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1-24 百二崁古道、茂風聚落
有一種寂靜,伴隨天光劃破雲層的光線,從詭異的陰陽海,一層又 一層迎面而來。天地間,只有滿山翻飛的芒花,以及枯山水般的蒼涼。
|
|
這幾年來,每年總是要進出102號公路好幾趟,特別是深秋時節,我總 是會抽個空到九份或是金瓜石的聚落,望山、看海。這裡對我來說有種 陌生的懷想,無以名狀,不曾相識,但卻毫不陌生。
|
|
102公路不僅沿途景色清幽,沿途更標示無數古道的出入口,從侯硐、 九份、金瓜石到牡丹聚落,從琉榔古道、小粗坑古道、燦光寮古道、 貂山古道、大粗坑古道、金字碑古道…,古往今來承載著許多先人足 跡,這一路有好多讓人徘徊的故事,它總是有一股魔力驅使我不假思 索地來到礦山來。
|
|
迴異於「九份老街」基山街的繁華,過了隔頂之後,102號公路進入了 一個寂靜的世界。金瓜石後山不再是一個熱鬧非凡的觀光熱點,這裡沒 有民宿、茶藝館、芋圓、五花八門的小吃、沒有萬頭躦動的觀光客,只 有荒涼與寂寥、孤獨卻很美麗,像個沈默的哲人,她的遺世之美要用你 的感官去探尋。無須按圖索驥,也不必特意去尋找歷史的遺跡,光是 地名就瀰漫著歷史的光暈:小粗坑、新山、金獅坑、茂風、大竿林、 大粗坑等等簇群散居在山谷間的聚落。
|
|
走進這些古早的聚落遺址,伴隨著滿山韌命的芒草、斑駁的石階、廢 棄的礦坑,走在蜿蜒起伏、陡峭的山谷間,眼前的景色隨著海拔高度 的變化,忽而海天一色柳暗花明,忽而陰森幽暗,在冷冽的東北季風 呼號下,讓人有著進入蠻荒世界般的驚奇探險。
|
|
在深秋的季節裡,我在這條北台灣秋天最美的公路,從容巡遊在青山 芒海間。往102號公路的最高點「樹梅坪」前行時,經過18K指標處 ,一如往常望了一眼公路旁「百二崁」古道入口,突然間,不同往昔的 荒煙漫草景象,但見眼前豁然開朗,一條嶄新的木棧步道,在地勢陡峭 的山谷扶搖直上,彷彿天梯般召喚著遊人:進來坐啦。
|
|
沿著木棧道拾級而上,層層石階引導著走向茂風聚落裡。茂風聚落是金 瓜石山城流失的山區小聚落,此地的村民靠著百二崁古道狹長的石階與 鄰村互通有無。百二崁古道起點位於太子賓館,經102公路18K下方山 谷的金獅坑聚落、茂風聚落上稜至風吹軰格的金瓜石福德祠後、再下至 牡丹村。
遙想當年,這條山徑曾是牡丹居民百挑著牡丹菜至前往九份販賣的過往 古道。
|
|
歷史往前追溯,1924年鐵路草嶺隧道還沒貫通以前,百二崁古道也是駐 紮金瓜石的日本軍警至牡丹巡視、行軍的重要道路。歷史再往前追溯, 在古老的年代,台北宜蘭間唯一交通孔道就是淡蘭古道,先民必須翻山 越嶺,慢慢上山、下山,走過那青苔繞石的石階。往昔從台北(淡水廳) 到宜蘭(葛瑪蘭)的路線,先沿基隆河上溯,經水返港(汐止)、坩仔 賴(瑞芳),翻過三貂嶺,再循雙溪河谷而下,至摃仔寮後越過草嶺至 大里簡進入蘭陽平原,一趟路下來,至少需三天。 |
|
百二坎古道也曾是屬於淡蘭古道的片段之一,根據唐羽的記載:嘉慶12 年,楊廷理古官道是循著一條名為「舊道」的山坡而上,直線可通 「粳子寮庄」之大竿林(今九份一帶),過土地公坪(福山宮一帶)後取道 較為平坦的山鞍,在大金瓜南方有個地名為「摩風」,循著溪谷邊緣至 牡丹坑後,就是一條捷徑。根據九份的耆老相傳,百二坎古道與貂山古 道不但是昭和11年〈1936年〉通往九份地區的人行道,而且更是輕便路 未開通前唯一的出入孔道。
|
|
仰角望著天空走上古道高點,看著藍天白雲襯托芒花翻騰,回首望著102 公路與後方的雞籠山,金瓜石秋色迷人。
|
|
【百二崁古道】
|
|
第一次走訪茂風聚落已是十年前舊事了。那年,有幸跟隨岳峰古道探搜 隊的陳岳隊長,走訪百二坎-燦光寮-石笋古道。當時這條通往牡丹的山 徑,早已隨著公路開通,被世人遺忘在荒煙漫草中,陳岳隊長帶隊的前 一天還帶著幾位大刀手,辛苦的砍劈開路之下,才讓百二坎舊石階重現 天日。
|
|
那天,我們很慶幸地走過重新清理出百二崁古道、茂風聚落上風吹軰隔 段,並一一介紹”洗金水道”、”浮竹橋””百年福德石碑””金礦坑 道事務所遺跡“茂風舊聚落”,當時的印象至今猶存。
|
|
當年,我們在芒草的葉浪裡循路前行,穿越茂風聚落,上到古道最高點。 但見鴨米老師從芒海裡竄出,隨即來到草山戰備道貂山古道入口。 |
|
步道穿越芒草、芒萁路到達鞍部,這裡出現有個舊灶,孤零零杵在古 道旁。
|
|
順著山徑而上至鞍部,眼前視覺豁然開朗,前方就是茂風聚落了。
|
|
【茂風聚落】 |
|
|
|
抵達茂風聚落,不見橫越九份溪由石頭砌成的浮築橋,但見一座嶄新 的木棧橋橫亙在眼前。
|
|
茂風聚落的廢石厝牆垣,屋旁的大樹枝葉蔽天,無數氣根低垂如鬚, 與斷垣相伴,似在訴盡歲月風霜。
|
|
有數間幾乎被草木淹沒的廢屋,只剩殘垣斷牆露出漆黑的空間, 牆上苔蘚累累夾雜在爬藤間,牆中長出遮天蔽日的大樹,顯然是 座年代已久的廢墟。
|
|
越過溪溝對岸,這裡有個金礦開採留下的坑道,旁著應是舊的事務 所遺跡。 |
|
這些聚落的遺跡,訴說著九份鎏金歲月的歷史,令人有一絲淒涼的 懷舊感。 |
|
九份採金鼎盛時期,湧進了大批掏金客,並在山凹谷地建屋形成聚 落。上新山、中新山、 下新山、金獅坑、茂風等聚落,最繁榮的 時候山谷裡曾聚集了上千戶人家,此地曾因淘金客湧入而成為全台 灣消費能力最高地區之一,九份不僅獲得「小上海」、「小香港」 的美譽,並有「上品送九份,次品輸台北」的俗諺。隨著礦脈枯竭 ,靠山吃山的淘金客無以為繼,茂風等聚落也逃不過人口外移的宿 命,猶如南柯一夢般戛然沉寂下來。 |
|
礦脈淘盡,人去樓空,看著古址廢墟,倍增滄海桑田之慨。我們現 在能看到的生命跡象,就是房舍遺址長出來的樹木花草,尤其是斷 垣殘壁旁隨風搖曳的芒花,道盡昔日的風華歲月。 |
|
但見山谷中的廢墟伴著隨風漂蕩的芒花,正靜靜佇立在山凹之上, 無人照顧的石屋,在山風的吹蝕下加速容顏的凋敗。
|
|
這條山溝,應是九份溪源頭。九份溪呈南北向因地形關係每到秋冬 季,強勁的東北季風順溪凹地形凜冽凝聚吹襲、往往令村民無法 站穩而驚悸,成為聚落唯一的夢魘、故有"茂(魔)風"之名。
|
|
天漸漸暗了下來泛起薄霧,把老房子的頹敗掩住了,遠遠可以看 到山下的幾處民宅裡亮起燈來,在這樣有霧的暮色四周空無一人, 令人恍惚。
|
|
越嶺點已近,小徑兩旁森林趨於低矮,最後來到鞍部缺口,回首 再望一眼茂風聚落,山谷佈滿了白芒花,更顯蒼涼。
|
|
我站在山谷中,此時無風也無雨,遠眺雞籠山,有種如夢似幻的 錯覺,也許是少了人聲擾嚷,沉靜的村落反而有一種雲淡風清的 自在。
|
|
循舊路直上就是草山戰備道、牡丹山的鞍部。 |
|
牡丹山鞍部有一塊石頭 上雕有"貂山古道"字。此鞍部舊名"風吹 軰隔",因強勁的東北季風順九份溪迂迴而上,受此地地形關係形 成迴流,勁風凜凜、以前清軍行軍至此、人員均無法立足聞風色 變視為魔風。
貂山古道入口的「金瓜石福德祠」。 為了安定軍心,台灣同知楊庭理於此建築福德祠並命名「風吹軰 隔」,祈求福德正神能鎮魔驅風。福德祠已愈兩百年以上歷史, 此處正是楊廷理古官道與百二坎古道在此交會而過。
|
|
百二坎古道除有豐富的人文歷史外,沿途景色清幽,是一條懷古 尋幽的好地方。當你行走貂山古道或燦光寮古道時,不妨連走 百二坎古道,踏著先人的足跡,緬懷往昔九份的黃金歲月。 |
|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