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11-1草山秋色 七星山秋芒
家住蘆洲,每當晴天時,由家中往堤防的路上向北眺望, 大屯山、面天山和向天山擎立在天邊視軸的頂點。晴天時, 大屯諸峰幾座山腰的森林與峰頂的草原,界線分明清晰可見。 每逢深秋時節,便可看到大屯山白了山頭,在湛藍的天空 襯托下,遠遠望去閃閃動人。
|
|
十月,九降風吹起,草山白背芒初開微露泛紅。到了10月 下旬,從小油坑、大屯諸峰、七星山、擎天崗與魚路古道、 大油坑等地,紅色的芒花開始接力怒放,一時之間秋芒處處。 直到十一月初,草山芒花季達於高峰,更是讓人流連難忘。
|
|
「丹山草欲燃」,如此繁華美景要在一天內走遍草山秋芒, 非得選擇晴天才能飽覽勝景。因此,打從10月中旬過後, 便翹首望天,等待豔陽天擇日上山。
|
|
深秋時節,要等待陽明山的晴天實在不多。尤其是七星山以 北的魚路古道。假日早晨常在山下看到七星山上空一片清朗 ,於是興沖沖地滿懷希望上山,但是往往車行過了竹子湖便 進入雲霧之中,到了小油坑七星山鞍部開始飄雨,迴異於山 下晴朗天氣,這段陽金公路已陷入東北季風的迷霧之中,眼 看賞景無望,改往大屯山區也是大霧瀰漫,成不了事, 只得悵然而歸。
|
|
10月21日,氣象預報那天是大晴天。趕緊請假上山賞秋芒 去。早上望著七星山天空一片湛藍,似乎在召喚山下的子民, 此時不上山,更待何時。 |
|
|
|
一如往常,每當上草山欣賞秋芒時,我總習慣地在小油坑橋 停留一會兒,站在橋上,抬頭仰望從噴氣孔下方一路延伸至 陽金公路的芒花,想像著郁永河當年看到的「丹山草欲燃」 歷史場景。
|
|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的秋天,清朝探險家郁永河踏上北 台灣的土地,到北投後駐地採硫、煉硫,看到山上芒草原初 開微露泛紅的芒花,遠看很像是熊熊燃燒的火燄,彷彿著火 的草原。因此在其著作「裨海記遊」中,寫下這一句:「碧 澗松長槁,丹山草欲燃」的經典名句。
|
|
站在小油坑橋上,抬頭仰望著草山最大的硫氣爆裂口,煙霧 繚繞,此時兩旁盛開的芒花,沿著馬蹄形山谷往下散佈,迎 風舞動著瑰紅芒花,在晴空下閃閃動人。
|
|
回頭望著晴空下的大屯山與竹子湖,此時竹子湖不見白色點 點的海芋花開,而是換成一片銀光閃耀的芒花。
|
|
往小油坑的路上,這時最醒目的景色就豔陽下的小觀音山、 嵩山與竹子山,有七、八道重疊的山嶺形成一幅層次分明的 水彩畫,燦爛的陽光灑在小觀音上,不見青翠山色,而是以 銀白粉妝山頭,再往北眺望,則是深沉的墨綠色山體構成穩 重而磅礡的竹子山脈。
|
|
往小油坑的路上,欣賞北方雄偉的竹子山脈,高大的竹子山 ,小觀音山頂的電台天線清晰可見。
|
|
進入小油坑停車場之前,映入眼簾的是七星山鞍部最壯觀的 芒原。 |
|
深秋了,七星山鞍部散放一股濃濃秋顏,這種瀰漫著蒼茫的 景致正是草山秋日最迷人的圖像。
|
|
草山白芒清秋
但見開滿山頭的銀白芒原,染上淡淡地秋日緋紅,晴空下 綿延不絕的雪白芒花,像是提早下了一場冬雪。
|
|
來到小油坑,近看火山爆裂口盛開的芒花,成片瑰紅的芒花 ,遍及稜線兩旁,形成「丹山草欲燃」奇特的景觀。 |
|
七星山一年四季風情萬種,夏日豔陽與冬日天寒刺骨各具滋 味。但我通常選擇春天上山循花蹤、秋日上山賞秋芒。
|
|
秋日的小油坑,一片火紅的芒花,遍及步道兩旁,秋色綿 延山坡。
|
|
今天晴空下的主色調便是銀白秋芒與火紅的秋陽相互輝映, 以及遠近綠色調的奇妙組合,把七星山步道點綴得生動嫵媚。
|
|
慶幸今天的好天氣,讓我得以償宿願,我不覺放慢腳步,在 豔陽下徘徊獵景。
|
|
陽光把芒草群照成發亮的金黃色。 |
|
|
|
小油坑登山步道,沿線除了硫氣煙霧,也經常有濃密的雲霧 ,這裡沒有林蔭可以遮住豔陽,僅有山腰上有一小片的森林 可供在夏日裡,大汗淋漓後的短暫休憩。
|
|
步道途中有一小片昆蘭樹林。昆蘭樹又名雲葉,好幾次我在 雲霧中登七星山時,看到雲霧中的昆蘭樹,有一種迷濛之美。
|
|
從短暫的林蔭小徑陡上,此時豁然開朗如撥雲見日,此時 台北盆地已在腳底下,右側大屯山脈與山下的淡水河、基隆 河合流處的獅子頭隘、社子島。 |
|
七星主峰最後一段坡路還有100公尺,冬天行進至此,狂風 怒號,冷風刺骨。然而秋陽下,涼涼的風,習習吹過臉頰, 暖暖地陽光照在七星山的芒原上,好不愜意。
|
|
此時秋高氣爽,雲淡風輕,登七星山最是舒爽愜意。站在 台北市第一高峰,看著四周山頭秋芒綻放,看見海天一色 的遼闊,心情跟著飛揚起來。
|
|
難得今天的好天氣,我站在一等三角點旁,一一點閱四周 群山,躊躇滿志。
|
|
近看東南方的七星山東峰,海拔1106公尺,頂上有一顆一一 ○ 四號三等三角點基石。七星山東峰的山坡上,即是負有 ○ 盛名的夢幻湖。
|
|
東方有石梯嶺、頂山,由於相對高度不大,山形不甚顯著。 東北方則是被當地人喚作冬瓜山的大尖後山、後方渾圓的 芒原山頭就是海拔912公尺的磺嘴山,頂上有一顆三等 4187號三角點。
|
|
北方竹子山的雄偉山勢橫亙在眼前。 |
|
小觀音山1066公尺,峰頂亦是氣象通訊雷達等電台。
|
|
往西可清晰地看到大屯山1092公尺,與旁邊的大屯南峰、 大屯西峰、面天山三峰並置,在東北季風肆虐的季節, 如此展望可遇不可求。
|
|
午後的陽光灑下光與影,看到了淡水河流入台灣海峽的景 色,河水閃爍水光,映照著對岸的觀音山,此情此景, 百看不膩。
|
|
回首南望台北盆地,櫛比鱗次的高樓大廈、台北101隱身在 都市的紅塵浪裏。
|
|
再看一眼,夕陽下的竹子山,紅色的芒花在枝葉婆娑作響, 在舞動的芒草叢間,彷彿又看見那「丹山草欲燃」的歷史 場景。
|
|
當年,在郁永河筆下的台北盆地,是一個蓁莽洪荒、渺無 涯涘的「康熙台北湖」。如今的台北盆地早已是百里洋場 、萬戶鄰比的繁華國際都市。三百多年來,幾閱桑田幾滄海 ,康熙台北湖的場景早已消失在歷史洪流中,然而我們在 七星山的蒸氣中依舊看到當年的「丹山草欲燃」的景物, 草山若有眼,能不慨嘆海陸滄桑?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