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遊102公路.小金瓜露頭望盡百年鎏金歲月.「不厭亭」百訪不厭

2012/12/02 21:00
101-11-2 秋訪102公路

 

由不厭亭看102公路芒花紛飛不論陰晴,百訪不厭。

 

 

      十月上旬,我在大漢溪畔瞥見一大片的菅芒花,一抹一抹的

白在陽光下迎風盪漾、搖曳,這才發現,甜根子草已悄悄地捎來

了秋天的訊息。

 

 

十月下旬,秋意更濃,野溪裡的甜根子草將溪床染成一片銀白

後,接著,山之巔,滿山遍野的白背芒開始接力怒放將原本翠綠

的山頭轉為銀白,一時之間秋芒處處。來到十一月上旬,滿山的

芒花美景更是繁華,讓人流連難忘。

 

 

接著,接連幾個假日走過魚路古道與草嶺古道後,激起我的金瓜石

懷舊思緒,此時102公路、金九山區的秋芒一直繚繞腦海。於是趁著

消化年假的當時,接連幾個休假日,就往東北角山區跑,光是102

公路就來回穿梭了好幾趟。

 

 

晴天的日子,看到了初秋赭紅的芒花與一片銀光燦爛的白芒;

 

下雨的日子,在細雨霏霏中,看著礦山裹在雨霧裡,更顯得山城的

蕭瑟與凄美;

 

到了11下旬,看著滿山翻飛的芒花也漸漸凋謝了,此時我的102公路

之旅也就暫時打住,準備迎接漫漫冬日。

 

 

102公路上秀絕的山海美景、雪山尾棱獨特的山稜線,林木與草原

並茂,頗有高山與北國景觀之氣勢,幾經回味仍意猶未盡。

 

102公路不僅沿途景色清幽,沿途更標示無數古道的出入口,從

侯硐、九份、金瓜石到牡丹聚落,從琉榔古道、小粗坑古道、

燦光寮古道、貂山古道、大粗坑古道、金字碑古道…,古往今來

承載著許多先人足跡,這一路有好多讓人徘徊的故事,更是讓

許多山友流連其中。

 

 

這幾年,金瓜石、九份是熱到不行的觀光景點,即使非假日的日子

,九份老街照樣熱鬧紛嚷,車行到基山老街前就打結。所以我的102

公路之旅通常由「隔頂」,隔開九份與金瓜石的分水嶺的

「隔頂」開始。過了隔頂、福山宮、四番坑的福德祠與萬善堂後,

此時102公路像是進入另一個世界,一個了無人煙的世界,這個離

台北都會僅一個小時車程的地方,卻是如此荒涼與寂靜。

 

一路蜿蜒上山,公路在群山之間迴繞,路上車輛很少,從容巡遊

是很賞心悅目的事。

 

 

這一段公路,茶壺與半平山獨特的稜線始終不離視線,尤其是渾然

天成的茶壺山更是讓人讚嘆不已。

 

幾番峰迴路轉,到了102號公路的最高點「樹梅坪」,此地有一停

車場與展望台,對面有一岔路即是通往燦光寮山與草山的草山

戰備道,也是通往燦光寮古道、貂山古道的出入口。

這裡是102號公路視野最寬闊的地方,湛藍的東海、海中的基隆嶼

,大肚美人山與茶壺山圍繞著九份與金瓜石兩山城,山海景觀

一覽無遺。

 

102公路來到19.1km處,此處即為小金瓜露頭入口處,也是登大粗坑

山、大粗坑東峰的捷徑。

 

小金瓜露頭~基隆河與大粗坑溪匯流處,望盡百年鎏金歲月

 

光緒十六年(1890年)劉銘傳興建台北到基隆的鐵路,工人在基隆河床

發現砂金,光緒十九年(1893年),曾在美國採金的潮洲人李家,自

猴硐溯大、小粗坑溪而上,終於在九份山巔發現小金瓜露頭。隔年

,光緒二十年(1894年),清政府在九份發現金礦的後一年,自營

金砂局,然而這一年中國發生了甲午戰爭,在1895年台灣割讓給

日本,從此金礦也拱手讓給了日本。1897年又發現了大金瓜礦脈

(本山礦場),此時正是九份行將風起雲湧的年代,從此揭開了金九

地區近一世紀黃金傳奇的序幕。

大、小金瓜因其形狀像南瓜而稱之,大金瓜原本與小金瓜遙遙相

望。小金瓜因遭開採金礦而變形,遠觀酷似一匍伏山頭的河馬。

但大金瓜露頭含金量高,經過多年不停開採,甚至用炸藥炸開,

金子挖完了,露頭消失了,現在變成了窪地,想找都不太容易。

 

由大粗坑東峰近看小金瓜露頭與大粗坑山(基石在天線旁)

 

由大粗坑東峰眺望牡丹山(基石在天線旁)

 

 

小金瓜露頭(河馬礦體),由102公路入口望之最為傳神,它是開啟

九份採金史的第一站。

 

 

 

我獨自在小金瓜露頭附近徘徊了許久,登上了大粗坑東峰望著下方

寂靜的大粗坑古道與荒蕪的大粗坑聚落,但見山谷中的廢墟伴著

隨風漂蕩的芒花,想起了吳念真在「102號公路  」文章裡所述:

「特別是深秋季節芒花滿山的時候。那樣的畫面不知為何總會加深

自己在那個季節莫名的惆悵和憂傷的情緒。」

 

秋芒,一片銀光燦爛,芒花謝了,但韌命的芒草在即將消逝前,

讓果實隨風傳播下一代,等到來年春草綠,年復一年,細訴著金九

的消長榮枯。菅芒花堅韌的生命力也摻進了大粗坑聚落的榮辱興

衰,在淘金夢碎的村落裡,殘存各地的村人以及他們的後代依然

保持聯繫。

 

俯瞰山谷中的大粗坑古道天梯扶搖直上

 

由大粗坑東峰俯瞰整個大粗坑古道,灰白色的石階相當醒目,古道

經過幾彎幾折也都歷歷可數,村落還有幾處建物的殘跡散落在

古道兩旁,最奇特的是大粗坑古道天梯,經由一道道鋸齒形的高架

梯子相連接,獨樹一格,令人印象深刻。

 

小金瓜露頭入口,再往前走幾步就是大粗坑古道入口,由此下去可

走到侯硐。不過今天不走古道,我打算由102公路往牡丹、雙溪,

去探訪那東北角古樸的土地公祠。

 

「不厭亭」百訪不厭

 

過了大粗坑古道入口後就看不到海了,取而代之的是滿山的芒草原

,還有沿途山坡盛開的台灣山菊一路相隨,不久就到達102公路

越嶺點的「不厭亭」。

 

 

「不厭亭」建在牡丹山鞍部的一塊寬廣高崗上,四周空曠,由山下

或四周山頭極易看到此亭,因此不厭亭是相當明顯的地標,同時

此地也是眺望群山的好地點。

 

此處展望視線無阻,東邊有一道縱貫南北的牡丹山芒草原稜線,

山麓是一棟中繼電台的廠房;

北面仍是牡丹山連到大粗坑山(金瓜石山)的橫亙山稜,小金瓜露頭

就倚偎在大粗坑山旁。

 

不厭亭俯瞰金字碑古道入口

 

西邊的視野遼闊,腳底下是基隆河,依山傍河的侯硐聚落清晰可

見,後方的三爪坑山與天際一座高聳的五分山,山頂的氣象雷達

依稀可見;

南面的近景就是芒花紛飛的102公路,這一段公路景觀與在武嶺的

合歡山的公路攬勝有似曾相似之感。

除了飽覽群山之美外,此時四周遍佈山野的芒花群隨風搖曳,閃爍

著特有的銀光,有如白浪一波波湧起,雖無波濤的海潮聲,但在

東北季風狂瀉的呼嘯中卻不亞於海潮激盪聲。

 

每次來102公路,總是要在「不厭亭」駐足一番,不論陰晴百訪不厭。

 

 

下山途中回望來時路,左邊呈金字塔形的牡丹山與右方的燦光寮山

,已巍然聳立在天際。

 

102號公路過了不厭亭後,開始急轉直下,途中會經過金字碑古道

入口,連續大彎後進入牡丹,我在牡丹的三貂慶雲宮,稍休片刻,

結束102公路之旅,展開另一段雙溪訪古之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t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