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大年初二回朴子配天宮,向樸仔媽拜年

2013/02/22 21:48

102-2-12葵巳年大年初二朴子配天宮拜年

        嘉義朴子配天宮歷經三百多年的歲月,成為嘉義沿海地區的

重心所在,記載著朴子開發的歷史,有許多值得稱頌的歷史典故與

神蹟,具有特殊的人文藝術價值。

配天宮原名樸樹宮,溯自前清康熙二十一年(西元1682)間,有半月庄(今嘉義縣布袋鎮

貴舍里)庄民林馬,從湄洲恭奉聖母金身,即俗稱「開基媽」,途過牛稠溪(今朴子溪)

南岸樸樹下茶亭暫憩,擬再啓程時,頓覺金身重若泰山,無法移動,乃請示媽祖聖懿

,指點永鎮於此,於是在樸樹下搭建一間茅草小廟,以供眾人膜拜。

朴子配天宮正殿上的古匾「聖慈母德」落款年代為清康熙廿六年(西元一六八七年)

吉置樸仔腳街眾弟子  敬立

媽祖廟落成後,屢現神蹟,因為建在樸樹下,故稱樸樹宮。建廟之際,遵照媽祖指

示,將此棵千年樸樹上半段鋸斷,留下半段削去樹皮,雕刻成今日的「鎮殿媽祖」。

朴子這個地名也是因為清康熙二十六年樸樹宮開基之後,民眾信仰日篤,逐漸聚居

形成市街,人稱「朴仔腳街」(即今開元路),也就是朴子市繁榮的濫觴。而「朴子」

即取「樸腳」的諧音而來。

相傳乾隆五十四年(西元1789年),嘉慶太子偕李勇、王發遊台灣,由王得祿護駕,

途經樸仔腳時,曾參拜樸樹宮媽祖廟,並向媽祖祈求旅途平安。嘉慶太子返回北京後

懇請父皇,為紀念遊歷樸仔腳,而於歲次已酉,降旨敕賜,因「已酉」二字合為

「配」字,從此樸樹宮改名為成「配天宮」。

朴子配天宮三川殿上的古匾「莫不尊親」落款年代為嘉慶癸亥年孟春之月(西元1803年)

孟春之月林朝英  書

 

配天宮「御賜燈花」慶典:元宵節燈花民俗活動起源地

 

配天宮「御賜燈花」的民俗慶典與王得祿有著深厚的淵源。王得祿,字百遒,號玉峰,

清乾隆35年(1770年)生於台灣諸羅溝尾庄(今嘉義縣太保市),自幼失恃由其兄嫂許氏

扶養成人。王得祿曾多次平定盜匪、海寇,累官至浙江、福建提督。道光元年,又參與

張丙、沈佑等亂事有功,受封名銜是「戴雙眼花翎太子太保閩浙水陸提督二等子爵世

襲」,是清朝台灣人唯一受封伯爵稱號、官位最為顯赫之歷史人物。嘉義縣「太保市」

地名的由來即由此而來。他曾贈送「聖神光化」、「福海永清」兩面扁額,其妾林氏

亦獻贈配天宮一鼎銅製古鐘,目前保存在配天宮文物室。

配天宮元宵結燈花是清嘉慶皇帝御賜給王得祿。王得祿父母早逝,由兄嫂帶大,王得祿

為報其兄嫂許氏養育之恩,於嘉慶十八年(西元1813年)呈奏敕封為一品夫人,皇允奏並

賜邀赴京觀賞宮內元宵花燈。但王得祿憂心兄嫂年邁禁不起長途跋涉,嘉慶於是特准

王得祿在府內辦花燈盛典,王得祿得旨後,決定將花燈移到配天宮供民眾一同欣賞,

因此朴子配天宮可說是全台僅有清皇帝「御賜燈花」的廟宇。直至今日,廟方仍會

在每年農曆正月到3月間舉辦盛大的「御賜燈花會」,吸引遊客來此賞燈同歡。

清朝的「御賜燈花」在日據時代不受改朝換代仍維持辦理,與樸仔媽協助蒜頭糖廠

順利開工也有關係;蔗糖曾為台灣的經濟命脈,日本人統治時在全台東西兩岸設了

多座糖廠,但只有蒜頭糖廠設立之後一直無法順利運作,工人頻頻發生意外,

傳說是工廠中有妖魔作祟,直到求助於配天宮,樸仔媽聖駕親臨才降伏妖孽,

恢復平靜之後,蒜頭糖廠送了一座大耳香爐做謝禮,香爐上還刻有日本國旗,

因此,配天宮在日據時代,可以說是有「特許執照」。

大耳香爐上還刻有日本國徽。

燈在台灣民間有光明與添丁的涵義,點燃燈火意照亮前程,又「燈」字在閩南語中

與象徵男嗣的「丁」字諧音,「求燈」即「求丁」,因此往昔元宵節婦女都會刻意

在牡丹燈花下游走,意謂「穿燈求貴子」。

配天宮的燈花,後來也賦予「求子燈花」神聖的傳統。民眾若欲求子,可在配天宮

向樸仔媽祈求牡丹燈花回家安奉,求白花可得男,求紅花可得女,這項「求子燈花」

習俗已流傳近百年歷史,相傳非常靈驗,每年吸引大批國內外民眾到廟裡求花、

求子及還願。

2012年11月15日朴子配天宮,歷經四年多古蹟修復,舉行慶成安座大典,廿對

曾向樸仔媽祈求紅白花喜獲兒女的信徒,也抱小朋友回來向媽祖道賀、沾喜氣。

 2013年2月12日配天宮曾舉辦「喜獲寶貝回娘家」活動,二百八十名由父母在

廟裡求子成功的嬰幼兒,回到配天宮祈福,這是配天宮建廟三百多年來,

樸仔媽的乾兒子、乾女兒首度大團圓,廟前廣場熱鬧彷彿幼稚園。

2004年我們帶著6個月大的兒子來還願,2009年春節我們回朴子配天宮向

樸仔媽拜年。那年正開始進行50年來最重大的一次修復工程。睽違了4年,

今年趁著長達九天的年假,我們再度回配天宮向樸仔媽拜年。

此行除了向樸仔媽祈福拜年外,對這座具有三百年多年歷史的古廟,歷經4年的大修

工程,是否依然「整舊如舊」,行前充滿著期待。記得初次造訪配天宮,被那古色

古香的廟風所吸引住,古樸的石雕、木作,水車堵上精彩的交趾陶,實在令人著迷,

可惜當時另有要務在身,無法仔細欣賞廟堂古蹟之美。

今年大年初二帶著全家一起來南部走春,第一站即安排回配天宮拜年祈福。

然而,此行帶著全家老小不便久留,僅利用不到1小時的時間,浮光掠影地

瀏覽了這座新整建的古廟。

配天宮除了擁有「御賜燈花」典故外,另外還擁有許多動人的傳奇神蹟。

配天宮慶祝元宵佳節,每年循例於農曆元月初九至十五日間,聘請造花名手依

「火樹銀花合」之意,在廟之正殿前及廟側兩廂房中庭,盛結燈花,供遊客觀賞。

 

康熙金筊杯

 

朴子配天宮珍藏一副金杯筊,是清朝康熙皇帝參拜媽祖的御用物,在民國九年

進香團前往福建湄洲祖廟進香時所獲贈。

這副金杯筊,長約一台尺,油金質,色澤光亮,迄今已有三百二十年的歷史,上面刻有

「康熙十三(公元一六七四)年御駕湄洲進香御用卜筶,民國九年配天宮聖母

湄洲進香蒙贈本宮」等文字。

 

配天宮虎爺

 

朴子配天宮的虎爺又尊稱為「山軍尊神」,清嘉慶年間嘉慶太子遊台灣時突然遭到強盜

打劫,此時突然出現一隻老虎救駕,使得嘉慶太子安然脫險。當嘉慶太子遊歷到朴子

配天宮時,突然發現配天宮神龕下的虎爺與當天救駕的老虎一模一樣,便恍然大悟,

原來便是配天宮虎爺蒞臨救駕。因此,便勒封配天宮的虎爺,使得配天宮虎爺成為

台灣唯一身穿龍袍的虎爺,且從此之後便供奉於神桌上。

配天宮另一傳奇─四季蘭就在後庭觀音殿前,這棵樹是民國九年由湄洲天后宮移植回來。

因四季蘭所種植之處與樸仔媽只有一牆之隔,所以信徒相信四季蘭的樹根必定沾滿了

樸仔媽的靈氣,據說信徒若有病痛,只要將痛處在樹幹上摩擦,就可痊癒,

因此喻為「靈樹」。

配天宮廟貌經過多次整建,目前所見為1912年(大正元年)改築的建築,是嘉義縣轄內

廟宇中唯一採兩組匠師「對場作」的廟宇,由當時漳州名師陳應彬與郭塔所主持。

除建築雕刻講究,兩座由一代交趾陶大師葉王所做的千里眼、順風耳堪稱鎮廟

之寶,另前殿三幅門神,也是日治時代知名彩繪匠師蔡草如作品,彌足珍貴。

三川殿前這對龍柱為壬子年(1912年,大正元年)所立。

配天宮的石獅即是具有活潑特質的南方獅。南方獅特色為鬃毛捲曲有勁,著重

鼻型設計,尾巴向內捲靠,形象較北方獅活潑。

配天宮屋頂的設計就是彬司最擅長的「假四垂」設計。「假四垂」是一種屋頂

的特殊設計,所謂四垂即是指歇山頂,它是在一座四坡頂上再加一座歇山頂,只具

有裝飾的作用,而無實際作用,民間俗稱為「太子樓」,盛行於清朝末年。

明治四十一年 (1908年) 北港朝天宮的修建,是雲嘉地區的一件大事,諸多營建

工匠在大木匠師陳應彬的領導下,完成了許多台灣建築史上重要的作品,彬司

及其弟子在雲嘉地區留下了大量的作品,使得雲嘉地區的傳統建築無不顯露彬司風格。

配天宮座北朝南,三川殿(前殿)、正殿、後殿構成中軸主體,兩側配以

東西護室及鐘鼓樓,形成完整的三殿回字型格局

正殿左右兩旁有鐘鼓樓,鐘樓在東、鼓樓在西,晨鐘暮鼓,

易繫辭文曰:「鼓之舞之,以盡神明。」

配天宮當年西邊(虎邊)由郭塔、東邊(龍邊)由陳應彬設計,造就左右外觀

各顯神通的趣味性。對場特色最能從三川門及正殿上方的斗拱觀察出來,當建築

完成後,雖風格不同,卻又能融在一起。從三川門上的紋飾可看出兩位匠師

設計上的異同。陳應彬喜愛以螭虎、草龍作為設計的主軸;而郭塔則偏好以

人偶為裝飾。另外,在正殿的斗拱,我們可以看到陳應彬多以草龍雕刻為主;

郭塔則運用大量如意花紋飾。

配天宮的石雕,大部分落款年代為壬子年(大正元年,1912年)之作品,雕刻匠師

已不可考,雕刻手法運用了立雕、透雕、浮雕、線雕等方法,神韻活潑生動,

可見當時雕刻匠師絕讚的手法與功力。

 

朴子配天宮拙樸的石雕。

朴子配天宮三川殿之虎邊

朴子配天宮三川殿之龍邊

配天宮除了建築雕刻的講究,兩座由清代「臺灣交趾第一人」

之美譽的葉王(麟趾)所塑的千里眼、順風耳堪稱鎮廟之寶。

配天宮之千里眼、順風耳身著官袍守護在樸仔媽前,

兩將軍的神情活靈活現,仿若真人。

葉王,本名葉獅,字麟趾,清道光六年(西元1826年)出生於諸羅打貓

(現嘉義民雄)。父親葉清嶽原籍福建漳州府平和縣,於嘉慶十年

(西元1805年)來台,定居打貓,製陶為生。

葉獅受父親影響,又受教於廣東來台的交趾陶師傅(交趾陶可能源自

唐三彩)故對於釉藥有獨到的應用。葉王擅於獅像之製作,所以博得

「王獅」之外號,其實葉王還善於塑馬,尤其是胭脂馬。光緒十三年

(西元1887年)葉王逝世於嘉義市羊稠巷,享年六十二歲。西元1900年,

日本曾將葉王作品送往巴黎世界萬國博覽會展出,參觀者見其作品,

其型生動,其色剔透。

配天宮觀音殿前四大天王龍邊的風和順天王

配天宮觀音殿前四大天王虎邊的調和雨天王

葉麟趾大師為清朝人,在配天宮有其遺作朴子媽前順風耳與千里眼

將軍和觀音殿前四大天王的風和順,以及司禮監。看龍邊風和順這

兩尊天王臉上,那威猛剛毅以及浮起的青筋紋路,就足以令人讚嘆

葉王觀察人像之精準與細膩,比較虎邊另外兩尊調和雨天王時,

更能看出一代宗師之特色。

母子在配天宮與葉王司禮監合照。

2009年開始進行古蹟修復時,配天宮特地邀請國家薪傳獎彩繪

名師陳壽彝、交趾陶國寶級藝師林再興等民族藝師大顯身手。

如今,兩位大師已然仙逝,配天宮三川殿上的三對門神,為府城

名家陳壽彝生前最後的門神繪畫、與散佈各角落民族藝師林再興

大師的交趾陶,已然成為絕響的鎮廟之寶,讓配天宮的建築增添

更多藝術珍寶。

林再興(1929年-2010年6月28日)出生於嘉義縣新港鄉月眉村,

少年時跟隨洪坤福嫡傳弟子石蓮池大師學習寺廟工藝。1952年,

曾參加三峽祖師廟的重修工作。1998年,獲教育部頒授第2屆國家

重要民族藝術藝師(交趾陶類),被認為是台灣交趾陶國寶級藝師。

2010年6月28日病逝,享年82歲。

進入廟裡抬頭一瞧,牆壁上多了許多林再興大師交趾陶作品,舉凡

三國演義、水滸傳、封神榜、白蛇傳等齣頭場景,個個栩栩如生,

顯得繁華熱鬧,引人入勝。

這次時間太趕,無法細覽林再興大師的交趾陶作品,僅胡亂拍些照

片後,回家後慢慢欣賞。

朴子配天宮民族藝師林再興~「文天祥題絕命詩」交趾陶作品

朴子配天宮民族藝師林再興~二十四孝的故事「湧泉躍鯉」交趾陶作品

朴子配天宮民族藝師林再興~「周瑜假意責黃蓋」交趾陶作品,

出自於《三國演義》。周瑜假意責黃蓋,黃蓋詐降,曹操中計,

遭火燒連環艦。

朴子配天宮民族藝師林再興~白蛇傳中的經典橋段「許仙送傘」

交趾陶作品,今年為蛇年,看白蛇傳故事,倒是很應景。

朴子配天宮民族藝師林再興~封神榜的故事「趙公明輔助聞太師」

交趾陶作品,武財神趙公明又稱黑虎將軍,聞太師的坐騎名為

「墨麒麟」。

 

配天宮為三通五瓜式,以碩大的瓜筒取代華麗的藻井。

斗栱旁還有故事性的「人物」彩繪,由府城傳統畫師─王妙舜於

辛卯年(2012年)所繪,精細生動,值得細細鑑賞。

此次回配天宮向樸仔媽拜年,心中充滿著感動。雖然2009年已經

寫了一篇粗淺的介紹,這一次也是僅就個人管窺配天宮精彩的

建築而已。雖然已經寫了兩篇,但還有很多地方還沒和大家分享。

此行太匆匆,沒有細細品味這座兩位陳應彬、郭塔大木匠師的

「對場作」。另外,三川殿上的三對門神,為府城名家陳壽彝生前

最後的門神繪畫,此行百忙當中錯過了,殊為可惜,只好留待下次

來參拜朴子配天宮,再來仔細品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att 的頭像
    matt

    Matt足跡~368鄉鎮區采風錄(CH的親子週遊記)

    mat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