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景觀公路】阿里山森林遊樂區
新中橫公路旅行,第二天來到阿里山森林遊樂區。
第二天( 6/30): 東埔(車程約10min)→神木村樟公神木(車程約30min)→觀峰(車程約10min)→夫妻樹(車程約5min)→塔塔加遊憩區(遊客中心午餐、大鐵杉→(車程約20min)鹿林神木→(車程約20min)阿里山森林遊樂區→(車程約10min)夜宿二萬坪-阿里山青年活動中心。
告別鹿林神木,沿途經過自忠,沿台18線阿里山公路開始隨山勢迂迴向下,此時雲霧漸散,天空又逐漸晴朗起來,我們於下午四時二十分抵達聞名中外的阿里山森林遊樂區。
購票進入森林遊樂區後,站在入口研究一下導遊路線圖,若從入口處需步行柏油路約30分鐘後至沼平車站,再從沼平公園、姊妹潭、香林國小、受鎮宮、慈雲寺、樹靈塔、香林國中、三代木、象鼻木等風景點,最後到遊樂區的精華步道:巨木森林步道,全程約需3小時,但以我們一家老小的速度約需4小時。
心想此時(下午4點半)進入遊樂區,為時已晚矣,躊躇了一會兒,此時正好有一位當地嚮導過來幫我們解惑,不過代價是來回接駁每人150元,我們一行人4大一小,共費600大元,如此一來,我們得以在2小時之內暢遊森林區內的各個重要景點。
此位嚮導姓劉,對區內各個日據時代的建築引經據典,如數家珍。對於森林區的一草一木更是瞭若指掌。我老婆與老爸聽這位老兄解說,聽得津津有味,還說若單純以車資而言太貴,但加上沿途講解,這趟車錢花得值得。
四姊妹樹
姊妹潭旁,另可見到「永結同心」樹,適合有情人與夫妻在此拍照留戀。
過姊妹潭,即穿越一片高大筆直的森林,來到好漢坡,還好我們聽從劉先生建議由姊妹潭過來,剛好下坡,若從香林國小、受鎮宮過來,那此坡就真的是好漢波了。接著來到「木蘭園」,園中卻是一大片的櫻花、木蘭、毛地黃........等,可惜現在不是花季,只見一片青翠,無花可賞,只好快速通過。 若從香林國小、受鎮宮過來,那此坡就真的是好漢波了。
然後再走過一段石階,就是與香林國小比鄰的受鎮宮。這一座阿里山僅有的道教廟宇,更是全台最高的寺廟。
受鎮宮供奉北極玄天上帝、福德正神與註生娘娘,創建於民國三十七年,民國五十八年改建,香火鼎盛。近年又大事翻修,廟貌堂皇、畫棟雕樑,只是和附近森林的環境相比,一點也不相稱。
一旁的香林國小,校區不大、校舍都已改建成二層鋼筋水泥建築,整理的頗有特色。 位於阿里山森林遊樂區的香林國小,海拔2195公尺,是全台最高海拔的一座學校,學生不多,分別來自阿里山的附近的村落。
走過攤販麇集的小道,過了受鎮宮後,來到香林國中的外圍。
【慈雲寺】
劉先生先帶我們到慈雲寺,紅簷緣瓦的慈雲寺建於1919年,當初因覺阿里山之鍾靈毓秀有如印度之靈鷲山聖地而建造,整座寺就是以檜木建造而成的,歷經近80年至今仍完好如初。
目前寺內供奉釋迦牟尼佛像,外為銅鑄、內為金砂,是尊千年古佛。原是泰國國王於1918年贈與日本天皇,日皇覺得玉山高於富士山,特轉贈安奉於阿里山。媽媽還特別入內參拜禮佛一番。
慈雲寺前身就是日本神社所在,不過現在已看不到任何神社遺跡了,僅在寺外立一石碑與寺內之一水缽上寫著「納獻」兩字,約略可說明神社之遺物了。
慈雲寺臨崖而建是觀賞雲海及晚霞最佳的地點,和二萬平、阿里山賓館齊名。阿里山雲海是台灣八景之一,可惜,今日來去匆匆,無緣欣賞。 而後過到慈雲寺,在香林國中後面,環境清幽,附近的千歲檜、光武檜都是兩千年以上的大樹。
【光武檜神木】
阿里山香林神木,舊名「光武檜」屬紅檜。位於慈雲寺及香林國小旁,樹胸圍12.3公尺,高45公尺,樹齡推估2300年,海拔2207公尺,舊名為「光武」,乃因推算神木落地發芽的時間約為東漢光武帝年間,其主幹筆直朝天發展,再分成四大枝幹,樹梢枝葉翠綠,整體樹勢看來健康青蔥,但可惜有中空的樹洞存在。 光武檜神木是由前台灣省主席黃杰命名,在著名的阿里山神木倒下後,嘉義縣政府曾一度想推舉光武檜神木為繼任的阿里山地標神木,最後嘉義林管處評估後則認為不應再刻意營造巨木神話,改為將二十多棵紅檜木清理出來,依照地形做導覽與說明,開發巨木參觀步道。
【千歲檜神木】
香林國中,其附近有一棵雙叉的紅檜巨木,嘉義林管處稱之為千歲檜。樹胸圍11公尺,高35公尺,樹齡推估2000年,海拔2215公尺。千歲檜的由來是在日本人治台期間,當時的林務官依其雙手高舉的模樣,向日本人高喊萬歲的姿態,而命名為萬歲檜。直至1976年,當時的副總統謝東閔先生巡視阿里山,參觀檜木群後對萬歲檜興趣濃厚,認為萬歲檜只有兩千年的年齡不應以萬歲命名,所以從那時起改稱為千歲檜。
【樹靈塔】
在兩棵巨木中間有一座「樹靈塔」。「樹靈塔」是日本人因大量砍伐阿里山最珍貴的紅檜後,許多伐木工人染上怪病而死,日本人認為是這些樹靈在作祟,心生不安,怕這紅檜被砍伐後的樹靈會找上來報復,為了「安撫」這些被砍伐的樹靈,於現今阿里山巨木群棧道附近,建造了一座樹靈塔,以為祭拜樹靈之用,並有安定林場員工心理的功效。樹靈塔以變形的佛塔為出發點設計,基座為六階圓形,圓形踏階代表年輪(一階代表500年),共有6階則為神木樹靈3000年的涵義。
【琴山河合旌功碑】
「樹靈塔」旁邊還有一座石碑,是為了紀念林學博士琴山合谷於西元1933(昭和8年)而立。明治三十二年(1899年),小池三九郎才知道阿里山地區的黑森林。1906年,阿里山森林鐵路開始興築,而後由原任教於東京帝國大學的琴山河合教授來到現今眠月一帶勘查,決定砍伐木材的方式、開發方向、鐵道等路線。 1915年,眠月線竣工,開始採伐塔山一帶林木,從此阿里山的紅檜、扁柏、台灣杉便逐漸流浪他鄉,上上之材遠渡東瀛,或被蓋成日本神社,或被建為山門(鳥居),令人不勝噓唏!
琴山博士雖然對阿里山的開發著力匪淺,但1919年河合博士重回現場,只見童山濯濯,蒼林不再,曾經感嘆不已。
【巨木群棧道】
此時我們分成兩組,老爸、老婆與兒子繼續跟劉先生解說,順訪三代木、象鼻木等風景點。我與老媽則往巨木群棧道參觀。
巨木群棧道為一原始檜木林,起點在阿里山香林神木及千歲檜前方,終點是阿里山神木遺址,全程約1公里左右,由於棧道落差頗大,走完全程約40多分鐘。
一進入巨木群棧道,僅能以讚嘆兩字形容。這條堪稱全國密度最高的巨木林,沿途共計20株紅檜巨木,平均20公尺即有一株巨木可賞,密度之高,冠於全台。嘉義林區管理處為保護紅檜巨木及景觀協調特以高架木棧道方式興築、防止踐踏土壤及樹根,步道迂迴穿梭林間,十分雅致。
巨木胸圍最小者5公尺,樹齡約800歲,到最大者13.1公尺,樹齡約2000歲,錯落在棧道周圍。每株各具特色,值得再三觀賞,我一路放慢腳步,一路不停拍攝,但是拍到第12株巨木時,相機的記憶體已告用罄,這是我第一次碰到如此窘境,只能感嘆時不我矣,只好收起相機,專心欣賞巨木群個個高大英姿。
此時一路陡下,不知不覺來到阿里山神木遺址,因擔心迷路,最後我們選擇原路循著木棧道再陡上回去。氣喘欷欷與老爸他們會合,此時他們正好整以暇欣賞眼前的三代木、象鼻木景點。
三代木
三代木係經兩次枯兒復榮的循環,最後形成三代同株的獨特造型,其最早形成的第一代,至今已有千歲之譜,三代傳承的身影,形成特景觀。
象鼻木
鄰近三代木,因外型酷似象頭與象鼻而得名,奇特的造型最常吸引遊客在此留影。
當我們遊完森林遊樂區內最後一個景點三代木後,太陽已經下山了,告別了嚮導劉先生,並請劉先生推薦哪家餐廳口味較佳,最後我們選定在阿里山新站內郵局對面一家餐廳用晚餐。劉先生推薦果然沒讓我們失望,我們一家點了五菜一湯的合菜,有梅乾扣肉、三杯雞、糖醋魚、兩道炒青菜,外加金針排骨湯,菜色雖然普通,口味卻不差,但最重要的是全部才500大元,非常物美價廉。臨行時,老闆還提醒我們出遊樂區時,將票根拿給收費員蓋章,如此,明日再進來時可重複使用,不用再買門票。離開森林遊樂區,晚上七時30分抵達阿里山青年活動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