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3-31 東螺溪木棉花道 |
3/30祭祖返鄉掃墓,隔日在一個風和日麗的上午, 來到溪湖鎮與二林鎮交界的東螺溪河畔。 |
東螺溪是濁水溪的三大支流之一,俗稱「舊濁水溪」,是彰 化所熟悉的「母親之河」。早期濁水溪含沙量高易發生水災, 河道自古並不固定,自清代到日據後期共經歷四次改道,昔 日濁水溪出二水隘口後分為四條分流,由北而南依序為東螺 溪、西螺溪、虎尾溪、北港溪。 |
根據康熙36年(西元1697年)清吏郁永河旅台之「裨海遊記」 中敘述,當時濁水溪的三條分流大小無分軒輊,河流寬達二 至三公里,而東螺溪水量比較多,水勢較急,所以當時濁水 溪沖積主流應為東螺溪。 |
清嘉慶年間濁水溪河道以中條西螺溪為主流,成為清代彰化 與雲林之縣界。到了日據時代,明治31年(1898年)歲次戊戌, 濁水溪沿岸發生「戊戌大水災」,因濁水溪支流清水溪的上 游草嶺潭潰決,流路北移,洪水回歸舊濁水溪故道,使舊濁 水溪(東螺溪)成為濁水溪下游的主流。 |
濁水溪夾帶大量泥沙,由於流速湍急,泥沙來不及沈澱,就 往彰雲平原衝出,所以叫「濁水溪」。它的水色溷濁如泥, 有如黃土高原的滾滾黃沙飛揚、參雜於黃河之中,日本學者 伊能嘉矩曾喚它作「小黃河」 。 |
日治時期,日人在濁水溪北岸陸續興築八堡圳、莿仔埤圳、 在南岸則因嘉南大圳濁幹線、斗六大圳的興起,長年吸取上 游的濁水溪大量水源,造成中下游的「主流」~東螺溪逐漸 萎縮。大正年間,濁水溪堤防築起後,濁水溪改道導入西螺 溪,從此「西螺溪」變成濁水溪的「主流」,而東螺溪遂成 了舊濁水溪。 |
東螺溪源流導入西螺溪,東螺溪沿岸的浮復地逐漸形成,成 為了開墾的新天堂。日昭和5年(西元1930年),日本政府 擬定日本農民移植政策,移植日本農民來臺建立移民村;臺 灣中部的日本官營移民村大多沿東螺溪兩岸開墾,像是北斗 中寮里的4號、元埔農場一帶的5號、埤頭鄉的6號、7號 、10號,鹿島橋附近的11號等地名都是往昔移民村遺留下 來的痕跡。 |
▲埤頭鄉的6號路 |
▲埤頭鄉的7號巷 |
東螺溪流經彰化縣溪洲、田尾、北斗、埤頭、溪湖、二林、 埔鹽、芳苑、福興九個鄉鎮。長約三十多公里的東螺溪是南 彰化農田的灌溉命脈,日治到國民政府時期,隨著一條條水 圳的闢建,豐腴了沿岸沃土千頃、阡陌縱橫的農地,造就了 彰化好米名氣,成為彰化所熟悉的「母親之河」。 |
小時候,我對東螺溪畔的印象,是一片很荒涼、充滿野趣的 地方,是我騎單車探險、釣魚的好去處。但是有些路段雜草 叢生,偶而會飄出惡臭,讓人不敢領教。那年代,是只顧發 展不重視環保的年代,曾經由於沿岸工廠排放大量廢水,樹 頭不時可見吊著死貓,河水經常可見烏黑發臭,讓人掩鼻而 過。 |
如今環保意識抬頭,經過彰化縣政府多年的整治,污濁的河 水漸漸地變清了。河畔道路經過精心的規劃,水圳、田野、 花草,春天的苦楝花道、木棉花道,以及盛夏金黃的阿勃勒 ,偶來嗚鳴的小火車汽笛聲,秋冬之際,一片金黃的臺灣欒 樹大道。今天的東螺溪沿岸串起了大自然四季精彩的變化、 農忙時節生動的農村景緻,成了一條又浪漫亦質樸,具有濃 濃庄腳味的公路。 |
東螺溪是東南往西北走向,上圖是東螺溪尋蹤全圖。 |
東螺溪畔有溪湖糖廠路標,有很別緻的腳踏車造形,溪湖糖 廠觀光小火車是一個懷舊行腳景點,裡面充滿著我兒時的記 憶。 |
陸島橋往西行數公里後,便可來到溪湖、二林段的東螺溪畔 台灣欒樹大道。 |
春天的臺灣欒樹附近,一定能看到大紅姬緣椿象,這群大紅 姬緣椿象若蟲是以欒樹蒴果為主食,牠也是春燕、麻雀等鳥 類的美食,5月後便會漸漸消失。 |
河畔旁有一條規劃的自行車道,午後沿著東螺溪河畔騎著腳 踏車,徐徐微風吹來,行經於兩旁綠蔭的臺灣欒樹,有著鄉 村田野裡的靜謐。 |
位於溪湖、二林交界處的代馬橋,河畔道路兩旁火紅的木棉 花綿延數公里彷如燃燒到天邊。 |
上週由北岸溪湖欒樹大道遙望對岸的木棉,南岸就是二林木 棉道,那時木棉還不到盛開期,稀稀落落的開了幾成,頗感 失望,只好更往南尋花蹤,終於在台南林初埤看見了紅紅的 花開滿了木棉道。 |
本週,再度重返現場,經過一週炎熱的陽光終於將木棉花蘊 釀許久含苞欲發的熱情,催化成一樹火紅。
|
有別於林初埤熱鬧喧嘩的木棉花道,無人的木棉花道更讓人 心動。 |
一條筆直的鄉間小路,枝幹交錯,上頭掛滿了紅通通火球, 猶如一拱門,網住了我的視界,漫步其中真是心靈及視覺 的一大享受。 |
▲春天的二林木棉道盛開,一整排連續不斷的木棉花像是 燃燒的火炬般,令人驚豔讚嘆。 |
拍了幾張特寫,藍天配上紅花,像南國島嶼熱情女郎爽朗 的笑靨般,令人印象深刻。 |
抬頭仰望大紅花朵高高掛,樹上的白頭翁鳥鳴啁啾,分外 悅耳。 |
不管在樹上綻放,或灑落一地,數大就是美。
|
插滿了秧苗,新綠和橘紅搭的很耀眼。 |
東螺溪真是風情萬種,今年春天有幸在自己的故鄉和她相見。 |
那天我佇立於二林美麗東螺溪畔,欣賞著河畔之美,享受田 野裡的靜謐時光,望著東螺溪滔滔流向台灣海峽,遙想著當 年那場「戊戌年大水災」,河流改道,浮覆地浮現,開啟了 日本時代農業移民村。日本人走了,取而代之的是大批桃竹 苗地區的客家人,前來東螺溪畔的新生地開墾,從此日本移 民村轉變為客家聚落,如今這群落腳在福佬人強勢地區的客 家人,不知是否被福佬化了。那天我在東螺溪歷史航道漫遊 ,原為賞花而來,卻不經意地來了一趟深層歷史之旅。 |
- Apr 09 Wed 2014 23:08
彰化「母親之河」東螺溪歷史航道漫遊‧二林木棉花道
close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