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彰化埔鹽鄉〕「廍子村」的古早味,施家糖廍百年古井,蘇師傅手工麵線,陳家百年茄苳老樹

2011/02/13 07:31

 

100年2月2日彰化埔鹽鄉廍子村糖廍探索

 

 

      埔鹽,是彰化縣中部的純樸鄉鎮。廍子社區是埔鹽鄉的門戶,

是充滿人情味及熱情的典型農村。

 

 

廍子開發甚早,於十七世紀中葉,清朝康熙年間,施家先祖施曾登從

大陸福建泉州渡海來台,在台南鹿耳門上岸,輾轉來到目前埔鹽鄉瓦磘村

、廍子村一帶定居。施曾登是施世榜的族親,施世榜即是開發彰化平原的

大功臣,從一七○九年(清康熙四十八年)引濁水溪水開闢水圳,到

一七一九年(清康熙五十八年)完成。水圳完成後,被命名為「施厝圳」

,灌溉範圍涵括當時彰化平原的「八個堡界」,因此又稱為「八堡圳」。

施厝圳引水灌溉荒地變成良田千畝,從此彰化平原成為台灣穀倉,鹿港因米

之輸出而竄升為僅次於府城的第二大城。施家當時對八堡圳的開闢也有功,

因而擁有瓦磘村附近一百三十餘甲的土地。

施家糖廍百年古井

 

 

到了清乾隆中葉,當時官方鼓勵在台漢人製糖銷售給日本和清朝。施家於是

設立糖廍,開始廣植高經濟作物甘蔗,製成糖回銷大陸祖國與外銷海外。

當時為了糖廍的用水需求,因而鑿了一口深二十五尺,寬五尺的井,也就是

今日所見的「糖廍百年古井」。到了日據初期,明治三十九年(西元一九o六年)

日本政府獎勵日人興建新式糖廠以淘汰清代舊式糖廍,至此糖廍走入歷史。

施家後裔於是原地改建成住屋,因此地曾設立糖廍而得名為「廍子」,

即「廍子村」名稱的由來。

 

 

今年辛卯年我們提早返鄉過年,除夕當天早上在溪湖老家貼完春聯後,

趁著晚上圍爐的空檔,於是帶著家人到彰化八卦山風景區逛逛。由溪湖

出發沿著彰水路北上往彰化,途經埔鹽廍子村口時,看見路口有斗大

的創意入口意象:「廍子村糖廍,百年古井」。引起我們的懷古興趣,

於是順道繞進去瞧瞧。

 

 

進去沒多久,看見一家紅磚三合院前,院內一架架曝曬的白麵線在陽光

照射下,呈現出迷人的光澤,當下將車停在路邊,信步走了進去。

 

 

埔鹽蘇師傅手工麵線

 

 

甫一進入院子裡,入口有斗大的看板:埔鹽蘇師傅手工麵線,右上角還有

馬英九 98.2.13的簽名。

 

 

此時蘇師傅與老闆娘正在忙著甩麵與拉麵,我們向蘇師傅打聲招呼後

,靜靜地在旁參觀。

 

 

 

 

兒子對手工麵線的製作流程,似乎很感興趣,拿著相機到處亂拍

,而蘇師傅也不以為杵,讓我們感覺非常親切與自然。

 

 

埔鹽地區日曬足,靠近鹿港海風強,正好適合手工麵線的製作。

 

 

米白的麵絲在陽光照射下,呈現溫潤的光澤,充分展現手工麵線的特色。

 

 

埔鹽蘇師傅手工麵線源自六十年前,由蘇師傅大哥至鹿港向唐山老師父

學習,手藝學成後,回到埔鹽教授給蘇氏家族。蘇師傅手工麵線至今秉持

傳統方式製作,由拌麵粉、搓麵、繞麵與拉麵完全是靠歲月與經驗的累積,

毫不含糊,因此博得麵線業者的好評,像鹿港最有名的「王罔麵線糊」

所使用的紅麵線就是由蘇師傅製造供應的。

 

 

「埔鹽蘇師傅手工麵線」,製造過程從糾結、揉搓,到製成細緻柔長

的麵線,顯現蘇家傳統製作的真工夫。 

 

 

手工麵線比機器做成的麵線,最大的差別手工麵線經人工捻揉與甩麵、拉麵的

過程,吃起來較有Q勁,蘇師傅邊拉麵邊向我們解說。

 

 

手工麵線經甩麵與拉長延展形成後,送至曝曬場經由陽光和風自然乾燥

而成,於是涓涓如絲的、麵香四溢的麵線嫣然成形。

 

 

 

 

 

老婆與兒子和蘇氏夫婦合照。

 

院內架起一排一排的麵線,讓人想起阿嬤煮的豬腳麵線。剛好,老爸今日

正好用炭火墩了一鍋豬腳,我們看完了手工麵線的大秀後,馬上向蘇師傅

買了五斤麵線帶回家,一嚐為快。

 

蘇師傅真的很熱誠、親切,還親自傳授我們如何煮好吃麵線的撇步:因為手工

麵線製作過程完全不添加任何化學成分,純以古法加鹽方式防腐,所以煮麵時

,先用水將鹽洗掉,同時謹記「鍋大、水多、火旺」原則,麵線一煮熟浮起時

,撈起麵線不要完全甩乾,保持一點水份,加點米酒,拌上花生油或炸過的薑絲

混著麻油來吃,如此乾拌麵線才會又香又Q、帶有嚼勁,如此傳統的美味是一般

麵線所無法比擬的。

 

 

糖廍百年古井活水重現

 

施家糖廍百年古井就在蘇師傅手工麵線附近,我們隨即來到古井旁參觀

這口百年古井。古井旁即是施家大宅第。

 

 

 

『彰化埔鹽糖廍 百年古井~施家大宅第』

 

廍子村的施家古厝為典型傳統三合院式建築,建築體相當完整。其圍牆並不在

兩側護龍之上,也就是內埕與外埕之間並無阻隔。而外埕則築有圍牆。

古厝旁有『糖廍百年古井活水重現』解說牌,節錄如下:

自日據到光復初期,這口古井仍是「廍子村」的民生用水之主要源頭。在這口古井

周圍的施家子孫,至今相傳數十代,其中出了不少達官顯貴和成功的企業家。

自從自來水普及後,人們不再依賴古井為主要取水來源,古井也因此漸漸的荒廢,

原有的風貌也不再復存。近年來,許多事業有成的施家後裔,不忍心當初養育

他們長大的古井變得如此殘破不堪,大家決心讓百年古井活水重現,恢復原來

的面貌。俗語說:「飲水思源頭」「吃水果拜樹頭」,施家的子孫們將他們在

事業上的成功,歸功於當初能夠在這口吉祥之井旁成長,古井所帶來的,不只是

生活上所必須的飲水,更在無形中帶來了一股吉祥之氣,庇護著生活在這口

古井四周的人們。因此,施家子孫希望藉由古井的修復,將這股吉祥之氣能

留在此地,希望在這口吉祥之井的陪伴下,施姓家族能更加的興旺!

  古井不僅對施家子孫有重要的歷史意義,更是紀錄村落發展的一個最佳寫照,

今後,古井將成為地方懷舊景點之一!

 

以上參考文獻:施見德,《廍子村糖廍》彰化縣埔鹽鄉廍子社區發展協會   

 

http://mypaper.pchome.com.tw/573142000

 

我們在古井旁的牆壁有許多在地的人文采風介紹,其中看到畫面上有一株

彰化縣列管的百年茄苳老樹,引起我相當的興趣,連忙跑去向蘇師傅請教

這株老樹的所在。蘇師傅說:除了這株陳家百年茄苳老樹,隔壁也有一株

施家百年茄苳老樹,說著打開窗戶,讓我瞧瞧,由於老樹位於施家後院,

不方便觀賞,只好作罷。

 

施家百年茄苳老樹

 

 

陳家百年茄苳老樹

 

 

陳家百年茄苳老樹也是離蘇師傅手工麵線很近,由蘇師傅後面的馬路,

走向「廍子村」陳家古厝旁,大老遠即可看見一株綠意盎然的大樹。

老婆、兒子和陳先生合照。

 

 

當我們走進去觀賞這株老樹時,此時地主陳先生馬上出來和

我們寒喧幾句。

 

 

陳先生說:「陳家世居於此,四代前即有此樹,雖然縣政府估160年,

但根據長輩說法,此株樹齡應在200年以上。」

 

 

曾有園藝業者曾開價向他們購買,但老樹屬於陳家共業,陳家不捨割愛,

只希望老樹能和社區永遠和樂共生。

 

 

老樹的樹幹盤結,枝葉交錯,樹葉濃密,陳先生說以前長得更為茂盛

,樹冠幅比現在大上一倍,近年略見蟲害,雖已噴藥防治,

但冠幅已大為縮小。

 

 

老茄苳的樹幹都異常粗大強壯,樹幹上也結有許多突出的樹瘤,

樹皮縐褶斑駁,有老當益壯的感覺。散發著強烈的生命力量。

 

 

 

老茄苳樹靜靜的佇立二百年來守護著陳家,也看到了「廍子村」歷代的

演進和發展,看著老樹仍散發著強烈的生命力量,離開前我們也真心祈求

老樹再長命百歲以上,護佑「廍子村」。

廍子社區居民同心協力營造「合心園」,花木扶疏,景色宜人,

 

 

我們今天運氣真好,來到「廍子村」這麼充滿人情味的的社區,看到

的每個人都是如此親切,讓人感覺非常溫馨與自然,以前很少到鄉村

社區探索,今天來到「廍子」社區,感覺社區充滿民間的生命力與

人情味,讓人重溫兒時之記憶與美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att 的頭像
    matt

    Matt足跡~368鄉鎮區采風錄(CH的親子週遊記)

    mat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