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頭城】林朝宗舊宅,和平街北門福德廟、老榕樹,鶯子嶺山

2008/01/12 21:18

20071227【頭城】林朝宗舊宅,和平街北門福德廟、老榕樹,鶯子嶺山

 

        早上車行北宜高穿越雪山隧道直下頭城交流道後,直奔宜蘭大溪。今日原訂計畫直攻宜蘭&雙溪交界之三座山頭,鶯子嶺、豎旗山、苕谷坑山。
        下頭城交流道後不久,此時蘭陽天空出現難得的冬陽,天氣出奇的好,抬頭仰望左邊蘭陽山區之各山頭,清晰在目,更加迫不及待加速急駛往大溪方向前進。但是就在二城附近,瞥見右側馬路附近有一棟看似規模不小的傳統古厝,雖然車行已過數百公尺,終究還是忍不住將車掉頭迴轉探望究竟。

回到7-11便利超商時,左轉頂埔路,前行約10公尺將車停於路旁,就可看見右側巷內的三合院古厝。循巷道走入參觀,發現這是一棟保存很完整三合院古厝。這間古厝的地址為「頂埔路二段243號」,由於路口無標示,一直想不透這是這規模頗大之古宅,是哪家大戶人家。

林朝宗舊宅

 

    此時大宅院門口停了一部車,一位年青人走了過來,於是打個招呼順便請教此棟古厝之典故。原來此位年青人姓林,乃是林朝宗第四代後裔,此處乃林朝宗舊宅。這位林先生說宜蘭縣政府曾規劃此棟古厝為縣定古蹟,但林家後代不同意,因為一旦納入縣定古蹟時,則附近週遭土地與地面建築物均不得隨意更動,他們不想被綁住,但他們也不會更動祖產,仍定期維修古宅盡量保持古厝原貌。
    我在古厝前面不受拘束地欣賞古宅之美。三合院的外牆下疊卵石為牆基,上為磚砌重牆,屋頂覆以傳統屋瓦,正廳及左右護龍的廂房結構完整,古樸而典雅。仔細欣賞房屋的建築木雕、宅壁堵的交址陶、屋簷廊間,處處見精緻雕工。
        :林朝宗老宅為日據時代建築,約80年歷史,林家在清代是地方領袖、地主。

 

這間古厝的地址為「頂埔路二段243號」,屋牆上還掛著另外三塊舊門牌

 

三合院的外牆下疊卵石為牆基,上為磚砌重牆,屋頂覆以傳統屋瓦

宅壁堵的交址陶,處處見精緻雕工。

屋簷下的樑柱,則見繁複精巧的木雕

牆基鋪有日式的磁磚,相當少見。

磚砌及石檽窗戶

左護龍典雅的腰門。

古厝外圍佔地頗廣

 

        :林朝宗老宅為日據時代建築,約80年歷史,林家在清代是地方領袖、地主。

 

 

       欣賞古宅之美後,再度起程來到頭城老街。頭城老街已來過多次,可是前幾次老天爺不肯賞臉,今天天氣實在太好了,正好探望頭城和平街北門福德廟與兩顆老榕樹。
        之前來頭城老街,從「南門福德祠」開始逛老街到「慶元宮」為止。至於「北門福德祠」附近因當時天空飄著細雨,未能仔細欣賞「北門福德祠」與兩顆老榕樹。今日路過頭城老街,得以順道探訪。
     「北門福德祠」創建於清同治年間 (1863) 歷史悠久。現存之北門福德祠為大正五年(1916)修建,以當時土地廟宇規模相較,為罕見之大型福德廟。至於祠中供奉的神像據說是清代留傳至今。山牆兩側的泥塑獅頭、磬牌露窗,廊牆頂端之墀頭石獅等造型樸拙,頗具工藝功力。

 

「北門福德祠」創建於清同治年間 (1863) 歷史悠久。現存之北門福德祠為大正五年(1916)修建

廟裡懸掛的匾額「大正十年」(1921年)。

大正五年(1926年)廟內的牆壁上嵌著歷年來信眾捐款修廟的芳名錄

廊牆頂端之墀頭石獅等造型樸拙,頗具工藝功力。

 

 

   在宜蘭縣列管的珍貴老樹中,位於頭城和平路「盧宅」門前的大榕樹,不但姿態特異,呈現傾斜樣貌,同時也具有奇特的歷史背景,因為這兩棵樹曾是頭圍港綁繫商船的木樁。
    當年,烏石港淤塞後,頭圍港繼之而起,船隻可直達盧宅前,興盛期長達三十年,直到一九二四年,因山洪爆發,砂石淤積而阻塞,只剩今天大池塘的規模。在頭圍港也淤積之後,這棵大榕樹就成為大池塘的點綴了,鮮少有人知曉榕樹過往的光榮歲月。這棵大榕樹,就是以斜向池塘的姿態,立在水塘邊,枝葉尚稱繁茂。目前已被宜蘭縣政府列為宜蘭珍貴老樹。

 

頭城和平路「盧宅」門前的大榕樹目前已被宜蘭縣政府列為宜蘭珍貴老樹。

「盧宅」&大榕樹&大池塘

機會難得多拍幾張

高牆環伺的「盧纘祥故宅」只能將相機伸進柵門拍攝

「盧宅」附近的建築物頗為不俗

木造的「十三行」屋身

 

另外,在「十三街」盡頭北門福德寺的後方,有一株大榕樹,因恰好位於福德寺後方的緣故,且這株樹的胸圍並不寬厚,反而較不為人所知。目前也是被宜蘭縣政府列為宜蘭珍貴老樹。

 

在「十三街」盡頭北門福德寺的後方,有一株大榕樹

目前也是被宜蘭縣政府列為宜蘭珍貴老樹。

 

 

        這麼一耽擱,看來今日要完成三座山的目標恐怕要打折扣。其實對於今日的目標:連攻3座山頭,雖然可行,但因都是首登,山徑不熟,手上資料準備不週,一人獨登,並不怎麼有把握。藉著古蹟探訪來緩和單獨爬山的單調,也給自己偷懶找個藉口。主意打定後,原本由急駛的狀態頓時改為悠遊的心情,心中壓力大減,開始欣賞東北角海岸美景。
        在梗枋便利商店購買今日的午餐後,就由宜蘭大溪附近之宜一線鄉道進入山區,此地山區平時人煙稀少,無任何店家,故自備糧草準備妥當後進入山區才是上策。
從「大溪」端進入、蜿蜒環繞山勢一圈再出雙溪鄉泰平村的雙泰產業道路,宜一線鄉道雖是位處偏遠山區,但路況卻比想像中的良好,平時車流量、人跡甚少,非假日上午,整條產道僅我一人獨自開車,一直到雙溪鄉的路段,僅僅只有我一人獨享所有的山林清幽。

 

 

        根據資料,車子續行北宜縣界碑宜1線"雙泰產業道路『取左下:入口處有反光鏡及青山雲霄精舍指示牌』,續行連過聖寶橋、石堆橋、石龜橋約3.7K至彎潭幹58號電桿『打鐵寮山/鶯子嶺山登山口』。
 3.7K至 灣潭打鐵寮山登山口,電信灣潭幹58號,電幹:三叉坑高分410號,路條眾多『路口有北聯隊指示牌及一禁止進入鐵排』。

 

灣潭打鐵寮山登山口,電信灣潭幹58號,電幹:三叉坑高分410號

山徑比想像中平坦而好走。

打鐵寮山(H602M,土地調查局圖根點)

坪溪山叉路口H706m:藍天隊指示牌『後往打鐵寮山、灣潭#58 25分/左往坪溪山/右往鶯子嶺約120分』取右行

 

     10:30輕裝上肩後出發,山徑比想像中平坦而好走。
1043--1046  打鐵寮山(H602M,土地調查局圖根點),基點就在路邊,四周無展望,拍照後往前續行。
1050 坪溪山叉路口H706m:藍天隊指示牌『後往打鐵寮山、灣潭#58 25/左往坪溪山/右往鶯子嶺約120分』取右行,今取右往鶯仔嶺山續行。
1113石坑山、礁水坑山叉路口:藍天隊指示牌『後往坪溪山、打鐵寮山/左下往石坑山、礁水坑山/右往鶯子嶺約70-80分』取右行。
  約10分鐘後,就遠眺到圓凸山形的鶯仔嶺,一路前行,它那圓凸平緩的山形就愈清晰。心想蘭陽五大名山,至今爬過三角崙山、烘爐地山,登頂時都因大霧籠罩毫無展望,無緣再見蘭陽平原。難得現在天空放晴,心中非常期待登頂時可以展望四周風景。

 

石坑山、礁水坑山叉路口:藍天隊指示牌『後往坪溪山、打鐵寮山/左下往石坑山、礁水坑山/右往鶯子嶺約70-80分』取右行。

 

遠眺圓凸山形的鶯仔嶺

 

    此時開始進入灌木稜芒草與過貓蕨類互爭優勢地段,還好路徑清晰,輕鬆通過。
1143 抵主稜岔路。左下往礁水坑山、石坑山/右往鶯子嶺約15分;取右穿高密芒草叢陡上。
1150 登頂鶯子嶺山『3-1130』H942M 。
    此時天空雖忽晴忽陰,但老天總算肯賞臉,這次終於如願以償,山頂展望絕佳,遠方龜山島隱約可見,俯瞰蘭陽平原,東南方頭城鎮的灣岸海景與平疇阡陌令人感動,東北角諸山頭,清晰可見可。此際雲霧漸起,僅見西、北方群巒含黛。隔鞍眺望轉播站基地,鐵塔林立的鶯子頂山。可惜雙溪這邊諸山頭雲霧突然湧起,瞬間將所有景色吞沒。饒是如此,面對如此展望已心滿意足。拍照後原路退回。1330回停車處。

 

主稜岔路。左下往礁水坑山、石坑山/右往鶯子嶺約15分

蘭陽五大名山鶯子嶺山『3-1130』H942M 。

山頂展望絕佳,遠方龜山島隱約可見

俯瞰蘭陽平原,東南方頭城鎮的灣岸海景與平疇阡陌令人感動

隔鞍眺望轉播站基地,鐵塔林立的鶯子頂山。

 

 

  車行回到北宜縣界碑宜1線"雙泰產業道路叉路口,已是下午1點40分了。冬天日照短,太陽下午五點多就下山,看來今日豎旗山就此豎起白旗投降吧,下次準備充分再來。

        沒多久來到雙泰產業道路14.8k處的烏山農路『豎旗山登山口』,3叉坑高分114幹,轉進農路後約50公尺有一大鐵門,鐵門深鎖。就此拍照留戀,留待下次再來。

烏山農路『豎旗山登山口』

 

 

車行續往前來到雙泰產業道路約13k處,瞥見左側有一造型優雅之古橋,下車察看,橋名為「和平橋」,建於民國四十六年。對岸橋頭豎立一建橋石碑,寫著「和平橋紀念牌」。此時飢腸轆轆,就拿起便利商店的國民便當,一邊欣賞風景一邊進餐,倒也自得其樂。

 

造型優雅之古橋,橋名為「和平橋」

建於民國四十六年。對岸橋頭豎立一建橋石碑,寫著「和平橋紀念牌」。

一邊欣賞風景一邊進餐,倒也自得其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att 的頭像
    matt

    Matt足跡~368鄉鎮區采風錄(CH的親子週遊記)

    mat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