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魯閣紀行(三)從布洛灣山月村到新城天主堂~濃濃地太魯閣原鄉情
100-07-17布洛灣,山月邨,新城天主堂 |
酷熱的仲夏,正午時分,我們甫自燕子口直上布洛灣。 |
布洛灣遊客中心前的''太魯閣族婦女舂米雕像'',為花蓮石雕家林聰惠為 國家公園之邀所做。
在布洛灣遊客中心前又遇見中橫健行隊,布洛灣正是中橫健行隊由觀雲、慈恩 、洛韶、天祥一路走來的終點站。此時大夥離情依依,最後我們也跟著呼著 「走過中橫,無所不能」的口號,分享這一次中橫健行的愉悅之旅。 |
布洛灣(Bruwan)是太魯族人的部落舊址。對於太魯閣族人而言,布洛灣的 意義源自這個地方是祖先的居地,一處風景優美的美好家園。布洛灣一詞, 音譯自太魯閣族語Bruwan,詞意為「峽谷的回聲」。 |
在距今大約三、四百年前,泰雅族東賽德克群從南投縣境內濁水溪上游越過 中央山脈奇萊山,東遷進入立霧溪、木瓜溪山谷定居,以山田焚懇及狩獵維生 ,並發展出相當優異的編織技巧。因族人自稱為Truku(太魯閣),所以 遷移的居住地區,才叫「太魯閣地區」。 太魯閣( Truku )族語意為「山腰的平台」、「可居住之地」、為防敵人偷襲 「瞭望台之地」。這個地區即為現今太魯閣國家公園之範圍。 太魯閣族人,數百年來已發展出相當優異的編織技巧,今天布洛灣變保留了 傳統太魯閣族居民建築,織布方式,太魯閣族人文生態研究中心也設在這裡。 傳統太魯閣族服飾常以白底夾茶褐色條紋的麻布製成,服裝織紋以幾何圖形為主 ,以菱形織紋最為重要,象徵「眼睛」。 |
現在的布洛灣台地經過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苦心建設成「布洛灣遊憩區」 ,台地下層設有管理站、餐飲販賣部,提供旅遊諮詢服務,並設立太魯閣族 文物及工藝展示館。 |
布洛灣台地下層,蒼鬱的松樹,佇立在綠草如茵上。
立德布洛灣山月村渡假小木屋最大特色:屋前就是寬敞的大草坪。
|
山月村佔地2.5 公頃,32間獨棟小木屋錯落其間,擁有兩個大草坪。 |
小木屋,帶著濃郁淳樸的原住民風情。
|
踏入山月村,戶內與室外,琳瑯滿目的木雕,洋溢著原味的太魯閣族風。 對於不了解太魯閣族的人來說,仔細欣賞這裡的每一件木雕作品,便能 窺探太魯閣族的文化與生活方式。 |
「太魯閣族載歌載舞」,呈現太魯閣族人擅長歌舞和樂天知命的一面 |
園區內的木雕山豬,有畫龍點睛之效。 |
山月村木屋區外圍有一條生態步道可供漫步瀏覽,只要順著石砌路徑即可 自然的徜徉其中。
|
此條生態步道雖然短小但卻值得細細品味,可惜此行沒看到猴子,倒是看見 一隻攀木蜥蜴。 |
山月村生態步道著名的植物景觀一樹抱石
|
山月村「想飛」木雕,遊客可以在想飛木雕的試飛檯站立、拍照、準備飛翔
新城天主堂位於中橫公路與蘇花公路交會點附近,離太魯閣國家公園東端入口 約1公里左右,於台九線185K指標附近,左轉進入新城村博愛路,行約數百公尺 ,即看見左邊有新城公園的牌樓(此牌樓前身即為新城神社的第一座鳥居) 新城神社第二座鳥居(上有天主教會字樣)
新城天主堂「諾厄方舟」的意象。
新城天主堂目前在教堂花園中放置一塊「殉難將士瘞骨碑」是「新城事件」 最重要的遺跡。(「瘞」讀音為ㄧˋ,是指埋葬之意。此碑立於大正9年 12月23日),正面左側刻有「陸軍大將從三位勳一等功二級 柴五郎」, 柴五郎於大正8年11月 至大正10年5月擔任台灣軍司令官,背面則刻有 「(明)治廿九年十二月二十三OO」以及監視哨殉職的結城少尉等共13名隊員名字。
很多有獎徵答,大多是問台灣原住民有幾族? 背熟它、了解它,除了可得到 獎品外,還可對台灣這片土地有更深入的了解。今年我在花博,就是正確 回答此問題,而獲得免費一日票卷。
第10個原住民族
第12個原住民族
第13個原住民族
第14個原住民族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