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崠山古堡]
尖石TAPUNG古堡俗稱「李崠山古堡」,是日據時代泰雅族人抗日的
古戰場。泰雅族人則稱這座山為「TAPUNG」,意指積雪的山頂。
|
日本領台初期,北部山區泰雅族人仍不願歸順,仗勢著地形作負隅
頑抗,與日本軍警發生數次激烈的戰役,雙方死傷慘重。 1907年
(明治40 年),日本政府佐久馬太總督實施「五年理蕃政政策」,
對不願歸順的原住民部落發動軍事征討。
|
1911年(明治44 年)新竹廳及桃園廳方面各集合大批軍隊及警察隊
,設立隘勇線,逐漸向山區推進,以征討北部泰雅族原住民。當年
雙方在李崠山數度激戰,死傷慘重,日軍警固守李崠山頂,並修築
碉堡,部署大砲,並以炮火猛轟附近部落,才迫使泰雅族屈服。
|
往後數年,泰雅族勇士曾試圖攻打碉堡,惟因火力懸殊,功敗垂成
,荒煙漫草間,不知埋著多少屍骨。
|
李崠山,海拔1914公尺,擁有一等三角點,居高臨下,視野遼闊,
日據時期台灣總督府在此地建立「李崠隘勇監督所」,配備兵力
,設置大砲,俯視附近的三光、秀巒、玉峰等泰雅族部落。如今
李崠山不再有軍事價值,但攀上古堡視野遼闊,南望可遠眺大壩尖山
及雪山山脈聖稜線,加上古堡極具歷史況味,總是吸引喜好登山人
士前來。
|
李崠山古堡具有「防番」古戰場制高點歷史意義,於民國九十二年
間獲新竹縣古蹟審查委員會無異議通過列為「縣定古蹟」,正式
定名「TAPUNG(李崠山)隘勇監管所」。
馬美道路楓情
|
12月18日早晨天氣有些陰沉,開車經內灣往尖石,過尖石大橋,
接竹60鄉道,往宇老的山路上,大霧瀰漫,飄著小雨,遠方山巒都
已經是籠罩在濃霧之下,看來今天登李棟山已無緣展望聖稜線,
但仍不為所動,續往李棟山。至竹60鄉道約20K附近,遇見T型
叉路口時,取左行,續行約至21K附近,再左轉「馬美道路」。
前行5公里即可至李棟山登山口「李棟山莊」。
|
進入「馬美道路」,此時雲霧漸開,地上一片乾爽,感謝老天,
山下飄雨,此地反而放晴。值此楓紅季節,產道上點綴數株紅楓,
為蕭瑟的冬天帶來楓情。
|
李崠山莊海拔1500公尺,進入山莊內先和莊主朱萬鶴打個招呼,象
徵性繳清潔費(每人10元),朱莊主已經高齡85,身體仍然相當硬朗。
李棟山莊打掃非常乾淨,但大都閒置,顯得凋零許多。
|
李崠山莊全盛時期在25年前左右,當時新光與鎮西堡還未發現神木,
遊客與年輕朋友都以李崠山古堡為登山終點,山莊住宿者一天將近
100人,時至今日,遊客全部進入尖石後山新光、司馬庫斯、鎮西堡
三部落,導致李崠山的沒落。
|
朱莊主說現在連假日來登李崠山的登山客也是稀稀疏疏,不若當年
盛況,而我是今天目前僅有一位來此登山,恐怕也是唯一的登山客。
|
寒喧幾句後,隨即啟程。登山口約H1510M,從山莊後方進入森林裡,
山徑盤旋而上,約莫10餘分鐘,山徑穿出樹林,與一條土石產業道路交會。
登李棟山途中,林間山徑為陡上陡下,路程近,土石路迂迴繞路,
坡度緩但路程較長。兩者交叉7次後,於山頂會合。
此條產業道路可能是依日軍的拖砲管的『馬美道』運補路線所闢,
呈之字型上繞。
|
正午時分抵達李棟山,右繞進入李棟古堡,標高1913公尺,除一等基石
外,尚有一顆頭前溪水源保護基石與一等衛星控制點。
|
進入古堡時已大霧瀰漫,空有一等三角點的好展望,什麼也沒有
看到。據說天氣晴朗時,爬上古堡城牆可遠眺大霸尖山、聖稜四秀
、南湖、中央尖、南北插、拉拉山等名山都能看見。
|
新竹縣海拔最高的「縣定古蹟」,「TAPUNG(李崠山)隘勇監管所」。 |
站在古堡內,回想昔日的硝煙烽火,百年光陰轉眼即過,昔日古戰場
如今已成為一片漫草萋萋。如今山頂的古堡徒留斑駁荒涼的四壁與
射口,古堡大門巍峨依然挺立,此時圍牆內正值芒花盛開,增添古堡
蕭瑟與凋零,更令人發思古幽情。
|
古堡為四方形的工事,由紅磚與水泥砌成,牆上開有射口(銃眼),並有
兩處突出之稜葆,以加大防禦縱深。
牆上開有射口(銃眼)
盡管已斑駁古舊,但古堡大致保持完整,披滿藤蔓,頗有荒城歲月之悽涼。
大門門楣有佐久間左馬太所題字的「慎守其一」石匾。如今石匾已經消失。
返抵李棟山莊,莊主正值午休,也就不打擾了。李棟山莊全莊皆以木料
搭建,四周牆上題滿了朱莊主的詩句。圍牆上貼著介紹李崠山歷史的
詩句,「李棟清朝將,派守山頂上,鎮壓不平事,光榮返營房,因此而
得名,流傳萬世芳,古堡日軍建,山胞古戰場,戰死數千人,雙方均有傷。」
山莊後面,有一佈置很小巧玲瓏的後花園,也兼種植一些蔬菜。
看來莊主獨自在這山莊數十寒載,到也自得其樂。
離開李棟山莊之後,下山改由竹60-1鄉道往玉峰、三光接北橫公路
回台北。
這是我生平第一次開車經此公路,竹60-1鄉道大致上沿著玉峰溪的
山谷而行,一路上,群山峻嶺,山谷間一簇一簇的楓紅染片了山頭,
美不勝收。這一段公路之旅,容後再敘。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