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03-7-26雙溪區灣潭古道

     淡水河系是北臺灣第一長河,主要供應北臺灣五縣市

七百萬人口的民生用水,可說是北臺灣的母親河。

淡水河系主要由大漢溪、新店溪、基隆河三大支流及三峽河

、景美溪等構成。其中最深遠的兩大支流,發源於雪山山脈

的大漢溪與新店溪於板橋江子翠附近匯流後,始稱淡水河,

前行至關渡與基隆河來會,河道加寬形成大河氣勢,流至淡

水區油車口附近注入臺灣海峽。

淡水河系溯源至其支流之一的新店溪,是由北勢溪與南勢溪

兩大源流匯流而成。其中北勢溪是貫穿東北角一條源遠流長

的山溪,其上游有兩道支流,發源於台北與宜蘭縣的分水嶺

,北支流源於三方向山(大溪山)的芉蓁坑,之後依序納入大

坪、香碓坑、後寮等溪,於雙溪壽山宮附近納入源於三份二

山的溪尾寮溪,之後始稱北勢溪,續往西流依序納入料角坑

、保成坑、怣子坑(戇子坑)、藤寮坑等溪。南支流則發源自

叢雲山的灣潭溪,之後西流納入三份二、打鐵坑等溪,至灣

潭再納入南勢坑溪,之後續往西北流,途經夢形最後於三水

潭處與北勢溪交會,並流入坪林、石碇兩區(今已闢為翡翠

水庫),成為新店溪的上游。北勢溪在新店的燕子湖附近

(雙溪口)與南勢溪會合,始成為新店溪。

▲在雙溪區北勢溪上,有一座美麗的橋~和平橋。

灣潭,位於新北市雙溪區泰平里境內,地名取自南勢坑溪和

彎潭溪交匯處,在此形成一道彎曲的水潭。

▲站在灣潭橋上,這裡就是雙溪區灣潭古道入口,可以很清

楚地看到南勢坑溪匯入灣潭溪。

三水潭位於坪林、雙溪兩鄉交會之處。北勢溪與其支流灣潭

溪在此交會,故又稱「雙溪口」。

雙溪口是「笨箕湖古道」(北勢溪古道)與灣潭古道的交會處。

翡翠水庫源頭北勢溪流域其行政區域位於新北市雙溪區南部

的泰平里,是雙溪區 12 個行政里中的一個。海拔高度約四、

五百公尺之間,面積50.5平方公里,面積占雙溪區三分之一

強,相當於8個永和區的大小,為雙溪最大里。

泰平里,里名為光復後新命之吉祥語地名,係以「大坪」、

「大平」一名雅化而來。前清時期稱為「大坪」,日人稱為「大平」

,係由於地形平坦而得名。清道光四年(1824),據說有蘭營

守府武略騎尉黃廷泰千總夜夢此地有平原一片,即往尋求,

行至其處,果然有平原,於是插豎大旗,招佃墾耕大坪,

當時即稱「黃總大坪」。

今天開車沿著雙泰產業道路循著苕谷坑山蜿蜒而上,越過

大樟嶺,過芊蓁坑後不久後,迴異於之前秀麗山景,眼前

豁然開朗,一片綠野平疇映入眼簾,雖然大半田地都已廢

耕,仍可想像當年阡陌水田的迤邐風光,此地即為「大坪」。

路旁右側有一座廟名奇特的「總爺祠」,廟匾為「蘭營守

府官」,祀奉清代噶瑪蘭營的頭圍千總黃廷泰,即是最

早開闢泰平地區的人。

泰平里境壤北勢溪流域,上流流域坡度平緩,主要河流有

北勢溪與灣潭溪。兩岸到處可見寬廣的河灘和草原,芉蓁

坑、大坪(泰平)、溪尾寮、後寮、料角坑(鹿角坑)、保成坑

、灣潭等地,舊時代均分佈廣大之水田、梯田與茶園等,

更高海拔的山區,則為森林保護區。在這片遼闊的山區裡

錯落不少小村小墟,其中村人聯絡小徑與泥土道路不計其

數,這些聯絡小徑往昔是淡蘭古道的支線之一,今天則變

成了登山客尋幽探訪的秘境了,其中以虎豹潭古道、灣潭

古道、北勢溪古道最為有名。

   北勢溪流域的上游平坦寬闊,先民才能傍溪而居,過著

   如世外桃源的生活。

北勢溪古道群位於翡翠水庫水源保護特定區,禁止開墾,

至今還保留原始純樸的風貌,可說是新北市最偏遠的地方

之一。早期公路未通的時代,至少要三天兩夜來溯登北勢

溪古道群,現在開車漫遊,一天內就可走遍北勢溪的古道

群。只不過山中產業道路狹窄,忽而陡上、忽而陡下,開

車要有左迂右迴的能耐,車內乘客則需不怕暈車。

近幾年,深深地被雙溪的大河風光所吸引,曾獨自一人偊偊

獨行於北勢溪畔。亦曾數次開車載著老婆與小孩,不辭舟車

勞頓而被老婆數落好幾次,前往張家莊、灣潭、料角坑等地

,一覽北勢溪大河風光。

灣潭古道位於台北縣坪林鄉漁光村與雙溪鄉泰平村之間,為

兩地往來的一條古道,因路線沿著北勢溪支流「灣潭溪」而行

,故稱為「灣潭古道」。

「灣潭古道」,是一處可以感受北勢溪最瑰麗的溪流景觀的

古道,延溪行的古道,連綿約4公里長,深潭不斷、溪水緩

慢奔流,兩岸森林蔥蘢蓊鬱,和著潺潺的水聲,顯現大河暢

流不息的生命力。

這條古道位置偏遠,有2個入口,其一是由接近坪林與雙溪

的交界處黑龍潭的地方,再進去有一個地方名曰「張家莊」

,古道另外一個入口是雙溪區的烏山村灣潭,這兩個入口,

都只有一條產業道路可以進出,那裏應該是整個新北市地

區最偏遠的地方吧?

無論自坪林或雙溪出發,路途甚遠,若自坪林出發至古道

入口張家莊,路程約20公里,車程最少要70分鐘。若從

雙溪市區要上泰平、烏山村灣潭古道入口,路途亦遠,也

須70分鐘以上。

灣潭古道我們走過兩次,第一次由坪林走北42公路(坪雙

公路),經漁光、闊瀨、黑龍潭到中心崙張家莊進入。第二

次改由雙溪區泰平里烏山村灣潭進入。

這兩個北勢溪秘境,不是你我所熟悉的陽明山、烏來或是

山城金瓜石、九份或平溪等山城。隨著交通與網路發達後,

這裡早已被人遠遠遺忘,遺世獨立,宛如陶淵明筆下的桃花

源與世隔絕,在這裡連手機訊號都沒有!不知有HTC與

華碩,遑論蘋果、三星了。

今年夏天某一個週末,我們再度重遊北勢溪古道群。那天原

本計畫:由烏山古道啟程,連走灣潭古道與北勢溪古道。

首先將小摺放在料角坑17號(北勢溪古道起點),然後開車至

青山雲霄精舍由烏山古道啟程,連走灣潭古道與北勢溪古道

,之後,再騎著小摺回到青山雲霄精舍取車。但是那天出發

太晚,來到料角坑時,已接近中午12點了,只好退而求其

次,改走灣潭古道與北勢溪古道。)

   「雙泰公路」公路的起點,對面即是雙溪區周家古宅,

   此處也是平林溪與牡丹溪匯流處,雙溪地名即由此而來。

我們這次由從台北出發,由62快速道路來到台2線濱海公

路後,由貢寮進入雙溪,再走雙泰產業道路,過泰平國小、

壽山宮,遇雙泰二號橋(雙泰道路13.4K),過橋後右轉,走

往料角坑產業道路,約兩公里,過一水泥孔橋後,道路S

型陡坡而上,至料角坑17號民宅。

北勢溪古道入口就在料角坑17號民宅附近的岔路,走往

溪谷的方向。此時先不忙走北勢溪古道,而是將車上兩台

小摺取出,放在民宅雞寮旁。原路退回「雙泰公路」。

「雙泰公路」過了壽山宮後乃沿著北勢溪之北支流「溪尾

寮溪」而建。北勢溪之北支流,在虎豹潭附近又分出兩支流,

北邊的一條名為泰平溪,源於三方向山,內有虎豹潭古道、

樓仔厝古道等登山小徑通過。南邊的一支流叫溪尾寮溪,

源頭在烏山尖附近。雙泰公路越過烏山分水嶺後,來到約

17.5K處地名為「三分二」後,道路分出兩線,向西通到灣

潭,向東則越過縣界,進入宜蘭縣的大溪流域,路線改編為

宜1線,下山接到台2線公路海邊的大溪站。

   我們由壽山宮一路開過來,路上很少見到車子,但是看見

 一隊騎單車的車友們,正在奮力地邁向烏山尖的分水嶺。

   看他們騎得頗為吃力,我不禁擔心回程騎著小摺通過這

   段陡坡時的窘狀。

到烏山分水嶺附近時,但見一間建築雄偉的廟宇倚在巍峨

的烏山尖山下,一座古色古香的山門上寫著「青山雲霄精舍」

,兩旁繫著五彩繽紛的風鈴,在藍天下與背後的烏山形成強

烈的色差,我停下一會兒就匆匆離去,時間已過中午,我們

還要趕到下一個灣潭福德祠,灣潭古道入口去休息並吃午餐。

▲「青山雲霄精舍」

由「雙泰公路」17.5k處,右下轉入到灣潭福德祠的產道約

五公里左右,進入產道不久,即見路口有一座古樸的石砌

土地公廟。

若說行走雙溪古道有什麼特色,那就是古橋多、瀑布多、

石板土地公祠多。走在荒煙的古道上,乍見土地公祠,讓

人有著一股特殊的情懷,彷彿回到先民拓墾時代的小棧道

上,因此總不免要停下腳步雙手合十膜拜一番,謝謝土地

公的庇佑和陪伴,保佑山旅順利。

▲石龜橋福德祠

這座古樸的福德祠,祠為石造,質極古老,創建年代不詳,

祀福德正神神牌、香爐,兩旁對聯曰:「福為仁者壽、

德正境皆春」。

過了石龜橋,我們於12點30分抵今天此行灣潭古道入口,

灣潭福德廟。

泰平里灣潭,位於灣潭溪畔,清末稱為灣潭庄,人口一百多

餘人,大都以種茶、植大菁,兼耕山田為生。日明治36年

(1903)泰平傳奇人物曹(南)田,曾在現今「灣潭分校」舊地,

即灣潭福德廟左側民宅,設立烏山製藍所,遺址猶在,或

稱為「曹田公館」。

這兒曾有一處「泰平國小灣潭分班」,民國43年設立在烏山

19號田壟上,附近有烏山、三分二、坪溪、網形諸庄分布。

到了民國47年春天為止,「泰平國小灣潭分班」遷至灣潭

福德廟旁。民國八十年代,送走了最後一名畢業生後,再也

沒有新生入學,至此廢班,併入泰平本校。

烏山19號~「泰平國小灣潭分班」

▲灣潭福德廟

灣潭福德廟原本為石造祠宇,地處灣潭溪南畔,創建於日

明治三十八年(1905年),為灣潭庄一帶保護神,民國八十三

年,遇山崩。民國八十四年村民集資,移建於此。村民仍取

舊名為「灣潭福德廟」。楣題「福境照明德」兩旁對聯曰

:「福德沾民千古在、正神護國萬年興」。

我們在灣潭福德宮休息午餐後,午後一點,正式出發,預計

下午5點左右健行至料角坑17號,北勢溪古道出口取車。

灣潭古道由灣潭福德廟至三水潭(雙溪口福德祠)全長約有五公

里左右,單程需一個多小時,路徑平緩明確,是親子型步道,

老少皆宜。

走過灣潭二號橋後,即是灣潭古道入口,隨後就是非常寬敞的

保線路,沿灣潭溪前行。

時值溽暑盛夏,儘管外頭有毒辣陽光,但是一踏入灣潭古道,

宛如置身於清涼之地。走在滿眼蔥蘢蓊鬱的步道,頓時暑氣

全消。

 

沿途走在林壑幽美的溪岸之上,路徑清晰,少有起伏,走

來甚為舒適。可在輕快腳步中同時觀賞北勢溪谷優美的景

色,青山倒影,幽潭處處。

踩著輕快的步伐,不時有山澗流水凉風徐來,同時欣賞灣

潭溪谷麗迷人的水色山光

古道到處可見高挺的樹幹上簇生著偌大的鳥巢蕨--山蘇花。

沿溪行的古道由於水氣充沛長年濕潤,很適合生性強健的

山蘇生長。常見一棵闊葉木被山蘇密密盤據了不下十數叢

,極富原始自然之美。

山蘇花別名:鳥巢蕨、鳥蕨羊齒。野生的山蘇花常坐落在

樹枝上,像是鳥巢一般。

古道途中有不少岔路,有指標往竹子山、或其他山徑,那是

屬於健腳路線,不在今天親子路線。今日連走兩條古道逾10

公里,加上回程之單車路線,或許距離略嫌長一點,但基本

上是難易適中。

步道沿溪而行,蜿蜒的溪流清澈綺麗,空氣中散發深邃靜謐

的氛圍。

扺小瀑布,踏石而過。

途中有數道支流匯入灣潭溪,天然的落差形成小瀑布,揚起

的水霧清新沁涼,清澈的水流緩緩滑入深潭,走在古道上,

在途中山澗小渠歇個腳,掬一把冷冽山泉水沖臉,心情也

飛揚起來。

途中灣潭溪右岸岩壁有兩道瀑布,涓涓細水,有其小家碧

玉的情韻。

一路上欣賞灣潭溪溪水水光瀲灩,灘音淙淙、蟬鳴協奏似

天籟般的交響樂,這裡真是個夏日消暑的聖地。

我在夢潭夢見釣到大魚

終於來到夢潭了,去年夏天來過一次,戀戀不忘,今夏再度

重遊,依然夢幻。濯足清溪,一潭清水,看著銀花般的苦花

魚自由自在的游來游去,愜意至極。

「 夢潭」 位於昔稱「網形庄」附近,因「網」和「夢」台語

發音相同,故稱為「夢潭」。

如夢似幻的夢潭,潭面相當清澈。

夢潭上方是荒蕪的田地,昔日這裡曾是一片綠色梯田,如今這

片山坡又交還給大自然經營了,各種小樹、藤蔓、灌木、禾草

等紛紛在這裡成家立業,芒草高過人,已無當年梯田風光了。

梯田邊緣發現礦務課基石,第六百一十三號。

古樸的石階

夢潭下一站即是「張家莊」。它是灣潭古道由坪林區進入的

起點,也是一個夏天避暑的露營勝地。時值盛夏,我們看見

溪谷停了不少露營車,人聲鼎沸,宛如菜市場般熱鬧。

穿過張家莊,走過樹蔭遮天的山徑,約莫10分鐘就來到三水

潭,雙溪口土地公位於潭側,古樸石砌的舊祠和剪黏泥作的

新廟相映成趣。

舊廟建於乙丑年,大正十四年(1925年),歷史已超過九十年。

楣題「福德宮」兩旁對聯曰:「福鎮雙溪在、神忠正又存」。

新廟建於民國 86 年(1997),仍取舊名為「雙溪口福德宮」。

兩旁對聯曰:「福蔭黎民工商均發展 德庇萬物繁榮全閩台」。

三水潭(雙溪口)也是北勢溪谷的清涼避暑勝地,但見三水潭

潭清水碧,北勢溪激流穿石,送上沁涼的水花與冷氣,有人

濯足清溪,有人身泡溪水,山谷中炊煙裊裊,寂靜的北勢溪

谷竟藏著滿山人氣。

我們在此休憩片刻,因為還有北勢溪古道行程,不便久留,

走過橫越溪谷的水泥多孔橋後,往料角坑而去。

arrow
arrow

    mat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