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九份一山之隔的金瓜石,是日據時代真正的東亞第一金都。
水金九的採金歲月在日據中期進入最高峰,金瓜石擁有“亞
洲第一貴金屬礦山”之稱,採金煉銅如火如荼。日人也在此
積極建立社區,曾有長久居住之打算。光復前七年,日本礦
山株式會社在水湳洞興建大規模選礦場,淬取提煉出土的礦
石,源源輸出。
|
|
如此盛況,到了日據末期卻急轉直下,由於總督府將採礦重
心轉到國防工業上,九份礦山遭到停工,採礦設備移至金瓜
石,山城迅速凋零。光復後,儘管恢復開採,但藏量已不復
當年。加上政府管制金價,隨著礦脈枯竭、採金已無利可圖
,民國60年,九份礦山終於宣告結束。而光復後收歸國營
的金瓜石礦山,也漸從開採轉為冶煉。至於在水湳洞的選礦
場及煉銅場,則因環保人士的抗爭,在民國76年停止營運
,金瓜石的採礦歲月至此告終。
|
|
隨著採礦事業落幕,金瓜石也逐漸褪盡鉛華。寧靜的聚落、
斑駁漫長的石階、廢棄的礦坑,金瓜石獨特的礦村風貌,
在歲月中漸顯斑駁頹圮。走過一段沈寂歲月之後,老時代留
下來的建築房舍,漸漸地受到媒體青睞,在媒體推波助瀾
渲染之下,金瓜石秀麗的山水之美再度驚豔於世人眼中。
今天的金瓜石繼九份之後,已成為炙手可熱的懷舊觀光熱點。
|
|
過去百年間,金、九山城經歷了盛極、衰落而復甦,正是
整個時代變遷的縮影。
|
|
金瓜石位於東北角的丘陵地上,雞籠山、茶壺山環伺左右
、背倚半平、燦光寮山,三面環山面向東海,坐山向海的
美麗山丘,讓金瓜石坐擁東北角山海交織的壯麗景致。
|
位處秀麗山巒間的金瓜石,宛如一座歲月凝鑄成的礦業博
物館。
|
無耳茶壺山座落在金瓜石東邊,由於山形奇特成為金瓜石
的地標,從九份往雙溪的102號公路望去,山頂的岩峰就
像是一只沒有耳朵的茶壺,故被稱為無耳茶壺山。
|
茶壺山腳下一座廟,就是知名的勸濟堂了。
|
勸濟堂有著東南亞最大的銅鑄關公聖像,高達三十五台尺,
重達 25 公噸,成為金瓜石重要的地標及守護神。
|
關公手捧春秋冊正氣凜然地端坐無耳茶壺山下,為金瓜石
代表景觀。
|
|
關公端坐茶壺山下,一覽金瓜石春秋。
|
|
春天的茶壺山,櫻花與杜鵑淒艷綻放,深秋的茶壺山,芒花
滿山翻飛如毯,將金瓜石如同黃金般的閃耀著銀白光芒,
茶壺山是我每年春秋都會走一趟的優質路線。
|
善變的茶壺山
|
|
由九份一帶看過來外型像沒有把手的茶壺,所以稱為茶壺山。
|
|
由黃金博物園區的方向往茶壺山望去,則像蹲踞在山頂的
獅子,又稱為「獅子岩山」。
|
水湳洞開始
|
|
每次來金瓜石前,我總習慣地在金水公路的起點旁停留一會
兒,跨過濱海公路看著詭譎的「陰陽海」,然後往山巔眺望
「黑金剛山」,基隆山旁,黑色油毛氈舖頂的建築夾雜新式
樓房沿山錯落。
|
|
然而濱海公路最顯著的地標最是直立在陰陽海上方的十三層
選礦廠,看起來殘舊卻又龐大巍峨,宛如一座黃金城堡。
|
|
在十三層遺址旁,看到三條如巨蟒般的黑色管道,一直綿延
到山的另一頭。而那山頭就是金瓜石著名的地標,無耳茶壺
山,也就是我們每年秋天必訪的路線了。
|
在"水湳洞選煉廠"下方,偌大的停車場顯得空蕩蕩的,很難
想像這裡曾經繁忙一時,民國五、六十年代無數的蒸氣火
車正在等著載運金、銅礦,然而三十年前"禮樂煉銅廠"關
閉之後整個空蕩下來。
|
|
無人的停車場,不知何時飛來一隻小鳥,更顯得孤寂,讓
人有不勝欷噓的沒落感。
|
|
沿著金水公路緩慢而上,可以看見溪旁的石頭都呈現深深的
黃褐色,而這黃褐色的景觀最有名的莫過於位於水湳洞上
方的黃金瀑布。
|
|
登茶壺山路線
|
|
攀登茶壺山有好多條路線.春天登茶壺山,我習慣從金瓜石
黃金博物館園區盡頭的石階,直上茶壺山登山步道入口,
這裡有成片的櫻花美景可賞。
|
|
秋天登茶壺山,我則習慣從勸濟堂上方報時山旁的停車場
起登。往後山的茶壺山步道,沿途有滿山翻飛的芒花,礦
山最美的秋景可賞。
|
無極索道遺址
|
|
直下本山六坑的斜坡無極索道遺址。在無極索道廢棄建物內
,有一群建築系的大學生,假日來此充當志工。一問之下,
原來目前官方正積極整建,有意規劃為新的歷史景點,但
不知以何種面貌重現世人眼中,樂觀其成。
|
步道前方有座大型木造觀景台,視野開闊,面對著陰陽海,
左望大肚美人山,後方茶壺山秀麗的景緻盡收眼底。
|
|
右邊翠綠的山谷,一片白茫茫的芒花,在東北季風吹拂下
似波浪般起伏,不過白浪之中卻有三條如同黑色巨蟒的廢
煙管,顯得特別突兀。
|
|
茶壺山登山步道口
|
無耳茶壺山的登山步道多為階梯,沿路上無樹蔭遮蔽,夏季
豔陽高照苦不堪言、冬季淒風苦雨皆不宜上山。唯有在春秋
兩季最適合來此健行。
|
|
除了登山步道外,亦有礦區產道可直上最近的茶壺山登山口
(距離山頂僅560公尺)。登山步道與礦區道路共交岔2次,
過朝寶亭後便都是走在道路之上。平常時日,我大都開車帶
著家人,循著礦區產道上山至朝寶亭泡茶、聊天賞景。今天
來此,則是為了滿山秋芒而來,此行上山走登山步道,下山
改走公路迂迴下山。
|
登山步道陡上陡下,截彎取直,路途較近。公路則沿山迂迴
繞山而上,路程較遠。下山時,坡度較緩,不用踩著又硬又
陡的石階下山,對我這雙中古的膝蓋較為友善。
|
|
茶壺山登山步道
|
|
茶壺山產道
|
|
若以賞景的角度而言,各有千秋,但大抵而言,沿著公路賞
景,視野開闊,較為可觀。
|
|
循著石階上山,一路秋芒美景不斷,看山望海,涼涼的風吹
在臉頰上,不燥不冷,愜意至極。
|
秋天的茶壺山步道可是熱門的健行步道,一路上人來人往
,好不熱鬧。
|
|
來此爬山的遊客,大都是黃皮膚熟面孔,但我們在朝寶亭
遇見兩位金髮美女,令人驚豔。一問之下,她們目前暫居
台北市大安區,那天是根據英文旅遊導覽的介紹,坐著
公車到勸濟堂來爬茶壺山。
|
看來台灣觀光的旅遊導覽,倒是介紹的很詳盡。上週,我在
不厭亭也是遇見一對外國夫婦,從侯硐金字碑古道啟程,接
上102公路,然後接大粗坑古道回到侯硐。我看著他們拿著
一本英文旅遊小冊,上面劃著登山路線圖,頗為詳細,令人
讚賞。
|
|
兒子與兩位金髮美女合照。一位來自比利時,另一位來自
西班牙。
|
|
今天來此爬山賞秋芒,無意中遇見兩位金髮美女,也算是
茶壺山驚豔。
|
|
產業道路的盡頭,可停十幾輛車。路盡頭處有步道岔路,循
石階可通往茶壺山頂,距離才560公尺而已;另一邊是通往
「半屏山牛伏礦體」的土路。
|
|
前行不久,石階換成一段高架木棧道,來到一木造的觀景台。
在這裡眺望風景,視野極佳,山下的蛇行公路、對面大肚美
人山與後方的基隆嶼一覽無遺。觀景台附近,則是廢棄的礦
場,有岩層裸露,嶙峋怪狀。
|
從觀景台至茶壺山,只剩二百公尺而已,抵達寶獅亭。此時
天色叵變,原本視野清朗頓時大霧籠罩,山下的金瓜石一片
迷濛,山城氣候多變,似乎預告冬天的腳步已悄悄地逼近了。
|
後記
下山途中,遇見一群竹雞家族,在草叢中覓食,看牠們津津
有味地在吃草,方知原來牠們也吃素。
|
回程途中,公路轉彎處,遇見幾株開花的樹,花兒好似開著
露天舞會,在滿山盡是白背芒花的地盤,竟然杵著幾株會開
花的樹,也是今天的豔遇之一。
|
初不識芳名,後來請教高人,原來她就是,海州常山。
|
「海州常山」不是一座山,也不是一個地名。她是馬鞭草
科(Verbenaceae)的常綠灌木或小喬木。
|
別名-山豬枷、臭牡丹、臭梧桐、臭桐、臭芙蓉、海桐、
臭桐柴、八角梧桐、芙蓉根、地梧桐、楸葉常山、楸茶葉
|
回到勸濟堂停車場,回首再望一眼茶壺山秋色,不久下起
雨來了。深秋了,礦山秋芒已近尾聲,接下來,在冷冽的
東北季風環伺下,「水金久」就裹在雨霧裡,暫時告別礦
山,來年春暖花開時節,再來賞櫻吧。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