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芝山岩歷史漫步,惠濟宮古蹟與老樹巡禮

2008/03/17 22:33

20080313芝山岩歷史漫步,惠濟宮古蹟與老樹巡禮

 

 

        芝山、圓山、寶藏巖是臺北湖時期的小島,也是史前時代人類活動的舞臺。其中芝山海拔僅51.8公尺高,東西長有400公尺,南北最寬處約150公尺,小小的山丘之上,奇岩巨石特多,百年老樹林立。

芝山岩擁有豐沛的動植物資源、考古遺跡、地質、生態資料。隨著世代的更迭,芝山岩累積了許多歷史的痕跡,諸如貝塚、芝山岩文化遺址、西隘門、惠濟宮、同歸所、六氏先生墓及雨農閱覽室等,可說是台灣史蹟的寶庫。漫步芝山岩歷史之前,需事先準備功課,否則有入寶山空手而回之遺憾。

        以地質學來說,芝山岩的地質最早可以追溯到2,000〜2,200萬年前的「大寮層」。由於當時的沉積環境是在海底,因此在芝山岩的部分地層中,還可以見到貝類碎屑、海膽的化石的和海洋生物的生痕化石。芝山岩岩層的節理很發達,再加上風化侵蝕作用,使得芝山岩擁有許多特殊的地質景觀。因此在台北大湖泊消退的過程裡面,造就了現有石象,石硯,石墨,洋蔥石等奇觀。芝山岩精采的生態內容,跟台北地形史等同地位,在芝山岩上讓我們看到五千年來台北的演變想像。

        芝山岩所在的士林平原以福建漳州人最多,芝山原本是漳州的一處名勝,當漳人移民到士林時,覺得土名員山仔的小山丘,神似家鄉的芝山,所以將這小山丘命名為「芝山」。早在17世紀末漳州人就選定崇祀開漳聖王,以「惠濟宮」為名在奇岩獨峙,林木蓊鬱的芝山岩作為建廟之所。

今日大清早,我選擇了造型古樸的西隘門,開始今日的芝山岩歷史散步之旅。

 

 

 

洞天福地 (同治癸酉年,1873年)

 

由芝山岩的舊道石階登山,在右側可看到百尺斷崖,有士林古紳士潘永清先生大書「洞天福 地」四個大字。

 

 

西隘門

 

       造型古樸的西隘門建於道光五年(西元1825),這裡原是芝山巖的正門,明治33年(西元1900)曾修建過。今日西隘門是目前台北地區唯一保持原形的隘門,被內政部訂為三級古蹟。

       18世紀中期漳泉械鬥波及士林,以清咸豐3~9年最為激烈。其中漳州人在芝山岩東門、西門、南門、北門建立四座隘門。來自社子的泉州人渡過基隆河,攻入芝蘭街(今文林路憲兵隊附近)燒毀街市,漳州人不敵退敗到芝山岩,以惠濟宮為大本營,所有壯丁則死守四座隘門,此門發揮防禦功用,並提供了漳州人一個安全避難所

 

 

漳州人興建的隘門中,除了1825年所建的芝山岩之東西南北四隘門之外,還有1860年於八芝蘭新街(今士林夜市)所建的四方位隘門。20世紀,多座隘門陸續被先後拆除,僅留下芝山岩的北隘門與西隘門。

 

當初建這四個城牆是作為防禦敵人 (泉州人)的堡壘,所以全部用石所砌成,相當堅固,隘門上建有防禦工事,如城牆上高低的短牆─雉堞,兵器可從雉堞和雉堞之間斜射而出,而銃眼則可以架設火鎗。

 

 

芝山岩惠濟宮

 

       從西隘門再上幾步階梯,就可見到惠濟宮的山門了。山門兩側門柱下方還有一對石獅子守著山門入口,這對石獅子為清嘉慶壬戊年(嘉慶7年,1802年)所立,其歲數在北台灣僅次於淡水福佑宮三川殿清嘉慶丁巳年(嘉慶2年,1797年),相當難得。龍邊公獅,渾厚顯得威武,虎邊母獅,懷抱小獅,這對石獅的造型,身體的姿態獨特,背部螺紋式的鬃毛刻劃入微,充份表現出匠師的功力。

 

 

芝山岩擁有豐富的人文與歷史景觀、生態景觀,同時也是很好的鄉土文化教材,目前已成為台北縣市最佳戶外教學場所。

 

龍邊公獅,渾厚顯得威武

石獅的造型,身體的姿態獨特,背部螺紋式的鬃毛刻劃入微,充份表現出匠師的功力。

虎邊母獅,懷抱小獅,姿態顯得較柔和

 

現在的惠濟宮主體已歷多次的修建,為民國54~59年所建,改採鋼筋混凝土為主要建材,增建龍鐘閣與鳳鼓樓。前殿主祀開漳聖王,後殿樓下祀觀音菩薩,樓上祀文昌帝君。多次修建所遺留的石材則留於懷古園內。

 

 

日治時代教育的淵源地

 

       西元1895年日本佔領台灣後,首先在芝山岩文昌祠義塾原處,成立台灣第一所國語傳習所─「芝山岩學堂」,開始招募台灣子弟學習日語。第二年(西元1896年)元旦,發生六氏事件。從此以後,日本政府將芝山岩積極塑造成日本教育者的聖地,來勉勵日本教師要有此犧牲奉獻的精神。不久將「芝山岩學堂」改稱「國語學校第一附屬學校」、「八芝蘭公學校」。

 

文昌祠義學 開校十週年紀念碑

 

 

文昌筆

 

       位於惠濟宮後殿二樓祭祀文昌帝君,在旁邊的柱子旁可見到一支很大的毛筆,名為「文昌筆」。清末秀才施錫輝先生回憶:在過去的文昌祠經常是文人雅士常在此聚會,同治12年(西元年)潘永清在惠濟宮設宴款待文人墨客,興起手持大筆題字「洞天福地」,這些字後來裱褙懸掛於惠濟宮內,並鑲刻到岩壁上,那枝大筆則懸於文昌祠。相傳摸了文昌筆可以得到保佑,讀書認真、考中秀才、狀元,家長都會帶著學習中的子弟來摸文昌筆,乞求保佑。後來日本佔據台灣在此開學堂,裱褙的大字和文昌筆皆遺失。現在懸掛於文昌帝君殿外的文昌筆,是近年由郭欽智先生捐獻訂製。

 

每逢考季都會有考生至此,拜蔥(聰明)、芹菜(勤勞)和蘿蔔(彩頭)並附上准考證、一沾文昌筆、點燈,祈求金榜題名。

 

大正甲子年(大正13年,1924年)古匾

觀音佛祖 古匾,年代不詳。

 

 

 懷古園

 

       漳州人所建之惠濟宮由於天災不斷,廟宇連修,原來古樸廟貌已不復尋。只有在惠濟宮懷古園內散落的歷史遺跡供人緬懷。

       懷古園是在民國58年(西元1969年)建立的,園中收集了惠濟宮歷年來改建時所棄置的石料、建材,包括石柱、石碑、柱礎、石堵等。懷古園中,以「惠濟宮碑誌」和「芝山岩合約碑記」兩塊石碑最具歷史意義。88年加以整建「芝山懷古亭」,並在東邊重設「敬字亭」,西邊置觀音大士及四大天王的大尊雕像。

 

 

 

惠濟宮的旁邊就是懷古園,散布著石碑、涼亭,歷代改建惠濟宮的石材都放置在此園中,成為一處保留古蹟的自然庭園。

 

 

芝山合約碑記 立於道光29年(西元1849年)

 

清乾隆17年(西元1752年),由地主黃國聘同意獻地建廟,士林士紳吳廷誥力促倡建,名為「芝山巖」。1805年立約,1849立碑,都是因為黃家的後代子孫因為口說無憑,想單方面的反悔,廟方為了保障權利,特此立碑。道光27年(西元1847年)8月,又有黃祿藉口砍伐芝山岩東北方的古樹,被罰演戲表示道歉,並再度規定不許砍樹。為怕大眾忘記此約定,並了解捐地建廟之來龍去脈,於是在道光29年立此「芝山合約碑記」。

 

 

惠濟宮碑誌 立於道光25年(西元1845年)

 

內容:為感恩於開漳聖王在此地顯神蹟、保鄉衛民,獻地者、倡建者和捐款居民姓名,及建廟後續處理事宜。

 

 

嘉慶壬戌年吉旦 (嘉慶7年,1802年)
績著霞漳功不朽
芳飄海外澤長存
弟子蔡德成吳國鏗全叩

 

 

嘉慶壬申年吉旦(嘉慶17年,1812年)

 

嘉慶辛未年吉旦 (嘉慶16年,1811年)
因心種果依蓮座
天花煥彩鶴參禪
紹邑弟子何士蘭敬立

道光5年(1825年)亭上對聯

嘉慶壬戌年吉旦 (嘉慶7年,1802年),依稀可看出有火焚的痕跡,根據歷史記載惠濟宮在光緒14年毀於火焚。

芝山岩貝殼化石之寶。芝山岩的地質最早可以追溯到2,000〜2,200萬年前的「大寮層」,由於當時的沉積環境是在海底,因此在芝山岩的部分地層中,還可以見到貝類碎屑、海膽的化石的和海洋生物的生痕化石。

 

 

【四大金剛 

       芝山岩四周有許多奇特的自然景觀,如巨石特多,其中較著名的四塊巨石被民間附上了動人的傳說故事,這些石頭就好像有了生命似的,讓人傳頌不已。漳泉械鬥期間,戰死無人祭拜的屍骨有許多,到了深夜,稍有風吹草動,就令夜晚的守衛者膽戰心驚,於是鄉民們去祈求開漳聖王保佑,於是開漳聖王派了象、蛇、馬、獅四大金剛,化作巨石鎮守東西南北四方,以防妖魔鬼怪侵擾鄉民是傳說裡芝山岩的神獸。石象鎮守東隘門、石馬守南隘門、石蛇守南隘門、石獅守北隘門。

 

 

東隘門、石象

 

 

    很久以前,東隘門因倒塌拆除,原有的小路也被封閉,只留下大石象堅守崗位留守原地。大石象其實是一大塊厚層砂岩,走下階梯到石象旁邊可以看見,岩壁上有像窗戶一樣的「風化窗」凹洞,那是因為砂岩較軟的部分容易被侵蝕,甚至兩面被打穿形成破洞。由這裡看,真像大象的鼻子。

 

 

西隘門、蛇蛙石

西隘門的守護神為蛇蛙石,相傳石蛇是受開漳聖王的命令守護西隘門,蛇頭朝向西隘門,守護西隘門不給惡魔侵入。蛇蛙石是芝山岩特殊的地質景觀。整塊崩落的岩石,由兩塊大石頭相疊而成,如同大蛇頭一般,維妙維肖,蛇頭前面距離不遠之處,還有一個較小塊的岩石,形狀有如一隻伏地的青蛙。

 

 

南隘門、石馬

  南隘門即原在現百廿崁處,日本人建芝山岩神社時建百廿崁時拆除。現在的石馬就在百二坎下方位於另一邊史蹟公園內,形狀頗像一匹駿馬的「石馬」鎮守南門。石馬身上有鐵釘的痕跡,相傳是漳泉械鬥時,泉州人為的制伏漳州人,特將鐵釘打入石馬的身體,以求勝利。

 

 

北隘門、石獅

 

 

鎮守北隘門的石獅,現在位於廟後方的巨石,即為石頭公。早年並沒有廟,巨石上的榕樹樹根像是五個小鬼在操控著石獅,又稱「五鬼弄金獅」。之後百姓感念大自然,巨石庇祐居民,於是建廟敬拜。

 

 

【石頭公廟 (聖佑宮)

 

據廟前廣場邊的石碑「芝山巖聖佑宮石頭公記略」所記,明、鄭時期即有漳、泉移民到此地開墾。以此年代計算至今已有三百多年。民國65年修建雨聲街,本來要遷移,後來經居民申請以古蹟方式現地保留,廟旁形成現今雨聲街最窄的位置。2004年再度重修為今日聖佑宮模樣。

 

 

同歸所

同歸原有命,一所豈無緣。

 

  清乾隆51年(西元1786)林爽文與吳維仁領導義民抵抗清朝,傷亡甚多,是為「林爽文事件」。當時難以辨認的死難民眾的屍骨就地合葬於此,以前稱為「大墓公」。

後來,清咸豐年間台北地區的漳州人、泉州人移民因開發新土地到某程度,常會因土地、經濟利益而發生爭執而不斷發生械鬥事件,稱「漳泉械鬥」。其中以咸豐9年芝山岩之役最慘烈。事後將無名之死難者亦合葬於芝山岩上,又稱「老大公祖」。

民國18年重新修建,有幅對聯,而改稱「同歸所」。同歸所旁有「六氏先生之墓」,現在,同歸所亦歸屬於惠濟宮管轄。

 

 

大、小土地公廟

 

以前百姓覺得同歸所合葬的陰氣太重,因此旁邊蓋「土地公」來鎮壓。在同歸所前方步道邊有座石頭蓋的小土地公廟,是原來所建的,而旁邊有新的大土地公廟,牆上有題「士氣鎮芝山,林盛藏蘭芳」和同歸所的由來簡述。墓的土地公廟應稱為「后土」,祂是要保護墓園的,一般都比墓園小。

 

 

百廿崁步道

 

百廿崁:昭和5年(西元1930年)日本人建神社拆除南隘門舖設「百廿崁」,目前尚有一百二十五階。

西元1895年,日本佔領台灣。日本人開始在芝山岩上蓋日本國語教學的學校。隔年,西元1896年發生「六氏先生事件」後,日本人為了樹立其統治手段,便建立參道。參道就是日本廟宇前面筆直的道路。今天的百二崁步道,就是昔日上芝山岩到日本人建的芝山岩神社的步道。

 

 

六氏先生事件

清朝光緒21年(西元1895年)的馬關條約,台灣成為日本的第一個殖民地。為了有效的統治台灣,日本政府在台灣積極推行日本國語教育。第二年元旦,第一批來台灣教日語的六位教師,在前往台北城參加慶典活動的途中,被人殺害。日本政府為了避免往後的「日本國語教育」工作受到阻礙,刻意將六位教師塑造成日本教育者的精神象徵,並請當時的伊藤博文首相題字立碑,就是今日看到的「學務官僚遭難之碑」。

光復後神社被夷為平地改建雨農閱覽室,但神社基石,參道路基還在,諸石碑經破壞後也散落在原址附近。

 

 

芝山岩老樹巡禮
       芝山岩歷經清領時期、日治時期、國民政府時期,先後以保安林和天然紀念物、文化遺跡、或情報局軍事重地等來保護,一律不准開發。長期禁伐使得芝山岩擁有台北近郊難得一見得老樹成林景觀,得以讓民眾做近距離的觀察。公園內百年大樹比比皆是,諸如楓香老樹、大葉楠、老樟樹、無患子、軟毛柿、老榕樹、朴樹、青剛櫟等等。其中西隘門旁的250年大葉楠,雨農閱覽室的300年大樟樹,同歸所後的食樹大王,被公認為芝山岩三大必遊的老樹。

 

 

 

大葉楠

 

 

 

隘門旁還有此地第二名的大葉楠大樹,芝山岩百年以上大葉楠有數棵,其中西隘門旁的大葉楠這株最大。

 

 

300年老樟樹

 

 

 

  台灣的山林原本就是樟樹的故鄉,不論是在平原或山丘都可以看見樟樹的身影。
  日據時代台灣三寶:茶、糖、樟腦油。西元1918年時,台灣總督府樟腦專賣局,曾對全台的樟樹做一次徹底的大普查,總共約一百八十餘萬棵;這樣的調查,奠定了台灣日後成為本世紀全球最大樟腦輸出地的記錄,也埋下了樟腦王國全盤滅亡的結局!
  歷經了歷代政權的短視,無數的砍伐與破壞,樟樹幾乎被被砍伐殆盡,還能在台北市區看見這麼一棵美麗、壯碩又充滿生命力的老樟樹,真是令人感慨萬分。

        前幾年老樟樹生長狀況不佳,經樹醫楊甘陵診斷,發現白蟻侵入老樟樹的樹心,使樹幹已往根部腐蝕並呈空心狀況。楊甘陵為老樟樹「開刀」醫治。先以電鋸將樹幹腐朽的部分切開,再將樹幹內遭白蟻侵蝕的部分炭化,並用水刀往樹幹內衝出白蟻與細菌,再為老樹噴防腐劑,埋設氧氣筒改善當地鹼性高的土質。楊甘陵說,開刀後,老樟樹再活個五百年應該沒問題。

現今台北市最老的樹,高20多公尺,胸徑104公分,三百多年的老樟樹,外型蒼勁挺拔,古意盎然,聳立於芝山岩。

曾經,先民因語言、風俗、習慣、信仰、利益等衝突,爆發了激烈的漳泉械鬥,也曾經為了民族意識,在此殺死日本人學務官等六人。這株矗立在芝山岩山頂雨農閱覽室房的300年老樟樹,活生生的見證了這一幕幕的過往歷史。

老樟樹也提供其他蕨類植物更好的家,他的枝幹上爬滿了著生植物──杯狀蓋骨碎補和槲蕨,他們是住在樹上自己進行光合作用製造養分的一群蕨類植物。

 

 

食樹大王(纏勒現象)
       從大樟樹西邊的木棧道往上走,就可以看到木棧道與同歸所之間的「巨木正榕」了,芝山岩是砂岩地層,表土沉積得並不夠厚,因此在此地生長的植物得有另一番能耐。榕樹一向生長快速,為了能緊抓住淺薄的表土,根更是能無盡的延伸到有水的地方,以維持生命。食樹大王錯綜糾結的樹根展現植物旺盛的生命力。

 

纏勒現象是熱帶植物的特徵,也是榕屬植物特殊的生存之道。當榕屬植物的果實落到其他植物的樹幹上,種子萌芽後,向上長出莖和葉,迅速擴展,遮住了陽光,影響原來樹木的光合作用。榕樹向下長出氣生根,交互纏繞,緊緊勒住宿主的樹幹,使原樹無法爭取到陽光水分而枯死,故稱食樹大王。

 

 

北隘門步道

在北隘門步道旁,也有一株老樟樹,估計也有百年以上,頗為可觀。

 

 

無患子樹
         無患子樹,自古以來一直是農村社會中的當紅數種。每當秋冬時,無患子樹可就成為家喻戶曉的當紅明星,農閒之時,早期居民們便全體總動員,滿山遍野的搜尋著成熟的無患子果實。
  人們都叫無患子為「延命果」,因為它的果皮可以去痰,果核可以止血,根可以止咳、散瘀,花可以治眼疾,果皮可以拿來當洗頭、洗澡的清潔劑,而無患子圓滾滾的果核,更是鄉下小朋友最好的玻璃珠代用品。

 

芝山岩多株百年以上無患子,其中最易親近的就是惠濟宮旁的無患子。

 

 

八芝蘭竹

 

在雨農閱覽室到同歸所的步道旁,有幾叢的「八芝蘭竹」。西元1916年日本的植物學家早田文藏到此來採集,發現這種台灣的特有的植物,而用最先被發現的地點「八芝蘭」命名。士林的原名叫「八芝蘭」,是平埔族語「溫泉」的意思。八芝蘭竹是日本人發現後,不以自己的名字命名,而是以地方名字來命名的植物。

八芝蘭竹的特徵是籜耳很明顯,耳上有長長的剛毛,主要分佈在山頂區東側及北側邊緣。八芝蘭竹原本在台灣低海拔地區曾被廣泛種植,但近年來因為人為的大量開發,其族群已不多見,倒是在芝山岩地區被妥善保護。

 

 

海岸次生林型植物

 

一萬年前,海水從低窪的淡水河口 (關渡) 進入臺北盆地後,到了約9千年前,芝山岩的四周已被逐漸上升的湖水圍繞成為臺北鹹水湖中的一個蕞爾小島。此時,除了原有的林木外,其他地方的種子也會飄洋過海,進入芝山岩,落地生根,長成海岸林。這些海岸林植物,如皮孫木、搭肉刺等等,此外還有其他典型海岸次生林型的植物,如蟲屎、血桐、稜果榕及魯花樹等。這些植物群為昔日臺北的鹹水湖時期留下活生生的證據,

 

 

搭肉刺 (位於東砲台旁)

 

 

   東南側石角瞭望台南邊外圍,尚有海濱植物- 搭肉刺,身上長這麼多刺是一種生存策略,因為生長需要強光,只好用刺搭在其他植物的身上往上爬,這樣才能獲得足夠的光源。身上長刺還可以保護自己不被草食性動物攝食。

 

虫屎 (位於東砲台旁)

 原始林被干擾破壞後再長出的森林,稱為次生林。虫屎是海岸次生林的先鋒樹種,虫屎的存在,正是芝山岩這座小山曾經是海岸環境的重要證據之一。(最重要的特徵是在葉柄和葉面的交接點,會存在著像蟲屎一般的「腺點」,所以被取名為蟲屎)

 

太陽石

        在芝山岩裡,有塊岩塊上有一圈圈的痕跡,像是太陽放射狀的光芒,所以稱為「太陽石」。再瞧瞧太陽石對面的岩壁,也是有相同可互相吻合圈狀痕跡,稱為「太陰石」。其實這兩石頭原本是同一岩塊,但由於外力因素而裂成兩半,因紋路像太陽而取名「太陽石」,另一面互補的就取名陰「太陰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att 的頭像
    matt

    Matt足跡~368鄉鎮區采風錄(CH的親子週遊記)

    mat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