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市文昌祠,賴氏節孝坊,貓貍山公園古蹟漫遊

2008/04/03 21:02

 

 

 

 

        329趁南下返鄉掃墓之際,順道造訪苗栗市三級古蹟與周邊景點。
        苗栗古蹟的分佈,大致而言,仍以首善之區的苗栗市最多,義塚,忠烈祠,羅福星及丘滄海紀念碑,文昌祠,賴氏節孝坊等,先賢忠孝節義的遺風,令人緬懷。

 

 

 

 有照牆的苗栗市文昌祠】苗栗市綠苗里中正路756文昌祠

 

 

        苗栗市文昌祠緊鄰南苗傳統市場,曾經是書院、縣衙臨時辦公室、文人詩社。1985 年(民國 74 年)內政部公告指定為三級古蹟,目前是苗栗縣莘莘學子祈求金榜題名的信仰中心。
  西元 1882 年(清光緒 8 年),苗栗地方耆紳例貢生林際春等人,倡議捐建文昌祠,延請地理師王東海,選定苗栗市綠苗里現址,依「戍山辰向」方位起建。1885 年(光緒 11 年)文昌祠完工,林際春自新竹背負文昌帝君泥塑神像入祠安座,左次間配祀倉頡聖人、右次間配祀韓文公。
文昌祠是一座三開間兩進兩廊合院式祠宇,坐西北、朝東南,從外到內,分別是有照壁(牆)、左右山門、前埕、前殿、中庭、牆廊、拜殿、正殿。

 

有照牆是苗栗市文昌祠的一大特色。照牆區隔文昌祠與外界,透過兩座山門進出,照牆有區隔外界干擾、避免住家沖煞功能,照壁墀頭還有琴、棋、書、畫等泥塑裝飾,主要功能還包括擋住外界視線,讓人無法一眼望盡建築內部,也有光線返照,使正面明亮的作用。

苗栗市文昌祠山川門的建築形式與今年在西螺振文書院、鹿港文開書院所見的燕尾脊式建築大同小異。正上方有似太陽火炬,是鎮災、避邪之物 。屋頂採用明間較高的硬山式三脊燕尾脊,屋脊有雙龍搶珠脊飾,為柔美平滑的屋脊曲線多了一層變化。

 

 

  前殿門神彩繪,不是大家熟悉的秦淑寶、尉遲恭或是啍哈二將等武將,中門是「天聾」「地啞」,左次間是「加冠晉爵」,右次間「勤讀」「詩書」,凸顯文昌祠文廟的特殊風格。

 

台灣祠宇用天聾、地啞門神的不多,相傳文昌帝君掌司考試、命運,也是佐助讀書之神,因此隨身侍從得知機密應裝聾作啞;另有一說是文昌帝君喻示信徒為人處事應謙沖為懷,要做到口不出惡言,不造口業;耳不進亂言,遠離是非。讀書人自古來被視為士農工商之首,容易目空一切,常自許清高,非議事時,品人長短,常惹殺身之禍。

 

文昌祠前殿外檐裝修多由砂岩雕成,正面開三門。中門門柱一對抱鼓石,用俗稱「泉州白」的花崗岩雕刻而成,比例勻稱、線條流暢,是難得傑作。這對上圓、兩面螺旋狀、中窄梯狀、方形基座的抱鼓石,堪稱是台灣現存最大的抱鼓石。

抱鼓石特別碩大,比兒子還高,是其他廟宇所罕見。

 

 

        文昌祠的石雕頗有看頭。中門兩側壁堵,分別用淺浮雕、高浮雕、透雕手法呈現,頂堵、腰堵、櫃台腳的素淺浮雕,展現傳統建築的特殊質感。

 

 身堵透雕圓形的「螭虎盤團圍爐窗」,窗邊四角浮雕蝙蝠,意寓「天官賜福」。

裙堵則是一對剔地起突的麒麟圖石雕,狀似向外奔跑,卻又回頭顧盼,生動有趣。

 文昌祠的石雕頗有看頭,古樸且精緻。

 

  一般文昌祠與書院,樑柱大都沒有雕龍畫鳳,除前殿門柱、檐柱刻有對聯外,祠內樑柱均未書寫對聯,主要是「孔聖人面前不敢賣弄文章」之意。如同一般武聖廟的建築,大門上不畫門神,原因是關聖帝君本身就是武藝高超的人,所以不須門神來保護。主要是「關公面前不敢耍大刀」之意。

 

正殿採用敞廳,正面不安隔扇,空間感覺寬敞。

苗栗市文昌祠中間是「至聖孔子神位」,左書「文昌帝君」,右書「蒼頡聖人」,與魁星爺神像一併供學子朝夕膜拜。

母子向文昌帝君祈求福慧增長

通樑下方的「鰲龍」木雕,為文昌祠所特有的雕飾,有「獨占鰲頭」之意。

左次間配祀倉頡聖人。倉頡為黃帝史官,因造字而使百工以敘,萬品以明,人們尊為制字先師,並為讀書人所供奉。

右次間配祀韓文公。客家地區文昌祠配祀韓文公(韓愈),因為韓愈曾派任潮州刺史;閩南地區的文昌祠則配祀朱熹,因為朱熹曾在閩南講學,不同地緣、族群,祭祀對象也各有不同。韓愈曾任潮州刺史,為民驅鱷除害,禱祝豐收,設置鄉校,教化禮樂,而受人景仰愛戴,後被奉為潮州人的守護神,因此客籍移民的廟宇多有供奉。可見苗栗文昌祠祀一則以興文教,一則以保客籍移民,意義頗大。

1927 年(民國 16 年)補鑄古鐘,吊在中埕左廂廊,鐘上有「文昌宮」、「英才書院」、「丁卯年」等字樣。

(資料來源:劉榮春等編著,苗栗縣文化資產資料手冊,苗栗市:苗栗縣文化局,民94。)

 

 

       參觀苗栗市文昌祠後,順便逛逛附近古老的傳統市場。在文昌祠對面巷子口裡有一間「榕樹伯公廟」,頗有古意,順便參訪。廟右壁上石碑有建廟沿革說明,細看之下此廟建於道光年間,年代久遠,保存至今相當難得。

 

「南苗四大伯公」-「榕樹伯公」

「榕樹伯公」建於道光十四年(1835年),,年代久遠,保存至今相當難得。

 

 

       中午我們就在市場旁邊一家小吃店吃麵,因苗栗人生地不熟,懶得看地圖,於是向老闆娘詢問貓貍山公園位置,由於由此地到貓貍山公園道路有點複雜,比手劃腳一番,還是不得其門而入。時近下午兩點,剛好打烊,於是老闆娘先叫老闆收攤,自己騎機車親自帶我們到公園入口處。真感謝這位古道熱腸的老闆娘,讓我們節省了不少寶貴時間,也讓我們感受一股濃濃的客家人情味。

 

 

【貓狸山公園】

 

 

「苗栗」舊名「貓貍」,1737年漢人開始在苗栗開墾,當時墾民以客家人居多,不過大規模且有計畫屯墾,則是在鄭成功時代,漢人到達前,苗栗平地主要是平埔族道卡沙族族貓裡社〈一稱麻裡社〉的世居地,「貓貍PALI」是道卡沙族語音譯而來,原意是指「平原」,光緒13年(西元1888年),清廷收回並改制設縣,更名為音近的「苗栗」。

 

 

光緒二十一年(西元1895年),日軍犯台時,近衛師團長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率軍由竹塹(新竹)入苗,曾登臨此山,因而日人將之改稱「將軍山」,並興建神社及紀念碑,神社座向東北,含有遙望日本帝國都城東京王宮之意。只可惜神社在台灣光復後,已被拆除,改建忠烈祠。 台灣光復後因為紀念抗日烈士羅福星,曾旅居於苗栗田寮庄(今福星里),而改名為「福星山」。 民國86年間因地方意識抬頭,幾經地方仕紳討論後恢復其原有之名「貓貍山」,並於公園入口處勒石鐫刻「貓貍山緣由」加以闡明。

 

       現今的貓貍山公園為一屬天然林及佐以花卉景觀的公園,園內古木參天,遍植花木,綠雅幽靜,碑坊林立,重要景點有忠烈祠、「天旌節孝」賴氏貞節牌坊、陣亡將士紀念塔、丘滄海紀念碑,並設有露營烤肉區、老人文康中心、自行車休閒服務中心等。園內步道四通,登臨其上,環俯市區,東望加裡山,而後龍溪盡入眼底,可說是苗栗市民賞玩最佳去處。

邱滄海(丘逢甲)先生紀念碑(注一)

 

 

抗日志士羅福星石像(注二)

 

日據時期的神社,光復後改為忠烈祠。目前仍保有昔日神社參道,就是昔日上將軍山到日本人建的苗栗神社的步道。

 

日據時期的神社,光復後改為忠烈祠

 

      「淨覺院」位於貓貍山麓,南與忠烈祠相鄰,現今為苗栗著名的佛剎之一,該寺為大湖鄉法雲寺之支脈,脈承曹洞。

 

 

     「淨覺院」寺左原是日本神社,現已改建為「忠烈祠」,祠前的「苗栗縣忠烈祠管理所」是唯一未拆遷的日本式建築。充滿濃烈的日本古風,可讓人緬懷日本神社遺跡。

 

 

 

 

【貓狸山公園的老榕樹】

 

貓狸山公園的老榕樹枝幹如一條巨龍蜿蜒盤旋,林木參天,是附近居民納涼話家常、小孩攀爬的好場地。

貓狸山公園的老榕樹身有繫上紅綾,在當地頗受尊敬



百年老榕樹---枝幹如一條巨龍蜿蜒盤旋,是附近居民納涼話家常、小孩攀爬的好場地。

 

 

【賴氏節孝坊】
  賴氏節孝坊表旌主角賴四娘,生於 1806 年(清嘉慶 11 年),卒於 1888 年(清光緒 14 年),享年 83 歲。
  賴四娘幼年指腹給竹縣舉人劉獻廷長子劉金錫為妻,14 歲丈夫去逝,矢志守寡、守節盡孝。劉金錫的弟弟舉人劉金壁,感佩賴氏孝節,將長子過繼給賴氏為嗣,延續兄長香火,賴氏撫育猶如親。

  地方呈報清廷旌表賴氏節孝,光緒九年(1883 年)頒准立坊,賴氏 78 歲,臺北府知府陳星聚在賴氏節孝坊中柱所題楹聯「十四齡節義守閨門,無慚一家忠義;七八載孝名傳史冊,增色兩代功名」。

 

  
       座落於苗栗市大同里貓貍山上,於民國74年(1985年)公告指定為臺閩地區第三級古蹟。

 

 

賴氏天旌節孝坊和石碑文(石碑文中「兩代功名」指的是賴氏的公公劉獻廷( 1834 年,清道光 14 年)、小叔劉金壁(1839 年,清道光 19 年)先後中舉人,地方敬稱「雙舉人」。)


節孝坊雕飾精美,於大額坊採「剔地起突」的彫刻法。其餘部份多用淺雕,雕工細緻。

光緒九年(1883年),賴氏時年七十八,榮獲節孝旌表,並准建坊於今苗栗市區西南之文昌祠右側。昭和10年(1935)大地震後,因道路拓寬,牌坊遂遷移至今天雲街天雲廟西側。民國68年(1979),又因天雲廟改建,再遷至貓貍山現公園現址。

 

       賴氏節孝坊附近另有兩座天旌節孝碑,分別為徐友妹天旌節孝碑與楊氏節孝碑,為日據時期所立。碑額雕刻雙龍拱菊花與聖旨的紋飾,充分顯是日本獨有特色。

旌表楊氏節孝諭文:

 

依據陳培桂「淡水廳志」卷十「列女」記載:「楊氏,內麻莊桂華女、貓裏黃天賢妻,年二十四夫殁;數日,以死殉之。同治九年事。」又,沈茂陰「苗栗縣志」據此引錄。本件碑記係日據昭和二年(西元一九二七年)黃天賢侄孫抄錄清同治七年(西元一八六八年)旌表楊氏的諭文,勒碑紀念。今碑存立貓貍山公園賴氏節孝坊旁。

 

徐友妹天旌節孝碑:

 

日據明治三十七年(1904)日本政府褒揚苗栗地方徐友妹節孝,敘述其節孝事蹟,並讚揚其志操美德。碑文以日文銘刻,並附譯文;碑額雕刻雙龍拱菊花與聖旨的紋飾,尤顯日本天皇所賜的尊榮。今碑存立貓貍山公園賴氏節孝坊旁。

 

 

【功維敘隧道步道】

 

 

從貓貍山公園「順平亭」涼亭旁步道出發,經過公廁不遠,左邊有一條卵石鋪階坡道,往下走過兩百零五階,穿過樹林、竹林、檳榔林,即可看到山線鐵路圍牆,沿著圍牆往南走,即可進入隧道口。
隧道全長四百六十公尺,出南口續行一百公尺往西行,穿過小橋、過農田及大約兩公里長的竹林,即可接上三湖道,折回貓貍山公園出發點,繞一圈大約一個小時。

 

功維敘隧道鵝卵石步道

隧道口利用隧道滲水營造了水生池,有風車草、水芙蓉、莕菜、水蘊草、野慈菇....等水生植物

舊山線鐵路中的功維敘隧道,已有百年歷史,隨著舊山線停駛,這個隧道已被遺忘。苗栗市公所為了讓更多人了解隧道的歷史,清理隧道,開放讓民眾親身體驗。隧道至2008年時已有106年歷史。日據時代明治35年( 1902 )六月二十五日開工興建,隔年三月卅一日完成,花了不到一年的時間。為了興建隧道日本人曾雇用大批工人在西山地區燒紅磚,作為隧道的主要建材。所以隧道擁有宏偉的歐式城堡磚砌景觀,更特別的是北口,保留了日本總督兒玉源太郎,為了紀念興建隧道的有功人員題字「功維敘隧道」。這是日本人在台興建鐵路隧道中,少數沒有被水泥覆蓋的一座。這座隧道建築型式、工法、紅磚材料皆是上乘材料,是鐵道迷眼中的寶貝。

母子與百年隧道合照,功維敘隧道的堅固磚牆結構,可是通過關刀山和921大地震的考驗。

隧道路面上鋪平整的細沙石,行走其間柔軟舒適,上有懸吊暈黃的照明燈,兩側留有避車洞,是早期農民利用隧道把蔬菜從山裡運到市區販賣,遇到火車來時躲避的地方。兒子正邁向隧道出口處的桃花歩道。

通過幽暗的隧道,來到出口處的桃花歩道,頗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驚喜。


隧道全長四百六十公尺,出南口續行一百公尺往西行,穿過小橋、過農田及大約兩公里長的竹林,即可接上三湖道,折回貓貍山公園出發點,繞一圈大約一個小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t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