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硐金字碑古道,越嶺三貂嶺山下往牡丹,由舊三貂嶺隧道而回,穿越百年時空之旅。

DSCN7100.JPG

一個灰濛濛的冬日,我們搭乘早上八點十五分「台北~侯硐」的火車,途經松山、汐止、八堵、瑞芳。一小時後便抵侯硐。

0.jpg

冬天非假日的侯硐車站顯得冷冷清清。走出車站,面對空蕩蕩的煤礦場,冬日裡猴硐灰暗的色調,一種說不出的寂寥美感。

走到岸邊,此時基隆河畔飄曳的芒花,更增添猴硐冬日蕭瑟的蒼茫。

1.JPG

從介壽橋往前看,下方的基隆河從中穿越而過,眺望著依山傍水的山城,古樸的運煤橋,正橫跨在眼前,後方的山脈是獅仔嘴奇岩,峰峰相連。

進入侯硐的社區聚落,道路兩旁的社區人煙稀少,靜謐安詳。

猴硐的淡蘭古道

沿大粗坑溪而走,產道盡頭左邊有指標往「金字碑古道」與「大粗坑古道」。

這裡是台灣採金史的發源地,左往大粗坑古道,右過淡蘭橋即金字碑古道入口。

金字碑古道亦是淡蘭古道其中較為著名的一段古道。

清代的淡蘭古道全程路線是這樣的:艋舺(萬華)-八堵-那那(暖暖)-獅球嶺-大雞籠社(基隆)-柑仔嶺(瑞芳)-三貂嶺-頂雙溪-槓仔寮(貢寮)-草嶺-大里簡(大里)-烏石港(頭城)-礁溪-噶瑪 蘭(宜蘭)。

同治6年冬(1867),臺灣鎮總兵劉明燈率兵北巡,從淡水廳走到宜蘭廳,在他走過的淡蘭古道上,刻石成癖的劉明燈先後留下了「金字碑」ˋ

「雄鎮蠻煙」摩碣以及「虎字碑」等三座珍貴墨寶,供後人瞻仰。

 

02.jpg

我們在金字碑古道入口合影,今天我們也是一行3人成群結隊出發。

雖然古道已無古早拓墾時期之蠻煙荒徑,已感受不出當年劉總兵所遇到「危嶺措足步徐徐」的險路了。宜蘭古諺云:「行過三貂嶺,不敢越頭想某子。」當時高山險阻、交通艱辛,沿途還有土匪盤據,一越過三貂嶺,性命安危未卜,或不知能否平安返家,因此不敢想念家中妻兒,行旅者忐忑不安的悽楚心情可想而知。

今日的步道已修築的安全好行。地圖上雖標示有「土匪洞」之地名,但土匪早成歷史名詞。不過成群結伴,總是有個好照應。

3.JPG

綠蔭成林,佈滿青苔的石階,有古道的氛圍。

4.JPG

我們一路緩上陡上的石階,這是今日較為辛苦的一段上坡路。從登山口一路走來,都在林蔭下行走,林相倒沒有太大的變化。一路順著石階上行,不到一小時即到達「金字碑」。

「金字碑」位於淡蘭古道的三貂嶺段,海拔約400公尺的山壁上,立於清同治6年(1867),有著140餘年的歷史,刻工細膩嚴整,和「雄鎮蠻煙碑」、「虎字碑」並被列入國家三級古蹟。

5.jpg

往前走約10分鐘抵古道最高點,此處位於牡丹山與三貂嶺山兩山之間的鞍部,有一涼亭名為「探幽亭」及古樸的土地公祠。

環保石碑

這裡還有座「奉憲示禁碑」,其年代較金字碑更為久遠,立於咸豐元年(1851)5月,淡水同知朱材哲出示勒石之「禁伐道樹碑」。這是一塊為人輕忽的古碑,卻被喻為台灣最早的環保碑文,深具歷史文獻價值。

碑文由於年代久遠,字跡斑駁難辨,但推究其碑文,它們代表了淡蘭來往必經之途,官道之修護管理、隘寮隘丁駐守、官府禁止砍伐樹木、具名入墾雙溪人士姓氏,在在說明了當時三貂嶺自道咸之際已有相當程度的開發。

此處展望極佳,可飽覽東北角之山海大觀。從探幽亭回望侯硐,可遠眺瑞芳與基隆地區,更遠處的澳漁港、基隆嶼等地,隱約可見。

DSCN7008.JPG

土地公廟旁是通往三貂嶺山、三貂大崙的稜線山路。探幽亭後是通往不厭亭的稜線山路。

我們在這裡小休,時間尚早,決定一探三貂嶺山。

通往三貂嶺山的稜線山路並不好行,攀繩時而陡上,此時約略可體會道光元年(1821)噶瑪蘭廳通判姚瑩所著的「台北道里記」曰:「...嶺路初開,窄徑懸磴甚險,肩輿不能行…」,就是形容三貂大嶺之危險難行。三貂嶺山頂位於大岩石之上,需攀上岩坡即登頂。展望不錯,可遠眺可遠眺燦光寮山

DSCN7011.JPG

回到奉憲示禁碑,續行步道不久即來到下往102縣道。金字碑古道之102縣道入口,設有古道解說牌,上面標示附近有「土匪洞」之地名,正是見證三貂嶺當時的兇險難測。

下往雙溪牡丹的步道就在公路對面,循著步道石階一路陡下。

DSCN7025.JPG

這段由102公路一路陡下通往牡丹的三貂慶雲宮,中間大部分在竹林穿梭,步行約30分鐘,又遇見一座古樸的小土地公祠。此時已進入牡丹村落。

DSCN7032.JPG

循著車道來到三貂慶雲宮,分靈自大里天公廟(慶雲宮)。

DSCN7051.JPG

續行,循車道下往政光一號橋。之後沿著牡丹溪經過牡丹國小,來到牡丹老街。

進了牡丹村,心裡想著「牡丹」這美麗的地名由來。回家查了資料,根據唐羽的雙溪鄉誌:武丹坑,清代庄名。嘉慶八年稱地武灣坑,嘉慶十二年,名武丹。其後,清將武隆阿總兵(嘉慶12年奉旨接任許松年擔任台灣區最高軍事首長)改名「牡丹」,為何改了武丹坑為牡丹坑,無補充說明,還有待查考。

DSCN7054.JPG

我們從早上九點30分從侯硐車站開始健行,由金字碑古道越過三貂嶺山後,於午後2點來到牡丹老街,隨即踏上懸念已久的舊三貂嶺隧道。

 

DSCN7063.JPG

三瓜子隧道、舊三貂嶺隧道

百年風華的三貂嶺隧道如今重現光明,牡丹入口有鋼筋圖騰的「時光暗線」之名呈現在大眾面前。

 

DSCN7069.JPG

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
舊三貂嶺隧道橫跨雙溪區與瑞芳區,原用途為宜蘭線鐵路隧道,啟用於西元1922年(日治大正11年),於民國73年因新三貂嶺隧道設有雙車道而封閉,塵封38年,今年重新開放!經新北市政府工務局整修為生態友善隧道,建造出全台第一條「鋼筋自行車道」

DSCN7071.JPG

舊三貂嶺隧道有2段,位於三貂嶺車站這邊為三瓜子隧道,全長約110公尺,隧道北口有當時第七任總督明石元二郎所題勒的「至誠動天地」墨寶。

三瓜子、三貂嶺隧道相距僅廿公尺,走完三瓜子隧道隨即進入舊三貂嶺隧道。
三貂嶺隧道長度達一千八百四十八公尺,南口位於牡丹車站這邊。

南口有首任文官總督田健治郎所題「萬方輻輳」。

DSCN7074.JPG

DSCN7078.JPG

由牡丹車站入口至三瓜子隧道出口處,全長約3公里,其中2公里都在昏暗的隧道內行走。

DSCN7096.JPG

由牡丹車站入口至三瓜子隧道出口處,全長約3公里,其中2公里都在昏暗的隧道內行走。

走在長長的隧道內,看見當時隧道的古老工法,上方為紅磚堆砌成半圓拱形隧道,下方石塊堆砌為牆,見證當年鐵道建築的艱辛。

DSCN7100.JPG

走出長長的黑暗隧道,終於看見天光,來到隧道北口,抬頭一看,如今山洞口看來雖不起眼,然而「至誠動天地」五個字卻是力量萬鈞,遙想當年日本人在山洞鑿通時,是多麼欣慰三貂嶺這座自古以來的天險終於被克服了。

DSCN7111.JPG

 「至誠動天地」 旁邊落款為:大正乙未… 台灣總督明石元二郎..

DSCN7119.JPG

走出這一座心儀已久的歷史隧道,今天的登山健行總算圓滿結束。

於是徒步進入三貂嶺聚落內,再沿著鐵軌進入三貂嶺車站,搭火車回台北。

DSCN7120.JPG

DSCN7122.JPG

 

 

arrow
arrow

    mat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