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硐]鐘萼木花開,金字碑古道照顏色
1000416[猴硐]鐘萼木花開,金字碑古道 |
「鐘萼木」 |
猴硐,小小的山城,四面群山環繞,基隆河從中穿過。猴硐,冬季 多雨。每到冬季,冷冽的東北季風便長驅直入猴硐的山谷裡,如此 陰冷潮濕的地理環境,原是不適合人們居住的區域,卻是極適合孕育 著稀有植物「鐘萼木」的環境。
|
鐘萼木( Bretschneidera sinensis Hemsl. )屬鐘萼木科,又名「伯樂樹」 ,是古老原始、非常罕見的特有單種科孑遺樹種。全世界僅散居在 中國雲貴、湖廣、閩浙一帶,沿著北緯二十五度的丘陵,自西向東 延伸,最後停駐於北台灣最濕冷的山谷中。
|
台灣是鐘萼木分佈的東限,分佈於七星山馬槽至大油坑及瑞芳金瓜石 大、小粗坑山區一帶,基隆市紅淡山、月眉山、新山和調和街的稜線 上,在台灣素有「南國寶樹」之稱。目前已發現大約有1,000株左右, 其中半數以上都生長在猴硐山區裡,猴硐可說是南國寶樹鐘萼木生態 保育的大本營。
鐘萼木在冬季落葉後,非常易認,枝芽挺直分岔朝上,樹皮有塊狀灰白斑 為其特徵。 |
鐘萼木喜生長在蔭涼潮濕的環境,在冬季落葉後,枝芽挺直分岔朝上, 當東北季風愈冷、愈強,它就越挺直。
兒子和周章淋先生合照。 |
2010年2月時,我們在猴硐,承蒙當地的文史工作者,也就是「黑金 的故鄉 猴硐」周章淋先生,帶著我們走一趟原汁原味的「黑金的故鄉」 ,其中對「鐘萼木」的介紹,更是令我們驚豔不絕。
|
從雲貴高原來的鐘萼木,在台灣北部都看得到,但猴硐最多。周章淋 說:「猴硐的鐘萼木有的一年開2次,12月開一次花,到4月又開一次花 。每年3月底到4月中旬是鐘萼木花朵全面盛開期。猴硐面向東北向的 山坡上,會佈滿盛開密集的鐘萼木花朵,非常像似眾多的白鷺鷥停留 在樹上休息一樣,此樣的景象頗為壯觀。」 猴硐神社
母子倆在介壽橋頭到神社的石階步道中途,後方即為 寶貝樹種
神社頂端圓土丘西向的寶貝樹種 |
周章淋又說:「猴硐的鐘萼木,也有幾株是屬於明星級的寶貝樹種 ,它們除了是其中10~15%每年會固定花開二度的鐘萼木外,另一個 特點是能方便讓人近距離觀賞拍照,其中又以介壽橋頭到神社的石階 步道中途及神社頂端圓土丘西向的(即面向鐵路方向)這幾株鐘萼木 為最方便。」
|
鐘萼木為落葉性喬木,因花萼鐘狀故名「鐘萼木」,它的花瓣有 五片,淡粉紅色或白色,成熟時三瓣開裂,種子為橙紅色。
|
金字碑古道 |
「淡蘭古道」是台灣北部最早的一條東西交通官道,西起台北艋舺經 錫口、水返腳、八堵、暖暖、三爪仔、三貂嶺,進入三貂社,翻山越嶺 進入噶瑪蘭,終於宜蘭的道路。惟今日僅存三貂嶺古道段與草嶺古道段。 |
清朝同治6年冬(1867年),台灣鎮總兵劉明燈率兵北巡,從淡水廳走到 宜蘭廳,有感於先民開拓之艱辛,先後在三貂嶺段題下「金字碑」與在 草嶺段題下「虎字碑」、「雄鎮蠻煙碑」等三座珍貴墨寶,成為淡蘭 古道上膾炙人口的珍貴史蹟。
|
當年台灣總兵劉明燈北巡經淡蘭古道行至三貂大嶺,登臨嶺上頓覺 視野遼闊,感嘆山路漫長崎嶇難行,所幸路旁植樹有成,唯時局險惡 求才不易,就以小篆體書寫詩詞感文,命人刻於附近山壁巨石上, 字體並以金箔塗貼,鄉人稱它為「金字碑」。 |
淡蘭古道的三貂嶺段這一段古道因當年碑文嵌上金箔而被稱為 「金字碑古道」。
|
金字碑古道與草嶺古道雖同屬於淡蘭古道的主脈,但名氣卻比不上 草嶺古道之響亮。相較於草嶺古道之小橋流水、水田映天光、曠豁 蒼茫的秋芒、山水相映的景觀,金字碑古道顯得單調許多,因此每年 來訪的遊客相較於草嶺古道少的可憐。
這時我們一家三口,巧遇Mandy一家四口,還是Mandy聰明,隨手在地上 撿了一片姑婆竽葉子裝水給小黃喝。
金字碑古道上古樸的土地公祠。 正當我們坐在涼亭閒話家常時,小黃獨自玩耍起來,累了,就倒地呼呼大睡。 有充分的休息,才有充足的體力走更遠的路,小黃對登山要訣,深知其中三昧。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