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埔風情】柿子紅了,順遊廣和宮,潘家古厝

2008/10/17 00:40

 

       每年中秋過後,九降風吹起,新埔旱坑里的柿子又紅了,今日秋陽高照

正是秋遊新埔最佳時節。

 

趁著國慶連休假期,南下返回溪湖之際,順道至新埔一遊。

 

車行南下北二高下關西交流道後,循118縣道往新埔鎮市區方向,

進入新埔市區,我們將車停在中正路陳氏家廟前的路旁,對面即是

桂花園人文餐館,前新埔老鎮長潘錦河的故居。

 

潘氏故居座落在新埔的中正路上,建於1935年,至今已有70多年的歷史,

老房子散發出的迷人風貌,讓路過的旅人很難不被這間和洋式的宅院所吸引。

 

 

位於中正路五百一十號的陳氏家祠,是新埔被公認為裝飾最精緻的

家祠之ㄧ,為五分埔貢生陳朝綱於同治年間所建,陳家祠建築造型優美,

但後代子孫並末開放參觀。其興建有一段特殊的歷史背景,根據新埔鎮誌

記載,陳朝綱為大墾戶,兼朝議大夫、四品貢生 ; 當時有很多平埔族及

單身羅漢腳,為了逃避清朝苛捐雜稅,寄田陳朝綱名下,死後無嗣無後,

其產遂為陳朝綱所得,陳朝綱乃建祠以安其靈,故得「百姓陳家祠」之稱。

 

新埔中正路上,由新埔國小到廣和宮廟口,到處可看到賣客家粄條,

時值用餐時間,幾乎每家都客滿,我們就選擇廣和宮對面一家客家小吃,

當作我們此行新埔風情之旅第一站。

 

 

餐畢,我們先來到新埔大廟廣和宮。新埔人稱為「王爺宮」,

建於清咸豐十年(1860年),主要供奉客家原鄉的守護神-三山國王,

附衪圯廣澤尊王、註生娘娘、後殿主奉三寶大佛,左右供置主長生祿位,

是傳統的「客家廟宇」。

 

廣和宮的建築特色在龍虎堵獨特的交趾陶,是泉州名匞蘇陽水的作品。

蘇陽水的雕塑不多,去年我曾在桃園南崁五福宮也有看到他的作品和落款,

是屬於大尺寸活靈活現的作品,蘇陽水的交趾陶用色典雅,不尚艷麗,

人物表情十分傳神。因蘇楊水大師來台時間並不久,留下的作品多以損毀,

惟有廣和宮與五福宮的交趾陶作品保存良好,堪稱兩宮之寶。

 

此時正值中午用餐時間,廟內沒人,最適合拍照。正午時分,光線飽和,

最適合拍廟頂的剪黏裝飾藝術了。

 

先從廟頂拍起,中間那三位正是福神、祿神、壽神也。

 

屋頂剪黏交趾陶作品雖不知是否為蘇大師所做,卻也是難得

佳作,各個表情豐富且生動。

 

 

廣和宮的建築也是『對場作』,站在三川殿前仔細瞧瞧,三川殿簷下

一對石獅也是『對場作』,其他左右的吊筒、「飛鳳雀替」、獅座都不太一樣

,應是出自不同匠師。

 

 

 

 

 

三川殿簷下一對石獅與龍柱雖無落款,

卻也是傳統石雕工法雕鑿出來的好作品。

 

 

三川殿的龍虎壁堵上見署名 洛江 蘇陽水作於戊辰年

(西元 1928年)的落款

 

華麗的獅座與木雕作品

 

三川殿前仔細看看,會發現左右的吊筒、雀替、獅座都不太一樣

 

前殿為二通三瓜建築工法。通樑枋的彩繪,用色大膽,有不少養眼的

美女彩繪,女性個個身材凹凸有致,頗為另類的彩繪。挑戰傳統或

破壞古廟,端看信眾的見仁見智,不過在我看來,我們凡人的見解

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廟內三位王爺是否有授權。

 

 

靠外側的身堵部份為之蓮花童子與芭蕉童子,雖色彩華麗

而失古樸味道,但匠師以巧藝將童子的可愛與衣著的柔軟

表現得十分恰當,值得細細品味。

 

        新埔和平街上有六個祠堂,張、劉、潘、朱、蔡氏等宗祠林立,

堪稱台灣最密集的宗祠街。我們沿著中正路走巷弄到劉氏家廟,

可惜門未開不能進去。再往前走到潘家古厝,今天正好潘家回來祭祖,

平日緊閉的大門,難得今日開放,向主人問候之後,我們得以進入院內,

但主人正在燒香祭祖,裡面公媽廳就不便打擾了,僅在外面遠遠觀賞其

屋脊上造型雅致的泥塑。

 

劉氏家廟正廳燕尾與兩側廂房的屋頂都是燕尾翹脊,

全部向天頭角崢嶸,形成美麗的天際線。

 

潘家是新埔望族,曾擔任四屆新埔的庄長和鎮長。「潘家古厝」

為潘澄漢、潘清漢兄弟建於咸豐十一年(西元一八六一年),是客家

友孝、傳家之建築,格局為“一堂四橫”之大型三合院,屋脊

全採馬背式,外觀顯得十分古樸,極具客家特色的建築。

 

 

潘家古宅地理上據說是螃蟹穴,屋頂絕對不能換成紅色,

代表著煮熟運勢就不旺了,所以屋頂,不宜作燕尾式屋脊,

正廳屋頂亦採用灰瓦,以符合螃蟹顏色。就是簡樸的馬背造型,

這裡感覺像是很傳統的四合院。

 

 

潘家在建造時特別考慮防衛功能,設計了內外兩個院門,

外圍牆利用紅磚組砌,圍牆的窗戶,左右各五個花砌窗,

且有各種不同的造形及豐富的變化。

 

 

內牆由泉州白石打造,非常壯觀。門楣上橫批「孝友傳家」,

四個綠色大字,上下聯分別為「孝行素孚人言無間」,「友聲卓著鄉譽攸同」

,用色素雅。潘家祖先潘榮光、潘清漢父子,曾被清帝賜封為

“孝子”,父子同列“孝子祠”,傳為佳話,“孝友傳家”由此而來。

 

內牆由泉州白石打造,非常壯觀。

 

 

三段式馬背屋頂,為其一大特色。

 

精緻的蝴蝶泥塑造型

 

 

 

 

 

精緻的雕花磚石、變化多端的花砌窗戶。

 

        欣賞完「潘家古厝」後,帶著家人轉往旱坑里柿餅專業區,

嚐嚐新埔九降風所吹出獨具風味的「新埔柿餅」,今天我們如同去年一樣,

先參觀味衛佳柿餅店,我們來此地時,路口已停滿了車子。我們將車停於路邊,

再沿著竹林小徑走到農家。

 

新埔因著獨特的九降風,所以一百多年前,新埔便因為能製造出

香甜柿餅,而有「柿餅之鄉」美稱。

 

每年曬柿子季節時,味衛佳總是全家總動員,據老闆娘說,

她們從凌晨3、4點一起床就忙到現在。忙雖忙,但看到一波又一波的

遊客不斷地湧入,代表著財源滾滾的興隆景象,卻是值得的。

 

 

每逢到十月中旬至十二月初,秋高氣爽乾燥季節,

充足的陽光及強勁的九降風,使旱坑地區成為天然絕佳的柿餅產地,

旱坑地區家家戶戶曬柿子紅咚咚的富饒景象,已成為新埔客家文化的代表圖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t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