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勢格漫步 火燒寮溪清涼一夏
101-9-2 平溪森林小學會館豔紅鹿子百合風情 |
時序進入立秋,來到屬於俗稱「七夕百合」艷紅鹿子 百合的季節。為了尋訪艷紅鹿子百合美麗的芳蹤,接連幾 周的時間,每到假日便往平溪跑,從平溪國中、東勢格 越嶺古道、嶺腳、平溪森林小學會館都巡過數遍。我一路 踅去,處處都有艷紅花朵自山壁突圍而出,嶺腳滴水觀音 靈巖寺前的岩壁,數十株百合更是傾盡全力成全這個花季 ,團團簇簇艷紅百合在山壁湧動,讓人駐足良久不願離去。 |
鮮活的「豔紅鹿子百合」株株綻放風華。 |
走訪平溪許多地方,每次總有不同之收獲,今年在追隨艷紅 鹿子百合季節的跫音,意外地發現東勢格這片美麗的土地。
東勢格美麗的火燒寮溪 |
「東勢格」,名不見經傳,但提到「火燒寮」大家就熟悉多了。 |
東勢格村又名火燒寮村,即是教科書上所說的台灣雨量最 多的地方,在台北縣平溪鄉「火燒寮」,由於受到地形和 季風的影響,年平均降雨量達五、六千毫米,不僅遠超過 全台灣二千五百毫米的年平均降雨量,也是東亞最高。 |
東勢格是平溪東勢村的舊稱,勢格與勢角發音近似,為客家 籍移民慣以表示方向地名的用法,意指該地位在石碇街 之東方。 |
火燒寮最早記載為清乾隆年間由陳泉等人開闢,漢人入墾後 原住民往深山遷移,搬遷過去之社地,被漢人稱為番子坑, 兩族常發生磨擦,有次原住民到此地放火,當時村內屋舍 皆燒成灰燼,故以「火燒寮」為地名。 |
自北106縣道經平溪至嶺腳,往望古車站的途中,會經過 一處叫「白鶯石」的地名,此地正好位在望古、嶺腳、 石底及東勢等4村之交會處,白鶯橋前右轉竿蓁林產業道路 (北43鄉道),在東勢格派出所遇岔路,右往坪林、東勢格, 左接火燒寮產業道路,可抵平溪森林小學會館[火燒寮6號] 前身是平溪國小東勢分校。 |
北43鄉道往東勢格方向,沿竿蓁林溪畔上行,入口左側附 近有一座土地公廟與一座涼亭,此處是觀賞「白鶯石」 的極佳場所。
|
「白鶯石」巨幅的石壁半露筋骨,半掩在蒼鬱的林木之下, 形狀似白鶯,和鶯歌地區的鶯歌石一樣,都自有動人的傳說。 |
北43鄉道是當年臺和煤礦之運煤路線,再往前不久會看到 竿蓁林溪的對岸,錯落幾幢臺和煤礦的舊礦場建築物。
|
開車前往東勢格是一項較佳的方案,因為它位於嶺腳車站的 南方約7-8公里的路程,人口十分稀少,無公車可搭,偶有 零星的社區巴可以到達,大都仰賴私人交通工具。 |
北43鄉道再往前不久,即出現很醒目的《藍鵲咖啡》招牌 佇立在路旁,白底圓圈藍字的招牌上站著一隻鐵牌做成的 藍鵲,這是一間很有意思的庭園咖啡廳,座落在竿蓁林溪畔 ,一邊品茗一邊欣賞藍鵲穿梭於河岸的山林之間,想必是 非常愜意。 |
過了紫來村,接著,我們駛入了平溪的東勢格小村,來到了 一條清溪的橋邊,附近有一座自來水淨水場。 |
此橋名為「紫東橋」,剛開始不解其意。後來對此地地理、 人文有了粗略的瞭解以後,才恍然大悟,東勢格原本分為 東勢村及紫來村,後來因為人口減少,兩村合併,只剩 東勢村而已。當時以竿蓁林溪與竿蓁坑溪為界,「紫東橋」 ,左「紫」右「東」,乃為連接紫來、東勢兩村之橋也。
|
站在紫東橋上,望著竿蓁林溪,有石階通往橋下,左手邊 像似一座小型的親水公園,或許是提供假日到此戲水遊客使用。
|
淨水廠輸水幹管
|
沿竿蓁林溪往南,產業道路漸狹窄,左側偶有住家出現, 林木鬱鬱蒼蒼,右側則是休耕的梯田。
|
竿蓁林溪由竿蓁坑溪、東勢格溪及火燒寮溪匯流而成,其 上游的火燒寮為台灣地區年降雨量最多的地區之一,野溪 也特別多,竿蓁林溪也曾是平溪地區水田最多的區域。
|
早期水牛與白鷺鷥是鄉間平常可見的光景,如今在北台灣 已不多見了。
|
淨水廠旁附近有一大片的茶園,此地氣候及土壤原本適合 種茶,日據初期,明治40年(1907年)平溪庄第一代庄長潘炳燭 發現煤礦後,當時煤礦業興盛一時,農業漸漸式微,直到 煤礦開採完收坑後,如今農業才慢慢恢復生機,現在東勢 村民多開始在山坡地種植文山包種茶。
|
土地公廟指示牌 |
一路行來,路旁不時可見東勢村的景點指示牌,以當地著名 的台灣藍鵲當底圖,寶藍色的羽毛相當搶眼,頗具巧思。 來到一處社區巴士的站台,瞥見台灣藍鵲指示牌下方寫著 往土地公廟,引起我的注意,下車往前一探究竟。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