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宜蘭員山鄉」宜蘭神社故址,員山公園忠烈祠

2008/04/18 19:17

 

  今日蘭陽新月遊蹤,由宜蘭舊城宜蘭廳署辦公廳舍,出城外來到舊稱擺厘的「進士里」,在「擺厘陳氏鑑湖堂」欣賞著名的落羽松後,隨即來到陳氏落羽松之發源地,員山公園忠烈祠,宜蘭神社故址。
陳氏鑑湖堂落羽松園,以植栽落羽松最為著名,「松園」即由其而得名。園區的落羽松,樹齡已達60年之久。民國34年,陳蒼溟在員山公園忠烈祠,宜蘭神社故址旁,發現31棵被丟棄的幼苗,於是將如火柴般的小樹帶回家中栽種,第一代存活了19棵,後來繼續繁衍於其他地方。

 

 

 

       清朝嘉慶時期台灣知府與噶瑪蘭通判楊廷理所題之登員山:
  「莫訝員山小,龜山許並肩,千尋壓海浪,一撮鎖溪煙;
   蟠際真隨地,安排本任天,披荊紓倦眼,吟望好平田。」

此五言詩句為員山下了一個最好的註解。

 

       員山鄉位於蘭陽平原西部,員山鄉名的由來即因鄉轄區域內有一座圓形小山丘,山丘海拔為43公尺左右,遠處眺望有如一個圓頂,故稱之員山。 

 

 

       員山公園是員山最具代表性之地方,也是歌仔戲歷史文化的傳承所在,周圍涵蓋忠烈祠、溫泉戲水、環山步道等區域。公園的規劃著重在反映歷史足跡,沿著步道配置了入口廣場、拱橋、水池等紀念性的空間設置。園內草木扶疏外,幅員遼闊,小橋流水在蒼鬱的樹木陪襯下,如同一幀名家的畫作。

 

 

 

從宜蘭神社到員山忠烈祠

 

 

        日治初期,宜蘭廳長西鄉菊次郎為宣示領土、穩定局勢、安定民心,於明治三十八年(一九0五),先在宜蘭公園興建宜蘭神社,舊宜蘭神社約位於宜蘭公園中央,包括鳥居、拜殿、本殿,均為木造,奉祀天照皇大神等,供來台日人參拜。後因神社腐朽,繼任廳長小松吉久乃結合地方人士,將神社遷建於外員山現址,並擴大規模。其構築有四大部份:參拜道、拜殿、本殿、外苑林等。從參拜道起,兩旁林木蒼鬱,石燈石柱羅列,從遠到近,由低至高,漸次拾級,仰望而上登至本殿,營造出莊嚴神秘,仰之彌高的優越、神聖氣氛。 從宜蘭縣史館保存的舊照裡可以看到,當時的員山忠烈祠,漸漸成為宜蘭人民出征、結婚喜慶拍照留念的場所。日本以神道教化,在潛移默化中,台灣人民漸漸地被「皇民化」。無疑地,神社正是日本統治台灣,推動皇民化運動的重要推手。
       
       民國86年闢建員山公園。公園規劃著重在反映員山當地的特色,公設置「露天劇場」,露天劇場的表演活動中,最見特色的當屬「卷歌仔戲」的表演。員山鄉是台灣歌仔戲的發源地,而「卷歌仔戲」是當時宜蘭民間盛行的表演方式,全劇以鼓樂為主軸,整個演出充滿生命力,也為員山公園帶來濃厚的人文藝術氣息。

 

 


在忠烈祠石碑下方有宜蘭縣史館提供的員山神社懷舊照片


員山忠烈祠前的傾倒的石燈、方碑、銅馬

由昔日宜蘭神社舊照片,其構築有四大部份:參拜道、拜殿、本殿、外苑林等。從參拜道起,兩旁林木蒼鬱,石燈石柱羅列,從遠到近,由低至高,漸次拾級,仰望而上登至本殿。

早期神社不鼓勵台灣人參拜,之後為了改造台灣人成日本人,才大量建造神社,所以才開始強迫台灣人參拜,作為效忠的模式。 日本神社好幾個等級,宜蘭最大是縣社,由下到上共有128個台階,神社前面有一個參拜道,由下往上走,越走越卑微,越感神社莊嚴。日本時代人們只能在神社下面參拜,神社充滿了神秘感,日本戰敗後,幾位年輕人偷跑進神社,才發現裡面什麼也沒有,幾乎是空的。

       鄉公所在忠烈祠石碑座下安置傾倒斷裂的石燈籠、石獅、石碑、神馬等神社殘蹟,供人弔古懷今,頗具歷史的反思與文化的傳承內涵。

戰後,神址被拆毀,改建為忠烈祠。日治時期所興建的神社在戰後大都已被破壞殆盡,留下的部分是一些遺跡,僅藉由老照片回憶當年神社的面貌。

站在忠烈祠下方,石階入口有兩尊青銅製的神社狛犬,一公一母豎立在參拜道石階兩旁,非常特殊。

 

        在參拜道石階右邊立有神社銅馬座,銅馬側腹上有日本台灣總督府的徽章(有兩個三角形就是代表「台」灣總督府,採用十二菊構成(十二個花瓣),鐵菊花是屬於日本皇室用的徽紋)。原銅馬被收藏於員山鄉公所內,因宜蘭市文昌廟缺一隻神馬,所以將原神社的銅馬拿走。目前忠烈祠的神馬為雕刻家林正仁依原馬翻模重鑄,安座在神社原址旁,差可略窺昔日風貌。

在銅馬右邊有兩部戰車,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所遺留的「霞飛式」戰車。此兩部戰車由蘭陽師部隊所贈送的T-33裝甲車,目前留置於公園一角,兒子似乎對此戰車最感興趣。

忠烈祠由下到上共有128個台階,神社前面有一個參拜道,由下往上走,至參拜道一半階梯時原有神社鳥居改為忠烈祠牌樓,往上就是目前的忠烈祠。由山腳下沿石階而上,可鳥瞰員山鄉部份地區,視野廣闊。

 員山公園內的忠烈祠原本是日據時代的「宜蘭神社」遺址,面積不大,差不多約12坪左右,和台灣各地的忠烈祠相比可說是小巧許多,卻不減其精神象徵意義。目前奉祀的有蔣渭水先生等抗日烈士、金門八二三砲戰犧牲的吉星文、趙家驤等二位陸軍上將、章傑空軍中將及本縣籍陣亡之戰士等。

除了忠烈祠本身可進入瞻仰外,在祠堂旁還有一個小階梯可通往自來水公司的集水加壓站。

平台上還有清噶瑪蘭通判楊廷理所題之登員山五言詩句,為登高望遠之悠情下了一個最佳的註解。據說早期天氣晴朗時,由神社可遙望龜山島,在地理上是很重要的指標。

由山頂觀景平台可以飽覽蘭陽平原的現代農村景象,遠近山巒也清晰可見。

蘭陽平原的現代農村景象

一般遊客登山大都由舊神社參拜道拾級而上,下山時由環山步道漫行而下,環山步道兩旁林木蒼鬱,其中有兩株大樹,樹形高聳,器宇非凡,可列珍貴老樹之林。兩株大樹,一株在步道旁,另一株藏身在母神社狛犬左邊樹林裡,但看其巨大壯碩,枝葉非常茂盛,綠蔭蔽天,應可列入老樹之林。

兩株大樹,一株在步道旁


另一株藏身在母神社狛犬左邊樹林裡,但看其巨大壯碩,枝葉非常茂盛,綠蔭蔽天,應可列入老樹之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t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