍離去。

 

 

但今日登山目標尚未完成,再不動身,就得等下次再來拜訪望洋山

基石了。

 

 

望洋迷霧 

 

 

 

 

由觀湖台回到入口附近的觀日台叉路。下午三點時分左入往【望洋山

步道】續行,一路陡上而行。不久抵叉路口,接上望洋山步道入口由翠峰

山屋後方上來的步道。  指標說明「直行650M觀日台,右行

250M翠峰山莊,回150M觀湖台」。

 

 

「望洋山步道」一開始便逐漸爬升,林木蒼翠,涼爽舒適,是一條優美的

健行步道。

步道途中,可見筆直的集材柱,柱上仍殘留有鋼索的痕跡,昔日的

伐木遺跡猶存。

 

午後三點半抵達最高點觀日台,有一木造之涼亭。此時望洋山頂,雲霧

掩蓋了群山,無緣【望洋遠眺】羅東、蘭陽平原與太平洋的秀麗風光。

 

 

望洋山基石入口處在涼亭右方,入口有【禁止進入】標示,同時又佈滿

登山路條。

穿上雨衣後,隨即鑽進又濕又密的箭竹林基石之路。小心翼翼地穿梭在

暗無天日的箭竹林裡,還好路跡明顯,偶有鮮明的路條指引,不用五分鐘

就抵基石處。

 

山頂為一片窄小空地,周圍全是箭竹林及散布針葉樹木,毫無視野。例行

拍照,今日「見晴」、「三星」終「望洋」的基石目標達陣成功,滿足一下

基石迷的樂趣後,原路退回觀日台。

望洋山(步道):H 2053M三等三角點 內補No.151號,是南澳北溪的發源地。

步道全長:1.2公里。爬升高度:210M

 

原路下山至翠峰湖,再度欣賞變幻無窮的夢幻之湖。時近黃昏天色漸漸暗

下來,依依不捨地離開翠峰湖,回程翠峰湖林道途中,突然下起滂沱大雨

來了,真感謝老天對我的的眷顧,讓這場雨下得晚,也讓我見識到望洋山

多雨的氣候。

放慢車速,打開霧燈,回到林道入口前1公里處,看見了霧雨迷漫的太平山莊

,彷彿潑墨山水仙境一般。 

 

回到見晴山登山口,此時雨漸停了,停下車來再度往西眺望,聖稜線早已

隱身在雲深不知處,只見雨後山嵐從山稜間灑下,形成瑰麗如詩的雲海,

層層疊巒的墨色山影,宛如名家筆下的潑墨山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t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