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北士林]漫步芝山岩 閱讀千年史,冬陽下的惠濟宮與百年無患子老樹

2010/01/23 12:51

20100110 芝山岩歷史漫步

 

    

 

       芝山巖是漳州人稱呼員山仔的名字。芝山原本是漳州的一處

名勝,當漳人移民到士林時,覺得土名員山仔的小山丘,頗似

家鄉的芝山,所以將這小山丘命名為「芝山」。海拔52公尺的

芝山岩,山腳下雙溪流經的士林平原,就是清代雍正、乾隆年間

漳州人所拓墾的大本營。

 

 

清康熙年間,福建漳州人在八芝蘭開墾時,也把守護鄉土的神明

「開漳聖王」一起帶來,遇到蟲害,向自漳州帶來「開漳聖王」

香火包,祈求驅除蟲害,後來果真靈驗,乾隆29年鄉民獻地建廟,

建立開漳聖王祠,觀音佛祖,清嘉慶10年(西元1805年)訂立

「芝山合約」,確立芝山岩歸公眾所有。道光20年潘永清倡建

文昌祠,並聘請泉州府人擔任老師,成為台灣最早的義塾。

 

 

 站在芝山岩山頂上,遙望東北方的大屯山、七星山、紗帽山等

岩質火山群。追溯80萬年前,大屯火山群爆發,6萬年以前,地震

後地層下陷,形成台北湖,大約五千年前,海水退出了大台北盆

地。在如此矮矮的山巔,曾經環抱過千年文化,新石器時代的

大坌坑文化人、芝山岩文化人、圓山文化人、植物園文化人、

十三行文化到凱達格蘭族毛少翁社,都曾在芝山岩這個小山丘

定居。隨著世代的更迭,芝山岩累積了許多歷史的痕跡和史實。

清代漳州人所建的惠濟宮至今香火裊裊不斷,漳泉械鬥時遺留的

隘門、同歸所等,日治時代的保安林、百二崁、「學務官僚遭難之碑」

和芝山岩祠等教育勝地遺址,光復後國民政府時期的雨農圖書館和

軍事駐防遺蹟等等,千百年來縈繞在芝山岩精采的歷史內容,

讓我們看到五千年來台北盆地的演變想像。

 

 

在芝山岩可看到台灣史的發展脈絡,2005年中研院考古學家在

士林區芝山岩南麓,挖出約二千五百年前先人遺骸的考古探坑,

台北市文化局在探坑現址興建了一座考古探坑教室,讓民眾可在

公園的考古探坑教室就近觀察當年挖掘的現地過程。當天正好有

專業老師在現場講解,讓我們上了一堂台北盆地五千年的

開發演繹史。

 

 

歲末冬寒之際,大台北揮別連續幾週陰冷的天氣,本週日難得出現

和煦的冬陽,我們將車停在雙溪河畔上,走過西隘門名山公園

「芝山岩合約碑記」、「石馬」,由雨農路踏著輕快的步伐直上

百二坎。

 

 

西隘門名山公園「芝山岩合約碑記」立於道光29年(西元1847年),

原碑目前置於惠濟宮的懷古園內,為惠濟宮重要歷史文物,碑文

主要敘述惠濟宮土地所有權,由私轉公的一段歷史記事。

 

 

 

從百二崁階梯上來後,迎面而來的無患子老樹,在冬陽下隨風搖曳

,顯得燦爛金黃。循著昔日參道前行,在中國式大涼亭前方的小

廣場步道左側,也有幾株無患子老樹,紛紛由翠綠轉為鮮黃,片片

黃葉綴滿山頭,在蒼翠蓊鬱的芝山岩裡,極為閃耀奪目。

 

 

雨農圖書館右前方的「學務官僚遭難之碑」與圖書館後方的

「六君子紀念碑」,由立碑紀念,歷經政權的轉換,遭搗毀棄置,

如今又重新肅立在雨農圖書館前。

 

 

為推展日語教育,日本政府在治台期間創辦芝山巖學堂,成為

士林國小及台灣新式教育前身;當時六名日本傳習所教員被台灣

民眾所殺、震驚各界,曾代表日本簽署馬關條約的內閣總理大臣

伊藤博文為此寫下紀念碑文,並由日本政府在芝山岩立下

「學務官僚遭難之碑」,稱抗日的台灣民眾為「土匪」。 

 

 

 

日本戰敗後,政府在神社原址興建雨農閱覽室,紀念抗日戰爭時的

情報風雲人物戴雨農將軍。民國四十七年,國民大會通過在

雨農閱覽室後方坡地豎立「芝山巖事件碑記」,矯正歷史視聽,

將日本碑文上所指的殺害日本教師的台灣土匪,平反成為抗日義民。

 

 

「學務官僚遭難之碑」對面也立有一塊「芝山巖事件碑記」,

碑文主要敘述當年殺害日本教師的台灣人,被日本政府視為土匪,

至此平反成為抗日義民。審視百年前不幸的歷史事件,「學務官僚

遭難之碑」的嗚咽與「芝山巖事件碑記」的喟嘆,一前一後反應

了當年時代的氛圍。歷史沉默不語,但是不會消失。翻過去的那一頁

無論是否迴盪不已,如今都已成為芝山岩歷史記憶的一環。

 

 

過了雨農圖書館後,矗立在步道轉彎處就是芝山岩最老的大樹,

年逾三百的老樟樹,樹形優美、蒼勁挺拔,古意盎然,聳立於芝山岩。

 

 

老樟樹的枝幹上爬滿了著生植物──杯狀蓋骨碎補和槲蕨。

 

芝山岩完善的無障礙步道與整潔的公廁,一切的景象很難不讓

第一次探訪的遊客深獲好感。

 

 

離開老樟樹,沿著山頂的步道走過大墓公往惠濟宮前進,沿途

綠蔭蔽日,楓香、樟樹、青剛櫟、軟毛柿複雜完整的林相勾勒出

芝山岩的原生樹木園。

 

 

 

 

在芝山岩山頂的步道途中,也有幾棵楓香黃葉點綴山頭,展現出

台北郊區難得的冬季風情。

 

 

觀稼亭附近的一座小小的亭子據說是日治時期供奉地藏王菩薩,

可惜只剩石座,無任何文字落款。觀稼亭附近也是一片黃葉景觀。

 

 

往西砲台途中「生痕化石」有一顆鹿角厥,非常特殊,應是有

心人移植的。

 

 

沿著惠濟宮後面的步道前行,來到西砲台,在折返抵達以前的

舊軍營平台後,往下行,即來到惠濟宮的山門,門柱兩側清嘉慶

壬戊年所立的石獅兀自鎮守山門入口(嘉慶7年,1802年。在北台灣

年代僅次於淡水福佑宮三川殿清嘉慶丁巳年(嘉慶2年,1797年)。

 

 

日治時代教育的淵源地,西元1895年日本佔領台灣後,首先在

芝山岩文昌祠義塾原處,成立台灣第一所國語傳習所─

「芝山岩學堂」,之後,改稱「國語學校第一附屬學校」、

「八芝蘭公學校」,也就是現在「士林國小」的前身。

 

過了山門,來到惠濟宮寬廣的廟埕,先進惠濟宮參拜漳州人的守護神

開漳聖王後,在懷古園裡,小休一番。

 

今天的天氣,算是本週以來最好的一天,此時天空一片湛藍,

抬頭仰望冬陽下惠濟宮燦爛的燕脊與閃耀金黃的無患子相互輝映,

豐富了芝山岩美麗的天際線。

 

惠濟宮的「福祿壽」三星,又稱「財子壽」三仙,亦稱「三星拱壽」。

 

 

惠濟宮左前方的金黃苦楝樹與寶塔式的金亭。

惠濟宮的左前方業已轉黃的苦楝,和惠濟宮的右前方那一棵金黃

的無患子老樹遙遙相對,一左一右在和煦的冬陽下映照在建廟近

260年的惠濟宮,看著來來往往的眾生。

 

 

無患子樹

 

        多子多孫的無患子樹,最抓得住四季變化,春天時一樹翠綠,

夏天時濃綠樹蔭,枝頭開花,秋冬時樹葉轉轉變為鮮黃色,極為

閃耀奪目;歲寒時節樹葉落盡後只剩莖幹孤獨挺立著,為大地增添

了幾許蕭瑟與蒼涼。

 

無患子樹自古以來一直是農村社會中的當紅數種,每當

秋冬時,農閒之時,早期居民們便全體總動員,滿山遍野的搜尋著

成熟的無患子果實。人們都叫無患子為「延命果」,因為它的果皮

可以去痰,果核可以止血,根可以止咳、散瘀,花可以治眼疾。

當無患子的果實成熟後,飽滿的果肉中富含皂素,30-40年代時,

無患子果實更是民間的最佳洗滌原料。而無患子圓滾滾的果核,更是

鄉下小朋友最好的玻璃珠代用品,僧人則以其製成佛珠或念珠。

無患子材質粗重而脆,可製作箱板,器具用材,同時也是著名的觀賞樹木。

傳說用無患子製作的器皿可以壓制鬼魅,無怕妖魔鬼怪為患,所以才

稱為「無患」,又名「鬼見愁」。

 

走左邊的步道下行,經過芝山岩的傳奇之ㄧ「蛇蛙石」及泉漳械鬥時候

搭建的西隘門。

 

隘門旁還有此地第二名年逾250年的大葉楠,芝山岩百年以上

大葉楠有數棵,其中西隘門旁的大葉楠這株最大。

 

由芝山岩新修建的石階步道旁,在右側峭壁上可看到刻著「洞天福地」

四個大字。八芝蘭(士林舊名)士紳潘永清於清同治12年所題,潘永清

因為化解漳泉械鬥有功,清朝政府特別頒賜貢生,予以表揚。

 

 

洞天福地 (同治癸酉年,1873年)

 

下完台階,此時已過了午餐時間,飢腸轆轆,到附近的小館子吃麵,

點了幾樣可口的小菜,麵一上桌,喝了一口濃郁的湯頭,肚子餓時,感覺

特別好喝,一下子就全下肚了。餐後,繼續回到芝山岩散步。

 

 

 

 

我們回到懷古園休息,繼續享受冬陽下午後的休閒時光。

回程途中,走到東砲台旁,望著雙溪的溪水緩緩西流,再望附近的

皮孫木、搭肉刺、魯花樹等,這些海岸旁的指標植物,不禁追溯數

千年前台北盆地在半鹹水湖年間,莫非湖水曾在此處蕩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t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