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桐花按靚,苗栗獅潭老街走訪鳴鳳古道,頭屋鄉夢幻桐花步道

2009/05/11 23:31

20090501苗栗獅潭老街,鳴鳳古道,頭屋鄉夢幻桐花步道

 

        桐花按靚,看到桐花,想到客庄。這幾年來,每到油桐

花開時節,我們總是會到苗栗客庄來賞桐。今年也不例外,

5月1日勞動節適逢週五,趁著連休三天的假期,南下返鄉,於是

順道安排至苗栗客庄賞桐花走古道。

 

 

去年此時,我曾至苗栗獅潭、公館一帶,尋找基石、訪古而來。

(詳見20080508 苗栗公館鄉福德村打鹿坑百年榕樹,八角崠山,

北寮福德祠百年赤柯 & 20080508 苗栗公館鄉出磺坑,龍船山、

觀音山 & 20050508苗栗十一分山,沖庫山,北河國小遺址,

北河茄冬老樹,獅潭老街漫遊)

 

當天行經路線,由打鹿坑、出磺坑、龍船山、沖庫山等地,

一路穿過無數桐花林,山坡盡是被似雪的油桐花所鋪覆,

一簇一簇油桐花,成片如雪。

 

在無人的山路上,山中寧謐的美感,幾乎不想離開。

當天來到獅潭老街時,已是夕陽漸西斜,對於最後一站

鳴鳳古道走訪番仔寮山,只好放棄,只有期待明年再來。

如今,又來到桐花花開時節,不禁又想起去年之約了。

 

 

【 獅潭老街】

 

中午時分,我們一家三口進入獅潭新店老街,在老街上選了一家客家小吃

用餐。

 

餐後,走過「獅潭鄉文化會館」,進入參觀這座昔日為日治時代

的庄役所所改造的會館。一樓目前規劃為閱覽室以及休閒室,

二樓為老照片、工藝品展覽區與會議室。透過老照片可看見日治時代

獅潭鄉民純樸的生活情景。

 

昔日獅潭人靠山吃山,獅潭人賴以維生的山林,獅潭新店村老街

曾經出現一片繁榮景像,竹子造紙、採石灰、抽藤、種茶等,

農村必用品的生產,都是獅潭重要的經濟活動,然而隨著時代變遷,

農村副業走上沒落,地處內山的獅潭老街也走向冷清。然而獅潭發展的

步調雖遲緩,卻保住濃濃的客家庄風采,形塑了獨特的風土民情。

近年來隨著鄉土旅遊流行與客家文化廣受重視之下,如今獅潭老街又

再度生氣蓬勃起來,尤其是每到油桐花季期間,前來山中找尋休閒生活

的人很多,帶給小小山城無限商機。

 

座落於老街中心點的「獅潭鄉文化會館」由日治時代的庄役所改造。

 

「獅潭鄉文化會館」二樓擺設各式各樣的古厝造型,頗有可觀。

 

 

【獅潭教會】

 

由「獅潭鄉文化會館」旁小路進入,再拐個彎就是獅潭溪流域最早

的街道,而首先映入眼簾的歷史建築就是獅潭基督長老教會。

獅潭教會為馬偕博士於1873年所創設,翻閱馬偕日記得悉,

自一八七二年至一八七四年間,為播撒福音的種子,馬偕一邊為人拔牙

一邊宣教,2年裡7度深入尚未拓墾的荒陬野地--獅潭底(獅潭)。

 

獅潭教會是馬偕苗栗行腳最深入的一站,而原本興建於

西元一八七三年十月十日的獅潭教會,於西元1996年重新整修,

外觀雖然新穎,但卻保存了馬偕式的教堂建築特色,

為造訪獅潭老街必遊之地。

 

 

 

馬偕式的教堂建築特色:六層的尖塔、寶塔形小尖帽、

幾何圖形式的牆壁裝飾以及尖弧型門窗等。

 

馬偕博士百多年前來台灣傳道、行醫、設校,其傳道士濟世的

精神和毅力,不知感動多少人,獅潭教會禮拜堂門前上方有

"焚而不燬"四字,正如同馬偕博士其奉獻精神的名言"寧願燒盡,

不願朽壞"的最佳見證。

 

 

「楓樹伯公」座落於「後角」,是獅潭流域開發最早的街道

 

獅潭村史博物館,木造建築,頗有古意。

 

 

台灣十大古道之一的【鳴鳳古道】

 

 

走過獅潭老街,穿越台三線,來到獅潭義民廟,入口處有一座

黃南球紀念公園,附近為獅潭新店溪親水公園,溪畔設有觀魚步道

可供遊客倘佯其間。

 

獅潭位居苗栗縣地理中心,多山的地形,自成靜謐而恬適的世外山鄉。

原本是賽夏族人的勢力範圍,光緒年間,人稱“黃屘頭兒”的黃南球創辦

「金萬成」懇號,率領粵籍族人進入獅潭拓墾,賽夏族人被迫遷徙至

更偏遠的山區,從此整個獅潭鄉納入漢人的勢力範圍,客家先民沿著

獅潭縱谷,拓墾了農地和村落。

 

苗栗山巒延棉,其中有許多早年先民運送生活物資往來各地而產生的

通道,這些舊山徑因負擔的功能不同,被現代人賦予不同的名稱的古道,

但大抵為艱苦謀生之路線,維繫著客家人在山海阻隔下,貧瘠生活的命脈。

隨著便利的公路系統日益發達,這些穿林越嶺的山徑失去原有的聯繫功能,

而漸漸湮沒在山野林中。

 

鳴鳳古道獅潭鄉新店村入口

 

近年來,獅潭古道群在地方人士的探墈整理下,在荒煙漫草的山林上,

找出昔時的古道。此後,逐段整修,終而讓獅潭古道群重見天日。

 

整段山路如今成為民眾尋幽探古的健行路線,桐花時節更是熱門步道。

 

 鳴鳳山古道群環繞在頭屋鄉鳴鳳村及明德村,公館鄉北河村、獅潭鄉

新店村,共有9條古道群,早期為原住民打獵的山徑,之後為鳴鳳村民

運送或交換農產品及日用品到獅潭鄉、公館鄉的道路,其中較為知名的有

「鳴鳳古道」、「錫隘古道」。值得一提的是鳴鳳古道群中有一條

「水寨下古道」,就是當年馬偕博士由新港社沿著老田寮溪,攀爬八角崠

山脈,穿越中隘埔、水寨下與蕃仔寨,到達獅潭縱谷。馬偕當年入獅潭的

路線之ㄧ,就是經由「水寨下古道」。

 

注:單就鳴鳳山區,就有九條古道群,共計廿五點五公里。鳴鳳古道三公里、

南長城古道三公里、北長城古道三公里、錫隘古道三點五公里、延平古道三公里、

八達嶺古道三公里、水寨下古道三公里、綠色古道二公里、奉工古道二公里。

 

鳴鳳古道鳴鳳村入口

 

今日來到獅潭,主要就是偕子同遊鳴鳳古道,我們計畫由獅潭鄉義民廟

啟登至頭屋鄉鳴鳳村的「雲洞宮」。鳴鳳古道全長三點五公里,步行約須

1.5小時。若開車由苗22縣道迂迴上山至「雲洞宮」約需11公里車程,

古道比線道近多了,可見當時這條古道,便是聯繫新店村民往鳴鳳村最

便捷的捷徑。

 

我們將車停在義民廟廣場,開始今日古道之旅。當我們跨過新鳳吊橋,

抬頭一望,便可遠眺鳴鳳山上部分的山頭已被雪白的桐花,染白了山頭。

 

 

可是當我們由登山口起登時,老婆身體不適,只好在右側民宅休息。

 

此時民宅有一株香果正值盛開,民宅的阿嬤說這株香果樹在其他地方

可是相當罕見,見老婆可跟阿嬤聊天,不怕無聊,於是我與兒子放心

續往上行。

 

古道前段有百餘公尺長的水泥農路,跨過水泥橋後,右側是民宅,

續直行往上,步道在柚子園與柑橘園中穿過。

 

約前行十幾分鐘,過木橋,進入森林裡,林相優美,滿眼蔥蘢翠綠,

沿途仍保留了老石階。

 

古道沿溪岸緩上,經過兩座木橋之後,抵達「情人谷」。過了情人谷,

接著是石板堆砌的古道,以三、四十度的坡度蜿蜒而上。不遠的山腰上

有一座造型典雅的涼亭,供遊客歇息。

 

我們在此小休後,續往上,此時古道仍是長長的石階路,兩旁是廣袤的

樟樹區,綠意盎然,可是我們已無心賞景。行到此處,兒子心繫山下的

媽媽,無心再往上,只好就此打住,原路下山。

 

鳴鳳古道在獅潭鄉的出口,有新店溪吊橋跨越。

 

下山後,向民宅阿嬤說聲謝謝後,我們便驅車由苗22縣道上山至鳴鳳古道

的另一入口「雲洞宮」,途中在苗22道9.55K處大轉彎,此處視野極佳,

將車暫停路邊賞景。可遠眺頭屋、苗栗市區方向的山巒起伏,俯瞰明德水庫,

附近即為蕃子寮山登山口,由此約莫20分鐘便可抵蕃子寮山頂,

三等三角點七號,可是列入我必訪基石之ㄧ,可惜老婆與兒子在旁,

無法分身,只好待他日專程造訪。

 

苗22縣道過了越嶺處,苗22線道旁的雲洞宮就近在咫尺了。

 

雲洞宮坐落於鳴鳳山,二殿二護龍格局的雲洞宮創建於清光緒三十一年

(西元1905年),是由地方民眾以登記捐獻的方式所籌資,一樓的主祀神祇

為三恩主公暨開台聖王,二樓的凌霄寶殿則是主祀玉皇大帝。

 

 

站在雲洞宮居高臨下,視野開闊,周圍山巒層疊,遠眺苗栗市區。

 

母子於雲洞宮停車場

 

我們就在雲洞宮左側之「鳴鳳古道」的勒石,拍照宣示到此一遊,

算是對今日「鳴鳳古道」之旅有始有終。

 

 

頭屋鄉【夢幻桐花步道】

 

 

在雲洞宮有兩條岔路,往西南方向,可造訪知名宗教勝地「石觀音」,

往西北方向,續沿著苗22線往頭屋鄉方向續行。

 

苗22線是頭屋鄉極佳的賞桐路線,道路兩旁不時可見滿山遍野

綻放的油桐花,成片如雪,美不勝收。

 

由雲洞宮往下行約3公里,在苗22線6.5公里處,路旁寫著「夢幻桐花步道」

入口,此時正是桐花時節,來訪者眾,路旁已停了不少車。

 

夢幻桐花林的步道上,出現的指示牌,都有桐花符號。

 

 

產業道路仰望夢幻桐花林。

 

步行進入產道約莫500公尺,「夢幻桐花步道」就在道路右側,

沿著石階石級而上,兩旁都是純油桐花林,樹很高,滿目盡是透著

陽光的綠色大葉,抬頭見樹梢上和步道上一片雪白,桐花雪片般散落

在林間小徑,有如走入夢幻仙境,莫怪乎取名「夢幻桐花步道」。

 

頭屋鄉【夢幻桐花步道】

 

 

 

約15分鐘後,不知不覺來到步道岔路,右往賞景平台,左上往「浮雲洞」。

走出「浮雲洞」接上產業道路,往下可回到「夢幻桐花步道」入口,

往上則通往「上南窩」。我們不想走產道,原路續悠遊在夢幻桐花林裡。

 

「浮雲洞」是一座天然岩洞,內有一尊如來佛,是當地山水

社區供奉的保護神。

 

步道不長,一會兒又回到入口,沿途桐花仍不段地飄落,宛如五月雪一般,

這是一調極佳的賞同路線,適合全家出遊、偕子同遊,但其浪漫氣氛更

適合情人來此同遊。

 

我們在此倘佯了一會兒,直到夕陽西下才依依不捨離去。

 

回到苗22線,一路直下頭屋鄉,接上台13線24公里處,之後,

接後龍汶水快速道路(72號公路),再由中山高返回溪湖老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t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