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前美國大使官邸,台北市政府舊廈漫遊

2008/06/11 21:12

        今天是老婆大人生日,我們選定位於北市南京西路西堤牛排館為老婆大人慶生。本來今天僅是單純聚餐,不過餐後,我們還是順道參觀附近兩處古蹟。

 

 

今日壽星

 

前美國大使官邸 化身「台北之家」

       前美國大使官邸創建於大正十四年〈西元1925年〉,昭和元年(1926年)美國在今台北之家所在地,建立領事館。領事館係美國政府向台灣土地建築公司租用,美國一度欲購地擁有,因領事館位於當時的台北御成町敕使街道(今中山北路二段),為城內通往圓山神社的主要道路,故為臺灣總督府所婉拒。昭和16年(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美日兩國宣戰,領事館業務即日停辦。

二次戰後,於民國42年〈1953〉由艾森豪總統指派昇任為駐華大使,藍欽大使選擇這棟外觀典雅且綠樹環繞的建築物做為官邸。其後之五任大使莊萊德〈Everett F.Drumright,1958-1962〉、柯爾克〈Ian G. Kirk,1962-1963〉賴特〈Jerauld Wright,1963-1965〉、馬康衛〈Walter P.McConaughy,1966-1974〉、安克志〈Leonard Unger,1974-1978〉等人皆居於此。

 

 

      民國67年(1978年),「中」美建交,翌年1月我政府中止對美外交關係,美國駐台北的大使館於當年2月28日關閉,最後一任大使安克志離台。這座曾見證中美外交史的歷史建築物,前台北市長、現任馬英九總統曾如此說過,中美雙方曾在官邸內規劃如何防禦台灣、重要的人士在此出入、驚天動地的歷史在此發生。但至1980年代在燈火通明繁華的中山北路上卻黯然熄燈,成為一座被歷史潮流所遺棄的舊房舍。荒蕪了20年頭,直到1990年代末期,台積電文教基金會援助新台幣六千萬元後,該建物才得以重新翻整,並於2000年以台北之家的新風貌重現於中山北路。

       百年光陰轉眼已過,中山區的「敕使街道」早已更名為「中山北路」。這座擁有八十年歷史的三級古蹟前美國大使官邸,荒廢二十年後,終於以「台北之家」的嶄新面貌重新站上歷史舞台。然而此三級古蹟不同一般古蹟,搖身一變成為光點台北藝術電影院、電影沙龍、誠品城市之光書店和C25咖啡館,成為一座開放的藝文空間。

 

台北之家誠品城市之光書店坐落於繁忙的台北中山北路,呈現都會的另番寧靜風格。

在室內景觀方面,該建築除仍有外觀上的陶立克(Doric Order)白色牆柱外,主建物兩層加最頂樓夾層的中央走廊迴旋與空間設計也蔚為特色。除此,頂樓壁爐與整體內嵌沙發設計,也是東亞建築中較為獨特。

古蹟搖身一變成為光點台北藝術電影院

 

 

台北市政府舊廈

       台北市政府舊廈 ,建於 1921 年 ,原為日據時代專供 日本人子弟受教的 「 建成小學校」 。台灣光復後,轉用為台北市政府辦公廳舍,直至 1994 年 ,黃大洲市長任內決定市府遷往信義區仁愛路 的新市政中心,原建物交由建成國中接管。

1996 年 ,台北市政府舊廈被指定為市定古蹟,將原建物之正面廳舍修復整建為台北當代藝術館專用, 兩翼部分建築則劃歸為建成國中教室。

 

台北當代藝術館融合大正年代的建築風格,呼應當今前衛當代面貌內涵,型塑了當代藝術館獨特的風格。

 

 

        這座面寬長達120公尺的磚造兩層樓建築,其正面為文藝復興時期以來流行的對稱形立面,兩端及中央以門廊強調出入口,中央並以裝飾性鐘塔突顯中間軸線,正中入口為挑空二樓之門廳,並以大樓梯直通二樓,且以「ㄇ」字型格局圍繞操場,形成運動場,是一大特色。

 

 

 

       逛完了台北市政府舊廈,之後,老婆與兒子先行搭公車回家。我則獨自一人以步行方式繼續往迪化街續行,開始今天的迪化街與大稻埕的歷史散步之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att 的頭像
    matt

    Matt足跡~368鄉鎮區采風錄(CH的親子週遊記)

    mat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