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戀戀舊山線‧三義-勝興-泰安‧舊山線懷舊觀光列車

2013/06/10 22:17

 102-5-26 三義-勝興-泰安‧舊山線懷舊觀光列車

        5月26日我們在三義車站搭乘由三義經由勝興到泰安的舊山線懷

舊觀光列車。今天要搭乘的火車是柴油火車,這是無冷氣且窗戶需要

用力往上拉的才能開啟的老火車,是我小學時坐的火車。記得小學

放暑假時,阿嬤常帶著我上台北去六張犁眷村的姑媽家小住一番,有

時我們一大早由彰化搭乘山線平快火車,一路坐在搖搖晃晃的車廂中,

直到夕陽西下才抵台北車站。

時隔多年,阿嬤早已離開我們20多年了,當年在火車上吃著阿嬤捨不

得吃的鐵路便當的小孩,已變成兩鬢漸白的中年人了。而馳騁在縱貫

線的舊山線火車也早已在87年停駛了。

甲午戰後,台灣成為日本殖民地,日人為控制全島經濟資源與壓制反抗勢力,把現代化的火車工業帶進台灣。於1895~1945年治台期間,沿著山線一路修築至高雄,並於明治41年 (1908年)完成全島縱貫線,之後陸續修築各支線與東部幹線,光復前夕全島鐵路網已達911.9公里。

明治31年(1898年),第四代台灣總督兒玉源太郎起用後藤新平為台灣總督府民政局長,明治32年(1899年),後藤新平設立台灣鐵道部,自己擔任部長。之後,在長谷川謹介技師長指揮下,由南北兩端分段開始施築西部縱貫線(山線)。其中全長約二十三公里的舊山線鐵路,最艱難的路段是由三叉河(三義)至葫蘆墩(豐原),因地形多山,需開鑿長隧道,是台灣西部縱貫線最後完成、工程最艱鉅的路段。歷經十年,台灣西部縱貫線(山線)全線於明治41年(1908年)4月20日完工通車。

舊山線北起三義,途經勝興、泰安、后里車站、豐原北號誌站,全長23.6公里,共經過四個車站、四座鐵橋、9座隧道,跨越苗栗縣及台中縣境,藉由花樑鐵橋橫越大安溪及大甲溪。

當年日本人在蓋山線時,鐵路蓋到三義後,馬上就要跨越台灣兩條大河(大甲溪跟大安溪),從三義直線往南跨越大安溪兩岸的落差太大了,以當時的橋樑工程技術,根本蓋不出這樣的橋,所以山線在過三義後不得不大幅往山裡走,然後選擇在大甲溪跟大安溪比較上游的地方(上游河道比較窄,且南北兩岸的落差比較小)過河,以減低施工難度。

台灣舊山線百年精典風華~內社川鐵橋(鯉魚潭橋)

百年前工程技術不像現在這麼先進,開鑿隧道是艱鉅的大工程,舊山線需穿越三義關刀山山脈的支稜,其中三義至后里就開鑿了九座隧道。尤以七號隧道,施工中遇上了三次泉湧,北端為內社川橋,南端為大安溪橋,施工長達三年以上。

台灣舊山線百年精典風華~七號隧道北口 後藤新平「巨靈讓工」匾額

完工時的山線鐵道,可說是將當代鐵道工藝發揮到極致,在台灣的交通開拓地位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台灣舊山線百年精典風華~二號隧道的「開天」(後藤新平題)

因為山線隧道工程相當艱鉅、且兼具戰略地位,所以在重要的隧道口上,必定由當時的台灣總督或民政長官題字立匾,除了彰顯出工程的浩大,也有宣揚日本國威之意。那時的日人並沒有俗氣地額上「人定勝天」或是以地名如「三義隧道」等這樣的用語,反而以寓意深遠、極富漢學造詣的手法,留下了見返隧道的「穿月」、「噴雲」(民政長官後藤新平題)、苗栗隧道的「功維敘」(總督兒玉源太即題)、二號隧道的「開天」(後藤新平題)、七號隧道北口的「巨靈讓工」(後藤新平)、南口的「一氣通」(兒玉源太郎題)、九號隧道北口的「潛行不窒」(後藤新平題)及南口的「氣象雄深」(總督佐久間左馬題)。

台灣舊山線百年精典風華~七號隧道南口 兒玉原太郎「一氣通」」匾額

舊山線有了這些百年老隧道雋永的題字,更增添人文氣息。舊山線橫越苗栗、后里山水之中,忽而蜿蜒於山谷,忽而凌空飛渡,忽而鑽入山洞,忽明忽暗、隱約、神秘而奇特。舊山線所承載的不只是貨運與乘客而以,而是承載著台灣百年來的常民生活經驗,它不僅僅是一條老鐵道,而是一條貫穿台灣百年的歷史鐵道。

百年來舊山線歷經了二次的大地震,至今屹立不搖。然而舊山線隨著苗栗、台中的都市發展,老舊山線早已飽和不敷使用,即便曾經創造輝煌的歷史,一但被時代的巨輪碾過,也難逃被淘汰的命運。

台鐵自民國76年7月l日開工從竹南至豐原段重建並擴建雙軌,同時截彎取直縮短距離增進運輸功能。但新山線工程遠比舊山線更為艱鉅,沿途穿鑿隧道與行經更為深峻寬廣的大安溪下流,施工時間比舊山線更久,達11年之久,其中工程難度最高,當屬位於三義與鯉魚潭之間的三義一號隧道,全長7,260公尺,於民國81年4月開工,隧道通過高速公路下方及三義斷層,使得施工難度大增,歷時6年至民國87年8月才竣工。新建之三義一、二號隧道、泰安隧道及后豐隧道相繼完工後,取代舊山線九座隧道的功能,舊山線於1998年9月23日停駛。

然而,如此具有豐富歷史意義的老鐵道,停駛卻沒有斷軌,至今閑而不棄。為了讓國人重溫舊山線百年經典風華,終於在2010年6月5日開始以舊山線懷舊觀光列車復駛。

 

舊山線文化季懷舊觀光列車 

 

最佳的行程安排為搭火車至三義車站,然後轉台鐵郵輪式觀光列車,由三義車站至泰安車站間來回的舊山線文化季懷舊觀光列車,每週六日各行駛一班,中途停靠勝興車站,車次時間如下表,詳細資料可上台鐵網站查詢:柴電機車票價100元,蒸氣火車399元。

站名 到站時刻 發車時刻
三義 -- 10:30
勝興 10:45 13:00
泰安 13:25 13:55
勝興 14:13 14:18
三義 14:30 --

這是我第一次參加台鐵的郵輪式列車行程,主要目的是為以後舊山線健行先來探路。

搭乘舊山線的出發點是在苗栗三義車站,我們一早就開車由台北南下至苗栗,連續

幾天的下雨,今天卻很難得出現艷陽天。

舊山線文化季懷舊觀光列車$100元(勝興-泰安)。這是我在網路訂票,在7-ELEVEN取票

,在網路發達的年代,讓購票變得相當便利,但卻少了硬版的紀念車票與蓋紀念章,

有點悵然若失。

當我們進入三義車站時,舊山線文化季懷舊觀光列車早早已等候多時,由橘色的R66柴電機車,拉著4輛藍色普快車,最後拖著一輛藍色的柴電機車,相當搶眼地停靠在3號專屬的月台。此時滿滿的遊客,魚貫地走進月台,除了遊客,還有很多導覽志工忙著疏導遊客。出發前先和R66柴電機老火車頭合照。

走進懷舊的藍皮普通車廂,見到這種沒冷氣,上方只有電扇的普通車,兒時的回憶就像是在放電影一般,一幕幕出現在我腦海裡。當年跟著阿嬤坐火車的小男孩,長大以後再也沒有機會坐如此的老火車了,如今這些原本已退役的車廂,經過台鐵整修後又再度重出江湖,只是當年那個懵懵懂懂的小孩,卻再也回不去昔日的童稚歲月。

10:30準時開車,彷彿又回到小學生坐五分仔車去郊遊的場景,滿懷著期待今天的行程。

山線火車「嗚…嗚」響亮的鳴笛聲,神氣活現地再度進入三義大街。久違了,舊山線

火車,心中感動莫名。

舊山線鐵道復駛路線北起三義、南至舊泰安車站,沿途經過勝興站、龍騰斷橋、泰安站

等,全長約13.5公里,3個車站、3座鐵橋、7座隧道。

原來的三義至豐原間的舊山線共開鑿9座隧道,由北往南依序命名為第一號隧道至第九號隧道,勝興車站正位於第一號隧道與第二號隧道間,這些隧道經過昭和10年(1935)年4月21日的關刀山大地震,結構都有受損,於昭和12年(1937)完成整修後,第一號隧道北口仍保留紅磚結構,其他隧道則皆改成水泥結構。

舊山線環繞著山勢開闢,火車自三義開出,來到勝興就是艱難的大爬坡,接著火車穿入「山線越嶺道」

的首席隧道「一號隧道」,在第一號隧道內坡度為千分之26,其彎度曲率半徑只有三百公尺的十六份彎,曾是台灣西部鐵路坡度、彎度都居第一的路段。鐵道在此以盤山大彎道的方式來減緩坡度。通常老火車

頭為了避免倒退嚕,都在後端加掛一部「補助機車」協力推進,慢慢地將火車推上最高點-勝興車站。

舊山線火車,經過15分鐘後就抵達了勝興車站。

在勝興車站我們有2個小時多的時間可以慢慢逛。

走出車站後,第一件要務是與「台灣鐵路最高點,四○二點二三六公尺」的紀念碑合影留念。

 接下來,沿著鐵軌來到第二隧道北口。第二號隧道緊鄰勝興車站南端,全長720.5公尺,明治36年(1903)6月20日開工,明治38年(1905)2月28日竣工,由時任台灣總督府民政長官的後藤新平,在明治37年於隧道北口上方親提「開天」牌匾。

來勝興第二件要務是與「開天」合影。

上週來時,只顧著賞桐花,並沒有走隧道,我問家人有沒有興趣走隧道,大家興趣缺缺,最後只有我一人踽踽獨行。我身上沒帶手電筒,但是看隧道內有許多像我一樣好奇的遊客,於是就大膽地走一回,第二號隧道較長,單趟步行需將近十分鐘,因此要走全程,先要考量火車時刻,以免卡在隧道內發生危險。

走在黑漆漆的山洞內,只靠著兩端洞口的餘光帶路,心理感覺毛毛地,要不是耳裡不時

傳來遊客的喧鬧聲,真想回頭是岸。回到開天隧道後,家人早已去逛老街了。

非假日的勝興前站原本就很熱鬧了,今天碰上假日又有山線火車通過,熙來攘往

的遊客更將十六份老街擠成一團 。

站前除了有民俗表演外,周邊聚集了多處懷舊店家、餐坊、古色古香勝興客棧、

仿老站房陳設的鐵路餐廳等…,每家都很有特色,令人賞心悅目。

老街上有許多客家美食,今天中午原本選擇勝興客棧用餐,主要是想看看這家老店

的建築。當年關刀山大地震,劉家祖先為重建家園,一步、一擔將5公里外魚藤坪斷橋

的紅磚挑回家。如今這棟老宅的牆柱、牆面,與魚藤坪斷橋一起見證這段歷史。

勝興客棧不愧是人氣餐廳,高朋滿座,座無虛席。但是我們的時間並不充裕,只好

改選這家「永欣客家黑白切」。

我們各自點了一碗加肉加蛋的粄條、幾道客家小菜,薑絲大腸、滷桂竹筍、炒茶樹菇、

黑白切。這家的客家粄條,香Q很有咬勁,其他小菜也很很有客家特色。

列車午後1點準時出發,此時車站聚集了滿滿的人潮,紛紛拿起相機紀錄這難得的場景

,列車緩緩地通過二號隧道,通過隧道後便能抵達維護鐵路行車安全的「一六七號

誌站」以及「安全側線」。接著,就是山線最經典的歷史風景「魚藤坪斷橋」(龍騰斷橋)。

 

台灣鐵路藝術極品的鯉魚藤斷橋

 

 

山線火車從開天隧道穿山而來,魚藤坪斷橋殘影雄峙,此為

舊山線最雋永的一景。

內社川鐵橋(鯉魚潭橋)

舊山線在魚藤坪橋至內社川橋有3號到6號的連續隧道,從列車窗戶

探頭向外看,可以欣賞火車自山洞口逐漸探頭,再往另一個山洞漸漸

掩沒;坐在火車上,則可以感受列車擺脫山洞黑暗後的一片豁然開朗。

這種忽明忽滅的感覺,頗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趣味。

列車鑽出連續隧道群的六號隧道後,隨即走在鯉魚潭鐵橋上,橋下是鯉

魚潭水庫下池堰,碧綠的湖水襯著遠山近水,形成美麗的山線風情畫。

鯉魚潭鐵橋舊稱內社川鐵橋,「內社」即今之鯉魚村,早期神岡岸裡社

族人移至鯉魚潭結社定居,神岡舊稱「大社」,鯉魚潭在山谷中,因稱

「內社」。內社川橋長172公尺,銜接六號和七號隧道。1935年大地震受

損扭曲變形。之後改建為全台鐵路橋中,唯一一座下承式鋼桁架結構

橋樑。鐵軌離地面最高處達34公尺,僅次於魚藤坪鐵橋。

列車通過內社川鐵橋,隨即進入七號隧道。隧道全長1261.98公尺,是

八座隧道最長且是唯一彎曲的隧道,兩邊隧道口皆有銜接橋樑,北端

為內社川橋 ,南端為大安溪橋 。

七號隧道北口有後藤新平題的「巨靈讓工」匾額,南口則有兒玉源太郎

所題「一氣通」,顯現了日本人對大自然天險的敬畏,也道盡了當年

隧道開鑿的艱辛。七號隧道因有這些傳神字跡,更為山線的歷史風景

增添人文氣息。但是坐在火車內無法見到這些題字,只有留待將來有

機會舊山線健行時,再來一探。

過了七號隧道南口,緊鄰著就是大安溪橋。這座鐵橋於明治41年(1908年)

2月14日竣工,距今百餘年,仍屹立廣闊的大安溪上,曾是舊山線拍攝

宣傳照的重要標的物之一。

大安溪鐵橋,共有10個桁架,全長637.39公尺,是台灣西部縱貫線最長

的花樑鋼橋。從火車上無法拍大安溪鐵橋,因為列車緊鄰鋼架,那些

迎面而來的鋼條看似間不容髮,令人目不暇給,將相機伸出車窗會很

危險。不過看著窗外飛過的花樑與聆聽列車通過鋼樑時產生規律的回聲

,也是山線過花樑鋼橋迷人的特徵。

 

台中縣后里鄉泰安鐵道文化園區

 

山線火車過了大安溪橋後,於下午1點15分抵泰安車站。泰安鐵道文化

園區以舊山線鐵道上的泰安車站為主體,包含大安溪鐵橋、圳磚橋、

8 號隧道、隘勇古道、與臺中線震災復興紀念碑等、景點。可惜山線

火車在此僅停留半小時而以,只能讓遊客蜻蜓點水、快速地瀏覽泰安

車站、臺中線震災復興紀念碑」與站前老街而已。

泰安舊站最初於明治43年(1910)12月1日設木造式大安溪信號場,辦理

會車交會。大正元年(1912)11月1日改設大安溪停車場,辦理客運業務,

大正9年(1920)改稱「大安驛」。原有的木造建築,因昭和10年(1935)發

生關刀山大地震,原木造車站傾倒毀壞,站房於災後重建,經三年多於

1938年7月15日始完工。1954年改稱泰安車站。1998年新山線通車後,

泰安站搬遷到距原址一公里左右的新線高架橋下,為台灣第一個高架

車站,舊站從此走入歷史,「泰安車站」於 2000 年 12 月 29 日被

公告為台中縣定古蹟。

泰安舊站。大安驛 (現今舊泰安車站) 舊照片。

相較於勝興車站的觀光蓬勃發展,而同屬於老車站的泰安,卻顯得

冷清多了,如今台中文化局與鐵路局已將這一段舊山線文化財重新

規劃成觀光鐵路,為偏僻的泰安車站帶來商機。

泰安舊站於昭和12年(1937)年8月15日修復改建為鋼筋水泥站房,雖然是

水泥式的車站主體,但在磁磚牆面與圓形樑柱的相互襯托之下,帶有

幾分的色彩。廊柱下粗上細,洗石子的廊柱,線條簡明大方,頗具特色。

泰安舊站另一大特色是全站窗戶採上托式木窗,即窗戶拉到哪裡、就

定位到那裡,決不落窗,窗戶要開多大,任君選擇,這高明的傳統

木匠工法,今日已不多見。

有時間的話,坐在偌大候車室內的長條椅小憩一下,在炎炎夏日,

有徐風吹來,也是一種清閑。

出月台後朝北走,右側有條隘勇古道,係舊時后里通往卓蘭的運輸

古道,另有一座砲彈形狀的「臺中線震災復興紀念碑」,基座碑文

以日文銘刻,碑文內容由古蹟修復專家劉寧顏教授翻譯如下:

 

 

台中線震災復興紀念碑 

 

昭和十年四月二十一日黎明,大安溪中流出現激震,造成官營鐵路台中線前所未有之慘禍。災情波及海岸線之一部分致本島南北交通完全杜絕,緊急應變策施僅打通海線,台中縣碰巧接近震源,且一部分在斷層線上,特別涉及橋樑溝渠築堤軌道諸建築物、通信線路等許多設備毀損,尤其在本島鐵路据天險地勢之十六分、后里站間所有七處隧道、三座橋樑悉數受到致命性的損害。以後三年間此區間之列車停駛,施行重建工程之主要處所是窿垠、苗栗、銅鑼灣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之十二隧道,後龍溪、魚藤坪溪、內社川、大安溪之四橋樑、苗栗機關庫、銅鑼大安站建築本體和諸建築物等工程費總額達到三百二十八萬圓。隧道橋樑工程以周密的計畫期望儘速完成,但工程中再三遇到不可測之障礙,中日戰爭突然發生,工程材料蒐集困難,致工程遭致全面性的延遲,昭和十三年七月十五日台中線終於竣工通車,茲敘述重建工程之概要做為震災復興之紀念。

昭和十三年七月  建設改良課長從二位勳三等 小山三郎

舊山線舊觀光列車,於準時1點55分重新北上經由勝興車站回到三義,短短的半小時,浮光掠影

一番,意猶未盡之處,就留待它日再訪。隨著山線「嗚…嗚」響亮的鳴笛聲,我們又隨著老火車

穿山過河,重溫舊山線百年經典風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t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