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6-13苗栗獅頭山忘憂之旅 |
|
獅頭山地處苗栗樂山(鹿場大山)的北稜尾稍,獅頭在 苗栗縣南庄鄉與三灣鄉交界處,獅身至獅尾則在新竹縣峨嵋 鄉境,海拔492公尺,三等三角點25號,為台灣小百岳之一。 主峰獅頭山蹲踞於西南隅,山容雄偉嵯峨,南隔中港溪與 象山(455公尺)遙遙相望。據新竹縣誌載;清道光6年 (1826年),當時淡水廳同知李慎彝,為拓殖中港溪山區, 率隨從到祭山湖 (今三灣鄉頂寮村),會當地居民,宰殺牛羊 祭祖山靈時,遠眺該山,酷似獅頭,大為驚奇,遂以 「獅頭」名山。 |
與獅頭山隔中港溪遙遙相對的象山,則是彷若象頭低伏狀對 著中港溪飲河,又像是大象近臥於百獸之王面前,俯首稱臣 ,更增添獅象傳奇典故,頗為苗栗人津津樂道。
|
站在獅頭山開善寺前埕,隔著中港溪望向狀若飲河的象山。 |
獅頭山為台灣著名宗教聖地,境內林木蒼翠,佛殿梵宇錯 落於蔥籠綠林中,更顯鍾靈毓秀,早年即享有全臺十二勝 景美譽。民國90年交通部觀光局將獅頭山、梨山、八卦山 規劃為“參山國家風景區”。 |
勸化堂的超昇寶塔四周松林參差,頗有名山古剎之風。 |
初訪獅頭山是在2006年冬月,當年正是我熱衷小百岳的元年 ,2006年到2007年不到一年時間,除了苗栗仙山外,幾乎 走遍了北台灣的台灣小百岳。 |
獅頭山、猿山和象山,被岳界稱為南庄「三靈獸」,除老 大獅頭山與老二猿山,共同組成了獅山步道群外,另外由 老三象山與神桌山、仙山連稜而成的「象神仙縱走」,可 是赫赫有名的縱走路線,也是我多年來亟待完成的小百岳 經典路線,但是一人獨行要完成「象神仙縱走」,難度頗 高,因此多年來小百岳「仙山」始終緣樫一面。 |
拜訪獅頭山可由南庄的獅頭進入,或是由峨眉鄉的獅尾進 入。當年正值熱衷於三角點的探勘,獅頭山裡主要有三顆 基點:主峰(492米)3-25三等三角點、獅尾山(290米)建設廳 礦補No 2083基石與猿山(463米)3-122 三等三角點,就成為 我當年初訪獅頭山的主要目標。 |
那年我是從獅尾進入,由獅山遊客中心(昔日的獅山國小改 建)啟程,由遊客中心停車場旁的藤坪木棧步道入口起登, 接六寮古道後,直行進入猿山步道的原始山徑,抵猿山基 點。下猿山涼亭後再接所謂的「茶亭古道」,來到六寮聚落 拜訪七星神木(伯公樹),之後循著六寮步道來到七星亭接上 獅山古道(已改為3米寬的產業道路),取右行,經過海會庵 、元光寺廣場後,在望月亭小憩一番後,取右,往獅頭山基 點峰前進。回程原路順著獅山古道再回到海會庵、七星亭後 ,下山途中抵達獅尾山登山口,由獅山古道的產道左切進入 稜線山路,拜訪久無人煙、冷僻的獅尾山頭。之後回到獅山 遊客中心後,順道小走一段水濂橋步道,探訪百年糯米橋, 完成一趟獅頭、獅尾完美之旅。 |
依稀記得當年由獅尾拾步,串連藤坪、猿山、茶亭、六寮、 獅山古道、水濂橋步道等步道,一趟下來約需4~5小時, 沿途所見的自然生態與客家人文聚落、元光寺、海會庵、 靈霞洞 、 萬佛庵等寺廟群,可算是一趟豐富之旅。唯一 遺憾的是錯過了獅頭山的精華區,紫陽門 、勸化堂、道 德門及將軍樹與開善寺等,於是今年6月,突發奇想, 興起再度一探獅頭山的念頭。 |
今年改從獅頭進入,由勸化堂停車場循石階起登至勸化堂 後,再拾級而上至望月亭至主峰獅頭山。 |
獅山古道群導覽圖 落前山的五座是:勸化堂 、輔天宮、開善寺、舍利洞、 饒益院;羅列後山的有六座:元光寺 、海會庵 、靈霞洞、 金剛寺 、萬佛庵 和梵音寺。 |
6月13日早上八點由蘆洲走中山高在頭份交流道下,沿苗 124縣道經三灣至南庄。124縣道過斗換坪不久後,在公路 旁即可眺望中港溪、坪潭、瓦窯岡聚落與後方的獅頭山, 更遠處則是鵝公髻山在更後方高高凝眸。獅頭山的右邊則 是象山與神桌山、仙山的連稜。 |
124縣道往南庄途經獅頭山下的瓦窯岡聚落。 |
位於124縣道22K處,為獅頭山石磴禪道入口,早期公路 未修築之前,朝山皆自獅頭山的牌樓循階上登,途經獅頭 岩、饒益院、超昇靈塔至紫陽門。登山口有一座古樸的山 門,建於昭和15年(1940年),上頭橫鐫「獅頭山」金色大 字。此行直接由紫陽門下方停車場起登,因此錯過了這 一段幽靜的禪道。 |
那天是星期五,非假日的早上,偌大的勸化堂停車場空空 蕩蕩的不見遊客蹤跡,顯得冷清許多。 |
緩步登上紫陽門,即被眼前這座古樸典雅的山門所震懾。 還未入山門,就被門楣兩側字跡蒼勁的石雕聯句所感動。
|
再細觀門側上的壁堵雕飾,由下而上,櫃台腳、裙堵、 腰堵、身堵、頂堵、水車堵,雕工無不精緻,堵堵精采 ,讓人讚嘆不已。 |
尤其是頂堵是一對充滿禪意的石鐫對聯,「塵外不相關, 幾閱桑田幾滄海;胸中無所得,半是青山半白雲。」出自 清代大儒翁同龢ㄏㄜˊ的作品,意境深遠,思詠再三讓人 回味無窮。 |
翁同龢,字聲甫,晚號松禪,江蘇省常熟人,一八五六年, 殿試一甲一名,高中狀元,隨即進入翰林院任修撰,以道德 文章聞名。一八六五年,被兩宮皇太后看中,成為同治皇帝 的老師,十年後,又成為光緒帝的老師。歷任刑部、工部、 戶部尚書,為官清廉,官聲良好,在教育上講究經世致用, 中西兼顧,文章詩詞在當時享有盛譽,尤其書法自成一家。 (節錄紫陽門現場導覽資料) |
紫陽門為穿堂重檐歇山式建築,金字牌匾旁的小字書大正5 年(1916年)丙辰冬立,它是獅頭山最具代表性的建築物,也 是獅頭山歷史最久的山門,兩座巨大石獅鎮守山門兩側, 氣勢不凡。門樓外觀由磚、瓦、土、石等結構組成,中間 穿堂上方斗拱為木造,營造一種古樸、沉靜與安詳的質感。 |
紫陽門外的這兩座石獅,建於1980年代。有別於一般廟前 「公獅居左,張嘴咆哮;母獅居右,閉口露牙之狀。」的 傳統雕法,這兩座石獅,卻是始終都雙嘴緊閉。 |
紫陽門是輔天宮的山門。輔天宮就是主祀「地獄未空,誓 不成佛」的地藏王菩薩,來到地府之界,人生的功過好壞 早已定奪,多言無益!所以石獅閉口不語。 |
紫陽明前的石獅緊閉雙口。 |
穿過紫陽門,來到輔天宮。 |
輔天宮,創建於大正4年(1915),是獅頭山全山寺廟群 中,唯一不貼岩壁而建者,是一座三合院式的廟宇建築。 主祀地藏王菩薩,從祀閰羅天子、文判官,同祀天上聖母。 |
輔天宮「地獄未空,誓不成佛」 |
根據廟史所載,日人領台之前,就有桃園大科崁人邱普捷 來到南莊,見獅頭山為靈秀之地,遂於山間岩洞隱居清修, 創立了獅嚴洞開元寺,為獅頭山最古老的寺院。到了明治 30年(1897年)又有篤信佛教的黃炳山至此修行,並以岩洞 為庵,後經信徒集資建造勸化堂,創建之初,即計劃建築 天堂、地府、西方三大聖剎,在代表天堂的勸化堂落成之 後,奉地藏王菩薩的輔天宮、尊西方三聖的開善寺也相繼 建立,為獅頭山的佛教根基奠下規模。獅頭山殿宇紛起, 海會庵、靈霞洞、金剛寺、舍利洞等陸續開創,廟宇多依 天然洞穴而鑿,信奉的神明也從佛教菩薩發展到道教神尊 、儒教聖人,福德正神到伯公樹的信仰,可謂台灣宗教的 縮影。 |
穿越輔天宮,隨即由清虛門來到勸化堂。 |
清虛門為進入勸化堂的山門,建於民國75年,鋼筋水泥 加屋瓦的結構,門口同樣有一對石獅,門上無精美的浮雕 和裝飾,而是上金漆的壁畫,清虛指清淨虛無之意,語出 老子:清虛者天之明也,無為者治之常也。 |
勸化堂為獅頭山三大聖剎之天堂,堂殿利用原有的天然岩洞 興築而成,一半廟身嵌在岩洞中。創建於清光緒27年(1900年) ,於大正元年(1912年)改建,大正四年落成。大正元年改 建後的勸化堂 ,內部分為3殿,正殿為「玉清宮」,供奉 玉皇大帝暨三恩主、三官大帝,配祀其他道教神明。右殿 為大成殿,主祀至聖先師與聖先賢,左殿為雷音殿,主祀 釋迦牟尼佛與諸佛菩薩。(現場導覽資料) |
勸化堂,大正元年拆除舊殿改建大殿,大正4年竣工落成 ,經過多年的修建,廟宇無論外觀,內部石雕、木刻及剪黏 均十分細緻典雅。今天原本單純是來爬山,但隨即被勸化堂 充滿古味的裝飾藝術所吸引。壁堵上拙樸的石雕、水車堵的 交趾陶與剪黏刻工精細、繁簡變化,不一而足且饒富趣味。 此時香客不多,整個大殿顯得靜諡,不知不覺地瀏覽了將 近一個鐘頭,還好今天是我一人獨自爬山,時間與行程 不受拘束,一切就隨遇而安。 |
我花了一個小時在大殿裡穿梭,發現壁堵上的石雕都刻有 一排當年客家婦女的姓名(後面加個妹字),落款年代均為 大正二年。勸化堂屬於鸞堂,可見在大正年間,客家婦女 在建廟時期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欣賞一座寺廟建築精華 ,一時之間無法消化,只好盡量一一拍照後,回家再慢慢 研究,待若是有小小的心得時,容後再做介紹。 |
告別勸化堂後,不久來到另一座頗有特色的山門。 |
道德門 |
道德門區隔勸化堂與舍利洞,建於民國43年,牌匾落款人為 莫德惠,對聯「道本天心無需張羅求玄路 德緣人意有賴觀 照見性門」,門上有彩繪花草及騏驎,另有南極仙翁及慈母 圖像。 |
道德門旁聳立一顆九丁老榕樹,也是大有來頭。 |
將軍樹的由來...九丁榕 ,將軍常去探望這位朋友,經過道德門時,因整建工程需 砍除這棵老樹,楊森將軍因感嘆:「樹長這麼大不容易啊 !」建議堂方將道德門往內移以保留這棵大樹,當時堂方 採納將軍的建議,於是為了感念楊森將軍,後人稱此樹為 「將軍樹」。(節錄現場導覽資料) |
門後牆壁有四幅彩繪,分別來詮釋”忠、孝、廉、節”的 故事,頗具教化功能。 一、 忠~諸葛亮”夜獻出師表”。 二、 孝~狄仁傑”望雲思親”。 三、 廉~楊震「夜不受金」”四知”之言。 四、 節~蘇武牧羊。 |
穿越道德門,隨即遇左右叉路,右線是石階步道為獅山古道 起點,左行通往舍利洞、西王金母、開善寺、凌雲洞及觀日 亭,然後繞至獅山大石壁與右線獅山古道來會。 獅山大石壁 |
此時我選擇左線,先來到舍利洞西王金母。 |
舍利洞創立於大正12年(1923),內部大殿主祀西王金母, 副祀瓊花金母、地母娘娘、九天玄女,左殿祀奉釋迦牟尼 佛,右殿祀奉觀世音菩薩,堂殿建築同樣一半嵌於天然岩 洞內。 |
西王金母廣場展望頗佳,可一覽勸化堂全景。 |
續前行,抵達淨土門。 |
淨土門
將軍、前山西省主席閰錫山等蒞山訪遊時所題。 丹巴並稱為四大活佛,第19世章嘉活佛為慈禧太后、北洋 政府、蔣介石總統等三朝國師,歷任國大代表、總統府資政 、中國佛教會理事長;民國44年冬,透過何應欽將軍安排 ,由時任佛教會理事長的章嘉大師組成16人的訪問團( 當時勸化堂理事長黃光榮亦為代表成員之一),至日本迎回 玄奘大師舍利骨暫時安奉在開善寺,翌年始移奉日月潭慈恩 塔。能迎回玄奘大師靈骨回台,章嘉活佛居功至偉,大師於 46年圓寂,世壽68歲。 |
淨土門為開善寺的山門。 |
開善寺為獅頭山三大聖剎之西方聖剎,創建於昭和二年 (1927)為中西合壁式建築,開善寺中供奉西方三聖之阿彌 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慈眉善目,法相莊嚴, 高約2公尺的三尊佛像全由稀有之巨大古樟木雕塑而成。 當時臺灣總督府對珍稀古樹保存嚴禁砍伐,透過曹洞宗新竹 教化所專案申請,才特准砍伐,並聘請名師雕刻而成。另在 後座一尊玉質釋迦牟尼佛像,係由前名譽住持香港茂林 法師昭和3年(1928)時購自緬甸仰光,民國47年捐贈給 開善寺供奉,成為鎮殿之寶。正殿兩側的韋陀與伽藍護法 神像,也採用木雕呈現。(現場導覽資料) |
凌雲洞 |
沿山腰禪道續行,抵達潮音洞的觀音像。潮音洞旁邊的白色 小廟則是凌雲洞,廟身大半皆在岩洞內,大殿的後方有個小 房間,內部供奉赤臉的齊天大聖神像。 |
凌雲洞後,一一參拜普悲觀音、巖戶觀音後最後來到獅頭的 觀日亭。過了觀日亭後是一路陡上的木階棧道,之後穿越稜 線的山腰土路後,來到獅山大石壁。 |
草書石刻「即心是佛」
壇經的「即心是佛」。圓瑛法師為臨濟宗第四十世傳任, 曾任中國佛教會理事長十餘年,俗姓吳,光緒4年(1878) 生於福建古田,民國59年8月於北平圓寂,得年82歲。 (現場導覽資料) |
穿越獅山大石壁後,接著是一路陡上的石階步道,真的很 抖,還好這段天梯路不長,若是爬得氣喘兮兮,就有違 今天逍遙遊之道。 |
約7、8分鐘,抵達望月亭。 |
望月亭為獅山古道的最高點,由時任省主席的黃杰將軍於 民國50年所創建,曾留有黃將軍所題之碑文與望月亭字 樣,因年久失修拆除改建為今日之四腳涼亭。望月亭是 苗栗與新竹縣的界址,立有一塊界石。北面刻新竹縣界 ,南面為苗栗縣界。 |
望月亭斜對面的山徑即為通往獅頭山主峰之路,為傳統的 泥土山徑,平緩好走,距離三角點約700公尺而已。時值 初夏,一路上落葉覆滿行徑,蝴蝶不畏生人四處飛舞, 抬頭仰望天空,不時可見大冠鷲在天空盤旋,這段路走得 可是真愜意。 |
從望月亭到山頂的這段稜線路,在林木稀疏處,可眺望南方 山嵐環繞的象山與蜿蜒的中港溪谷,景緻宜人。 |
主峰設置了一座氣象監測站及通訊中繼站,四周被林木所圍 ,展望不佳,此番舊地重遊,純粹是來探望編號25號的 三等三角點基石而已。 |
告別了主峰三角點後,回到望月亭小憩一會兒。正午時分, 亭下除我之外,空無一人。但不知何時,亭旁竄出一羽台灣 紫嘯鶫,正凝視著我,我趕緊拿出相機,按下這難得的畫面。 |
望月亭過後即是元光寺,又稱獅巖洞,是獅頭山地勢最高也 是最早興建的佛剎。但寺廟建築已改建煥然一新,已看不出 這座獅頭山最早古剎的風采。 |
獅山古道通過元光寺廣場後,隨即接上通往獅尾的古道,但 古道已拓寬為三公尺寬的柏油道路了。此行只走到海會庵後 ,即原路折返。 |
元光寺旁的福德祠~鎮守宮 |
朝山行程結束後,接著開車循竹41鄉道,來到獅尾的獅山 遊客中心,舊地重遊遊客中心旁的水濂橋及水濂洞這兩條 獨立的步道後,結束今年的獅頭山尋幽訪勝之旅。 |
回程經由台三線返北回家。此時天空飄起小雨,路過 北埔時,在公路旁瞥見右邊的南埔鄉村風情,襯托著後方 的小百岳五指山與鵝公髻山,景色曠豁蒼茫,不禁想起早 上在紫陽門上的那句楹聯「塵外不相關,幾閱桑田幾滄海; 胸中無所得,半是青山半白雲。」看著遠方山嵐環繞的鵝公 髻山,此情此景可讓人凡塵俗慮盡滌。 ─歲在甲午年記遊獅頭山 |
- Jun 17 Tue 2014 21:44
苗栗獅頭山小百岳忘憂之旅
close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