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功]蚵村風情,芳苑燈塔,王功潮間帶戲水記

2009/05/19 21:52

 

20090503 蚵仔的故鄉「王功」之旅 

 

王功兩字台語發音為「王宮」。王功原名叫做下堡庄,因當時尚無

庄名,而以下堡庄自稱。早期居民信仰以移民自原鄉分靈而來的「池王爺」

(今壽山宮供俸),被視為開庄鎮庄神明。清嘉慶年間大海盜蔡牽肆虐,

王功因池府王爺的庇祐而得免難,海盜也感念「池王爺」不殺之恩,

於是整建王爺宮,從此王爺宮之名不脛而走。後來村民感念王爺的護庄功勞,

特將「王宮」改為「王功」,使王功子孫莫忘王爺的功勞。

 

芳苑燈塔設於彰化縣芳苑鄉王功漁港,隨著王功漁港的式微,

芳苑燈塔褪去了過往的重責大任,但其高大的塔身,沿著省道

台17線沿海路,遠遠就可以看它的身影,已成為王功漁港最明顯的

地標,因此人們都以王功燈塔稱之

 

「王者之弓橋」橫跨後港溪,其造型係以本地地名「王功」引申

「王者之弓」構思。可遠眺後港溪出海口及王功漁港景緻。

從橋上不僅可遠眺後港溪出海口的潮汐變化及王功夕照,也可觀賞

到相當豐富的濕地生態景觀,已成為王功景觀新地標。

 

王功漁港這裡沒有大型的船隻出入,而是竹筏型的小船隻及

採蚵車到外海的蚵田採收珍珠蚵,為蚵村風情一大特色。

 

台灣西部海岸線最美的潮間帶

 

鹿港泥沙淤積後,王功一度取代其地位,成為彰化地區盛極一時

的繁華港口。清末以來,王功不再是舊時繁華商港,而化身為彰化縣

芳苑鄉內的一個寧靜小漁村。

近來來,近海漁業枯竭,加上港內容易淤積泥沙,王功漁港功能也

漸漸退去。許多漁民轉而發展牡蠣養殖業,如今王功反成為台灣養蚵業

的翹楚。港內現停靠的塑膠漁筏,多為養蚵漁民採收時,隨潮汐漲退進出

漁港載運蚵的交通工具。

 

如今,養蚵業已成為王功的ㄧ大地方特色。在漁村漫步但見堤岸外

插著一排排放養牡蠣的竹架,走進寧靜的巷道間,堆積成山的蚵殼,

庄內也不時可見婦女、小孩人手一把起子,起勁地辬殼取蚵,

為蚵村風情最鮮明的意象。

 

王功的蚵婦安安靜靜地剝著蚵殼。

 

這位小孩的媽媽說: 她從五、六歲時就開始剝蚵殼,我兒子也是如此,

這是在王功長大的小孩共同的經驗。

 

王功位於芳苑鄉北面,其東邊不遠的溪湖鎮,則是我的故鄉。由溪湖循著

148縣道直走到底即可抵王功大街。雖王功離我家甚近,但我們卻很少來王功,

趁週日即將返北之際,還有半天的空閒,於是我們就近選擇離家頗近的王功,

一探王功蚵村風情。

 

 

148縣道的起點便在王功大街上,我們來到王功,穿越美食街,越過橫跨後港溪

的大橋,便遠遠地看見王功燈塔聳立在王功漁港。

 

【 芳苑燈塔】

 

芳苑燈塔設於彰化縣芳苑鄉王功漁港。民國七十二年建立,

具有現代感的黑白配色,讓芳苑燈塔獨樹一格,它不僅是臺灣

最年輕的燈塔,也是國內第二高的燈塔。

 

 

初夏的王功海灘,晴空萬里、風和日麗,無冬天的海風呼嘯,

亦無仲夏之酷熱,這時節來王功正是最怡人的季節。

 

今天無意中來王功,到潮間帶戲水應該是這次王功之旅最充滿驚奇、

新鮮的部分吧。原本以為只能站在堤岸上遠眺海岸景色的我們,

因為來得正是退潮時後,使我們不必坐採蚵的鐵牛車出海,以步行的方式

便能到潮間帶戲水,雖沒有深入一探蛤仔的養殖情形,但卻足以回味無窮。

 

近年來,王功牡蠣養殖業漸轉為休閒漁業,每到假日時,

一台一台的採蚵車,載滿了觀光客到蚵田裡,帶領著遊客

前往探索這西部海岸潮間帶的生態神秘面紗。

 

王功旅遊中心前的採蚵車司機,由於遊覽車的遊客尚未到來,

大夥圍在一起閒話家常。

 

 

 

燈塔、吹海風、走沙灘,吃海鮮,王功風情令人回味無窮。

 

王功的潮間帶,可說是最佳親子場所。由於漲退潮的時間會隨著

不同日期而有所變化,欲前來潮間帶戲水時,最好先向王功遊客中心

詢問潮汐時間 ◎需準備物品:遮陽帽、防曬油、厚襪子、小朋友準備

一套換洗衣物(小水桶、挖沙鏟)。

 

 

 

中午,飢腸轆轆,我們來到芳漢路美食街,選了靠近便利商店的一家餐廳,

品嚐當地的特產。來王功,「蚵仔嗲」一定是必點的小吃,王功的「蚵仔嗲」

其外皮特別香脆,這是其他地方所無法比擬的,據老闆說,王功的蚵仔嗲外皮

香又酥,原因是加了玉米粉,所以特別香脆。除了蚵仔嗲以外,我們還點了

「蚵仔煎」、蛤仔湯,大快朵頤一番,這家老闆還送我們一盤現挖的「珍珠蚵」,

沾上芥末,這蚵仔真是鮮美,蛤仔湯也爽口,炸蚵當然是愈吃愈爽脆。

因為我們點了不多,結帳時,才300元出頭,算是經濟又實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t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