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大湖鄉【 薑麻園】走進出關古道探訪關刀山、十份崠老茶亭

2009/02/23 21:24

 

 

苗栗大湖鄉【 薑麻園】眺望聖稜線,走進出關古道探訪關刀山、十份崠老茶亭

 

 

【 關刀山山脈】

 

        八角崠山脈和關刀山山脈,是苗栗縣地形兩大主體。2008年五月,

油桐花開時節我曾至苗栗縣公館鄉福德村的打鹿坑山區,造訪八角崠山,

當時站在山頂,隔著後龍溪向南眺望關刀山山脈,自最北端的龍船山〈標高654m〉、

觀音山〈標高597m〉、經雞籠山〈標高728m〉、新百二份山〈標高847m〉,

整條山稜,翠巒綿亙迤邐至主峰關刀山,依稀可見。這些山峰在日據時期都設有

原籍三角點,除了雞籠山外,這一兩年來,我曾一一造訪,但是當天才第一次

見識到這麼完整的關刀山脈,不自覺地一陣欣喜。整個關刀山山脈可說是貫穿

苗栗縣南半段,北從大湖鄉、銅鑼、南至三義鄉、到最南端卓蘭鄉的下太平山

〈標高501m〉後,高度遽降,後被鯉魚溪及大安溪切割侵蝕,形成低矮的殘丘。

 

【 出關古道】

 

        出關古道是日據時代,三義鄉關刀山的先民採薯糧、抽藤、割香茅和採桑葉後,

為運到苗栗公館鄉出礦坑為物資交換買賣而走出的山徑。古道循關刀山山脈稜線,

自昔即闢有聯絡小徑,北端起點從中油出礦坑開始(台6線),到南端終點三義鄉的

關刀山為止,途經十份崠、新百二分山、雲洞山、薑麻園(聖衡宮),從北端走到

南端有二十多公里,古道之名取其『出磺坑』與『關刀山』之第一字而稱為

『出關古道』。

 

台灣光復以來,在產業道路的開闢後,山中的古道、茶亭陸續埋沒於荒煙蔓草中。

近年苗栗縣政府與地方人士將之闢為健行路線,將十份崠至關刀山之間的古道整建

成「出關步道」,步道全長6.5公里;以【130】縣道的聖衡宮分成東西段,東段又稱

十份崠古道,由十份崠至聖衡宮約4公里;西段又稱出關步道聖關段,由聖衡宮至

關刀山約2585公尺(實際上是到【苗56】附近的三義與大湖交界處)。全程步道均在

稜線上,海拔大約在700公尺至900公尺之間,落差不大,林蔭茂密的枕木步道,

吸引不少喜好登山健行的遊客來此尋幽訪勝。

 

面對這一條頗具內涵的歷史古道,嚮往許久,於是決定在2009年2月17日

前往探訪這座古道。由中山高直下三義交流道,進入長長地三義木雕街後,

右轉進入苗栗130縣道。這是一條橫越關刀山山脈的越嶺道路,為連絡三義和

大湖的一條捷徑。進入130縣道後,不久即一路蜿蜒上山,穿梭於山谷之間,

沿途景觀秀麗,途中不時可眺望關刀山雄偉的山容。

 

車行繼續往山上走,約30分鐘後來到到指標26.7K處,薑麻園停車場。當天苗栗地區

是多雲晨霧的天氣,來到這兒,整個公路全被雲霧籠罩住,薑麻園著名的雲海雲瀑

景觀,什麼都沒看到。

 

將車停好,此時正好早上10點鐘,整裝後往回走到指標26.4K處的出關步道

聖關段的入口。值此早春季節,此時道路旁的山櫻花已全都綻放開來,為古道

增添不少顏色。

 

路口有『出關步道』大石與解說牌,看了解說後,遂決定今日的行程,

先走「出關步道」西段即聖關段,由聖衡宮至關刀山約2585公尺,來回約需

2小時,回到此地,午休後再訪「出關步道」東段,由聖衡宮到新百二份山

為止,約1500公尺,來回約需1.5小時。回程時間應該很充裕,還可順訪十份崠老茶亭

與「出關古道」北端的起點「中油出礦坑」。

 

古道入口的石階原木階步道整理相當的乾淨整潔,古道重新整理後,

只在陡降的下坡路之處採用木棧道設欄杆方便路人行走外,或用石頭或紅磚等

自然材質,平緩好走之處則保持原始土路,維持了自然景觀的感覺,

將人為景觀的破壞減到最低。大體而言仍然保留古道原貌,視覺上和走起來的

感覺就令人相當的舒服。

 

 

古道林蔭清涼,靜謐優雅,沿途生態豐富,步道旁不時見到許多花草,

可惜大都叫不出它的芳名。其中在0.5k指標看見一株七葉一枝花,因為它有七辦葉子,

相當易認。

 

 

 

古道途中盛開的小花

 

古道途中可看到緬甸芸葉蚤在火炭母的葉片上群聚。

 

「出關古道」每隔100公尺設置里程指示石樁,兩旁雜草全部清除,

走起來非常空曠舒服。剛開始一路緩上,古道路跡明顯,絕無迷路之虞,

可以看出這是一條使用率頗高的休閒步道。

 

出關步道過1000m附近下到鞍部叉路口,有一小平地可供休息,此地應為

整條步道的最低點,接下來即為今日步道較艱辛的路段,里程1100至1300左右

是一段長陡坡,落差接近100公尺,此時一路氣喘兮兮奮力往上,不禁回想先人在此

肩挑薯糧、抽藤、割香茅等貨物,蓽路藍縷,以啟山林的艱辛。

 

過了這一段陡坡後,此時步道漸平緩,續行步道循稜而上,此時視野漸開闊,

伴隨著宜人的天氣,旁邊槭樹上的綠葉已長出嫩綠的新芽了,想必等到深秋時,

這兒勢必楓紅片片。

 

此時晨霧散盡,暖和的陽光衝破雲霧照亮了整個山谷,

漫步在陽光灑落中的古道。

 

圖中可遠眺馬拉邦山,也可俯瞰鯉魚潭水庫。

 

如此一路緩上又緩下,最後終於來到關刀山,山頂海拔889公尺,

頂上有一顆三等三角點一二五號,目前為台灣小百岳之ㄧ。

 

立於山頂視野遼闊,向南俯瞰苗栗盆地、台中平原、東勢、卓蘭等地。

 

向東遠眺,雪山山脈的眾嶺群峰,均歷歷眼前。

 

關刀山又稱草排山、插旗崠,為關刀山山脈主峰,位於苗栗縣大湖、三義鄉交界,

屬於背斜構造的地形,遠遠望去有如關刀的刀背,故有這個名稱。民國二十四年,

台灣中部發生空前大地震,其震央即位於關刀山東南,當時非常有名,就像九二一

大地震的南投縣九分二山一樣。這座山在許多登山文獻中都曾提到過,一些旅遊書籍

也多加以介紹,沿途產業道路縱橫,登頂容易,而且景緻優美,而且可以順遊鄰近

著名的山線景點-勝興車站、魚藤坪斷橋(龍騰斷橋),因此它的確是一座頗受歡迎的

大眾化郊山。

 

2006年11月底時,我們就是由苗56鄉道進入關刀山,由出關古道的終點,也就是關刀山

最近的登山口,到山頂僅須15分鐘。如今由聖關段的步道起點行走至此,事隔兩年才算

將整段步道走完。

 

中午回到古道入口,此時見到陽光下盛開的山櫻花,又是另一番風情。

 

回到薑麻園停車場,停車場旁有涼亭,對面有「歡迎光臨薑麻園富麗農村」

看板,於此休息午餐,前方約300公尺為薑麻園地區的信仰中心『聖衡宮』。

這裡是整個越嶺公路的至高點,這裡一帶的山脈海拔約 795 公尺,此地視野比

主峰關刀山更佳。

 

我一邊用餐,一邊眺望前方的馬那邦山、大克山、八卦力山、

耀婆山等一千公尺內外山峰連綿,更遠方的雪山山脈的眾嶺群峰,

那雄偉的聖稜線,依稀可見,今日陽光雖然不夠飽合,無法清晰看見

雪山圈谷,以及那酒桶狀的世紀奇峰-大霸尖山,但是面對此情此景,

一邊綴飲一杯熱茶,倒也快慰平生。

 

薑麻園地區的信仰中心『聖衡宮』

 

富麗農村「薑麻園休閒旅遊區」是入選十大經典農漁村的示範地點。

 

餐後,進入『聖衡宮』一一向關聖帝君、觀世音菩薩、土地公請安。

 

之後,由停車場對面的入口,進入「出關步道」的西段(由『聖衡宮』到

『十份崠』的古道)。循著水泥路,不久山徑取左,轉往“十分崠”

的枕木階梯。

 

接著往一造型古色古香的雲洞山觀雲樓,這是兩層的觀景台,也是雲洞山

的山頂,此處剛好是大湖、三義、銅鑼三個鄉的交界處,登上二樓觀景台,

視野極佳,環顧群山。

 

觀雲樓俯瞰『聖衡宮』

 

接著再往雲洞瞭望台,這是一棟五層樓的瞭望台,一樓有休息椅,

石柱分別題有「瞭朗海天虎嶼觀潮橫巨鑑」、「望明山水鯉潭倒影認關刀」

等詩句,二樓供奉劉備、關羽、張飛,三樓供奉孔子、文昌帝君、魁星星君,

四樓供奉觀世音,五樓為景觀平台。此處視野更佳,360度的展望,四面八方

的山河景觀一覽無遺。

 

 

 

 

往東可看到大克山、司馬限山迤邐到馬那邦山群峰,壯麗而雄大的

雪霸山脈群峰展開在眼前。

 

往西可看到大甲、苑里、通霄和後龍的海岸,南望卓蘭東勢,視野相當遼闊,

在此可充分體會登高往遠之意境,於此盡情賞景拍照。

 

下了瞭望台,取左前方經圓形水泥蓄水槽往十份崠,沿途是舒適的枕木步道,

路況良好。

 

古道每隔100公尺即設有指標,均設有緊急連絡電話,相當先進。

 

約莫二十分鐘來到新百二分山,山頂有涼亭,此處為今日「出關古道」之行

的折返點,至於往十份崠老茶亭,只好留待他日再來吧。

 

新百二分山,又稱菜壽凸,土地調查局圖根點基石位於涼亭後方。

 

回到停車處,剛好下午三點,於是循著130縣道來到大湖鄉,接上台三線,

沿途所見盡是一畦畦的草莓園,不愧是「草莓的故鄉」。車行至台三線

指標132公里處,左轉接上苗六十線鄉道,此條產道即為昔日銅鑼鄉新雞隆

通往大湖的主要路徑,稱「十份崠越嶺路」。自新雞隆新庄經鹿湖、九份、

十份崠、草寮進入大湖大寮,支線沿南湖坑溪至南湖,為清代拓墾時期銅鑼

通往大湖的重要鹽路。在『日治台灣堡圖』登載為寬1~2公尺,

目前產道大抵上延著古道而建,道路寬度也非常窄,大部分僅容車寬而已,

根本無法會車,還好一路無車,一路小心行駛,約上行5公里後,終於來到

十份崠老茶亭。

 

【 十份崠老茶亭】

 

十分崠的“崠”,客語指小山頂。苗栗的物產多緣於山而來,昔日山區

盡是原始樟木林,19世紀煉樟業達於高峰,縣內也興起許多以"份"命名的聚落,

四份、八份、十六份、百二十份…,皆是腦寮蒸餾樟腦的記數單位。相傳墾民

在這裡焗腦,設腦灶十份而得名。

 

先民為了經營南湖地區,很快的發現茶亭所在的十份崠山南麓鞍部,海拔545米,

是關刀山脈的低點。於是,從三義、銅鑼到南湖的十分崠古道就這樣走出來了。

在關刀山稜線的許多古道,都在十分崠交會,鹽貨從海邊運往山區,農產從山區

運往平地,使這條運輸線成了有名的挑鹽古道、挑筍古道。

 

苗栗縣多山,先民經由古道進出內山開墾,古道旁的茶亭,

大都建在坡頂或山路最高處,多由私人或地方有識之士出錢出力籌建,

並由善心人士義務提供茶水。挑夫或商旅們經過一番跋涉,或苦鬥陡坡,

揮汗如雨的抵達涼亭,在亭內歇腳,喝此愛心茶,暑氣盡消,滌除旅途勞頓,

小坐片刻,再打起精神趕路,此亭因而聞名。

 

十份崠茶亭為單間式建築,據載『此亭建於日治時期大正12年

〈民國12年‧西元1923年〉,由居住在附近的墾民劉來旺募建,聘請名匠

廖阿榮施工』。整座造型古老建構典雅,三面牆壁均由石塊砌成,厚重堅固,

火型馬背,極為難得。

 

十份崠茶亭見証了早年先民艱辛的拓殖歷史,為維護鄉土文化資產,苗栗縣政府

於民國90年〈西元2001年〉5月6日公告為縣定古蹟。

 

此茶亭不但建築考究,令人有思古之幽情,其視野極佳,

到此一遊可飽覽田野明媚的風光外,最能使人對大湖內山的拓墾,

增添更深的印象。

 

 

 

中油【 出礦坑】出關古道的起點

 

拜訪了十份崠老茶亭後,今日苗栗古道之行也盡尾聲了,於是驅車北上,

途中在中油【 出礦坑】短暫停留,戶外則有石油工人鑽油的雕像、昔日工人

進出山上礦場所搭乘的有軌纜車道,還可看到上方巨大的鑽井實體模型,

因已來過數次,加上已無力再上坡,故未前往。

 

最後停在中國石油公司建的鋼索吊橋旁,步行到對岸,剛好路口有

『出礦坑』大石碑,正好作為今日出關古道的終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t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