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港】地藏王廟,龍山寺,金門館
自從定居蘆洲以後,回溪湖老家次數漸減。每次回家總是像過往旅客,匆匆來回,對小時候熟悉的環境與人物漸漸疏遠而陌生。自從開始學習登山以後,藉由尋找日據時代的三角點的過程中,漸漸對當地的古蹟古物、人物風情產生莫大的興趣。 |
|||||||||
這幾年每逢返鄉探望老爸時,總是會利用早上空檔時間,尋訪附近鄉鎮之三角點,近2年來,收穫不少。但隨著歲月增長,漸漸對古老的事物感到興趣,轉而探訪家鄉附近的古蹟,開始學習認識在地的文化資產。藉由地利之便,清晨不到7點鐘即來到鹿港小鎮。今天鹿港古蹟之旅就如同20年前入伍前夕,當年我媽就帶著我從溪湖媽祖廟,一路拜到鹿港地藏王廟,天后宮。祈求地藏王菩薩、天上聖母、觀世音菩薩保佑小子我一切平安順利。平安退伍後也是一路按此路線一一還願。今天第一站也是由地藏王廟開始參拜,當年是以一般眾生來此地祈求平安,二十年後,再度踏進地藏王廟除了拜拜以外,主要還是以探訪文化古蹟為主,由當年涉世未深的年輕小夥子變成今天歷經歲月滄桑的中年男子,此時才驚覺歲月匆匆與自己成熟的轉變。 | |||||||||
第一站:【鹿港】地藏王廟(三級古蹟) | |||||||||
依稀記得當年牆壁上已呈現斑駁的歷史痕跡,古色古香的地藏王廟,如今在歷經6年的修復(民國88年由政府撥款修復,同年5月11日開工,期間歷經九二一地震,至民國92年復工,93年11月10日完成廟宇的修復,同年11月17日舉行入火安座大典),呈現今天新的容貌,但仍不失原有的風格。 | |||||||||
地藏王廟採座東朝西方位,三間起二進式規模。由前而後除廟前廣場外,配置依序為三川殿、丹墀、拜殿和正殿。根據鹿港地藏王廟管理委員會主委許森樹表示,鹿港地藏王廟自創廟以來迄今345年,是臺灣地區唯一被列為國家三級古蹟的地藏王廟。 | |||||||||
目前廟中存有嘉慶年間的地藏王神像,光緒四年(西元一八七八年)的「天竺尊嚴」匾,及位於廟方虎邊牆面有一塊嘉慶23年(1818年)「重興敬義園碑」。注:「敬義園」為鹿港最早的慈善組織,係自清乾隆42年(1777)由鹿港巡檢王坦、幕僚魏子鳴發起,並得到士紳林振嵩及泉廈郊商的捐助,於地方上拾字紙、收遺骸、置義塚、修橋樑等地方公益。 | |||||||||
2004年鹿港地藏王廟整修,入火安座期間,發現喜慶文獻,在十殿閻君中於第八殿「都市王」神尊背部取出距今已有二百零四年的春牛圖。證明地藏王廟建廟超過 200年。 | |||||||||
另外,廟前廣場前右側有顆老榕樹,當地人稱為羅漢樹,據說樹齡已有二百七十年。相傳由於「地藏王菩薩」是屬於陰陽神,所以當初這棵榕樹是以榕樹枝倒著種的,故俗稱「倒頭榕」,屬於「陰樹」。據說是先有地藏王廟後再種植此棵羅漢樹。可見此顆老榕樹正是見證地藏王廟歷史的最佳代言人。老榕樹在廟方的細心照料下,目前長得極為健壯,生機盎然,樹下也建有磚造圓形矮護牆保護,維護措施相當完善。 新地藏王廟,但仍不失原有的風格。 地藏王廟採座東朝西方位,三間起二進式規模。 光緒四年(西元一八七八年)的「天竺尊嚴」匾 位於廟方虎邊牆面有一塊嘉慶23年(1818年)「重興敬義園碑」 鹿港地藏王廟整修,發現喜慶文獻,雕刻師傅修護神像金身內有版刻春牛圖 證明建廟超過 200年。 龍門風格簡潔樸實 虎門 已有二百七十年羅漢樹見證地藏王廟歷史的最佳代言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