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芳大粗坑古道,侯硐懷舊之旅

2009/01/04 18:36

20081220 瑞芳大粗坑古道 侯硐懷舊之旅

 

       週末假日,我們與老婆的同事再度來到侯硐。冬日裡山城的陽光

顯得特別溫暖,今天的遊客比平常多了許多。

 

侯硐是昔日的老礦城,基隆河流經其間,聚落至今散發出悠緩的韻味,

保存完好的石頭厝至今可見。

 

侯硐目前正積極啟動「煤礦生活園區」的計畫,整合礦業遺產、

基隆河谷生態、聚落空間、鐵道、探礦記憶與礦區人文等地域資源,

轉型為人文、懷舊的休閒功能後,現今假日來訪的遊客漸漸增多。

侯硐車站位居北宜線與平溪線鐵路的交會點,搭火車之便捷,

也使假日的侯硐增添了許多人氣,逐漸揮別了昔日的蕭條與落漠。

 

小小的侯硐沿山錯落,窄窄的街道石階、廢礦坑、黑色油氈屋頂,

散發出基隆河流域舊礦區聚落的典型韻味。

 

車行穿過介壽橋,來到侯硐車站,此時見兩家比鄰而居的老麵店,

幾乎座無虛席,老夫妻的店裡多了幾位幫手,正在忙著招呼客人。

 

我們將車停在車站附近,沿著柴寮路漫步走過柴寮老街,窄窄的街道

錯落幾間舊石厝與紅磚老屋,不少石厝已殘垣破敗,難得今日好天氣,

不少民宅忙將刈菜晾在古老的石厝牆上,隱約嗅到鄉村準備過年的味道。

 

柴寮老街紅磚老屋

 

柴寮老街即景

 

過復興橋頭,沿著基隆河來到新整建的礦場事務所及沉沙室等礦場建築,

這裡就是侯硐「煤礦生活園區」的場景之一。

 

 

瑞三煤礦本坑:為猴硐地區瑞三礦業取得該地經營權後最先開採的礦坑,

坑口牌匾立著李建興,民國三十六年六月。

 

沉沙室上建有觀景台,站在觀景台,可隔著鐵道欣賞對面的瑞三本鑛,

與前方不遠處的三層紅磚樓房的舊礦工宿舍,也可欣賞基隆河上游的風光,

河床中裸露出大小不一的壺穴,透露幾分原始的粗獷。

 

基隆河上游的風光

 

兒子背後即為新整修的舊礦工宿舍。

 

昔日舊礦工宿舍的大灶。

 

由舊礦工宿舍往前穿過鐵路涵洞之後,就是前天剛走訪的「猴硐至三貂嶺步道」

了。行走至此,於是我們就此折返回到站前老麵店先解決今日的午餐。

這兒兩家麵店都很有味道,好吃又便宜,這次先選擇老夫妻這家麵店,

另外隔壁這家ㄚ蝦麵店,就只有留待下次囉。

 

站前老麵店

 

餐後,我們驅車從侯硐國小沿著大粗坑溪旁往上行,來到淡蘭橋,

往右過了橋便是兩週前才來的金字碑古道登山口。往左則是往大粗坑古道

登山口,取左行,沿著狹窄的產業道路上行,過了「淨寺」,路面變的

凹凸不平,路面狹窄,會車不易,所幸前無來車,約五分鐘,抵大粗坑古道入口。

 

 

大粗坑古道

 

「大粗坑觀光步道」入口

 

將車停於路旁,古道入口,有「大粗坑觀光步道」石碑,有指標通往

九份觀光人行步道2.6公里。產道若直行過橋後則往「昇福坑金礦」。

整裝後,順石階步道上登,不久可見到大粗坑溪對岸的「昇福坑金礦」的

礦坑入口。

 

一百多年前的潮州李姓人家即沿大粗坑溪往上溯至山頂,發現小金瓜露頭,

從此開創了金、九地輝煌一頁的採金史。然而隨著礦脈枯絕,繁華落盡,

古道一度淹沒於荒野蔓草當中,如今台北縣政府又將古道整修成為

觀光休閒步道,雖古道已經整建為寬敞好走的石階步道,而失古道風味,

然而沿途的大粗坑聚落遺址、最早發現金礦的小金瓜露頭等等,

仍然充滿當年淘金採礦的歷史記憶,使古道健行變成為深具意義的懷舊之旅。

 

大粗坑觀光步道崩塌處

 

流浪到侯硐,侯搭啦!

 

大粗坑古道一路伴隨著大粗坑溪而行,不久來到溪邊處,見溪水清澈,

水聲潺潺,我們就在僅有樹蔭裡短暫歇息。古道沿途大都無樹蔭,

若夏日走來,肯定吃不消。不久來到步道崩塌處,仰望裸露出頁岩的山壁,

看似隨時都有崩塌之虞,不自覺加快腳步,快速通過。

 

續前行,見路左有一間「萬善堂」,旁有立碑建於明治二十二年(1889年),

立碑年代早於乙未割台之前,就歷史角度而言,1889年應為光緒十五年,

1895年以後才以明治為年號,甚為不解。

 

 

Candymi、Amenda、Lily

 

 

 

古道過小峭壁後即進入廢村的大粗坑聚落,這裡就是作家吳念真的故鄉。

大粗坑在民國六十年代以前,在採礦的黃金時期,這裡曾有幾百戶人家聚集,

設有大山國小,村內也有兩層的高級洋樓,瑞芳鎮曾在大粗坑設有一里就叫

大山里,不過這個里的歷史終止於1976年,根據作家吳念真的說法,

理由簡單:礦脈枯絕,曲終人散。

 

大山國小遺址

 

大粗坑聚落

 

大粗坑聚落昔日的兩層的高級洋樓

 

回望下方荒蕪的大粗坑聚落

 

跨谷天梯

 

爬到天梯上,俯瞰下方青翠的山巒,昔日大粗坑聚落遺址,

大都只剩斷垣殘壁的斑駁遺址錯落在山谷間,堙滅於荒山野草之中,

充滿了淘金採礦之後的荒蕪感。

 

 

 

爬上天梯後,接上產道,102公路就在不遠處,以侯硐的冬天而言,

今天實在太熱了,登上時,行來頗吃力,眼看前方接近公路,

不過我們選擇由此往回走,留點遺憾,做為下次再訪的動機。

 

 

侯洞國小

 

我們回到九芎橋左側的山坡上的侯洞國小,短暫停留,國小舊址因為老是

遭到大粗坑溪土石流的威脅所以遷移到後方不到一公里的基隆河畔。

 

 

侯硐神社

 

 

之後,回到侯硐老街上,就在瑞三福利餐廳前方不遠處,有指標寫著

「侯硐一百階」的入口,由此可往往侯硐神社。我們循著階梯往上,認真地數,

果真有一百個階梯,途中有一叉開的古樸地階梯通向神社,

可能是通往神社的參道,可惜入口被封鎖,無法進入。走過「一百階」,

上方即為社區民宅,再往前即接上侯杜公路,此時往右沿著公路上行

走約五十公尺後,向右尋找即可找到神社入口的鳥居。

 

侯硐神社入口的鳥居

 

參道入口豎立著是石造鳥居,正面是「奉獻」二字,背面寫著建造日期,

可惜被人使用水泥塗抹掉了,無法辨別建造年代。

 

鳥居柱側面有「瑞三礦業公司產業奉公團」數字,可以想像當年瑞三礦業的

繁華一時,所以才有如此雄厚的財力建造石質鳥居。

 

侯硐神社木製鳥居

 

參拜道石階筆直而上,兩旁種植著杜鵑花,參拜道保存非常完整,

中間仍有一座木製鳥居,可惜大部分已腐朽毀壞。參拜道兩旁有

仿古造型新修建的石燈籠,一邊是月亮圖案,一邊是太陽圖案。

來到上方有一座涼亭,推測應是神社拜殿遺址,而前方的土丘,可

能是本殿的基座遺址。如今改朝換代,物換星移下,神社空間已成為

一堆土丘,過往的旅人也只能憑空去想像。

 

Amenda與三貂嶺山合照

 

日本人喜歡將神社興建於在城市郊區的丘陵地上,因此神社通常

擁有相當好的視野,能夠遠眺青山,俯瞰城市。侯硐神社也不例外,

此處視野極佳,遠眺大、小粗坑山區,三貂嶺山,也可以清楚的望見

整個侯硐聚落與望侯硐車站。

 

神社走道旁有台北縣風景特定區管理所所設置的侯硐神社古道告示牌,

說明此神社約建於日治末期,大約在1935年以後興建的。我們循著告示牌的

步道回到介壽橋頭的懷德亭,剛好繞一圈回到停車的位置。

 

 

此時太陽已漸西斜,站在介壽橋往前看這一依山傍水的侯硐聚落,

從繁榮到式微,如今藉由「煤礦生活園區」的計畫開始新生,

侯硐已逐漸改變其灰暗蕭條的氛圍,不變的是,古樸的運煤橋依舊

橫跨在基隆河上,而前方的獅仔嘴奇岩,峰峰相連橫亙在眼前。

 

 

猴硐國小

 

 

最後,離開侯硐前,我們來到新的「猴硐國小」,這是一所依山傍水狹長

的小學,造型新穎,開放的空間,四周沒有高高地圍牆,走進小學,

不遠處的大、小粗坑青翠的山巒就在眼前,可以感受到都市之外的自由感。

旅人在此短暫停留,可以感受到侯硐新的轉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t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