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府 二鹿 三艋舺」龍年新春盛世(一) 安平古堡 台灣城 安平老街漫遊

2012/02/09 20:53

2012-1-26安平古堡 安平老街漫遊

 

      從清朝開始,台灣與大陸的對口貿易關係,造就了台南府城、彰化鹿港,

與台北艋舺,成為台灣最早的三大貿易都市。從此「一府二鹿三艋舺」璀璨

的黃金歲月豐富了台灣歷史文化。

 

歷經荷據、明鄭、清領、日治,台灣第一座城堡-安平古堡。

 

台南開發歷史悠久,西郊的安平地區古稱「大員」(tayouan),是臺灣名稱的

由來,為台灣發祥地。

明萬曆年間,荷蘭人在此闢築熱蘭遮城(今安平古堡)、普羅民遮城(今赤嵌樓),

設置行政廳署,台南府城街貌雛形逐漸形成。

 

鄭成功受降圖--攝於四草大眾廟

 

明永曆15年(1661年),鄭成功揮軍東來,衝破了鹿耳門,驅逐荷蘭人,收復熱蘭遮

,以福建老家的地名“安平”改熱蘭遮城為安平。並改普羅民遮城為承天府,

鄭成功之子鄭經以承天府為中心,分成東安、西定、寧南、鎮北等四坊,當時

市況繁榮一時,確立了全台首邑之地位。

清康熙年間,台南即全台首府「台灣」府城所在。當時,安平為兩岸船務主要

吞吐口,鹽、糖、米糧等民生用品由此運輸內陸,台南府城躍居全台經濟樞紐,

「一府 二鹿 三艋舺」的盛世應運而生,從康熙到光緒初期,引領台灣經貿活動

風騷200年。

 

開台天后宮,牌樓上燈籠寫著:「恭祝鄭成功媽祖來台350周年文化季」

 

 

光緒11年劉銘傳遷省城到台北,台南降為南部行政中心。加上隨著台江內海浮覆

陸化,使得曾是三郊航商活躍的安平港,港道淹沒於老街窄巷中,安平逐漸退出

歷史舞臺。

然而,安平卻因禍得福,發展遲緩的古樸老街反而吸引都會人口前來尋幽訪勝,

今日的安平早已蛻變為熱門的觀光景點。

遊走於安平巷弄,就像翻開一頁台灣歷史四百年歷史。歷經荷據、明鄭、清領、

日治、光復時期,安平層層疊疊四百年來的歷史建築。安平老街、明、清時期

官宅、廟宇、閩式舊聚落、古堡、炮臺、行商洋樓及昔日的港道,呈現出

台灣漢人的歷史發展與動人故事。

 

     今年,龍年九天的年假,這麼長的假期,忙完打掃、圍爐、拜年、回娘家

之後,都還有很多餘裕,足夠安排好幾趟出遊。今年我光是南來北往就來回兩趟。

初二回台北後,看著鎮日濕冷的日子,心情跟著鬱卒起來,開始想念南部的好天氣。

過年旅遊當然是全家總動員,我們家是祖孫三代同遊,上有高堂、下有稚子,

要老少咸宜、符合每個人的胃口,行程安排可是大有學問。因此,逛老街、赴廟會,

在簇擁的人潮當中,感受年節喧騰的溫馨,就成了我們龍年行春的主軸了。

大年初四,在春光明媚的南台灣、在艷陽下的四草湖,我抬頭望著一片湛藍的天空

,不禁嘆了一口氣,同樣是一把傘,南部人用來遮陽、北部人卻是用來遮雨,同樣

世居寶島,卻是南北兩樣情。

早上,我帶著家人,暢遊台江國家公園內紅樹林綠色隧道後,越過四草大橋

,來到安平港。

午後,在暖暖的冬陽下,我門全家走出安平運河旁的停車場,沿著古堡街漫遊,

甫一進入,我被街口民宅前的一個醒目劍獅所吸引住。

在荷蘭人『熱蘭遮城日記』中描述鄭成功將士的盾牌上繪有恐怖的怪獸(就是獅面),軍容壯盛,望之生畏。劍獅的由來,相傳是鄭成功打敗荷蘭人後,軍隊駐紮在台南安平一帶,每當士兵操練完畢回家將盾牌掛在牆上,刀劍就插入獅面盾牌的牙縫鐵勾,遠遠望見如同獅子咬著劍威武兇猛,讓附近宵小望而卻步,不敢輕舉妄動,民眾因而群起仿造刻製。

 

再往前不久及來到妙壽宮,前殿的一對蝙蝠柱,古樸有趣,可說是難得一見的古物。

 

 

對於訪古,台南府城有“三步一神”、“五步一廟”之喻。對一個古蹟愛好者,

府城可是一座大寶庫,處處是寶,尋它千百回也不嫌膩的好所在。

 

 

但今天與家人同遊老街,而不是訪古,因此只能按耐自己對古蹟探索的欲望,

繼續陪著家人逛街。

過年逛安平老街,果然不同凡響,但見人潮自四面八方不斷地湧進來,每一個

人氣商店,如周氏蝦捲、陳家蚵捲、蝦餅、義豐冬瓜茶、芋粿、碗粿、蝦仁肉圓

、豆花、頂邊銼,林林總總,不勝枚舉,家家爆滿。

 

其中,我們買了幾樣小吃,邊走邊吃,邊品頭論足一番,倒也自得其樂。

 

今日的台南府城安平老街,熱鬧繁華的景象,可遠比「一府 二鹿 三艋舺」的繁華

盛世有過之而無不及。

短短的幾百公尺老街,我們就走了將近一個小時。於日落時分,我們才抵

安平古堡。

荷蘭人於明天啟4年(1624年)起興建熱蘭遮城,又名台灣城。鄭成功驅逐荷蘭人,

鄭氏因為懷念閩南第二故鄉泉州府晉江縣的「安平」更名為「安平古堡」,鄭氏

在此設治,策劃反清復明大業,因此又稱為「王城」。

康熙22年(1683年)清軍入台後,政治重心移至府城內,城堡改為軍裝局。

古堡內四週陳列許多小砲臺,上刻「嘉慶十九年仲冬奉敕鑄造臺灣水師協標大砲

一位重一千五百觔」的字樣。

「安平古堡」,目前保有明清遺跡為南璧古井及外城南壁,高三丈餘,以糯米、糖漿

、蚵殼灰三合土砌磚而成。

今日所見之古堡為日本人於昭和5年(1930年)所建。日本人將城垣剷平,改建紅磚

平台與日式海關宿舍。

登上紅磚石街,首先看到的就是鄭成功的紀念銅像及安平古堡紀念碑。

 

鄭成功被台南人尊為“開山聖祖”,台南市眾多文物古跡都有這位明朝的民族

英雄雕像,三百多年來,仍執著地表達了台南人民對鄭成功的敬仰。

 

 

鄭成功雕像對面有一座「安平古堡紀念碑」,原是日治時期的「濱田彌兵衛事件碑」

石碑原刻「贈從五位濱田彌兵衛武勇之趾」,光復後改刻「安平古堡」。

 

 

史蹟陳列館內有荷蘭入侵時期熱蘭遮城的原始模型,兩旁陳列著鄭成功的墨寶,

以及和鄭氏有關的史跡資料。

 

 

古堡內的王城「台灣城」歷經天災、人禍早已演變成廢墟,僅餘殘壁共人憑弔。

我登上古堡高塔,正好趕上日落時分,昏黃的光線將老城的影子拉得頎長,令人

思潮起伏,彷彿看見荷蘭戰艦與鄭軍交鋒,掀起台江內海風雲。

 

我們於暮色時分,離開安平古堡。

晚餐,我們突然想吃阿憨鹹粥,可是當我們趕到公園南路時,但見阿憨鹹粥店面貼著

大年初六開業,我們只好望門興嘆。還好年節時分,靠近台南一中附近有一家

楓林小館還開著,過年吃不到阿憨鹹粥,吃吃這家的臘味小菜,也算是年味十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t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