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子年大年初二西螺遊記(1)西螺大橋,延平老街,泰山石敢當,西螺戲院
20080208【西螺鎮】西螺大橋,延平老街,泰山石敢當,西螺戲院
大年初二仍舊冷颼颼。中午時分,難得陽光乍現,機會難得就利用短暫的半日時間到西螺小鎮一遊。 | ||||||||
記得小學曾經單獨一人由溪湖家中騎腳踏車到西螺大橋探險,印象當中從此以後尚無機會再度跨越西螺大橋。 | ||||||||
西螺大橋雄偉壯麗的紅色身影,跨越台灣第一長河濁水溪之上,早以成為西螺遊子魂縈夢牽之鄉愁所繫。 | ||||||||
西螺大橋曾經有「遠東第一長虹」之稱,朝陽夕照下,或煙塵漫天裡,西螺大橋已然深烙人心,成為台灣永恆的印記之一。 久違了 西螺大橋
西螺大橋雄偉壯麗的紅色身影,跨越台灣第一長河濁水溪之上,早以成為西螺遊子魂縈夢牽之鄉愁所繫。
「陳董琴連碗粿城」小吃物美價廉 招牌「碗粿」、「筒仔米糕」、豬血湯,味道香Q好吃。
堪稱台灣「ART DECO」建築經典博物館的延平老街,簡潔俐落地拉出歷史與美學上的風華長廊 我們首先到許捷發茶行,在螺陽文教基金會的努力下,將此建築經營成「西螺延平老街文化館」。具有八十幾年歷史的許捷發茶行,由於東市場的貿易繁榮而興盛一時,但當商業區轉移後,許捷發茶行由絢爛趨於平靜。 許捷發茶行的假山頭、雨庇、內凹形陽台。 前棟一樓展示了延平老街歷史文物及西螺大橋影像及旅遊資訊服務臺
許捷發茶莊有70多年歷史,占地120坪,建地200坪以上,立面、磚瓦採巴洛克式建築,廳堂有濃濃的中國風,中西合璧,風格獨特,已列為歷史建築。 漫步在延平歷史街屋中,我們細細品味著最具代表的「金玉成鐘樓」、「螺陽齒科」、「許捷發茶行」等老建築。 西螺老街地標「鐘樓」所在的金玉成銀樓、商會,三開間連棟設計,除了最左側突出的鐘樓,三樓立面非對稱的曲線造型,搭襯左邊如教堂般的尖拱長窗和幾何弧線、圓形,宏偉不失柔美,莊重不減自由氣息。 螺陽齒科二樓工整的框架鑲嵌如箭形的窗櫺,三樓運用兩彎弧形勾勒精彩的立面,內裡搭配的三角形木窗,與右側的尖拱形長窗,為老街代表建物。 山牆(牌樓)裝飾:在屋樓的最中間處頂用一個立面山頭,上常印有姓氏、店號,可以直接由此知道屋主姓氏與職業。 其他還有三角形、書卷形、半圓形、傳統形和頂端有缺口的「破山頭」等各式山頭,以及蓮花、瓶飾、祥鷹展翅等女牆短柱收頭,讓人漫步閒逛間,驚豔不已、讚嘆連連。 一路走到老街底路口有座小巧可愛之石敢當 走到老街底靠濁水溪堤防,這裡還有一座高五呎六吋全台最大的「泰山石敢當」,高五尺,雕刻細緻,上部刻有獅頭,獅頭上寫著「王」字,口中含著一把劍。這座石敢當興建於道光七年石敢當乃鎮壓水患、避邪之物,濁水溪河床如此寬大,為了壓鎮大水才做出如此巨大,能鎮壓任何邪魔,杜絕邪煞入侵,防範水患等災禍,有祈求平安納福等多功能,是西螺鎮民心目中珍貴的「西螺之寶」。
附近有「泰山石敢當」解說牌。「泰山石敢當」那五個大字,觀察之後,發現五個字,有三個字是錯字,奇怪怎麼會這樣呢?這可不是寫錯的,這三個字有大大涵意在,「泰」裡頭的水,下了一點,用意水下一點、水下一點;「石」字中多了一點,這一點不是隨隨便便點上去的,是經由大師加持後才點上去,而「敢」字,旁邊耳沒有突下去,要齊放得四平八穩,重心穩固。 【西螺戲院】雲林縣西螺鎮永安里7鄰觀音街2號
西螺戲院二十年前戲院歇業至今。 太元寺,主祀觀世音菩薩。 根據正殿匾額為同治12年間重修,顯示年代久遠。 當地著名的小吃「三角大水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