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濃 ~ 伯公守護的客家原鄉,瀰濃庄開基伯公,中正湖(中圳埤),竹仔門電廠,東門樓,庄頭伯公壇

2009/08/28 00:53

 

美濃 ~ 伯公守護的客家原鄉,瀰濃庄開基伯公,

中正湖(中圳埤),竹仔門電廠,東門樓,庄頭伯公壇

 

        七月三十日我們原本計畫前往藤枝、寶來過夜,途經旗山、

美濃時,即被這名聞遐邇的客家小鎮所吸引。在夕陽即將下山時,

我們開車兜遊在美濃的鄉間小路上,走過瀰濃庄敬字亭、漫步在

美濃中正湖環湖步道上、最後來到庄頭伯公壇,在古意盎然

的伯公壇前,向伯公上柱清香行禮祈福,結束美濃初訪之旅。

 

美濃客家文物館內部展設。

 

八月一日我們至茂林下山至美濃,首先走訪竹子門發電廠後,再度

來到這淳樸的客家小鎮繼續悠遊。這幾天我們陸續碰到幾位當地文史

解說員,從他們的口述中,提到了美濃開基伯公、美濃黃蝶翠谷與

雙溪熱帶樹木園自然步道等等,對於美濃的好山好水不禁悠然嚮往。

美濃豐富而獨特的客家文化一時也道不完,幾位當地文史解說員不約

而同地提及,要到美濃小鎮、體會客家文化,或是要更深入探索美濃

原鄉風情民俗之美,不妨先參觀美濃客家文物館,這裡才算開始。

 

http://meeinonghakka.kccc.gov.tw/

 

 

美濃位於高雄縣的東北方,包圍在群山中,荖濃溪流經其間,

沖積成一個肥美的河谷平原。山巒環抱間的客家小鎮,擁有兩百

七十多年傳統的客家聚落,至今仍沒有受到工業污染,依然保持著

淳樸、悠緩的農業步調。

 

青翠的田野綿延到山麓,傳統的紅磚合院建築隨處可見。

 

而曾經是美濃重要地景的菸樓,依舊佇立在鄉間小路上。

 

美濃舊名瀰濃,因水源豐沛而得名。美濃溪貫流全境,支流旁多,

為灌溉沃野的天然水源。而東側有茶頂山、北方有月光山、雙峰山、

靈山峰巒綿延,阻絕了寒風,濕暖了沃土,造就了美濃的農業盛景,

而客家族群在此落地生根,孕育出獨特的客家人文風貌。

 

清康熙60年(1721年)朱一貴事件中,位於現今高屏地區的客家庄民

大受威脅,遂組織義勇民團保衛鄉民。義勇民團分為中堆、先鋒堆、

左營、右營、前營、後營,此即「六堆」的前身。朱一貴事件平定後,

六堆先民將義勇民團正式定名為「先鋒堆」、「前堆」、「後堆」、

「左堆」、「右堆」、「中堆」等六堆;分布於北至羅漢門(高雄縣內門鄉),

南至枋寮的下淡水溪、東港溪兩大溪流域平原。其中「右堆」即位在

今天的屏東縣的高樹鄉、高雄縣的六龜鄉和美濃鎮。

 

清乾隆元年(1736年),右堆統領林豐山、林桂山兩兄弟由武洛庄

(屏東里港鄉茄苳村)帶領40餘人越過荖濃溪入墾靈山、雙峰山、月光山

山麓,並立開庄碑石「......懇上蒼此土可大亦因可久,將奕世而瀰濃」,

在靈山山腳下建立「開基伯公」,這是客家人開墾美濃庄之始。

兩百七十多年來,客家文化在美濃落地生根、開枝散葉、綿延不墬。

 

 瀰濃地區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逐漸凝聚更多的客家鄉親來瀰濃開墾

定居,為求永遠平安居住在瀰濃,於是建立起夥房、永安街等,並建築

東門樓以防外侵。 日據時期,日人見此地與故鄉「美濃」地形相似,

而將「瀰濃」改為「美濃」,沿用至今,如今為台灣保存客家文化

最完整的地方。

 

 

瀰濃庄開基伯公

 

 

伯公即土地公,是美濃人主要信仰中心。美濃有將近400座伯公壇,

開基伯公壇、庄頭伯公壇是最負盛名的傳統客家伯公壇。早期客家人

遇到叉路或十字路口,只要路旁有棵大樹加上大石頭,就會綁上紅色

布條,砌個方形凹槽作為插香的地方,這就是「伯公壇」。

 

開基伯公壇位於美濃鎮福美路496巷6號旁,我們在美濃中山路上看到

美濃窯的指標,順著指標進入靈山腳下,由於初次來訪,人生地不熟,

進入鄉間小路,岔路分歧,一時之間竟迷了路,幸好,當地一位熱心的

單車騎士,騎著單車親自帶我們來到位於靈山山麓的開基伯公壇。

 

美濃傳統客家伯公壇有異於閩南式的土地公廟,沒有金身,

也沒有建廟,用石板做香位內供奉褔德正神,後植榕樹前置香案、

小桌擺放供品,祭壇後方有圓形隆起的「化胎」,有如神位靠山,

碑前有方形的「社神位」,此即客家人所講究的「天元地方」造型,

通天地之氣就是美濃客家的伯公特色。

 

照理說,來訪美濃,應先從開基伯公壇開始。但是我是從當地人口中,

才得知美濃有如此一座歷史悠久、深具文化內涵的伯公壇。

 

伯公前,虔誠的上一柱香,瀏覽著碑石上的開庄始末,旁邊是美濃窯,

聳立在伯公壇後方的是連綿的玉山山脈的尾脈,由月光山(650M)、

雙峰山(530M)、靈山(或稱人頭山,390M)等著名山頭。

伯公壇前方則是由伯公守護著美濃肥沃的庄園。

 

 

瀰濃庄敬字亭 

 

 

瀰濃庄敬字亭位於美濃下庄永安路與中山路交叉處,是美濃地區

最早興建的敬字亭,已列為三級古蹟。 敬字亭始建於乾隆34年

(1769年)由原鄉子弟梁啟旺集資建造,嘉慶末年首度重修,光緒15年

二度重修。日本殖民統治台灣初期,瀰濃庄敬字亭毀於六堆義民軍

與日軍交戰砲火中,時任右堆總理曾榮祥再度發起重建,保存至今。

 

美濃自開庄以來至今仍以人文薈萃,文風鼎盛著稱。當初建造敬字亭

乃是推廣大家尊重文字,不任意丟棄字紙的習慣,在村莊裡廣設類似

寺廟焚燒金紙的爐亭,專供鄉民焚化字紙。亭下並立有造字先師倉頡

的牌位,以示對知識的敬重。

 

 

倒映美濃的山光水色-中正湖(中圳埤)

 

 

美濃中正湖原名中圳埤,湖區西北背山,三面繞田,倒映著美濃

的山光水色,景色宜人,環境幽美。

 

 

湖內終年有白鷺鷥、紅冠水雞等鳥類在此覓食,池中有一座小亭,

是賞鳥、賞景的好去處。

 

 

 

我們傍晚時來到美濃中正湖,漫步在環湖步道,頗為悠然自得。

 

 

從湖畔一眼望盡阡陌的農田房舍排列在眼前,遠眺遠方的美濃

月光山脈、青翠的山巒層層疊起,構成一幅客家的靜謐山水畫。

 

 

東門樓

 

古樸斑駁的東門樓位於美濃鎮永安路底,建於清朝乾隆20年

(西元1755年),是客庄為防範匪徒、異族入侵所設的隘門之一。

 

可惜在乙未割台,美濃庄民群起抗日行動,遭到日軍以大砲進攻,

東門樓頓成斷垣殘壁,直到日據末期昭和十二年(1937年)才以報警鐘樓

重建,光復後才恢復龍門鳳椽屋頂,正面書「大啟文明」橫額對聯,

柱上的對聯也改為「門前帶水環青美,樓外屏山積翠濃」,成為現今的形貌。

 

東門樓外貌雖與清朝時期相去不遠,但樓中含有漢族意識成分的古匾、

古物全部被毀,僅存二古碑端風正俗碑與重修福德壇碑豎立在東門樓下,

靜默的見證美濃的發展歷史。

 

 

庄頭伯公壇

 

 

東門樓下有鎮守土地的土地神壇,稱為庄頭伯公壇。福德壇依傍著

美濃溪而建,福德壇後有胸圍達6公尺,樹齡超過160年的大榕樹,

福德壇與老榕樹相互輝映,被視為地靈風水極佳的寶地,是美濃東門

地區聚會聊天休閒,孩童嬉戲的好所在。

 

東門樓下的福德壇是典型客家人的伯公壇,設有神位石碑,碑心

上面刻著「福德正神香座位」,並刻有「壽」字紋及瓶花紋樣,

同時有「曲手」向兩側伸展。

我們來時正好遇見一位當地文史解說員正在講解客家伯公壇的

神位石碑的意義與其獨特的客家伯公文化,我們在旁聆聽收穫不少。

我們也是在此第一次聽這位解說員提到美濃的開基伯公,並介紹我們

當天的落腳處-嵐筑園民宿,真是感恩。

 

 

南台灣最早的水力發電廠-竹子門電廠

 

進入竹子門電廠途中有一日治時期之石碑。

 

 

竹子門電廠位於美濃及六龜交界處,是一座百年歷史的骨董級水力

發電廠,1909年建廠時從德國購進的發電機至今還抱持良好運轉。

據說這組發電機目前在世界上僅存於兩個地方,一個是德國博物館,

一個在竹子門電廠,因此這組發電機是世界上同機型碩果僅存的活古蹟。

 

規模不大的高屏發電廠,在青山綠水環抱中的仿歐洲巴洛克

風格的廠房散發著優雅古意。

 

竹子門電廠於1977年與同樣利荖濃溪水力發電的六龜土壟發電廠合併,

正式名稱為「高屏發電廠竹仔門分廠」,由於水力發電成本太高,

目前已經停止發電運轉,但獅頭大圳水流仍源源不斷的流經美濃的

田野,在農業生產上仍繼續扮演重要角色。

 

竹子門電廠綠茵庭中三座古樸的石碑是日據時代三位電廠殉職人員之墓。

 

竹子門電廠停止運轉後,目前被內部部核定從高雄縣3級古蹟升級為

國家古蹟,可惜我們來時,外圍大興土木,電廠大門緊鎖,不對外開放

參觀,也僅能從門外約略欣賞這棟外觀典雅的巴洛克風格的廠房。

 

後記

 

今年夏天,我們初次造訪美濃,雖然我不是客家人,但對美濃的

好山好水、好風光與充滿了濃郁的客家人情味,使我開始喜歡上

這個微笑鄉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t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