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港天后宮古蹟巡禮

2008/02/18 22:08

20080207 【鹿港】天后宮

 

       今年可說是近幾年來最冷的一次過年,大年初一清晨,鹿港天空開始下雨,但仍不減來天后宮向媽祖拜早年的虔誠信徒。

天后宮牌樓的對聯,於民國六十二年興建時,由張維瀚、吳萬谷及當時總統府參軍陸軍中將何志浩等三位書法家所敬撰的墨跡。民國九十二年牌樓重修時,對聯聯文不變,由鹿港籍書法家施文炳、施國華、施招澤等人揮毫的墨跡。

今年可說是近幾年來最冷的一次過年,但大年初一早上6點不到,來天后宮向媽祖拜年的信徒,陸續湧現。

天后宮的抱鼓石以青斗石雕成,兩側鼓面作成螺旋形,並沒有太多的裝飾,整體線條流暢,表現出樸實之美。石質表面因常年被觸摸,呈現出光滑的質感。

麒麟堵位於石雕窗之下,其雕法為「深浮雕。

左側的是雄麒麟,右側的是雌麒麟。二隻麒麟狀似向外奔跑,卻又相互回望,十分可愛。

三川殿虎堵的石雕為        畫的是「保生大帝醫虎喉」的故事。民間傳說:「有一隻老虎,因吃了一位懷有身孕的婦女,其骨頭耿在虎口,求助保生大帝醫治,並答應願為保生大帝其坐騎,不再害人」畫中保生大帝吳真人正從老虎的口中取出梗住的骨頭。

三川殿旁的龍、虎堵石雕,龍堵以「張僧繇畫龍點晴」的故事,只見書僮捧硯,而張僧繇沾墨提筆,正為龍點晴,忽然雷電轟然交加,雙龍扭身翻轉,乘雲騰空,直欲穿壁而出。而兩側分別雕有雙鯉躍水,以喻意「鯉躍龍門」,高中及第。

在龍牆的最下一堵雕刻的是一個由四隻螭虎圍繞組合而成的香爐,其四個角落並刻有四隻蝙蝠。「四」與「賜」諧音,蝙蝠的「蝠」與福諧音,便隱有「賜福」的寓意。再加上「爐」與「祿」諧音,綜合起來便有「賜福祿」的寓意。

三川殿龍邊的門神為太監,手捧香爐與牡丹花

 三川殿虎邊的門神為宮女右手捧高足的燈具,左手亦執玉如意。二位宮娥和老少太監所捧的侍器加起來,正好是民間喜用的四祥器:香、花、燈、果。

三川殿內有精緻的彩畫與書法作品。

伯牙學琴:三川殿內左側的壁畫是采繪名家柯煥章的作品。內容描寫的是伯牙學琴,老者體態落落大方盤坐入定,伯牙操琴似出籟,整個畫面似有聲又無聲,是幅意境頗高古的墨彩人物佳作。

李鐵拐:三川殿內右側有一幅大筆潑墨寫意的人物畫,畫者為鹿港書法名家黃天素先生。畫中人物為八仙之一的李鐵枴,正以地為蓆臥身養禪,悠閒地將手枕於酒葫蘆上,眼神似不經意的看著兩隻飛翔的蝙蝠,而神情以若有所思,極富禪意。兩隻翩翩起舞的雙蝠,則含有福在眼前的寓意。

鹿港天后宮三川殿內的八卦藻井,為大木匠師樹發師(王樹發)所設計的作品,泉州溪底匠師所做的藻井特色,是以斗栱層層出挑,齊集「頂心明鏡」(即上方的天花板)中間覆以天花板。

天后宮的藻井分為兩層,底層八角形的每一邊出二栱,每栱升四斗,以二十四組斗栱組砌而成,呈八卦形往內齊集,此層藻井的每一邊有八仙的人物造型與吊筒,八仙人物的上方分別為「四愛」及「漁、樵、耕、讀」,「四愛」為「茂叔愛蓮、羲之愛鵝、淵明愛菊、和靖詠梅」。

「薄海蒙庥」匾為道光十年( 1830年)由鹿港理番同知王蘭佩所書,「薄海」即指台灣海峽,早年先民從大陸渡海來台,需經過凶險的黑水溝(台灣海峽),先民皆蒙媽祖的庇佑平安抵台,對媽祖的信仰益加虔誠。

位於龍邊廊道有一塊「鹿溪聖母宮重修碑記」,碑文述說嘉慶二十年(1815年)的重修始末,是天后宮重要的文獻史料。

正殿為重簷歇山式的建築,殿宇面寬為三開間的格局。

正殿中間的御路石雕刻有牡丹鳳的裝飾。

天后宮神龕上方有清朝雍正皇帝所御賜「神昭海表」、乾隆皇帝御賜「佑濟昭靈」及光緒皇帝御賜「與天同功」匾額。此三塊御賜的匾額,其共同的特色為皇帝所落款的印章,位於匾額的正中央。

「佑濟昭靈」匾額為乾隆皇帝所御賜,原為鹿港新祖宮(官建媽祖廟)所有,由於新祖宮在光復初期無人看管,此塊匾額堆置於廟內,後來由當時鹿港鎮長陳培煦請人將匾額送修後,改懸掛在舊祖宮的正殿,保存至今日。

後殿前方有一口「天龍池」,為民國五十四年興建,天龍池的四周有鹿港當代文人郭新林、朱啟南、施讓甫、王重五及陳浚源的字畫,十分珍貴。

 正殿的石雕為蔣馨石雕匠師水文師(蔣文水)的作品,以花鳥及三國演義的故事為雕刻題材,採內枝外葉的深浮雕工法。被學界譽為台灣石雕的經典作品內容有內容有「空城計」、「苦肉計」、「張松獻蜀圖」、「馬超戰許褚」等作品

「曹操割鬚棄袍」。這段故事取材自《三國演義》。曹操率領軍隊與西涼兵作戰,結果曹軍大敗。在兵慌馬亂中,西涼兵欲尋找曹操的蹤跡。此時忽自西涼兵中傳出大叫:「穿紅袍的是曹操。」於是曹操便急忙脫下紅袍﹝脫袍﹞。曹操脫完紅袍後,忽又自西涼兵中傳出大叫:「長髯的人的是曹操。」曹操只好拿起刀把自己的長鬚割掉﹝割鬚﹞。雕刻中被兵馬團團圍住的正是曹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t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