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戀戀東北角~〔貢寮〕單車慢活~舊草嶺隧道、龍門吊橋~鹽寮、龍門沙灘

2010/10/06 23:40

 

990821舊草嶺隧道、龍門吊橋~鹽寮、龍門沙灘「單車慢活」

 

 

2007年6月,我們首度走過「東北角舊草嶺隧道-丟丟銅行

走之旅」。2008年8月第一次參加「東北角舊草嶺隧道-丟

銅鐵馬之旅」後,往後幾年,就很少來到舊草嶺隧道。

舊草嶺隧道穿越白雲紛飛的草嶺山。

 

 

今年暑假,我們再度舊地重遊。八月14日週六早上將兩大

一小的小摺放入行李箱,再度奔向東北角。仲夏時節,日

當中,諸事不宜。我們先躲在龍洞岬灣步道的崖頂觀景

亭內午餐,讓涼涼的海風吹散酷夏的煩躁。午後三點才來

到福隆田寮庄開始我們的「丟丟銅鐵馬之旅」。

 

 

昔日孤佇於路旁的「吉次茂七郎紀念碑」,如今風管處

已設立說牌,加上附近有新設的涼亭,使得這一歷史

古蹟變得熱鬧許多。

 

如今此開鑿隧道有功的日本人「吉茂英次郎」的石碑,

和隧道北口題有「制天險」三個飛舞大字、與隧道

南口的「白雲飛處」,提供了鐵道人文知性緬懷之行。

 

這條古蹟隧道經過整建,搖身一變成為台灣最長的鐵馬

隧道,目前已是台灣最火紅的單車旅遊路線。 

 

 

夏日午後三點,日頭仍炎熾,還好,騎在舊草嶺隧道內,

不僅曬不到火辣的太陽,「磅空」還像是開了冷氣一般

涼快

 

穿出隧道南口到石城聚落區,此時遊人如織,宛如嘉年華會

一般。不僅可聆聽街頭藝人悠揚的薩克斯演奏,也可眺賞遠

海上的龜山島,看看東部幹線火車通過情景,倒也悠哉快活。

 

 

 

 

 

但是擠在熙熙攘攘的人群當中,穿越舊草嶺隧道,景色雖依舊,

婆娑之洋,海龜伏臥,但心中已不復當年首航之感動。

 

 

福隆鹽寮線

 

 

遊罷舊草嶺隧道,意猶未竟。我們再由福隆遊客中心出發。

 

沿台2線旁自行車道借道進入龍門露營區

龍門露營區內車道

 

穿過橫跨在雙溪河上的龍門吊橋。

並沿著海濱自行車道一路騎騁到鹽寮公園。

 

龍門吊橋可遠眺福隆沙灘和彩虹橋,很適宜親子同騎。

 

 

從龍門吊橋可以遠眺福隆優美的海岸線、金色沙灘、彩虹橋,

以及波光嶙嶙的雙溪河,遠方的東興宮也盡收眼底。

 

 

 

福隆鹽寮線的自行車專用道,是東北角管理處最早完成的單

車路線,但知者不多,來訪遊客大都是慕名舊草嶺隧道而來。

但是,自從今年七月龍門吊橋再度開放以來,來訪遊客漸多,

加上沿線有許多東北角特有的沙丘植物可觀賞,不論是單車騎騁

追逐海風或漫步在金黃沙灘上觀海聽濤,提供了更豐富而多元的

遊憩體驗,漸漸地廣為單車騎士的青睞。

沿途還可觀賞到林投、木麻黃、馬鞍藤、單花蟛蜞菊、琉球

松、月見草、濱防風、濱箬草、白茅等海濱植物生態。

文珠蘭

 

 

福隆到鹽寮公園往返9公里的單車遊程,騎程大多平緩易行,僅部分

路段略有起伏,沿途設有海濱單車休憩區和木造涼亭,踩踏累了,

可以就近歇腳賞海景,頗適合親子共騎。

 

沿途呈現出自然原始的風貌,沙丘上孕育豐富的的海濱植物,

與週遭的天然景觀協調。

 

單車騎騁,荖蘭山(靈鷲山)、福隆蔚藍海岸、山海美景盡收眼底

福隆鹽寮線的自行車道終點,附近即為鹽寮親水公園。

 

 

回程途中岔路,可順道走訪龍門沙灘。

 

 

屬於「東北角國家風景區」的福隆地區,由河口向北延伸到鹽寮

,是台灣北部最大、最寬且最長的金黃沙灘。

 

舉目四望,雙溪河入海口、荖蘭山、隆隆山雪山尾棱一覽無疑。

而黃昏時分,滄海、落日交映成絕美景觀。

即使不戲水,漫步在沙灘上朓望大海,習習海風吹拂,不亦快哉。

 

龍門沙灘,徜徉在艷陽及海水之中;有時候也會靜靜地呆

坐在沙灘上,面向著一望無際的海平面,看著海鳥盤旋天際

,完成翱翔天際的夢想,可真讓人一滌塵慮。

 

後記

 

原路回到龍門吊橋,瞥見橋下有一古樸的河岸洗衣場。回家

上網查了資料,原來是龍門社區的河岸洗衣場。龍門社區為

昔日”舊社”與”水返港”之合稱,舊社原為平埔族所居地,

社名為阿美那社(Amina)。

 

2008年秋天我曾獨自走訪貢寮鄉新社慈仁宮,對於現今居住於

「新社」的凱達格蘭族人(龜霧社譯名三貂社)而言,「舊社」

(龍門社區河北岸的古老聚落)是他們祖先最早的登陸地。如今,

舊社散佚,新社無語,龍門社區充滿了歷史的幽情,引起我

極大的興趣,下次再來尋幽探訪一番。

 

註一:

(根據「慈仁宮」廟口一位老婦人說,她先生姓潘是目前凱達格蘭族第19

代頭目,曾祖潘金山為第15代頭目,凱達格蘭族的祖先是從馬來西亞搭乘

舟船漂洋過海,先在蘭嶼登陸,後來發現蘭嶼土地太小,再往北漂流到今

三貂灣雙溪河口處登陸,並且創建了三貂社,流傳至今已好幾百年了。

他們祖先原先住在海邊的舊社,後來與漢人(梅州吳氏)發生械鬥,

於是被迫住到「番仔山」(現今貢寮核四廠後山),但是又碰到山賊,

只好再舉村搬到「田寮洋」附近的新社,也就是現在的雙玉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att 的頭像
    matt

    Matt足跡~368鄉鎮區采風錄(CH的親子週遊記)

    mat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