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行過江南-陳澄波藝術探索」到「我是油彩的化身」陳澄波~嘉義市映象之旅

2012/09/16 21:09

101-8-5陳澄波故鄉~嘉義市映象之旅

 

       是蘇拉颱風把我們帶進嘉義市。8月初難得安排三天

的假期,原本計畫由日月潭、新中橫、塔塔加、鹿林山

公園、阿里山一遊。但是蘇拉來攪局,擔心山路難行,只好

安排平地旅行。

 

然而,塞翁失馬、焉知禍福,此行連續走訪日治時代兩位對

台灣貢獻卓著的歐吉桑,陳澄波與八田與一,可算是一趟

豐富之旅。

 

「我是油彩的化身—陳澄波雕像」(1895--1947),是在1994

年「陳澄波百年祭」,蒲浩明(陳澄波外孫)在100年後為外公

陳澄波塑造紀念銅像,此為全台首座公共場所的藝術家雕像。

 

蒲浩明(文化大學美術系教授、嘉義市陳澄波雕像作者 )。

蒲浩明為蒲添生之孫,蒲添生為陳澄波女婿,是陳澄波受難

前託付藝術生命的傳人,一生創作不懈,台灣第一尊國父戶

外全身銅像即出自其手,所塑名人胸像盡現人物神韻、自信

,也見證台灣半世紀的歷史。1996年在完成捨身救人的林靖娟

老師雕像半個月後辭世。 

 

陳澄波出身嘉義,誕生於1895年「乙未割台」那一年,是

台灣近代史最早閃亮的一顆星。

▲〈自畫像〉(1930年) 陳澄波(1895 -1947) 

陳澄波一生最崇拜的藝術家,正是梵谷。他對繪畫的熱情

宛如燃燒著生命般的畫風,也近於梵谷。這位台灣的

「梵谷」,在他自畫像的背景上,也是鋪滿一朵朵梵谷

喜愛的向日葵。

1926年,他以三十歲高齡考上東京美術學校,並且在留學期間

以一幅「嘉義の町はづれ」(嘉義郊外)的油畫,入選第七回日本

「帝國美術展覽會」(簡稱「帝展」),成為台灣以油畫入選該展覽

的第一人。翌年的「夏日街景」再度入選「帝展」第八回。這對

台灣美術風氣的帶動,無疑是最大的激勵。

▲〈嘉義街外〉(1926年) 陳澄波(1895 -1947) 

▲《夏日街景(原題〈街頭の夏気分〉》 (1927年) 陳澄波
這張畫作有複製畫擺放在中央噴水池邊。這幅圖也是陳澄波

第二次入圍帝國美展的作品。

1929年,陳澄波35歲接受中國畫家王濟遠的邀請,至上海新華藝

專及昌明藝苑任教。1931年,陳澄波獲選為中國「現代代表油畫

十二家之一」的榮譽,對他的油畫創作是一項很重要的肯定。

之後又以「清流」一畫,代表中華民國參加芝加哥世界博覽會

,獲得很高的評價。此外,他的作品也分別多次入選日本的

「帝展」及台灣總督府所舉辦的「台展」,得到的獎項不計其數。 

▲〈清流(西湖斷橋殘雪)〉(1931年) 陳澄波(1895 -1947) 此幅

畫為第一次全國美術展覽會參展之作。「斷橋殘雪」為西湖

十景之一。

▲〈上海碼頭〉(1932年) 陳澄波(1895 -1947)

 

這幅畫是在陳澄波在上海任教期間所畫,當時的上海發生了

一二八事件,時局漸趨動亂。而這幅畫也可以看出上海碼頭的

天空詭譎多變,整幅畫偏向灰暗,描寫出了當時的景況。

 

1933年,陳澄波39歲時因上海一二八事變被迫以「日橋台胞」

身分返回台灣故鄉嘉義。

 

 

返台後,陳澄波並沒有再從事教書工作,而是專心投入繪畫世

界,成為一位自由自在的畫家。他經常到台灣各地旅行畫畫,

故鄉嘉義、淡水、台南等地都是他經常創作的地方,而嘉義市

區內的噴水池廣場、林木茂盛的嘉義公園,更是令他感到親切,

並且經常停留作畫的地方。陳澄波嘉義風景的油畫,詮釋了嘉義

人眼中的嘉義,至今無人出其右。

 

1934年,陳澄波40歲,與李梅樹等人創立「台陽美術協會」推動

台灣的美術運動,一時頓成台灣民間最大力的美術組織。協會

成立後,每次舉辦活動,陳澄波都非常認真參與,儘管活動多

集中在台北,但遠在嘉義的他,時常帶著大包小包的行李,甚至

連棉被都自己帶來,借住在朋友家裡,他說:「這床棉被有牽手

味。」一時傳為當時畫壇趣聞。在陳澄波的鼓勵下,嘉義地區參

加大型比賽的畫家越來越多,也有不少人在比賽中獲獎。

▲〈淡水〉(1935年) 陳澄波(1895 -1947) 

 

陳澄波《淡水》的油畫,蘇富比於2006年以3600萬港幣(約1.5億元

台幣)高價成交,刷新台灣畫家油畫拍賣紀錄。 2007年《淡水夕照》

拍出5072萬7500元港幣(約2.12億元台幣),刷新陳澄波油畫拍

賣最高價,是台灣畫家油畫拍賣最高價。 

 

陳澄波雖然是一位畫家,但也相當關心國家事物,不但參與各種

政治活動,還當選過嘉義市第一屆參議會的議員。

 

 

1947年(民國36年),台灣爆發「二二八事件」,嘉義市的外省籍人

士與軍方退守在水上機場,陳澄波的上海經驗,因通曉北京話

,背負「中國通」的原罪,被推為和平使代表之一,前往水上

機場協商,不料他被安上「帶頭滋事」的罪逮捕,未審即押赴嘉

義火車站前,槍斃示眾,享年53歲。一代才氣縱橫的藝術家,

一生熱愛故里,最後卻把寶貴的生命獻給台灣大地,連往生也躺

在自己的畫作裡〈嘉義街中心〉。

 

 

▲〈嘉義街中心〉(1934年) 陳澄波(1895 -1947)

 

 

 

由嘉義郵局前望中央噴水池,這幅畫同樣在圓環有放置一幅複製

畫,而這便是舊時的嘉義市圓環。

 

 

一代台灣藝術瑰寶 ,卻死於兵敗如山倒,紀律鬆散又杯弓蛇影

的初期來台國民黨軍隊。

▲〈玉山積雪〉(1947年) 陳澄波(1895 -1947) 

這幅"玉山積雪",是陳澄波1947年的最後作品。

228事變的悲劇,對受難家屬而言,雖歷經六十多年後,仍是

至痛的記憶。

 

 

 

春天的台北總是帶點陰霾,走過曲終人散的花博公園,偌大的

蝴蝶館顯得空空蕩蕩的,由璀璨絢麗歸於平靜,赫然驚覺去年

台北經歷了有史以來的歷史盛事。

 

 

2011年台北花博盛況。

信步來到北美館的門口也是冷冷清清的,抬頭望門口的大型當

期海報「行過江南─陳澄波藝術探索歷程」,吸引我的注意。

 

甫一進入北美館寬敞明亮的大廳,陳澄波巨幅的名畫

「我的家庭」映入眼簾。

 

2樓入口「陳澄波」普陀山海水浴場寫真的表情‧1930年‧

 


《行過江南-陳澄波藝術探索歷程》主要以1929至1933年間,

陳澄波畫業生涯的上海歲月。

▲「我的家庭」(1931年) 陳澄波(1895 -1947) 

1930年陳澄波接妻小前來上海團員,「生活紀錄畫像與全家福」

記錄藝術家在描繪生活點滴中的人物意象、自畫像以及家庭成員

的肖像等,在上海這段期間是陳澄波與家人最緊密相依的歲月

,其中1931年「我的家庭」,更是上海時期最重要的人物畫。

 

此外,畫上海、畫蘇杭,上海碼頭、江南水鄉小橋流水的景色

,也都一一入畫。

▲〈西湖春色〉(1934年) 陳澄波(1895 -1947)  日本第十五屆

帝展入選之作。

上海的生活經驗,與故鄉嘉義大異其趣,首先是英美租借的歐洲

建築情調,其次是蘇杭小橋流水的江南風光。活力的城市,國際

的色彩匯聚在上海,讓陳澄波吸納了多重元素。陳澄波在繪畫

西湖的斷橋殘雪、普陀山、蘇州運河等景色,不但兼容東西

藝術涵養,並同時表達獨特的個人風格。1929年入選第一屆

全國美展作品「清流」及「蘇州」等都在此列展出作品中。

 

陳澄波返台後仍以風景畫為主要創作內容;尤其淡水是陳澄波

最熱愛的小鎮,在這裡,他留下無數的足跡,亦發展了沉穩

動人的畫風。尤其在第九、第十回台展的作品,全都是淡水

的風光。1934年的「嘉義街景」、1935年的「淡水」以及1937年

的「嘉義公園」等作品,很明顯地是忠實地描寫其所觀察的自然。

▲〈淡水中學〉(1936年) 陳澄波(1895 -1947) 

 

 

 

 

時隔半年,因緣際會,我們來到嘉義市立文化中心,瞻仰

陳澄波的雕像。

 

 

「我是油彩的化身」陳澄波的雕像,是在1994 年「陳澄波‧

嘉義人 - 陳澄波百年祭」的系列活動, 為全台首座公共場所的

藝術家雕像 。

嘉義市文化局特別對一代藝術大師表彰如下:

「有熱情才是溫柔 有勇氣才能自由 有藝術才贏得過千秋」。出身

嘉義臺灣美術巨擘陳澄波,是第一位以油畫作品入選日本的台灣

人,也是台灣近代美術發展重要先驅之ㄧ,他的畫表現出台灣風

景迷人的特質,作品成為一幅幅用生命繪畫的時代之眼,對二十

世紀台灣美術具有重大貢獻。嘉義市政府於民國100年籌劃《我是

油彩的化身》原創音樂劇,禮讚陳澄波短暫卻絢麗悲壯的生命,

101年起每年2月2日訂為「陳澄波」日,緬懷畫家一生對台灣的愛

,發揚其藝術價值,讓陳澄波精神千秋永存。
101年2月2日 陳澄波日

 

陳澄波自喻為「油彩的化身」,揮舞著熱愛台灣的彩筆,他為

台灣留下一幅幅真實自然的畫作,流露出對鄉土的熱愛,嘉義市

緬懷畫家一生對鄉土的熱愛,101年起每年2月2日訂為「陳澄波」

日。

嘉義市立文化中心

落成于1993年的嘉義市文化中心,佔地約5000坪,為嘉義貯木

池的改建而成。

▲〈貯木場〉年代不詳 陳澄波(嘉義市文化中心前畫架 )

 

1915年7月(大正4年),嘉義貯木場成立,其貯木池位於今嘉義

市立文化中心一帶。

▲〈木材工廠〉(1921年) 陳澄波(嘉義市文化中心前畫架 ) 

當時由於嘉義市位於阿里山腳下,是阿里山的入口門戶,曾經是

全省木業最發達的城市,為了貯存從阿里山運下的檜木,日據時

期便挖掘一處遠東最大的木材貯存池,曾經是嘉義市的八景之一

-檜沼垂綸,而這就是現今文化局所在位置,文化廣場前更建造

設立「陳澄波」大師的銅像作為紀念。

 

嘉義市立文化中心在“文建會”推動下,公共藝術的潮流走進

了有畫都之譽的嘉義市。


舞動桃城
作品以一對穿著草裙、手足舞蹈的石猴愛侶為主題,天真可愛的

表情、飽滿渾圓的身材,再加上濃情密意的至動,是一件詼諧

逗趣、引人莞爾的作品。

 

嘉義市之所以稱為桃城,係因清代時嘉義市版圖狀似桃子,

嘉義人也常以桃城人自居。

文化廣場前的公共藝術“桃城對話”創作者李長髮以石頭、銅、

鐵為主要素材,將嘉義的歷史、地理、藝術風貌,轉化為圓柱

、角錐、曲線等豐富的抽象與具象幾何造型中。八件作品中,

以“阿里山”、“北回歸線”、“雲海”、“森林”,來表現

嘉義多元的自然地理景觀,以“合奏”、“弦樂”代表藝術

,“日出”及“桃城”兩件作品則象徵著歷史與希望。

 


    另外,在文化中心前的草坪及中庭內,散置各式藝術作品:

如忘年老樹,係以一顆枯木,闡釋文化中心原址是日據時代的

儲木池的歷史,當時又稱檜池。

 

嘉義是一個充滿人文風情地方,陳澄波曾在嘉義市各個角落寫生

,描繪街景如中央噴水池、蘭潭、北回歸線地標、木材工廠、

水源地、溫陵媽廟等

▲〈嘉義公園一景〉(1934年) 陳澄波(嘉義公園內畫架 )

 

建於明治43年(1910年)的嘉義公園(中山公園),是陳澄波

大師著墨最多的地方,現即豎有陳澄波先生的九幅畫件當成

公園觀光景點。



▲〈嘉義公園一角〉(1937年) 陳澄波(嘉義公園內畫架 ) 

 

陳澄波的創作以描繪故鄉嘉義最多。嘉義市二二八文教基金會

於民國95年開始推動陳澄波街頭觀光畫架,在陳澄波當年寫生

的街角,讓參觀者透過陳澄波的畫,對照今昔城市樣貌的變化。

對陳澄波其人其事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安排嘉義美術風情漫步,

透過畫家的眼睛了解嘉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att 的頭像
    matt

    Matt足跡~368鄉鎮區采風錄(CH的親子週遊記)

    mat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