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8-1台18線阿里山公路兜風之旅

   六年前暑假,2008年7月,咱家祖孫三代同遊,展開為

期3天的玉山新中橫景觀公路與阿里山森林遊樂區之旅。

當年我們由集集、水里上山,主要重心是兜遊【水玉線景

觀公路】,第一天夜宿東埔溫泉。隔天展開新中橫神木之旅

,從神木村樟公神木啟程,經夫妻樹、塔塔加遊憩區,依序

拜訪楠梓仙溪林道上大鐵杉、鹿林神木,無名神木後,第

二天夜宿二萬坪青年活動中心。第三天起個大早往祝山觀

日出、遊阿里山森林遊樂區後,回程順道走訪奮起湖。從

奮起湖踏上歸程時,遊興已飽足,心裡便盤算著如何以最

快的路徑下山,然後回到台北。那天我們沿著阿里山公

下山,一路順暢地直抵嘉義平原,結束三天兩夜的新中橫

之旅。那幾天我們遠離塵囂,都在山裡打轉,下到平地時

,恍如隔世之感。

當年回程由阿里山公路下山,一路飛快地路過石棹、隙頂、

觸口等地,馬不停蹄地趕路至嘉義中埔中埔交流道,驅車北

上。當時歸心似箭,已無心瀏覽這條美麗的景觀公路。在雲

霧飄渺的公路兼程趕路,山谷間時而明亮、時而嵐霧籠罩,

時而開朗、時而迷濛,不知經過多少陡坡彎道、穿過多少

聚落與茶園,感覺這條山路特別漫長。如此優美的景觀公

路,僅留下如此印象,感到有些稀微。

事隔六年,2014年暑假,舉家祖孫三代再度舊地同遊,上阿

里山避暑去。為彌補上次的行程,這回改由阿里山公路上山

,可要好好地領略這一條美麗的公路。

 

台18線〔阿里山公路〕兜遊之旅

「123 到台灣有座阿里山…」,阿里山、日月潭、太魯閣是

台灣最雋永的旅遊經典勝地,更是名聞遐邇的國際級觀光勝

地,是陸客來台觀光必遊之地。其中,帶著龐大的陸客觀光

人潮從嘉義市區上山朝聖的,就是大家所熟悉的阿里山公路。

阿里山為台灣早期的三大林場之一,清末為日人發現後大舉

開發。明治四十三年(1910年),森林鐵路闢建,是當時前往

阿里山的為一路徑。1979年,阿里山公路動工闢建,歷時3

年完工,1982年9月30日嘉義-阿里山段通車,在全國公路

網中編列為省道「台18線」。從此,森林鐵路的光環不再,

大阿里山地區迅速發展,觀光事業尤其蓬勃。

嘉義玉山線又稱嘉玉段,西起於嘉義後庄,東迄於東埔山埡

口。全線橫跨嘉義縣中埔、番路、竹崎、阿里山等四鄉以迄

南投縣信義鄉,以其多半行於阿里山區,故稱為「阿里山

公路」。

阿里山公路以觸口分成平地與山區兩路段。觸口以西行經

後庄、中埔交流道、隆興(十字路),越過八掌溪後,抵達觸

口,此路段計長16.8公里;觸口以東屬於山區路段,行經

觸口、龍美(瀨頭)、隙頂、石桌、十字路、阿里山、自忠

、玉山口、石山、鹿林山、上東埔,抵達終點塔塔加止,

此路段計長73.4公里。

蜿蜒的山路依傍壯麗、旑旎的阿里山風光,自嘉義平原一

路迆邐上山,開拔至海拔2000多公尺的玉山國家公園,一

路上,優美的林相隨公路一路攀升可明顯感受三溫暖似的

氣溫變化,涵蓋熱、暖、溫帶三種類型的豐富林相,引人

入勝。

公路雖多沿山壁開鑿,但因山谷開闊,路面寬廣,因此並

不覺驚險,近年來更成為單車兜遊路線。

 

   省道台18線阿里山公路位於79K處的明隧道,車行期

間不覺驚險,出了隧道後,回頭一望,整修後的巨大陡直

邊坡,令人震懾!

 

 

▼台18線71K受八八風災重創,公路總局建造芙谷峩橋跨

越崩塌路段。

▼省道台18線阿里山公路位於102K處,有全台所有公路沿

途最大的一棵活巨木「鹿林神木」。

▼省道台18線阿里山公路位於104K處附近的「石山工作站」。

阿里山公台18線的通車終點在109.98K處,位於塔塔加,

與台21線相接,為新中橫停建案的見證之地。

   【塔塔加遊客中心】(台21線145K/台18線109.5K)

海拔2610公尺

八月一日早上,由台北出發,回溪湖老家接兩老後,隨即

趕路至嘉義。

我們由中埔交流道下來,接上台18線後,便往阿里山而去。

一路沿著阿里山公路穿越中埔鄉的"十字路"後,看見路口

有一座吳鳳公園,建築頗為典雅,上面寫著"大阿里山資訊

服務站"。從溪湖出發後還沒大休息,就在此先歇著吧,

順道參觀與旅遊諮詢。

我們來時,偌大園區不見遊客蹤跡,僅有一位替代役留守其

間,我詢問了阿里山公路幾個景點的路況,結果一問三不知

,我心中著實納悶這不是阿里山地區旅遊的服務站嗎?

此處原是"吳鳳成仁地",後改稱吳鳳公園。姑且不論近

來頗受爭議有關吳鳳義行的真實性,既然來了,就進來參

觀吧。裡面擺設顯得空空蕩蕩的,除了幾面牆介紹阿里

山的人文與生態外,其他實在乏善可陳。

失望地離開吳鳳公園,隨後經過舊稱「阿里山忠王祠」的吳

鳳廟後,心中有點後悔,當時應該在吳鳳廟休息才對。吳鳳

廟列為三級古蹟,人文古蹟與建築本體可是大有看頭,可惜

訪古不是此行重點,下回經過時,再來拜訪。

觸口生態園區「樹木銀行」

 

出了十字路,下一站來到「觸口生態園區」。林務局為保護

珍貴的老樹及特殊稀有或具有保存意義之林木,或是暫時安

置因公共工程施工,而必須暫時移植待遷置的樹木,遂選定

阿里山公路28公里處路旁約兩公頃的土地設置樹木銀行。

▼「觸口生態園區」包含樹木銀行、生態公園以及觸口工作

站,可惜需事先預約才能參觀。

▼「樹木銀行」。

 

過了「樹木銀行」後,便是一條長約四公里的筆直大道,道

路兩旁,綠草如茵,公路左側是是一大片的標準建築鄒族

「逐鹿社區」永久屋。

▼鄒族「逐鹿社區」永久屋

「逐鹿社區」再往前就是新設的「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管理

處-觸口遊客中心」,位於台18號公路32K處。原來阿里

山入口遊客中心在這裡,難怪吳鳳公園不見遊客。

▼觸口遊客中心的入口意象與漂亮舒服的清水模建築。

過了阿里山遊客中心後,下一站就是觸口地久天長吊橋。

平地與山林交接的觸口

沿著台18線,經觸口後約2公里有兩座吊橋橫跨八掌溪,

位於高處的為「天長橋」,低處為「地久橋」。位於兩橋之

間則是信徒為還願所建立的龍隱寺,祭祀的是濟公禪師。

觸口是通往阿里山的關口,亦為昔日山區特產和平地貨物的

交易重鎮,居民及商賈往來阿里山地區,接需由此越八掌溪。

由於八掌溪水量不穩,涉溪危險,架竹橋又易被沖走乃興議

架設吊橋。日昭和十二年(1937年在熱心人士推動下,完成

兩座吊橋架設。配合日人感念的天長節(天皇生日)、地九節

(皇太妃生日),這兩座吊橋分別取名「天長」、「地久」。

上方的橋為「天長橋」,下方的橋為「地久橋」。「天長」

、「地久」的橋名深具意義,讓人興起浪漫與幸福的聯想

意象,雖然這兩座吊橋的交通功能已被取代,但仍深受

遊客歡迎。

▼地久橋

自從阿里山公路開通後,公路即由平緩的道路進入蜿蜒曲折

的險峻山路,所以觸口村也成為公路的休憩點。

過了地久橋,穿越阿里山公路第一座明隧道後,隨即可看見

天長橋。

 

▼暫時封閉的天長橋。

 

觸口地久天長吊橋,一低一高拱衛觸口。過了觸口村,人

煙漸稀,開始長達75公里的連續灣路,也開啟阿里山公路

的序幕。

進入阿里山風景區,隨著海拔愈高,氣溫愈降,逐漸揮別城

市水泥叢林的燥熱。此時幽靜的山路只剩下馬達的轟鳴聲,

一些煩念雜物就好似山腳下的都市塵囂,隨著高度爬升而

越拋越遠。

阿里山地區著名的風景名勝多不勝數,且清一色以原始的

自然風光取勝。除了原始森林與諸多的森林步道外,山高

水長的特有地形,形成深谷、瀑布、怪樹、奇石、峭壁等令

人嘆為觀止的自然奇景,著名的景點如達娜伊谷、仙井瀑布

、仙韭菜園大峭壁、奮起湖、達邦、特富野、阿里山森林

遊樂區等,其中除達娜伊谷、奮起湖、達邦需離開主線外,

餘皆鄰近公路兩旁,極易到訪。

車行來到龍美(海拔1071公尺)是轉往達娜伊谷的重要路口

,左轉進入後可沿著產業道路通往達娜伊谷、茶山與高雄

市那瑪夏區。

▼隙頂二延平山(海拔1248公尺)

『隙頂』因為所處的地形為兩座山谷相夾所在,加上當時達

邦部落原住民涉山谷的小隙下山進入諸羅城,故名為隙頂。

此地是眺望日出的勝地,久仰大名,常在網路上看見許多

攝影佳作,很想到此一遊,看看廬山真面目,雖然是午後

雲霧籠罩,仍無礙初訪的興致。

向當地人詢問了上山的路況後,他們說:隙頂山可開車直達

山頂觀景台。我一聽之下,正合我意,今日載著兩老,步行

上山就免了,就由愛車來代步了。

根據當地人描述,上山之路在過阿里山公路55公里後不久

,路口有一座加油站,站旁有一座福德廟,沿著廟後產業

道路主線往上約兩公里可抵山頂。

我們在隙頂中油加油站先解決自然的召喚後,隨即開車上

山。進入不久,看見不少家民宿招牌,隨後是一片高低起

伏的茶園景觀,然而繞經茶園的產道頗為狹窄,且一路陡

上,越開越驚,怕遇上對面來車無餘地可會車,那就囧了。

要不是聽當地人說山頂有停車場,可供回車,還真想在

途中停車。

那天是非假日又是午後,還好一路無車,快到山頂前有一

段最令人驚豔的孟宗竹林,下車漫步在寧靜優雅的竹林中

,感受綠竹娑娑之美,也是一種小確幸。

終於來到山頂,山頂有一排觀景平台。此處稱為二延平山

,海拔1454公尺。道路盡頭是公田無線電基地台,大門

深鎖,機房重地閒人勿進。此時,觀景台已經濃霧一片,

毫無展望,我沿著觀景台下方的木棧道往下走,仍無所穫。

看來今天隙頂觀夕已無望,和家人在此喝杯咖啡聊聊天,

結束初訪隙頂行程。

原路下山,回到阿里山公路主線。

阿里山公路前半段景觀變化不大,車行來到隙頂後,景觀

大變,井然有致的茶園映入眼簾,沿坡拋灑的綠意隨著公路

高升,一路蔓延著石棹。素有茶香之稱的石棹,為阿里山

最大的茶葉種植、集散中心。石棹常年雲霧、雨量豐沛,得

天獨厚的地理環境,造就阿里山珠露茶的美名。區內製茶

廠林立、茶香處處,雲霧繚繞的茶園景致,使行色匆匆的遊

人也不禁輕啟車窗,享受山嵐繾捲的高山茶園風光。

石桌之名源於早年此地有一奇石,四四方方狀如方桌,

石上烙印一個腳印清晰可見,傳說是仙人到此留下來的

遺跡。另有傳說每當天災發生前,此石便會發出巨響

警告居民。如今石桌是阿里山公路相當重要的中繼點,

同時也是多條公路的交會處。其中有岔路接169縣道

通往奮起湖老街。

過了石棹,下一站便是十字路小村,老爸對這地名映象很深

刻,當年阿里山小火車還能通車到十字路,然後再搭乘接

駁車到阿里山森林遊客區。

車行過了十字村後,一直到阿里山約14公里途中,公路

蜿蜒在山腰峭壁中,沒有任何聚落休息站,此時公路一

路攀升,過了芙谷峩橋與明隧道後,看到二萬坪地標後

,下一站便是位於89K處的阿里山森林遊樂區。

由中埔交流道下來,近下午四點,來到舉世聞名的阿里山

森林遊樂區。此時,雲間仍透露和煦陽光,遊人如織,園

區入口前1公里即停滿五顏六色的遊覽巴士。

我們晚上的落腳處,便是位於阿里山森林遊樂區內的中華

電信員工度假旅館,旁邊就是遊客中心。這是我們託親友

幫我們待訂,價格當然便宜,談不上寬敞,但是乾淨舒適。

這裡生活機能方便,餐館林立、郵局、小七便利商店,更

重要的是,旅館離阿里山車站很近,方便明早賞日出。

晚餐就在「山賓」餐館吃和菜與石頭火鍋,阿里山夏天的

傍晚,僅有18℃,全家在寒意中圍爐吃晚餐,其樂融融。

阿里山暮色,如夢如幻,令人懷念。

arrow
arrow

    mat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