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十一分山,沖庫山,北河國小遺址,北河茄冬老樹,獅潭老街漫遊

2008/05/26 20:21


      十一分山海拔751公尺,屬八卦力山脈 ,上面有一顆三等三角點,它位於苗栗縣獅潭鄉東南角落,與八角崠山( 751公尺)隔獅潭縱谷相望。八卦力山脈為加裡山塊西側延伸的山脈,隔汶水溪與馬拉邦山山脈相對,由南到北有十一分山、八卦力山、仙山、神桌山、象山,至中港溪止,全長約20公里。山界著名的神仙、神象大縱走即是沿著八卦力山脈主要稜線而行。神象大縱走,對個人而言是體力、膽識、毅力等一大挑戰,神遊其中可也,不宜獨行也。但是八卦力山脈南北諸峰分別造訪,倒是可行也,今天就由八卦力山脈最南峰十一分山開始造訪,以後有機會再逐一安排八卦力山、仙山、神桌山、象山等山之行。

十一分山【3-5011 H:751M】標高751公尺  

       離開出磺坑城煌宮後,續接七十二號快速道路,往大湖方向續行,來到七十二號快速道路終點,左轉接台3線北上(大湖→獅潭)約於125.2 K處,在「桂竹林大橋」前右邊有一指標寫著農苗獅31線循十一分指示,右轉過竹興橋循農苗獅31鄉道續行。以下累計里程(路線乃是參考登山補給站:桃園縣長青登山協會姜榮盛前輩的紀錄,姜前輩寫的紀錄真精準,各岔路口、里程數、重要指標均交代非常清楚,只要按圖索驥,通常很順利找到最近登山口)…1.0 K取右主線,1.25 K岔路取右(左往農苗獅35線不取),1.7 K過業興橋,4.0 K三岔路取中線(直),4.4 K十字路取直行,5.3 K處Y字路取右行,6.5 K右灣處、路左見欄杆、及新鋪設水泥路面停車啟登。一路按表操課,果然很順利來到此地,見左邊有工地大門敞開,於是驅車進入新鋪水泥路,沿左線、最外緣行經過組合屋後,接泥土路後,路旁空地停車,此時下方正大興土木、挖土整地(即將成為『廟音淨鐘佛堂』)。此時無任何登山布條可供指引,躊躇一會兒,剛好此地工頭看見有外車闖入,過來詢問,告知來意後,經由工頭指引,原來基石就位於上方不遠處,左轉沿著泥土路後沿著之字行一路往上接小水泥路後,約5分鐘抵達上方竹林邊緣,兩只不鏽鋼大水塔處、取左上1分鐘即可攻頂,基石四方有水泥護欄。

農苗獅31線途中有一座土地公廟,照例停車,向土地公請安後,再上路。

一路往上沿著小水泥路後,約5分鐘抵達上方基點處

十一分山三等三角點編號:5011,海拔751公尺,八卦力山脈最南峰

此時下方正大興土木、挖土整地(即將成為『廟音淨鐘佛堂』)。

 

十一分山三等三角點編號:5011,海拔751公尺,居高臨下、展望頗佳,基點以東,由於桂竹林擋住視線,不能看到汶水溪那一帶的風光。至於西邊,展望特別良好,但雲層過低,隱約看到山下的景色。早上剛登臨的八角崠山、北邊的八角凸協雲宮這座廟宇隱約可見。

 

【北河茄苳樹】

        原路下回到台三線再往北續行,台3線北上114.5 K里程牌處再行50公尺,轉入「苗26-2」,路口有「錫隘古道石碑」,通過錫隘隧道,由台3線至此行約3.1 公里處,遇叉路,左有「芊育堆肥場」招牌,此條產道為通往沖庫山登山口之產道,暫不取,再沿「苗26-2」線往前100公尺路旁有一座北河福德祠,北河茄苳老樹即位於廟後方。



北河茄冬樹很早以前就成為地方人心目中的「神木」,這株胸圍達二點五公尺的大樹,寬廣穩妥挺立在路旁,樹旁有一座伯公廟。

「神木」茄冬樹下的伯公廟,早年有一百多位居民膜拜,香火鼎盛,伯公也很靈驗,地方人要出遠門,會先到伯公面前「許願」,祈求伯公庇佑平安。

高大挺拔的茄冬樹,雖已有三百年的樹齡,但完全沒有老態,依然枝芽茂盛,暮春時節老茄冬樹吐出嫩綠色的新芽,依舊展現出旺盛的生命力。

老茄冬樹長得枝葉濃密,非常美麗。

 

 

 

沖庫山【3-145 H:612M】

       沖庫山海拔612公尺,上面有一顆三等三角點,隸屬八角崠山脈,主稜自北起有三尖山、蕃仔寮山、沖庫山、八角崠山,南側被後龍溪切斷與關刀山山脈相對,全長17公里。

離開北河茄苳樹後,再回到3.1公里處之往沖庫山登山口之產道,0.3K取左,沿著主幹道或左行,至2.7K取左上(直行為下坡),3.1K轉彎處綁有路條即為登山口。此條產道沿線為綠蔭林道,山路沿途兩側,隨處可見桐花飄落,處處令人驚豔。轉彎處剛好可停一台車,停妥車,入竹林沿著路條,3分即抵冲庫山,標高612公尺,有一顆一四五號三等三角點,樹林中無展望,拍完照後原路退回至停車處。

往沖庫山登山口之產道,0.3K取左,沿著主幹道或左行,至2.7K取左上(直行為下坡)

3.1K轉彎處綁有路條即為沖庫山登山口。

沖庫山優雅的竹林山徑

沖庫山海拔612公尺,顆三等三角點一四五號,隸屬八角崠山脈

 

【北河國小舊址】

      下山途中不久,見路右有一標示【北河國小舊址】,今日一路行來,見不到任何人與車,在這麼偏僻的山區居然有一座小學遺址,頗為驚訝,於是下車順道參觀。【北河國小】雖已廢棄,但景致不俗,但見荒蕪許久校舍,如今淹沒在荒煙漫草中,增添幾許荒涼的氣息。

校舍後方有一株桐花正綻放著,與荒蕪的校舍形成一幅特殊的圖畫。我在此駐足一會兒,心理納悶,在這偏僻人煙稀少的山區,居然設有一座小學,想必當年此地也曾經繁榮一時,如今由盛而衰,人煙散去,一切回歸自然。

沖庫山產道下山途中,路右有一標示【北河國小舊址】為南北河文史工作室所立。

位於公館鄉北河村的北河國小,全盛時期學生超過百位,標高約五二二公尺,可是全鄉最高學府。

北河國小校舍奠基於崇山峻嶺之中,風景優美,校舍東南倚銃庫山,全盛時期有學生一百多人,後因山區交通不便,居民他遷,人口驟減,學生人數也路著驟減,現已關閉。

 

下山途中不時可見滿山遍野的桐花綻放,雪白的桐花和青山、藍天相映,美不勝收。

山路沿途兩側,隨處可見桐花飄落地面,此時人車稀少,漫步其中,可感受其寧靜之美。。

途經【暗影】(因東西兩側高山,難得陽光照到,故稱為暗影)一帶山丘上桐花最壯觀,可以欣賞整片雪白色的油桐花海。

欣賞沿路油桐林、竹林和花草,加上山區白色油桐花淡淡幽香,令人心情舒暢。

 

於16:10離開北河國小,行車至獅潭義民廟,順便一遊。

       今天由於是非假日,偌大的停車廣場空空蕩蕩,顯得非常寧靜。獅潭義民廟乃是為紀念清同治年間,黃南球率地方勇士拓墾殖荒,敉平原住民滋擾,所犧牲之先烈而設置。光緒三十三年修建,後毀於關刀山大地震(民國二十四年),震後重建為屋瓦建築。民國八十年因多年失修,廟宇殘舊,進行第三次重修,使用現代建材,雕樑畫棟,但已不復古意。

獅潭義民廟是北四村的祭祀生活圈,也見證了先民開拓獅潭的堅辛歷程。

       之後,漫步到附近親水公園,入口處有一座黃南球紀念公園。獅潭人為紀念黃南球開拓獅潭的歷史,在鳴鳳古道入口處設置黃南球紀念公園,豎立黃南球的雕像,並將其一生事蹟一一刻畫在石碑上,供人緬懷這位獅潭開發者的一生功業。





       親水公園設有觀魚步道可供遊客倘佯其間,獅潭新店溪乃採生態工程整治,有防洪、生態保育等功能,頗值得一遊。此時漫步在觀魚步道,靜謐而恬適。

接著跨過新鳳吊橋,即進入鳴鳳山古道,此時夕陽已漸西斜,不宜再入山,就此打住。

       回到義民廟停車場,見到台三線對面路口有一戶民宅,木造建築,頗有古意,遂過馬路順道參觀。原來此間木造民宅為獅潭村史博物館,但見大門緊閉,無法入內參觀。

       本來獅潭老街之旅,不在今日行程之內,但是看了村史博物館門前之獅潭老街導遊介紹,內容有百年楓香伴「楓樹伯公」、當年馬偕博士於1873年所創設的獅潭教會等歷史景點,不禁引起我的興趣。想不到在這小小的苗栗山城「獅潭老街」卻擁有如此豐富、多元的人文與歷史景觀,入寶山豈可空手而回,但是限於時間關係,僅能參觀「楓樹伯公」、「獅潭教會」等景點,其餘待他日再訪吧。

一棟編竹灰泥牆平房隱身街角,60坪大小的格局,可是分外顯眼,這是文史工作者楊長鎮自宅,前幾年捐作「獅潭村史博物館」。

獅潭村史博物館對面有一座「福德祠」,旁有棵綠樹相襯,樹型蒼勁


客家族群把土地公稱作「伯公」,此座伯公廟前有一造型奇特之雅石,石頭下有一湧泉當地人稱為「伯公仙水」。

 

「獅潭」以獅潭溪流域為範疇,以義民廟祭祀生活圈為依歸,形成奇特的「北四村」人文地理景象。新店老街就是一般稱為獅潭老街,鄉公所、農會、郵局、衛生所、小學、教堂羅列其中。

從楓樹伯公到獅潭國小之間這條鄉間小路,和西側的老街幹道平行,基督教堂就構築於這條獅潭溪流域最早的街道「後角」。

【獅潭教會】

       馬偕博士的行蹤遍布北台灣七縣市,雖然現在大部分的紀念活動及歷史建築都留在台北淡水居多。但是翻閱馬偕日記得悉,自一八七二年十二月三十日至一八七四年一月一日間,馬偕共有七次訪問了獅潭底(獅潭)。

《苗栗文獻》第21期引述《馬偕日記》,為播撒福音的種子,馬偕一邊為人拔牙一邊宣教,2年裡7度深入尚未拓墾的荒陬野地。134年前的12月18日,一行30多人乘船經香山抵後龍,再沿後龍溪往北溯行,由現在的南獅潭進入森林後,有平埔族頭目同行,向晚時分,終於第一次到達獅潭這個生番的疆界,他極目四望,群山峰峰相連到海邊。

 

 

獅潭基督長老教會簡史(本文出自獅潭教會)

       一八七三年獅潭尚未開發,到處是荒山野嶺,人口稀少,只有部分原住民居住,平地人為了生活,漸漸進入居住,同年馬偕牧師為了傳播主的福音,從淡水、中壢、新竹經新港徒步翻山越嶺,進入山區【獅潭】,他憑著愛心及關懷建立互信,幫助百姓治病,跟百姓建立深厚的感情和友誼,也開啟了福音的大門。同年十月十日居民自動搭蓋木造鋪茅草的禮拜堂,也是獅潭設教的第一間禮拜堂。馬偕牧師的日記記載,前後到過獅潭七次,他的關心使上帝的福音種子,在此傳播、發芽、生長。教勢日有進展,之後發起建堂及聘請駐堂牧師,可是一九三五年中部大地震,獅潭居民之房屋均被震垮,禮拜堂亦不倖免,信徒大量外移,只剩劉、蘇兩家,直到一九五0年苗栗教會林彼得牧師關心獅潭信徒靈命,租房屋設佈道所,迷失的羊群得以再見上帝光照。

幾十年的歲月中,信徒都借用住家敬拜上帝,眾人都盼望在獅潭早日能在建一座屬於上帝的聖殿,讓鄉親接受福音的洗禮。劉、蘇兩家憑著信心禱告,祈求上帝賜力量,終於在一九八九年六月六日竣工驗收,同年九月二十八日舉行獻堂暨社教一百二十三週年紀念感恩禮拜。感謝主,在一百二十三年前馬偕牧師飄洋過海,翻山越嶺,將主的一把火丟在獅潭,又再燃燒起來。

 

馬偕博士百多年前來台灣傳道、行醫、設校,其傳道士濟世的精神和毅力,不知感動多少人,其奉獻精神的名言"寧願燒盡,不願朽壞",更深植人們心裡。

 

       在北端平行、交錯的小路,楓香伴「楓樹伯公」、獅潭基督長老教會和義民廟傳統建築,遙遙相對,建構了尋覓老街精神內涵的地標。

「楓樹伯公」座落於「後角」,是獅潭流域開發最早的街道,後面即是獅潭教會。

「福德祠」一旁,蒼勁的老楓香挺立,陪伴著土地公守護村莊安寧。客家族群把土地公稱作「伯公」,於是這裡的福德正神就暱稱為「楓樹伯公」。


回程循台3線北上,於百壽隧道後約109.6K處,右下民宅前停車。順路參觀「紙湖一橋」,順便探一下三尖山登山路徑與「紙湖古道」。「紙湖一橋」建於昭和3年(1928年)是單孔桁架的石橋,屬長崎式石橋,橋頭上的刻字,最上方被磨毀的字跡原是「昭和」二字,其下所接為「戊辰年二月」,兩種不同的紀年方式同時出現在同一座橋真是很特別。

最後順訪台3線北上100 K左右往南庄「屯營」員林村社區活動中心-500歲榕樹,是本省少數超過五百年的老榕樹之一。可惜老榕樹前幾年遭龍捲風襲擊,經鄉親搶救得以救活,但已不復舊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t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