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東森林鐵道(一)竹林、大洲舊火車站巡禮

2008/09/13 10:09

 

   治時期台灣有太平山林場與阿里山林場、八仙山林場,並稱為

台灣三大林場,其中以太平山林場產量最大。根據日本人的調查,

當時太平山海拔2000公尺以上的山區,珍貴良木資源非常豐富,

其中又以檜木、扁柏等珍貴樹種占大多數,林區週遭都是數百年、

高聳入天的珍貴的檜木。 因此在1915年,日本營林局開始有計畫的

開採太平山珍貴的檜木資源,太平山也正式走向了林場發展之路。

 

 

當時還沒有建鐵道,砍伐下來的木材,就順著蘭陽溪流下,

一路流到下游的員山;不過,靠溪水運送,木材很容易損壞,

日本人著眼太平山豐富的林業,於是決定花錢蓋鐵路。

 

大正11年(1922),台灣電氣株式會社計畫利用濁水溪(即當時蘭陽溪)

水源為發電之用,但此時太平山林場正利用該溪流放原木,如建設攔水壩,

必會影響木材運輸。當局為謀兩全其美,協調土場至天送碑段,

由台灣電氣會社修築鐵路以代替水運;天送碑至歪仔歪間,則租用台南製糖會社所有的鐵道

;至於歪仔歪至羅東段則由羅東街鋪設而捐給營林所(羅東街民捐獻的"寄附線")。

於是全線得以連結通車,從此水運改為火車運材。

 

其實太平山林業剛發展時,貯木場是設在員山,因宜蘭地區民眾

不願提供土地配合,後來在羅東首任「街長」陳精純(即陳文茜的爺爺)

極力奔走之下,爭取將貯木場、林業辦公室移到羅東,這個林場能夠起建,

鎮民也主動集資了不少錢。這一條羅東林鐵,至一九二四年森林鐵道通車後

帶給羅東半世紀繁榮,使羅東車站客貨運運輸居宜蘭北區之冠,

一躍成為東台灣工業重鎮。

 

太平山林場由於地形因素,當年木材運輸系統分為山地線及平地線,

土場至太平山分別為三座索道首尾銜接四段鐵路屬山地線,

即通稱之太平山森林鐵路;而羅東至土場的平地線,

稱為羅東森林鐵路,或簡稱為羅東林鐵。

 

1924年元月27日全線通車時,行車時間為2小時50分,為方便沿線居民交通需要,

全線共設十個車站,後來為應全省鐵路聯運需要,將本鐵路由竹林延伸至羅東,

以方便行旅,本鐵路屬窄軌輕便鐵道(五分仔車)。早年興建這條鐵路時,

由於產業機具不若今日發達,幾乎全由人工闢建完成,自竹林站到土場站之間,

雖僅有短短的36.4公里,全線卻有純用檜木建造之隧道7座(總長約1500公尺),

及橋樑22座(總長約6000公尺),當年工程之艱辛可想而知。

 

鐵道通車初期,只是供運木材的專用鐵道,不對外營業,後為便利

員工交通及沿途各站客貨運的需要,自1926年(昭和1年,民國15年5月起開辦客

貨運輸業務,沿途停靠的站分別為土場—樂水(濁水)—牛鬥—清水湖(清水)

—天送埤—三星(叭哩沙)—萬富(舊稱二萬五,民國43年改名)—大洲—歪仔歪

—竹林—羅東,經過羅東、三星、大同三鄉鎮。

 

昔時羅東森林鐵道終點「竹林車站」

 

70年代初期森林鐵道達到高峰,羅東林鐵柴油動力車奔馳在蘭陽平原大地上,

幾乎每班車都客滿。但至70年代初期,隨著公路交通的發達,森林鐵道盛況不再,

昔日班班列車客滿的情景也不復見,當1978年森林鐵道受到颱風嚴重的侵襲造成

部分路線流失之後,就未再修復,終於在1979年宣告停止營運。在經過日本經營

31年和國人經營37年後,太平山的伐木業於民國71年完全結束。

 

一九七九年廢線後,火車停駛,部分火車頭被放在羅東林場永久陳列。

羅東森林鐵道土場至羅東段,沿途的車站,鐵軌也陸續拆除,短短的30年間,

森林鐵路目前僅剩羅東林場、竹林、大洲、天送埤與土場等車站本體而已,

其餘在蘭陽平原大地上有關鐵路的一切已經消失殆盡。

 

夏末正午時分,我們從雪山隧道穿山而來,直下羅東交流道,循著196縣道,

再度來到羅東林業文化園區。

 

       昔時羅東森林鐵道終點「竹林車站」,位在目前的羅東林業文化園區內,

傾頹已二十多年,過去只剩遺址,但由於它是台灣林業史上代表性的建築物,

羅東林管處委由專業建築師花了一年時間重建,終於在原址完成原尺寸、原檜木材料、

原形貌的竹林站。如今舊驛重生,竹林站主體以珍貴的台灣檜木構築,

讓民眾可以感受其歷史空間的完整性。除了欣賞車站的主體外貌外,

附近還有一小段的鐵軌、三節客車廂,散發出濃濃的懷舊風味,可讓遊客重溫

昔日台灣林業風華景象。

 

除了站房外,並有大型貯木池貯放從太平山運下來的原木。

貯木池及卸木平台見證了太平山林區管理處開發運作之重要實証,

亦為林木產業保留了難得而珍貴的遺跡,文化園區現已規劃為

生態文化園區範圍,其南面小池設置為水生植物區,北面大池還保留原有貯木池景觀。

 

「羅東林區管理處貯木池區」,共有大、小兩區,是太平山伐木時期最重要的貯木場所,

從山上運來的木材,分級貯放池中泡水,主要是為了防止日曬裂開 。

盡管太平山伐木,早走入歷史,林管處規畫的文化園區,仍盡量保留水域風貌,

並放入一些木材,讓人了解昔日實況,  目前已列為宜蘭歷史空間建築之一。

 

羅東林業文化園區北面步道

 

羅東林區管理處碉堡位於園區北側鐵道重要入口,鄰近貯木池、工寮及木工室,

周圍環境清幽寧靜,景觀視野極佳,也被列入宜蘭歷史空間建築之一。

 

由機槍堡內部可監控附近貯木池、工寮及木工室。

 

羅東林區管理處昔日工寮

 

羅東森林鐵道竹林舊站鐵軌遺跡

 

 

羅東森林鐵道終點「竹林車站」

 

一九七九年廢線後,火車停駛,蒸氣火車頭被放在羅東林業文化園區內永久陳列。

 

如今竹林車站在天時地利之下,已成為正夯的觀光景點。

 

園區內池畔高聳的樹木,加上貯木池外緣均為開闊的田野,

使來自太平洋海風未受阻攔地吹拂下,坐在樹下,感覺頗為清涼,

讓人在此賞景、聊天久久不忍離去。

 

1958年11號蒸汽機車(S.L.)

 

大型檜木藝術創作品園區

 

羅東林業文化園區內檜木藝術創作品園區有展示昔日伐木工具。

 

沿著貯木池,有1條長1400公尺的純木環池步道,

大池周邊有環池木棧道和觀景台,方便遊客散心遊賞。

 

 

環池步道是以進口紅肉柳桉木為材料,於工法及材料上皆尊重大自然且環保。

其中更特別設有「賞鳥牆」,專供人們在避免驚擾野鳥情況下,能近距離盡情賞鳥。

 

北側的大池畔種有水柳、九芎、烏臼、莎草。

 

夏末的荷花大都已凋謝,僅剩少數幾株散落在南側的小貯木池裡。

 

南側的小貯木池,種植水生植物

 

遠方的火車在池邊呼嘯而過,襯著池水的倒影,這裡是個拍火車的好地方。

 

 

羅東林區管理處昔日工寮

 

       我們在園區逗留了許久,之後,啟程往羅東森林鐵道的另一遺跡「大洲車站」。

出了園區大門,仍舊沿著196縣道,車子循著舊鐵道同一方向前進,

經竹林國小過歪仔歪橋來到大洲。

 

昔時羅東森林鐵道「大洲車站」

 

大洲車站,位於三星鄉內,這個地方就叫大州村,沿著196縣道來到大洲國小,

前方不遠處就是196縣道9K指標,右邊就是大洲國小,左轉進入國小對面的小路,

不久就可看到大洲車站。

 

 

這是一間沒有鐵軌的車站,像是一座木造的日式民宅。

迷你型站房,與窄軌小火車很相配。

 

現在的大洲車站的站體,是後來重新依原貌整建,

目前已被宜蘭縣政府規劃成一座小型的車站公園。

 

 

 

車站內部規劃為太平山森林鐵路文物展,只是平常並未開放,

如果想參觀可以依車站牆上的電話連絡,就會有人來開門讓你參觀。

 

[大洲車站]:在車站牆上貼有民國62年12月1日起改定的太平山森林鐵路各站列車時刻表,

由竹林到土場間,全段三十六公里路,在一九七零年代觀光號票價為92元。

 

鐵路在車站裡側,現在是一條筆直的柏油路,旁邊是稻田,

遠處可遙望太平山。走到現場,令人追憶起這一條羅東林鐵,

1924年羅東森林鐵路開通後使由鐵路承接木材運輸任務,並運輸上下山行旅,

及至1978年停止太平山直營伐木作業後,次年夏天停止營運,歷經56年歲月,

帶給了羅東半世紀繁榮。一九七九年廢線後,火車停駛,森林鐵路遺跡,

僅剩少數幾個車站本體而以,如今竹林車站在天時地利之下,

已成為正夯的觀光景點,相對的大洲車站,

這兩座鐵道文化建築可形成強烈的對比,週末的午後,

此時車站空無一人,顯得非常恬靜,最能喚起歷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att 的頭像
    matt

    Matt足跡~368鄉鎮區采風錄(CH的親子週遊記)

    mat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