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城】風華之旅(一)高雄縣孔廟,旗山中山公園,旗山武德殿

2009/08/10 22:55

 

20090730 旗山老街之旅()

 

           旗山於清乾隆年間稱為「蕃薯寮庄」,清末時期統歸為「羅漢外門里」

的轄區,日治初期改稱「蕃薯寮街」,到了 日治中期大正九年

(民國九年,1920年), 開始實施「州-郡-街庄」的地方行政制度變革時,

當時將全台地名做大變更時,因其東北方有旗尾山,其狀似清代蛟龍旗,

故更名為「旗山街」,台灣光復後,正式改名為「旗山鎮」。

 

鼓山海拔200餘公尺,與楠梓仙溪東岸的旗尾山並稱為「旗鼓相當」,

『鼓山春望』是昔日全省的十二勝景之一。

 

站在孔廟櫺星門牌樓前方,遠眺台灣小百岳旗尾山及旗山

街景,視野寬廣,景色優美。

 

七月三十日,仲夏時節,我們安排了三天兩夜的茂林、藤枝之旅。

第一天行程,由蘆洲南下,長征高雄,歷經5個多小時,終於來到

第一站--旗山。當天天氣晴朗,午後一點將車停在旗山中山公園

下方的武德殿附近,展開今日的旗山老街探訪之旅。

 

 

旗山武德殿

 

 

        武德殿是日治期間,為宣揚武術道德在全台各地興建的武道場。

旗山武德殿位於鼓山公園下,建於日治昭和9年(1934年),這座原本

為全台碩果僅存的幾座武德殿之ㄧ。當初建造時,採傳統日本式的

寺殿式樣,具有濃厚的唐朝風格,以木造屋頂、洗石子磚牆砌築,

典雅而優美,呈現肅靜、莊嚴之美。可惜於民國八十三年(1994年),

遭無名火燒毀成斷垣殘壁。

 

整修後的旗山武德殿,與原來的黑瓦屋頂改成透明屋頂,原本仿

唐式建築已原味盡失。這座號稱台灣最優美的武德殿,如此古蹟

整建成新蹟,讓古蹟愛好者感慨良多。

 

旗山武德殿,屋頂為重建後的失敗作品。

 

 

旗山中山公園(昔稱鼓山公園)

 

 

由武德殿穿越馬路,就是旗山中山公園的入口,迎面而來的是

迎面而來的是寬大、筆直而陡上的石階,連續三層,約有二十公尺高。

 

其中部分石階佈滿了清苔,呈現出歲月斑駁的痕跡,初不以為意,

漸次拾級而上,登至高處,居高臨下,但見兩旁林木蒼鬱,回首

俯瞰下方的街道與旗山武德殿時,方才省悟原來這是旗山神社的參拜道。

 

站在旗山神社的參拜道上方,俯瞰旗山街景,左邊是百年風華

小學-旗山國小,右邊是整修過的旗山武德殿。

 

之後,我在中山公園週遭尋找是否有關神社的殘存遺跡,可惜片瓦

難尋。僅在公園石階上來的左邊,豎有一「精忠護國」碑,

仔細端詳此碑,碑正面署名為「伯爵佐久間左馬太」。

 

前台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明治39(1906)年4月11日

至大正4(1915)年5月1日在職)所題「精忠護國」碑。

 

精忠護國碑背面則刻有「羅漢門為蕃薯藔廳所在而閩人居焉後

粵人移住於港西不過僅隔淡水溪而熟番亦居上游遂成鼎足之勢

爾時持據疆土分類械鬪爭端自此始砲火交攻死事者閩人於旗尾粵人

於大路關各立廟而祀焉道光年間閩粵番暫解宿怨謀建立同心赴義碑於

羅漢外門然猶未同祭事南北對峙營祭時輙有不釋然者遂又紛紜不已

改隸以來政通人和閩粵番亦宿怨氷釋於是廢舊廟而更立招魂碑于

鼓山而我僚友亦立殉難三十三士之碑于其側焉去年冬我總督佐久間公

南巡枉駕于此共享職在廳長故具言之公聞而歎息手書精忠護國四大字

見賜乃鐫之于石以為表聊記其O末垂不朽云

 

石橋亨何許人也,回家上網查了有關旗山神社資料,原來石橋亨是

日據時代明治年間(1901~1908)蕃薯寮廳的第一任廳長。石橋亨甫上任,

即推行地方改正「都市計劃」,著手建造石拱門亭仔腳厝商店舖,

為今日旗山老街之濫觴。

 

明治三十七年春(1904年),首任廳長石橋亨,上書奏請在蕃薯寮街

西側想思林山坡丘陵地,開闢一座公園,提供讓居住番、閩、粵、

日等四族群人民共同享受休憩的公共場地。兩年後,明治三十九年

(1906年)鼓山公園(今日之旗山公園)建造完成。

 

現入口階梯右側仍留存有立於大正元(1911)年8月的「鼓山公園記碑」。

 

旗山中山公園日治時期的「旗山水道」

 

公園石階入口,有一對造型為中國南方式石獅,頗為類似原神社

狛犬造型,不過這對石獅,建造年代應該不久,應該不是傳說中的神社狛犬。

 

旗山神社則遲至昭和十一年(1936年)才告竣工落成,可惜光復後,

國民政府急於剷除日治時期所遺留之歷史產物,紛紛將舊有神社拆除。

旗山神社如同台灣其他大部分的日本神社,均消失在歷史的洪流中。

 

現今中山公園內雖然少了神社遺跡外,但多了許多青銅與石雕等藝術雕刻,

皆出自當代藝術名家之手,造型優雅,意境頗高,頗具藝術觀賞價值。

圖中青銅藝術雕刻名為搖籃曲,其溫馨的畫面,吸引了兒子駐足欣賞。

 

 

 

臺灣最大的祭孔殿堂--高雄孔子廟

 

 

我們沿著石階一路往上行,來到全台面積最大的孔子廟。旗山孔廟

位於鼓山頂,站在孔廟櫺星門牌樓前方,可遠眺旗尾山及旗山街景、

旗山平原美景,視野寬廣,景色優美。

 

雄縣孔廟第一道牌樓--櫺星門。

 

高雄縣孔廟第二道門--大成門。

 

高雄縣孔廟於1984年興建,是目前台灣最新也是最大的孔廟,

由第一道牌樓櫺星門望向大成門,格局開闊,氣勢磅薄。

 

高雄縣孔廟包括櫺星門、大成門、大成殿、崇聖祠、東西廡

五大建築組群,其規模為國內眾多孔廟建築中最為龐大之一座。

 

進入大成門後,大成殿前丹墀寬廣無比,由此遠望大成殿,氣勢雄偉。

大成殿目前仍處於修繕其間,四周架起鷹架,影響視野,殊為可惜。

 

除了大成殿未開放外,其他如東西廡與崇聖祠則通行無阻。

 

高雄縣孔廟東西廡

 

非假日的夏日午後,此時南台灣炎熾的日頭,讓人無法消受。

我們一家三口暫時就鼓山頂的孔廟周遊各先聖先賢之間,首先從

東西廡奉祀著孔子弟子與明道修德為主的先賢牌位一一致敬,

最後到大成殿向至聖先師孔老夫子頂禮膜拜。

 

大成殿內供奉至聖先師孔子暨四配(東配為復聖顏子、述聖子思子,

西配為宗聖曾子、亞聖孟子)、十二哲(東哲為閔損、冉雍、端木賜、

仲由、卜商、有若,西哲為冉耕、宰予、冉求、言偃、顓孫師、朱熹)。

 

高雄縣孔廟大成殿內西配

 

之後,我們就到處參觀這座美輪美奐的孔廟。此時偌大的廣場,

顯得非常安靜,我也就放心讓兒子四處亂竄,我則好整以暇欣賞

其建築藝術。

 

整座孔廟除了精緻的手工彩繪外,並無其他的建築裝置藝術,整體感覺,

就是一個字『 大』,碩大就是美,大成殿整體結構,為重檐宮殿式,

仿效北京紫禁城太和殿之建制,而其他主要建築如櫺星門、東西廡、

崇聖祠與其寬廣無比的空間,都是格局龐大、氣勢非凡,這是其他

孔廟所無法比擬的。

 

高雄縣孔廟大成殿整體結構,為重檐宮殿式,金紅色琉璃瓦頂,

氣勢非凡。

 

離開孔廟,本想繼續逗留在公園內繼續尋找旗山神社遺跡,但是

此時已是午後三點了,今日原本往茂林、藤枝方向行,旗山之旅

僅是臨機一動,隨性而來,因此不敢久留,何況山下還有許多歷史

古蹟待我們一一探訪呢。因此旗山中山公園之旅,就此打住,

其餘未竟之旅,就留待下次吧。

 

回家後,上網查了資料,民國七十三年為了興建孔廟,已將園內的

相思林剷平,而殘存的神社公園、石燈、石階也都消失了。

但是目前公園還保有一對原神社狛犬及部份石燈籠殘件,

下次來旗山時,再來探訪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t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