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03-12-24三光、武道能敢、馬美林道、宇老之旅

 DSC_3481 

▲宇老觀景台遠眺玉峰溪谷(舊名馬里闊灣溪)

     大漢溪舊稱大嵙崁溪,因大溪的古名而來。原為

Takoham社社名,漢人初稱「大姑陷」,後認為「陷」字

不吉利,改叫大姑崁;「大姑崁」,後又稱「大嵙崁」。

大漢溪是淡水河最深遠的支流,左股是源自伊澤山北麓的

薩克亞金溪(白石溪),右股是源自雪山山脈品田山及大壩

尖山北麓的塔克金溪(泰岡溪),兩溪於在秀巒(控溪)合流後

,流經玉峰村稱為玉峰溪(舊名馬里闊灣溪)。

▲泰岡溪、塔克金溪合流處即今秀巒,日治時代稱控溪。

馬里闊灣溪一路流過李崠山、馬美山(泰平山)、烏來山及玉

峰山,吸納了石磊溪、泰平溪、抬耀溪、爺享溪以及其他許

許多多不知名的溪河,沿途經過馬美、宇老、玉峰、砂崙仔

,過了三光、爺亨之後,在下巴陵(Bulon)附近,和三光溪合

流,才完成百溪匯巨流的任務,此後轉折向北行去,此後稱

為大嵙崁(mkgogan)溪,如今被漢化為大漢溪。

▲兩溪於在秀巒(控溪)合流後,流經玉峰村稱為玉峰溪。

DSC_2482

▲石門水庫

大漢溪在巴陵隨後蜿蜒流經羅浮、角板山河階、石門水庫、

經大溪、鶯歌、三峽、樹林等地後,進入台北盆地,於板橋

江子翠附近,匯流新店溪後,始稱淡水河。而在淡水與八里

間注入台灣海峽。全長約135公里,流域面積1163公里,

為台灣北部第一長河。

Mrquang(馬里闊灣)是屬於泰雅族支群,這個名字可能來自該

族群早期的居住地。Mrquang原來是指南投縣仁愛鄉力行村

的翠巒部落,之後遷徙至大漢溪上游,桃園三光至新竹秀巒

附近的馬里闊灣(今日稱為玉峰)溪谷。泰雅族在馬里闊灣溪

畔及南北兩岸建立了許多部落,北岸有馬美、玉峰、泰平、

砂崙仔部落、三光部落,南岸有石磊、抬耀、鐵立庫、爺亨

(Ehen)等部落。馬里闊灣溪就像堅實的雙臂,環抱著遼闊

的雪山山脈,護衛著泰雅族人的獵場與家園。

DSC_2851

「馬里闊灣」,向來就是泰雅族人最堅貞的守護者,素以剽

悍聞名,曾經用武力抗拒清、日兩代的統治者。日據時代,

從大正2年(1913年)起,臺灣第五任總督佐久間左馬太

所實施的五年理蕃事業,其首要目標是武力掃蕩臺灣北部

的泰雅族,多次派遣成千的武裝警察,深入新竹縣尖石鄉境

內,亦即塔克金溪和馬里闊灣溪流域,攻打基那吉群、馬里

闊灣群,造成血流成河的李崠山要塞爭奪戰等著名戰役。

李崠山戰役是日據時期臺灣總督府推行五年理蕃事業中,最

艱辛慘烈的武力衝突之一。泰雅族抗軍曾在廣大的古戰場上

打仗,流離失所,並留下斑斑血跡。

沿路經過的武道能敢、李崠山古堡都是泰雅族抗日的古戰場,

雙方經歷過多次激烈交戰,死傷無數。最後日軍在巴陵的

馬崙山、李崠山、及烏來山三處,構築砲台,以山砲、臼砲

猛轟部落,以優勢的武力迫使泰雅族人歸順。1913年9月馬

里闊灣群頭目 (烏來、宇老、Batoru、抬耀、留茂安、巴蘇、

馬美、石磊、Ripo 等九社頭目及族人)於控溪(秀巒)溪底物

資集積所前,在悲憤交織的心情之下繳交槍枝。

1914年,日人選定三光設置桃園廳高雁支廳,並沿著馬望

僧呂山及李崠山稜線南面山腰開鑿武道能敢警備道路,並在

中間設立泰平警官駐在所,連通李崠山、烏來山砲台與宇老

鞍部,與新竹廳尖石方面一氣通連。

DSC_2796

武道能敢警備道路就是馬美林道的前身,馬美林道或稱為

馬美道路,這條道路由復興鄉三光部落經新竹縣尖石鄉馬

美部落至宇老鞍部,長約16公里。早期這條道路需駕駛

高底盤車輛,到了1970年代末期政府編列預算,將此路

拓寬為可通車的產業道路,做為攀登李崠山的登山道路。

 

馬里闊灣1

三年前歲末年終之際,走過一趟馬里闊灣環線 (三光、武道

能敢(馬美林道)、宇老、田埔、秀巒控溪、玉峰、三光)賞楓

之旅。回程在玉峰道路上,望著馬里闊灣溪在綿延的群山中

穿出,山谷間一簇一簇的楓紅染遍了玉峰溪,回顧這一段

歷史往事,心中有說不出的感慨。

「卻顧所來徑 蒼蒼橫翠微」武道能敢、馬美、玉峰道路 穿越百年時空之旅

如今,又來到歲末年終之際,又想起了巴陵、秀巒的楓葉

應該轉紅了吧。

12月24日正是西洋節稱的平安夜,那天特地請假,再度

安排一趟馬里闊灣環線、大漢溪溯源賞楓之旅

 

那天的馬里闊灣環線賞楓之旅,就由上巴陵馬陵砲台山腳下

的巴陵出發,往回走3公里,到蘇樂後大迴轉轉進三光道路

(桃113公路),約莫3公里後抵達三光,右轉沿武道能敢

道路接馬美道路到達李棟山莊,循著近代歷史的軌跡,由

宇老循著秀巒公路直下控溪(秀巒,當年泰雅族被迫押収槍

枝之所),回程再由宇老接玉峰道路回北橫公路,再作一次

穿越百年時空賞楓之旅。

DSC_2622

早上開車循著大漢溪西岸的北橫公路,一路上欣賞北橫公路

風光,過羅浮橋、蘇樂大橋、榮華大壩後,來到位於三光

溪與玉峰溪匯流處的巴陵大橋。

DSC_2556

北橫著名的雙橋之一:羅浮橋與復興橋。

DSC_2569

途中再看一眼,榮華大壩與背後的雄偉那結山,景致絕佳。

隨即循著大漢溪西岸的北橫公路,來到位於三光溪與玉峰溪

匯流處的巴陵大橋。

早晨巴陵的天空非常清澈,山谷間一簇一簇的楓紅點綴在

蒼翠的山頭,美不勝收。

DSC_3881

巴陵大橋上滿山盛紅的楓葉

DSC_2761

進入桃113公路(三光道路),目光第一個停留的就是左側

華陵村上巴陵的馬崙山砲台。(日據時代在砲臺山架設大砲

數門,以瞰制玉峰溪谷泰雅各部落,是玉峰溪谷東端的制

高點,與李崠山要塞形成犄角之勢。

DSC_2763

在三光道路的左下方,可以很清楚地看見三光溪與玉峰溪

匯流處的巴陵大橋與鮮紅的巴陵舊橋,這兩座橋宛如

彩虹般的絢爛。

DSC_3834

DSC_2772

來到三光產業道路三公里附近,即是三光部落入口,停下

車來,觀賞對岸的爺亨梯田。

DSC_2777

DSC_2780

在三光部落入口便可看到一條往右上方的水泥路面陡坡,

路口有「武道能敢」部落石碑,這條水泥路陡坡是武道

能敢道路。

三光部落因昔日轄境擁有玉峰溪、巴陵溪和大漢溪三流域,

陽光可自三方射入山谷中,故名三光。三光是「武道能敢」

的漢名,原名為Hutonon,亦音譯為武多諾堪,武道能敢

,意為「聚居之地」。

DSC_2784

道路一開始就是陡上,一上坡即可看到三光國小,日據

時期的高雁番童教育所。

武道能敢道路由三光國小開始,海拔約650公尺,一路爬升

到海拔約1500公尺的李崠山莊,上下落差近1000公尺,靠近

三光部落這邊約八公里都是水泥鋪面,西邊靠近宇老這邊約

八公里都是柏油路面,除了中間部分有幾段是雪山山脈特有

的礫石路面外,對一般轎車而言,小心慢行並不礙事。但對

喜愛單車旅行的朋友,可是一大挑戰,公路車不宜,但對

登山車而言,則大可奮力一遊,更能享受越野的樂趣。

馬里闊灣

至於喜歡健行的朋友,可由三光國小啟程,循著武道能敢、

馬美道路,走訪馬望曾呂山、李棟山古堡、烏來山砲台,

肯定比單攻小百岳李棟山精彩多了。

武道能敢、馬美、玉峰道路,這些日治時期的理蕃道路,

不管從歷史、人文、生態,都是夢幻級的健行與單車路線。

我一邊開車,腦子裡的思維做如是想法,但是,末了還是

回歸到現實面。那天,我沒選擇單車與健行,純粹是開車

兜遊而已,如此就沒有時間與體能上的壓力。唯一擔心的是

這台伴我南征北討的老爺車,三年前這台車正值壯年,穿越

武道能敢林道,還算輕鬆寫意。如今這台車已是十年以上的

老爺車了,不知能否通過馬美林道的巔簸路段,行前頗為

忐忑不安。

DSC_3832

從武道能敢道路過了三光國小後,仍是一路陡坡繼續前進,

附近有些民宅,便是武道能敢部落。不久有岔路往上可上到

三光真耶穌教會。回程經玉峰道路往三光方向,在砂崙子部

落,大老遠就可看到這座位在山坡上的真耶穌教會。

DSC_2792

DSC_2788

武道能敢道路途中回望武道能敢部落與真耶穌教會、與對岸

的爺亨梯田。 

武道能敢道路隨著海拔漸高,視野也愈來愈開闊,眺望雪山

山系的眾嶺群峰,俯瞰壯麗的玉峰溪谷,對面山上石磊、

抬耀等部落清晰可見,難怪這條道路被日本人視為理蕃的

警備道路,沿線制高點,展望良好,可監控附近的

馬里闊灣諸部落。

 

DSC_2793

道路途中眺望馬里闊灣溪(玉峰溪)美麗的曲流。

 

DSC_2802

武道能敢道路過了部落裡的果園後,便進入景色優美的

森林路段,不久接上馬美道路8K的指標。

DSC_2795

一般來說武道能敢道路到這裡結束,再往前走就改名為

馬美道路。

DSC_2798

接下來的路段,大都在森林裡穿梭,有林道Off Road的感覺

,路面開始巔簸起來,這是今日旅程裡較為擔心的一段,我

放慢車速,戰戰兢兢地小心避開龜裂的路面,在冷冽的空氣

中,可以聽見馬達的轟隆聲以及車輪輾斷路肩枯枝的清脆聲。

DSC_2806

馬美道路途中寬闊處,可看見左側是綿延不斷的雪山山脈,

下方是煙霧迷離的玉峰溪溪谷。

DSC_2811

在山嵐飄渺中,我看見了大霸尖山。

DSC_2815

小心翼翼地穿越馬美林道的巔簸路段,抵李棟山莊時,心中

大石頭終於落下。

DSC_2816

DSC_2820

李棟山莊到了,李崠山古堡是三十年前熱門的登山路線,那

時都是前一天走到李棟山莊,隔天才上去。現在,車輛已可

直接到達李棟山莊,小百岳李棟山已經變成當天來回的郊

山路線了。

 

DSC_2842

前幾次來李棟山莊都是為了爬小百岳李棟山而來,今天則是

專程來李棟山莊,探望莊主朱萬鶴老先生。很高興朱老的精

神仍然矍鑠,且不改三年前的樣貌,只是四周的屋舍在歲月

中漸顯斑駁頹圮。 

DSC_2831

朱莊主非常熱情,喝上一杯熱茶,瞬間忘卻了周遭沁人的寒

意。我在山莊和莊主泡茶、聊天,可說是今天最寫意的一件

事了。

離開李棟山莊後,往宇老而去。由李棟山莊到宇老這一段約

5公里的路段,一路緩下,都是路況良好的柏油路面。沿途

景色優美,不過我沒停下來拍照,不久接上竹60道路,

很快就到宇老了。

DSC_3473

正午時分來到宇老。此地為公路重要的休息站,但見派出所

旁停滿了車,許多遊客紛紛在此拍照賞景,附近也有小市集,

有原住民販賣著小吃,供遊客可在此打尖、賞景,人來人

往顯得非常熱鬧。

DSC_3697

海拔1450公尺的宇老大約在竹60鄉道約20公里處,西距

那羅13公里,不但是尖石前後山分界,同時也是通往玉峰、

秀巒、鎮西堡、霞客羅等後山部落的必經之地,一般遊客都

會在此下車舒緩筋骨,並在宇老觀景台上眺望群山。

宇老位於玉峰山與李棟山之間的鞍部,亦是那羅溪與玉峰

溪的分水嶺,不論向東或向西,視野均非常遼闊。

DSC_3701

宇老觀景台築於派出所兩側,佇立其上,向東可俯視深峻

谷底的玉峰村,遠方則是峰巒高聳、連綿不絕的後山群峰

,高地上的石磊、抬耀部落皆清晰可見。

俯瞰玉峰部落與大紅色醒目的玉峰大橋。

 

視線往右移,在更後方南湖大山隱身在雲層當中,看來今日

已無緣遠眺大霸尖山、南湖大山了。

向南眺望鎮西堡一帶山區、泰岡部落、基那吉山(標高2575m)

隱約可見。

DSC_3471

DSC_2863

看完後山景觀,繞過宇老派出所旁另一處觀景台,往西望去,

前山平緩開闊的油羅溪谷,視線沿著溪谷緩緩而出,橫山

、竹東的風采盡收眼底。

我在宇老觀景台逗留了許久,在暖暖的冬陽下,讓人捨不得

離去,但又心繫後山的秀巒、玉峰楓情,讓人不得不離去。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att 的頭像
    matt

    Matt足跡~368鄉鎮區采風錄(CH的親子週遊記)

    mat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