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花蓮縣新城鄉】新城神社故址(新城天主堂) ~「新城事件」太魯閣戰役的導火線

2009/09/27 11:41

 

  後記:   面對如此甚具歷史意義的神社遺址,怎能不令人流連忘返呢?聖母園旁邊有一座神父會館,此時有一位神父正忙著修繕傢俱,我們僅向神父問候致意而已,也就不方便打擾。

20090905【花蓮縣新城鄉】縣定古蹟新城天主堂(新城神社故址)

 

        今年的花蓮之旅是休假前一天晚上才倉促決定,來不及預定旅館,

也未做好行前功課,完全視情況而隨時彈性調整行程。然而花蓮擁有

波瀾壯觀的大山大水,深富自然原始之美,太魯閣國家公園、花東縱谷區、

東海岸國家風景區,其間點綴著七星潭、鯉魚潭等,皆是唾手可得的美景。

加上花蓮本身擁有多元的族群人文色彩,諸多的的近代人文史蹟,早已在

我夢中徘徊多時,即使未事先規劃,也不用擔心入寶山空手而回。

 

早上由台北出發,中午在澳花國小探訪蔥鬱雄偉六百歲的老樟樹後,沿著風光

旖旎、山海相連的蘇花公路南下,途經匯德景觀步道入口,停下車來,觀賞

驚險壯觀的清水斷崖後,蘇花公路兜遊之旅至此已逐漸接近尾聲。續往花蓮行,

過了崇德、太魯閣大橋後,進入新城來到奇萊平原,即展開今年的洄瀾文化之旅,

首站便是花蓮縣定古蹟-新城天主堂(新城神社故址)。

 

花蓮縣定古蹟新城天主堂(新城神社故址)

 

新城天主堂位於中橫公路與蘇花公路交會點附近,離太魯閣國家公園東端

入口約1公里左右,於台九線185K指標附近,左轉進入新城村博愛路,行約

數百公尺,即看見左邊有新城公園的牌樓(此牌樓前身即為新城神社的第一座鳥居),

進入牌樓後,路底則是小型公園(據說是原新城稻荷社遺址),路底左邊便可看見

新城天主堂的牌樓(此牌樓前身即為新城神社的第二座鳥居)。

 

新城天主堂為新城神社遺址的所在地,神社許多遺物在富有古蹟保存觀念的

兩位神父,極力維護下得以保存下來,讓聖母護衛這片淨土,成為一處寧謐的

修身養性之地。

目前新城天主堂仍保有昔日神社之平面佈局。有鳥居、石燈籠、狛犬、手洗舍、

花崗岩水池、結界端垣、底座、日軍殉難將士古碑、古松等充滿日本風味的

神社遺址,庭園中也留下日治興建神社的紀念樹羅漢松、竹柏、樟樹、琉球松

等老樹群。園區內還有十三棵老松樹群,蒼翠挺拔的樹型,搭配神社遺址、

天主堂的彩色玻璃,古樸味十足。

 

 

新城神社鳥居

1972年,台、日斷交後,1974年內政部遂發佈『 清除台灣日據時代表現

日本帝國主義優越感之殖民統治紀念遺跡要點』,日治時期的日本神社

首當其衝,被列為優先清除的建物。

 

新城神社原本有一座日式的大型鳥居,當時即被新城鄉公所派員鋸斷了兩翼,

成了中國式牌坊。現有的兩座鳥居,兩側各加裝了一根柱子,乃是當時的

戴宏基神父,因擔心具有歷史意義的鳥居遭到拆除,而不得不做的防護措施。

 

神社參拜道沿線有三座鋼筋水泥製成大、中、小不胴體量的鳥居,具有日式

傳統本居的形狀與風格,其體態應屬神明鳥居,但以L型狀排列呈現較為特殊。

(內文引用戴宏基神父於民國九十六年11月出版的「花蓮縣定古蹟新城神社

故址 新城天主堂」)

 

現鳥居本體的形狀與原本鳥居的形狀略有改變,係因中日斷交後,當時政府

為去除日治文化遺跡的政策。

第一座鳥居最大座,於1970年時被鄉公所派員鋸斷了兩翼,成了中國式牌坊。

其面向東北方,朝著1896年12月23日,13名日日軍官兵被殺害埋葬之處,

亦是朝向隔著太平洋遠方的日本,有遙望思鄉之情。

 

第二、三鳥居兩側多出兩根柱子,則是當年戴宏基神父,因應鳥居恐遭

拆除而做的防護措施,其面向西北方,朝著拜亭(原設置日軍紀念碑,

現改為聖母亭),亦正對著太魯閣峽谷,似有祈望與太魯閣族群和平相處之意。

 

從第二座鳥居(上有天主教會字樣),往內望去,感覺上第三座鳥居,

有遠又小,參拜道由寬漸窄,道路深邃而延長,在美學上是利用視覺上

的錯覺,再以階梯之設立效果,漸漸往上伸,直至黑松林接向高天,

有種與天人結合之奇妙感覺。

 

 

新城神社石燈籠

 

於第二座、第三座鳥居之間的參拜道兩旁,各豎立著四座石燈籠,

石燈籠是保護油燈或燭光的燈具,在宗教意義上代表著分享神帶來的光明。

 

 

神社守護靈獸

 

被視為神社之鎮邪物,目前在第三座鳥居及聖母園階梯各設置一對,

這兩對的守護靈獸被視為神社的鎮邪物。

混凝土製作造型迴意的守護靈獸,其中安置於鳥居右側面朝左,

在鳥居兩側個一有一隻。

 

一隻朝左.一隻朝右.張嘴且含者著一顆珠子的守護靈獸稱為「阿」。

再其對面另一隻呈閉嘴型的靈獸則稱為「哞」.「阿、哞」是梵文的

音譯,分別代表萬物的開始與結束。

 

聖母像前的第二對狛犬

狛犬(こまいぬ komainu,而「狛」字中文讀作ㄆㄛˋ),又稱高麗犬。

 

 

 

在狛犬的下方,多加了萬福源及聖母園的蛇紋石雕刻。

 

 

 

聖母像前的第二對狛犬近照。

 

第二對狛犬,下方台座刻有「氏子中」

 

日本人的習慣會將奉捐者,他們都會在其礎石刻上寄付者姓名。

氏子中是表示神的子孫,日本人都自認為是神的子民,中則代表全體的意思。

 

 

新城天主堂

 

鐘樓造型的天主堂大門

 

教堂之整體外觀,以圓弧型的牆面船型狀呈現並與垂直的鐘樓搭配,

建築造型語彙上欲傳達出「諾厄方舟」的意象。

 

 

表示天與萬物的和諧,也是「聖伯多祿之舟」象徵著天主教會,

正朝西方行駛去,直達聖城--耶路撒冷之意。

 

長方形的窗戶鑲著彩繪玻璃,洗石子水泥本色的外牆,

爬滿藤蔓,形成綠意盎然的環境宛如圖畫般的優美景致。

 

聖母亭、黑松

 

 

黑松是日本人最喜愛的植物具有莊嚴的意義,日本人也將神社的社木

稱為神木或神樹。日前在區內仍保有8株高達十餘公尺,樹幹徑約40公分

以上的老黑松,高聳蒼勁的黑松與聖母園內莊重慈祥的聖母雕像,

形成一幅和諧寧靜安詳的境地,建構出極為清幽的空間感受。

 

 

 

 

手水舍、花崗石水池

 

是供信徒於參拜前作為洗塵之處所,有洗淨身心靈之意。

 

 

木製的手水舍,原地上有四方形花崗石造的洗手台子,這座手水鉢被

保存在裡拜堂內,成為教會的「聖洗池」。

 

教堂內的聖洗池,新城社手水鉢。

 

醫院的左前方有一座稻荷神社,但已不見鳥居及拜殿,其石燈籠

剩下一座,目前放置在禮拜堂的入口附近。

 

禮拜堂入口前左右兩側分別為狛犬與石燈籠,為原新城稻荷社所留下的

石燈籠及狛犬。石燈籠造型明顯不同,「竿」部位為少見的圓柱形型,

「火袋」部份其中兩面呈少見的「月亮」及「太陽」圖案。

 

 

狛犬臉部雖不完整,左腳下多了一個球狀物側面,與常見的聳立尾巴造型。

 

禮拜堂入口放置一座自然石的洗手台子,應該原屬於新城稻

荷社的遺物。

 

新城天主堂教堂內部。

 

 

在禮拜堂後方還有這人抱鯉魚的雕塑品,上網查了資料,

其中隱含一段不為人知的典故:

在潘繼道教授所著之 「以花蓮縣新城天主堂為例」內文中指出

 

「當時有位來自加禮宛(新城鄉嘉里村)的蔡老闆,他幫教會蓋房舍,

他說如果賺了大錢,蔡老闆就建造一座小噴水池。水池中還造了一座

日式金太郎的石像,其抱著鯉魚,而鯉魚嘴裡會噴水,正好噴在石碑上,

神父發現了石碑(「殉難將士瘞骨碑」)上有文字,因此,就把石碑移到

天主堂的花園內。而那座小噴水池後來廢棄,並被填平了。金太郎的石像

目前放在禮拜堂後方。」

 

 

 

      

 

 

 

這位神父看我們欲言又止,於是給了我一本有關新城天主堂導覽手冊,

連忙稱謝,但當時我僅匆匆翻閱沒有細讀,只是忙著到處拍照,百忙當中

竟然漏掉了一處重要歷史紀念碑「殉難將士瘞骨碑」。

 

 

 

 

 

要參訪新城神社之前,不妨先做個功課,先瞭解新城神社的時代背景,     新城天主堂目前在教堂花園中放置一塊「殉難將士瘞骨碑」是「新城事件」最重要的遺跡。(「瘞」讀音為ㄧˋ,是指埋葬之意。此碑立於大正9(1920)年12月23日),正面左側刻有「陸軍大將從三位勳一等功二級  柴五郎」,柴五郎於大正8(1919)年11月 至大正10( 1921)年5月擔任台灣軍司令官,背面則刻有「(明)治廿九年十二月二十三OO」以及監視哨殉職的結城少尉等共13名隊員名字,不過只能辨識部份刻字。「殉難將士瘞骨碑」為日治初期日本人與太魯閣族之間的殺伐反抗作了見證,史蹟斑斑,發人深省。 回家後,細讀這份「花蓮縣定古蹟新城神社故址 新城天主堂」簡冊(戴宏基神父於民國九十六年11月出版),對於「新城事件」的歷史,感受良多。「新城事件」可說是二十世紀東台灣最大的一場戰爭-太魯閣戰役的導火線,茲節錄戴宏基神父的小冊子,讓有興趣的旅人,想到新城天主堂(新城神社故址)來追憶新城事件,或單純前來悠閒賞景,做一個導覽。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新城神社 新城天主堂
    全站熱搜

    mat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