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橫山】橫山國小老樟樹,豐鄉國小(大山背人文生態館),騎龍古道,大山背山

2009/05/01 10:02

 

20090418【新竹橫山】客庄桐花古道遊

 

大山背之由來【大山背之由來】

 

橫山的拓墾大約始於嘉慶十二年時(西元一八O七年),刻苦的客家先民

從芎林沿著油羅溪向上開墾時,一直看見這座前方大山背如橫刀峙立,

橫阻在前方,於是他們就稱這一片有大山橫列的地區叫「橫山」,

而「豐鄉村」在橫山鄉東南隅,昔稱「大山背」,意思是指「大山的背後」,

客家話中亦有很偏僻的意思。早年,居民謀生不易,當時橫山鄉流傳著一句

順口溜:「有妹仔唔好嫁到大山背,上崎堵嘴、下崎堵背,長年食番薯拌豬菜」

。意思是說,家有女子千萬不要嫁到大山背,這裡山路狹小崎嶇,上坡碰到嘴,

下坡碰到背,長年吃的是番薯配賤價的豬菜。昔日,大山背對外交通不便,

全靠山中小徑,直到民國六十三年才開闢道路,因開發較晚,至今仍然維持

客家傳統的淳樸風貌。

 

豐鄉國小,其前身為「橫山公學校大山背分教場」,其後方就是大山背山

 

隨著休閒產業的興起,新竹縣政府幾年前爭取中央補助,將昔日三條古道

「茶亭古道」、「騎龍古道」、「大旗崠古道」整修成觀光休閒步道。

如今,大山背村內擁有古剎「樂善堂」,百年古道、「糯米橋」、豐鄉國小

(大山背人文生態館)等,成為假日休閒勝地之ㄧ。每年四、五月,滿山

五月雪,更成為北台灣重要的賞螢與桐花祭據點,每逢假日,遊客如織,

使昔日很偏僻的大山背總算出頭天。

 

 

大山背著名古道有三條:「茶亭古道」的登山口從「竹34」鄉道3.1公里

處旁往上走,到九華山莊出口,全長約800公尺。「大旗崠古道」則是大山背

中最具挑戰性的步道,古道陡峭,山勢遠望猶如飄在雲端的旗桿,而有

「大旗崠」之名。位於豐鄉國小旁的「騎龍古道」則是在橫山鄉大山背

眾多古道中景點最豐富的一條,全長約2公里,中途陸續經過伯公廟、

百年石階、三座糯米古橋、楊家石柱屋、柳杉林、清流小溪等,使這條

古道承載著深厚的文史內涵與豐富難得自然生態,因此今日「大山背」

客庄之行,我們便選擇「騎龍古道」作為今年桐花古道之旅的第一站。

 

從台北出發,走北二高,下「竹林交流道」,接「120」縣道,往橫山方向續行,

約7公里,接台三線。右轉南下台三線,過油羅溪大橋,在台三線74K約過

400公尺過內灣線橫山火車站後,左轉站前街,直行,再左轉「竹34」鄉道

附近停車。今日「橫山」風情之旅第一站,便是再度拜訪橫山福德祠後方

與橫山國小校門前的橫山老樟樹。

 

 

橫山國小的守護神—橫山老樟樹

 

 

橫山大樟樹位於新竹縣橫山鄉橫山國小後門旁,前方則是橫山福德祠

是橫山開闢第一廟,建廟年代可追朔到清朝同治3年(1864甲子年),

距今約140餘年,而橫山大樟樹更早於橫山福德祠矗立在山頭上4甲子年。

 

 

老樟樹老樟樹齡約為400年、高度約為30公尺 、樹徑2.1公尺 、

樹圍約為6.6公尺 、樹冠幅150平方公尺 。

 

 

日據時代台灣有三寶:茶、糖、樟腦油。日本人當時在台灣設立了

總督府樟腦專賣局,專門從事樟樹的探勘與決定砍伐木材的方式、開發方向

等伐木工業。早期橫山鄉山區百年以上的樟樹比比皆是,於是日本人在

上坪、內灣等地設立樟腦寮,進行大規模的伐木工業。經過有計畫地砍伐

與毀滅性的濫伐後,原始樟樹林幾乎被被砍伐殆盡,所幸此株大樟樹位於

伯公廟後方,老樹則成為伯公樹。當時的伐木有個習俗,就是生長在伯公廟

旁的樟樹不能砍伐,因為伯公樹擁有靈性,若是輕率砍樹必會招到報應。

所以老樟樹才能逃過刀斧之劫,與橫山鄉的「橫山福德祠」繼續守護橫山。

 

 

「橫山福德祠」—橫山開基伯公廟

 

 

根據橫山福德祠廟史記載 : 在日據時代,日本政府強力推行皇民化的政策,

改變台灣人的原有傳統生活、語言、姓氏,並且禁止台灣一切漢族系民間宗教,

強勢推廣日本神道教信仰。所以在昭和13年(1937年)時,日本政府命令各地

廟寺廢除,而橫山樟樹伯公廟亦被損毀,所祭拜的福德正神也被迫遷於

附近的九讚頭國王宮內。直到了民國34年台灣光復後,橫山村民立即在同年

10月開始復建橫山福德祠,並在同年12月完工,將橫山福德正神重新迎回,

繼續護守橫山鄉民。

 

到民國74年,橫山福德祠已經歷了40寒暑,廟祠年久失修、油漆剝落、

屋頂滲漏。於是在民國74年4月先將福德正神奉遷到九讚頭國王宮,

原地拆除加以重新擴建,於同年10月完工後,恭迎福德正神復位,鎮守橫山。

 

俗諺說:「入庄隨俗,入山拜土地神」,今日來到橫山,自然先向橫山開基

伯公廟請安致意後,再進入大山背。

 

之後,沿著「竹34」鄉道繼續前往「騎龍古道」,至公路3.1公里處,看見右側有

茶亭古道登山口的大石碑,今日出發太晚,只好略過茶亭古道。續循著「竹34」

鄉道進入山區,值此4月中下旬,正是油桐花開之際,沿途不時可見山坡上的

油桐已盛開,白色油桐花點綴在綠色山林裡,如波浪般在山間蔓延,雖然還不到

桐花盛開的時節,不過一路上還是看得到隨風飛舞的油桐花,可以想像五月雪

的美麗景色。

 

 

橫山鄉之豐鄉國小

 

 

續前行,不久,抵達「竹34」鄉道終點。右轉接「竹35」鄉道,不久,

經過「豐鄉瀑布」,此時漸進入山區,公路盤繞愈高,不久就來到了豐鄉國小。

「騎龍古道」的登山口位於豐鄉國小旁。

 

豐鄉國小的停車場停了不少車,值此桐花季節,遊客眾多,使原本寧靜的山區

顯得熱鬧非凡。

 

豐鄉國小雖位處深山中,卻是一所歷史悠久的小學,前身為「橫山公學校」

(小學)的大山背分校。日治時期,因大山背村內弟子就學不便,當時保正

聯合附近村鄰的保正,向上級爭取在此設立分校。大山背分教場」(分校)

設立於大正十二年(1923年),至昭和十八年(1943年)時,改制為

「豐鄉國民學校」。台灣光復後,改名成為「豐鄉國小」。直至民國七十二年,

因人口大量外移謀生,學生人口逐漸 減少,豐鄉國小遂劃下休止符。

 

豐鄉國小廢校後荒蕪了二十多年頭,直到民國93年經中央與地方攜手推動閒置

空間再利用,由客委會斥資改建,在2006年,將舊有校舍再利用而成為

「橫山鄉大山背人文生態館」。館內設有咖啡廳、「人文館」、「生態館」、

「多媒體播映室」等設施。我們先進館瀏覽館內客家人文、生態等介紹,館內擺設

有多幅懷舊照片,依稀可見早期客家傳統的淳樸風貌。

 

其中也介紹了昔日豐鄉國小傑出的校友,著名的「阿三哥、大嬸婆」

漫畫作者劉興欽就是畢業於這所小學,他筆下的漫畫題材和故事都發生

在大山背地區,對當時生活情形有非當生動的描述。

 

前面許多教室被打通,闢建成「複合式養生餐飲店」,二樓用餐區是

昔日舊教室的屋頂,在此可眺望整座美麗的山景,視野極佳。後方的昔日的

舊教師宿舍改建為藥草館、人文館、蕨類館。

 

豐鄉國小後山步道

 

 

之後我們信步來到後山的環山步道,後山步道約五百公尺,大約十來分鐘

就可繞一圈,步道沿途有一小片柳杉林,自然生態豐富,想像當年這裡的

小學生真幸福,擁有這麼美麗的大自然教室。途還中設有兒童遊戲的

鞦韆及單槓等休閒設施。

 

豐鄉國小原本有一座日據時代神社的遺址,目前只留下神社的舊參道遺跡,

其餘如同其他台灣日據時代各地的神社遺址一般,早已蕩然無存。

 

「橫山鄉大山背人文生態館」(豐鄉國小),擁有豐富的自然人文資源,目前規劃

非常完善,非常適合全家出遊,也適合帶著孩子來此遊玩。

 

 

「騎龍古道」

 

 

「騎龍古道」有兩個入口,一在豐鄉國小停車場對面,另一入口約在其下方

距約一百多公尺,入口均有古道導覽圖及解說牌,由任一入口進入,

均可以從另一出口回來,左去右回或右去左回,任君選擇。我們參觀完

豐鄉國小的「大山背人文生態館」後,先選擇離距離學校較遠的

第二入口進入「騎龍古道」。

 

「騎龍古道」豐鄉國小停車場對面的入口

 

另一入口約在其下方距約一百多公尺

 

剛開始古道一路緩下坡,為新鋪的石板路,寬平好走,不久,

路左上方有座【伯公廟】。在客庄「入山拜伯公」,我們在此向伯公

簡單請安致意後,繼續前行,不久路右有一木造的觀景平台。

 

 

 

之後古道開始陡下,此段石階頗為古樸,應是百年石階路,

可說是騎龍古道唯一保存古道原貌的路段。

 

古道一路往下通往溪谷,越過小溪處,即出現古道第一座糯米橋。

 

在橋上看不糯米橋之美,下至溪谷後,由下往上看,但見橋下小溪輕吟,

週遭一片青翠與那圓拱優美的古樸橋身,美景渾然天成。

 

不久,古道接產業泥土路,遇岔路,左往麒龍渦農村學園,右往

「大山背24號」旁的伯公廟。我們先往右,走到大山背24號民宅,

發覺離豐鄉國小的方向漸行漸遠,之後又折返。

 

不久,有一條不明顯的右叉路,有指標左可通往【楊家石柱屋】

繞回豐鄉國小,右往楊家屋「弘農堂」。取右上登往楊家屋去看古厝。

接著一路上坡,此時步道上的油桐花已初開,可惜不夠密集,

無緣欣賞五月雪盛況。

 

古道上之月桃花

 

 

約十分鐘,抵達楊家古厝,為傳統的三合院古厝,正廳的門額寫著「弘農堂」,

主人不在,附近有狗群在狂吠,無法駐足觀賞,只好匆匆離去。從弘農堂走出去,

接「竹35-1」鄉道,左可循公路回豐鄉國小,右往樂善堂。我們不想踢馬路,

原路折返。

 

 

楊家古厝附近之糯米橋。

回到叉路指示牌,取右上登往楊家石柱屋與麒龍渦農村學園。

來到楊家石柱屋,附近有廁所,設施便利,但陰暗潮濕,我想使用者應該不多。

再往下為「騏龍渦農村學園」,是大山背地區夏日賞螢的景點之一,

可惜,附近有狗群,只好快速通過。

 

此時古道開始進入麒龍渦(田崁河邊道約250公尺),左下方是溪流,

右側則是田崁河邊道,步道沿著溪畔而行,輕鬆好走。約5分鐘後,

望見今日第三座糯米橋,橋身已被綠蔓覆掩更顯古樸。橋下有小徑通往溪谷,適合休憩戲水。

 

 

過糯米橋,古道沿著石階而上,沿途有筆直翠綠的人工柳杉林,走在其間,

空氣清新宜人,雖一路上坡,不覺其苦。走過這條昔日豐鄉國小的

學生上下學都走的騎龍古道後,不久又回到豐鄉國小停車場對面的

古道入口,回到古道原點,於是再度進入「大山背人文生態館」。

 

 

 

 

 

【大山背山】

 

在豐鄉國小休息了一陣子,已是下午4點30分了,趁著夕陽尚未下,

我們驅車來到大山背百年古剎【樂善堂】,由樂善堂右側有大旗棟步道入口,

由此可登大山背山。附近也有產道可直接上山,最後,我們選擇開車上山,

約莫10分鐘後抵天壇寺,將車停在路旁,續循著水泥產道往山頂走,

約7、8分鐘後即來到大山背山。

 

 

大山背百年古剎【樂善堂】

樂善堂右側有大旗棟步道入口

 

【大山背山】H705M,二等衛星控制點,N911,原本的三等三角點已遺失,

目前在2007年1月6日有新設立三等三角點No5.。山頂有座觀景平台及涼亭,

旁邊有座圓型水泥建築,站在其上,可向南展望對面的尖筆山和遠處的

五指山及鵝公髻山。

 

 

觀景平台,展望極佳,可見到上坪溪與油羅溪匯集成頭前溪的景觀

,而夾在其中的扇型平原就是新竹縣的橫山村。

 

更遠處可以看到大新竹地區與新竹外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t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