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03-5-3猴硐 ~ 三貂嶺單車漫遊

 

DSC_0260

 

     20104月,我們初次探訪位於瑞芳鎮的猴硐宜蘭鐵

道舊隧道群。猴硐向來多雨,當年我們來到山城時,那時正

飄著細雨,在車上待了一陣子,等到雨停了,我們在雨中氳

氤的濃霧中取出小摺,沿著新闢的單車道,來到傳說中「三

也磅空」入口,迴異於猴硐喧鬧的貓村,這裡人煙冷清顯得

清靜孤寂,彷彿開始進入時光隧道。

 

新舊隧道佇立於基隆河畔,成為獨特的時光隧道。

 

興建於1920年的猴硐火車舊隧道,近年來已規劃為瑞猴自

行車道

當年我們由第三「磅空」進入,在黑暗中摸索進入第一

「磅空」時,地形不熟,不敢深入,隨即退回。

今年5月初的週末,我們舊地重遊猴硐「三也磅空」。不過

這次起點是從瑞芳的三爪子坑路啟程,順著近年來新闢的

「瑞猴自行車道」路線,經瑞芳國中、員山子路、圓山土地

公廟、圓山橋、蛇子形路、三聯隧道「三也磅空」、坪林路、

介壽橋至猴硐車站。然後再沿著柴寮路,接上猴三公路往

三貂嶺小村而去。

DSC_2924

位於三爪子坑路上的瑞芳國中

DSC_2923

員山子路圓山土地公廟

DSC_2926

圓山橋眺望基隆山

過了圓山橋便進入蛇子形路。以蛇為名的地名,概為地形似

蛇之意。蛇子形路位於瑞芳基隆河大轉彎的河段附近,基隆

河流經此地,河道彎曲,有如蛇形,故取名蛇子形路。

DSC_2929

瑞猴自行車道在瑞芳段是與當地的社區聯絡道路共用,由三

爪仔坑路連接蛇仔形路來到道路盡頭,自行車道一個大迴轉

穿越北宜鐵路地下道後,才進入「三也磅空」。

「第一員山隧道」前鐵道班遺跡「水圳橋」

DSC_2933

戒嚴時期(1949-1987)全國重要橋梁與隧道皆有部隊駐防

此處水圳橋為接引泉水至當時駐軍營舍的重要設施之一。

三聯隧道「三也磅空」,台鐵分別定名為「第一員山隧道」

、「第二員山隧道」、「第三員山隧道」。

員山第一、二、三號隧道,因為前後相續,被稱為「三也

磅空」。

DSC_2931

「第一員山隧道」最長,而且是彎的,當年我們進入此隧

道時,當時沒帶手電筒,隧道內伸手不見五指,不敢孤軍深

入,今年舊地重遊,方知隧道外另有一片光明景致。

DSC_2936

自行車在隧道內能感受到一股透心涼的風~尤其在接近隧道

口的時候!

DSC_2939

 

隧道出口附近寬廣的河域就是昔日(淡蘭古道)渡口的苧子

潭。北37鄉道與員山子分洪道在此交會。

DSC_2909

苧仔潭:苧:山苧麻。古時此地種植有苧麻而得地名,因茶

為漳州腔「苧」之諧音別字,所以早期曾被誤稱為「茶仔潭」。

DSC_2920

看著瑞猴自行車道地圖上所標示的地名,三爪仔、蛇仔形、

員山子、苧仔潭等地名,這些在清朝時期就已有的古地名,

至今仍然被引用,感覺到一古濃濃的古味。

DSC_2947

瑞猴自行車道過了隧道後,來到清朝的古官渡口「苧仔潭」,

此後車道一路踅去與鐵道平行,右邊是現代化的火車不時轟隆

飛嘯而過,左邊則是淙淙流過的基隆河,隨著翠綠的景致在眼

前一幕幕展開,腦子裡的思維,不知不覺地飄向猴硐的淡蘭古

道歷史洪流裡去。…」

 

嘉慶12年(1807),海賊朱潰入侵台灣,停泊雞籠,南澳總

兵王得祿得知,率水師急行,夜至雞籠,大破朱潰。朱潰

竄往蛤仔難,入據蘇澳。當時蛤仔難雖非大清領土,但若任

朱潰佔據,勢必成為大患。於是由南澳總兵王得祿率水師,

台灣知府楊廷理率兵勇,海陸聯合進擊。楊廷理親自帶兵、

由艋舺出發,經四腳亭、三爪子、蛇仔形(猴硐三個磅空一

帶)、九芎橋攀越艱險的三貂嶺,經燦光寮,出澳底,再越過

嶐嶐嶺,進入噶瑪蘭。當時的入蘭道路相當艱險,楊廷理在

「丁卯九日錫口道中」詩中自述:「漫道行經曾萬里,危顛

措足步徐徐(由艋舺錫口至蛤仔難,中歷蛇仔形、三貂、嶐

嶐三大嶺,過谿三十六里,危險異常,生番出沒,人多畏之

)。」其中以三貂嶺最為險峻,山陡路滑,肩輿幾不能進,

必須親自登爬。楊廷理抵達蛤仔難( 頭城 )時,受到百姓熱

烈歡迎。與王得祿的水師進行海陸夾擊。朱潰大敗、撤出

蘇澳。

猴硐的淡蘭古道

此後淡蘭的交通,由艋舺錫口至蛤仔難,第一日行經錫口

(有舖)、水返腳(有尖站)、可至暖暖過夜(有舖),隔日

轉入山路經三爪仔(汛防)、蛇仔形、苧仔潭(有尖站,清

朝官方在此設有渡船頭及置官船一艘,並有小店為往來商

旅提供飲食),過九芎橋登三貂嶺,下嶺經牡丹、可至頂雙溪

過夜(有舖);第三日沿雙溪河至魚桁仔、下雙溪、遠望坑

(有民壯寮),渡三貂溪,沿遠望坑溪登草嶺,下嶺經大里

簡、蕃薯寮、大溪、梗枋、北關、烏石港等沿線隘寮、至頭

圍。淡蘭古道一趟路下來,至少需三天。

猴硐也因三爪仔、蛇仔形、員山子、苧仔潭與九芎橋屬於

淡蘭通道出入三貂大嶺必經之路,及打尖休息之所,而躍居

歷史舞台。

光緒十一年(1885)台灣巡撫劉銘傳在鑿闢台北到基隆間的鐵路時,原有「淡蘭擬闢便道」的計畫,但因工程浩大,經費無著而未能實現。

到了日治時期,為了開發蘭陽平原,決定興建鐵路。大正六年(1917)開始動工,北自八堵,南自蘇澳,兩端同時鋪設,至大正13(1924)全線通車,從瑞芳到雙溪是宜蘭線上最險峻的一處,需通過雪山尾稜的重重山嶺,其中瑞芳至雙溪就開鑿了九座隧道,從瑞芳一、二、三號及員山一、二、三號、猴硐、三瓜子及三貂嶺等九座隧道是舊宜蘭線隧道最密集路段,且隧道都是紅磚石砌為拱形,古味盎然。

這條自八堵經暖暖、瑞芳、猴硐、牡丹、雙溪(頂雙溪)、貢寮、福隆、至宜蘭首站石城,沿海岸至頭城、宜蘭、羅東、抵蘇澳

的鐵路,基本上沿著淡蘭古道的路程行進。其中,兩處主要

的隧道,一為三貂嶺,一為草嶺,正是當年古道最難行的兩處越嶺線所在。

DSC_2912

日據時代,此地有一句台灣諺語:「一錢鑽九孔」,就是形容

瑞芳至雙溪火車票價是一錢日元,稍為貴了一點,但是卻可

以鑽過九個火車「磅空」(隧道),還是很值回票價,由此可

知這段鐵路修築之不易。

DSCN7729

對岸就是群山圍繞的侯硐國小

DSC_2906

猴硐遊客中心

DSC_9366

介壽橋眺望猴硐山水,後方連稜的獅子嘴奇岩,磊塊狀的連

峰,似一隻獅子嘴仰天觀望。

過了熱鬧的猴硐車站後,來到寂靜的柴寮老街,曾經是採礦

時期熱鬧的店鋪街,當地人又稱:內店仔。

DSC_2971

DSC_9348

柴寮老街接上猴三公路,欣賞對岸北宜鐵路風光。

DSC_2982

看著一列又一列的北宜火車劃過古樸的三層紅磚舊礦工

宿舍,襯著腳下的猴硐壺穴奇景、基隆河嶙峋的溪石群與後

方雄峙的獅子嘴奇岩,可說是北宜鐵道最雋永的一景。

DSC_9342

由猴硐至三貂嶺站,鐵路緊貼著基隆河岸並行,這段鐵道雖

然短短地不到2公里,但全線呈現出基隆河瑰麗的峽谷景觀

,火車穿梭在蒼翠的山巒中,伴隨著基隆河淺灘石渚,流水

潺潺;中間巨石磋峨,粼粼波光、碧水如鏡令人目不遐給。

單車悠遊在「侯三公路」,可從容閒適的欣賞這全台灣僅有

的鐵道峽谷風光。

DSC_2993

DSC_3000

「侯三公路」沿著基隆河岸,沿途風光璇旖,人車稀疏,

是一條極佳的親子單車路線。

DSCN7798

再往前走,公路切過一座山丘,兩邊為峭直的山壁,此路段

稍陡,母子下來牽車。不久,來到「金字橋」,橋旁有步道

通往對岸的三貂嶺車站。

DSC_3024

甫過「金字橋」,公路直行即陡上通往牡丹,右彎指標寫往

「三貂嶺」。此時我們隨即右轉進入三貂嶺小村內。

DSC_3033

進入三貂村,沿著平溪線細瘦狹窄的軌道,跨過老式的鐵路

鋼樑橋後,經過村內唯一的雜貨店,昔日有座廢棄的蒸氣

火車加水塔,如今已不復見了,有點悵然若失。旁邊就是三

貂嶺瀑布群登山口,也就是已經廢校的碩仁國小。

DSC_3030

 

三貂小村,窄窄的街道,沿山錯落幾間舊石厝與紅磚老屋

,廢礦坑、黑色油氈屋頂,散發出基隆河流域煤鄉聚落的

典型韻味。

DSC_3032

三貂小村,靜諡、淳樸自然的小村落,基隆河緩緩流經,

遺世而獨立,偶有平溪鐵道的火車、暫時劃破寧靜的山城,

這裡無觀光客的足音雜沓,無車流的喧擾,寧靜,更顯得

安詳。

DSC_3035

三貂小村隸屬於瑞芳區碩仁里,雖然煤礦業的沒落,讓三貂

嶺結束了燦爛的輝煌年代,但至今這裡仍充滿著暖暖的煤鄉

風情,人文歷史的餘溫猶存,讓人流連忘返,這也是每隔一

陣子我們總是會再來的原因。

至誠動天地

DSC_9290

沿著鐵道旁的小路走個百餘公尺,就可看到基隆河對岸的

舊「三瓜子隧道」口。去年來時,但見隧道口周圍的藤蔓

叢生,使山牆上題的五個草書漢字淹沒在濃密的樹林中,

悵然而歸。

DSC_3079

此次再來,往對岸一看,但見蒼勁的草書寫著「至誠動天地」

又重見天日,為之驚艷不已。

後來上網查了資料,在瑞芳的「文清的瑞芳札記」部落格裡

提到,隧道口的樹木雜草是在於102年09月由碩仁里辦公

處及三貂嶺當地志工合力於金字橋旁垂釣下去清理隧道口

,清理過程極為艱辛,整理出隧道北口全貌。今天我們

不費力氣,再見到這座得來不易的古蹟,真的要好好感謝

這群在地文史志工。

三瓜子、三貂嶺隧道相距僅廿公尺,三貂嶺隧道長度達

一千八百四十八公尺,三瓜子隧道長一百一十一公尺長,

見證當年鐵道建築的艱辛。其中三瓜子隧道北口有當時

第七任總督明石元二郎所題勒的「至誠動天地」墨寶;

三貂嶺隧道南口有首任文官總督田健治郎所題「萬方

輻輳」。

如今山洞口看來雖不起眼,然而「至誠動天地」五個字卻是

力量萬鈞,遙想當年日本人在山洞鑿通時,是多麼欣慰三貂

嶺這座自古以來的天險終於被克服了。

DSC_3038

「至誠動天地」 旁邊落款為:大正乙未… 台灣總督明石元

二郎..(己未年應是大正八年(1919))
   

三貂嶺車站

DSC_9277

DSC_9281

三貂嶺車站無公路可通達,須扛單車過鐵道才可抵達。

DSC_3037

三貂嶺車站,一座鐵道迷心目中的必訪的經典小站。我雖不

算是鐵道迷,但我來三貂嶺小站的次數比其他車站來得許多。

平溪鐵鐵道上的火車、緩緩駛入寧靜的山城。

DSC_3003

暮春三貂嶺五月雪 平溪鐵道簇桐花

DSC_9288

DSC_3053

DSC_3047

看著一幕又一幕北宜火車從三貂嶺隧道穿山而來,彷彿又

看見一列又一列蒸汽火車自三瓜子歷史隧道穿山而出。據

聞新北市政府有意仿效舊草嶺隧道模式,將三瓜子隧道、

舊三貂嶺隧道打通。將雙溪、牡丹、三貂嶺、侯硐、瑞芳

間共9個舊隧道串聯起來,成為一條具有歷史價值的自行

車道,若是成真,那將是市民之福,我將第一個喊讚,由

衷期待樂觀其成。

DSC_3098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att 的頭像
    matt

    Matt足跡~368鄉鎮區采風錄(CH的親子週遊記)

    mat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