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戀戀東北角~〔台北貢寮〕藍天下雪白的三貂角燈塔、不被打擾的台灣最東端「馬崗」漁村

2010/10/31 23:40


 

991002三貂角燈塔、「馬崗」漁村

 

 

近郊的東北角每年總是要進出好幾趟,這一路有好多讓人流連忘返的

地質景觀。從鼻頭角到三貂角綿延長達30多公里的三貂灣,沿岸灣岬

交錯、礁岩崢嶸。

夏天來自菲律賓的溫暖、清澈的「黑潮洋流」掠過東北角海域,冬天

水溫較低的「大陸沿岸流」從北方來此交會。這兩股洋流,冷暖激情,

帶來不同的魚群,豐富了三貂灣無限的生命。除此之外,峰巒相疊的

雪山尾崚,和美山、澳底尖、荖蘭山、萊萊山等群山起伏,得天獨厚

的海洋資源與觀光資源,使東北角成為登山、健行、攀岩、單車、垂釣

、浮潛、戲水等天堂。

 

 

十月二日週末當天,天氣晴朗,金風送爽,秋遊台二線這條美麗的藍色

公路,最是舒適怡人。

 

午後一點,車行過福隆,繞過三貂角,進入卯澳和馬崗這兩個小漁村,

來到佇立於三貂角山丘上的三貂角燈塔。

燈塔面臨著浩瀚無際的太平洋海域,景色壯麗無比。

此時三貂角的天空一片晶透湛藍,在藍天下與綠地上襯托著雪白的

三貂角燈塔,堪稱東北角最瑰麗的燈塔景觀,總是讓人戀戀不忘。

 

三貂角是台灣島在經緯線裡的最東端(東經119度59分54秒、北緯25度30分

37秒),一個酷似鷹頭的大灣從貢寮的福隆到宜蘭的石城突出於太平洋間,

「三貂角」正是鷹嘴的部分。

 

 

十七世紀(1626年),當來自菲律賓的西班牙艦隊準備進佔北台灣時,

航行經過台灣的極東岬角,看到海蝕奇岩、險峻海灣、海蝕平台,及

緩緩沈入大海的山脈,景觀與家鄉San Diego城頗為神似,因此用

「San Diego」(聖地牙哥)為這突出的海岬命名。從此,以台語發音的

「三貂角」變成了這鷹嘴的名字。

 

 

在地質學上,三貂角是雪山山脈的北尾端,雪山山脈由碰撞造山到隱沒

作用反轉在此潛入太平洋海底,奔向琉球東南的海域中。站在三貂角高

,右向太平洋海波寧靜,極左邊是東海區域,極目東望海天連成一線,

海波處處浪花延綿數千公頃不斷。

 

 

 

此外這裡可說是觀賞龜山島的最佳位置,遠眺龜山島彷彿看見一隻烏龜

靜靜地浮在海面上。

 

三貂角海岬沿岸暗礁岩石密佈的,經常大霧瀰漫,方位莫辨,300多年來,

不知曾有多少船隻在這裡觸礁遇難。民國18年與20年,日籍貨輪「撫順丸」

與「華南丸」的失事沉沒,更是引起當時日據時代日本當局大為震驚,

於是決定在三貂角建造燈塔。

 

 

三貂角燈塔從日治昭和6年(1931年)開始籌建,一直到昭和十年(1931年)

5月間才建造完成。這座高度為16.5公尺的白色圓狀燈塔,塔身為鋼筋混

凝土結構,造型別緻,頗具有歐洲建築藝術風味。燈塔在二次大戰期間

遭盟軍炸射,光復後,民國35年時才重新修復啟用,今天燈塔內還留

當年的彈痕。

造型別緻,具有歐洲建築藝術風味的三貂角燈塔。

 

台灣所有燈塔的管轄單位是「海關總署」,「三貂角燈塔」

北台灣第一座開放民眾參觀的燈塔。

 

燈塔內設有展覽室展示與燈塔有關之裝備與資訊,在燈塔

主體下有間陳列室,陳列全國燈塔的分布圖、郵局發行的

燈塔郵票及關稅總局的主要業務,並陳列不同的燈具零件

及模型。

日治時代遺留至今的氣象觀測儀-最高溫度計。

在三貂角燈塔內,乍見此歷史文件佈告,頗感好奇。回家上網查閱

資料,原來是民國36年台灣爆發二二八事件,國民政府派遣當時的

國防部長白崇禧至台灣處理 228 事件。白崇禧將軍親自主持全面

綏靖計劃,全面管制交通、電訊。

劃分全台為七個綏靖區:台北、基隆、新竹、中部、南部、東部、

馬公。此份公文應是見證當時的綏靖計劃。

 

燈塔外造型優雅的涼亭,這裡可說是觀賞龜山島的最佳位置,遠眺龜山

島彷彿看見一隻烏龜正靜靜地浮在海面上。

燈塔外另一個顯眼的建築則是民航局的雷達站,圓形的球體雷達就矗立

在三貂角燈塔旁,也是很醒目的地標物。

由燈塔的位置遠眺「龜山島」最美而迷人,它就好像一隻真的烏龜浮在海上。

這是我兒子拍的,不是我拍的。

 

為讓長期受海風侵蝕的燈塔能夠屹立不搖,燈塔守護員必須按時為

燈塔保養,特別是燈塔的外表,任何時候都得漆得亮白,造就了在

湛藍的天空下將雪白的燈塔襯托得特別耀眼,已然成為婚紗禮服拍

的絕佳地點。

 

 

來訪三貂角燈塔,可也別忘了造訪山下的「馬崗」漁村。

 

 

不被打擾的台灣最東端「馬崗」漁村

 

幅員遼闊的三貂角,南北兩端分別有洋寮鼻與萊萊鼻兩個小岬角為伴,

不過由於這三個岩礁海岬,正好位在太平洋與台灣本島陸地邊緣地帶。

目前卻僅有二個小村落。一個是位於洋寮鼻西南方的卯澳村,一個是較

為鄰近萊萊鼻的馬岡村。這二個充滿著濃厚鄉土氣息的小漁村,人口在

整個貢寮鄉來說可能殿居最後,由於位處偏僻,未遭到人為破壞,因此

長久以來一直保有一份樸素無華的山水景觀風貌。

 

 

地處三貂海岸一隅的馬崗,是座安靜而不起眼的老漁村,地理上,它位

於台灣島最東端,為最早迎接日出的村落。

 

初秋的午後,此時艷陽高照,盛夏炎熾的陽光尚未遠離,走進馬崗漁村,

鹹鹹海風颯颯,雖是假日,但是村內卻顯得冷清安靜。可能是因為年青

都外出工作了的關係,一路上只能看到老人們聚集在雜貨店門前聊天。

 

 

馬崗港似乎缺少了觀光的包裝,因此無法吸引遊客駐足消費,也因此讓

這個台灣最東邊的漁港逐漸被人遺忘。

 

 

小小的漁港靜靜地泊放著幾艘漁船,前方是寬闊的湛藍海洋,有如

一幅停格的風景畫。 

 

 

 

如同台灣許多偏僻的漁村,年輕一代的大量外移,在地居民日漸

老化凋零,面對寂寂大海,卻是伴著人去杳然的空屋,更增添一份

寂寥。

 

一座台灣最東邊的漁村,只要十來分鐘就能繞上一圈,但馬崗的樸素

不尋常,這裡仍保留著東北角海岸最古老的漁村聚落型態,尤其是

石屋建築群,為本地傳統住屋特色。

馬崗漁村三合院式的人字砌法建築型式

 

 

每年10月到翌年四月的東北季風侵襲下,東北角多風多雨,驚涛拍岸,

早期先民便發展出以時砌屋的低矮建築,然而在時代更移下,如今僅

卯澳、馬崗猶存舊貌,益發珍貴。

 

 

在石頭屋的周圍有時候可以看到一面面用石頭疊起的石牆,可為小漁村

漁民遮避東北季風的侵襲。

 

除此之外,小小漁村海邊卻擁有東北角最珍貴完整的海蝕平台,廣大的

潮間帶更蘊涵滿滿的生態奇觀。海邊又有很多大大小小的九孔池,綠油

的石蓴,簡樸的馬崗村,除了保留傳統的聚落外,讓小而美的馬崗漁

村顯得無比壯闊。

 

馬崗磯釣場附近海域是「黑潮暖流」和「大陸沿岸流」交會處,水溫與

海流隨著四季變換而有所不同,因而造就多采多姿的海洋生物,特別以

藻類及軟體動物最為豐富。也因此附近的萊萊磯釣場及馬崗磯釣場兩個

磯釣場,時常吸引相當多的磯釣愛好者前往下竿試運氣。

在馬崗黑毛碉畫面中這位釣客,環顧四週,無人比他更靠近東邊,

放眼台灣,可說是無人出其右。

我也是。

馬崗漁村內觀海亭

 

走進村內,斑駁的石牆難掩風霜,卻也流露出樸實厚拙的韻味。

幾戶家屋前漁網低垂,點出漁村本色,有心人不妨由三貂角拐入

馬崗,細心體會令一種常民生活之美。

 

 

今日在三貂角燈塔遠眺山海交織的景色、馬崗的海蝕平台上青翠的

綠藻,成為我們東北角之旅中最美麗的旅伴。

三貂角海邊的夕照落日,讓人充滿期待與無盡的遐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att 的頭像
    matt

    Matt足跡~368鄉鎮區采風錄(CH的親子週遊記)

    mat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