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戀東北角~藍天下的鼻頭角、龍洞灣岬風光,順訪西靈巖寺

2010/09/16 00:03

 

990823東北角~鼻頭角、龍洞灣,西靈巖寺

 

 

今年暑假我們不走雪山隧道,改走台二線濱海公路,拜62號快速道路之便,每到

週末,只要是晴天的日子,我便不假思索地奔向東北角。

 

 

鼻頭角燈塔步道 

鼻頭角隔著龍洞灣岬與三貂角遙遙相對,坐在涼亭上,展望東北角饒富變化的

沉降海岸地形,灣、澳、沙灘綿延,美麗而壯闊的景致一覽無遺。

 

 

 

8月14日星期一,剛好我們夫婦都休假,但卻無安排旅遊行程,當天的天氣出奇

地好,因此一如往常,再度來到東北角。

 

 

 

車行經過鼻頭隧道南口旁的鼻頭角停車場,假日時常一位難求的停車位,週一難得

出現空位。雖然鼻頭角來過多回,但藍天下絢麗的鼻頭角風光實在誘人,於是我們

就下車頂著艷陽,漫步在鼻頭角燈塔步道上。

鼻頭角

 

 

富貴角、鼻頭角、三貂角合稱為北台灣三角。隸屬台北瑞芳的鼻頭角,是東北角

公路上的重要停駐點,區內設有完善的休憩設施,假日時常吸引遊人再三前來。

鼻頭角燈塔步道

 

 

鼻頭角的步道目前規劃有海濱步道、燈塔步道及稜谷步道這三條步道,各具風情。

由於天氣實在太熱,故當日我們僅選擇走鼻頭角燈塔步道。

 

鼻頭國小旁的小長城

 

 

非假日時,鼻頭國小不開放,必須陡上鼻頭國小旁的爬坡路,此時日頭正炎熾,

雖是一小段的石階路,走來頗感吃力。

藍天下的鼻頭國小

然而陡上高點,景色豁然開朗,隔著城牆,俯瞰鼻頭國小與後方湛藍的大海,

海天一色的景緻,正是東北角夏季最令人嚮往的景觀。 

 

鼻頭角在海水經年累月的沖刷,在海岸畫出一道道海蝕溝

 

 

 

鼻頭角岩層因板塊作用自海底上升,長年在波濤拍岸,海、風交錯蝕刻下,其海岸

之海蝕平台、海蝕凹壁、海蝕洞、海崖等地形到處可見,其發達的程度居全台

之冠,極具觀賞及教學價值。

 

 

 

鼻頭角步道為昔日淡蘭古道支線之ㄧ,沿途設有涼亭與賞景平台。走約十餘分鐘,

就可看見步道右側延伸出一片向下傾斜的大草坡,此地在地質上稱為''小階地",

即為著名的「望月坡」草坪。草坡盡頭是陡峻駭人的斷崖。

 

下方則有海蝕平台,此地由於魚類種類豐富,一年四季也常吸引不少釣客在此

拋竿垂釣。

 

 

走過懸崖步道,又來到矗立在鼻頭頂端的鼻頭角燈塔。

 

 

 

鼻頭角燈塔燈塔建於日據時代明治二十九年(1896年),毀於二次世界大戰。

今日白色圓形建築則為光復後重建,塔高12.3公尺。

 

綿長的雪山尾棱天際線,和壯闊的海景,俱入眼簾。

 

 

燈塔附近有觀景亭,可眺望鼻頭角以北,南仔吝山、基隆山、南雅迤邐到深澳岬角

特殊海岸地形羅列與海上基隆嶼。

 

俯視腳下翻滾的白浪,以及視野無盡延伸的海面,如此瑰麗美景,望之令人終身

難忘。

青翠的山巒、海水深碧湛藍,終年激躍著美麗的浪花,風光旖麗。

 

 

西靈巖寺~龍洞岬上的百年古剎

 

 

 

過了龍洞隧洞南口,我門隨即轉入西靈巖寺。

 

西靈巖寺主祀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西靈巖寺當地俗稱佛祖廟,位在台2線濱海公路約88公里處,西靈巖寺入口的

碑文寫著:

本廟奉祀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自清嘉慶十一年(1806年),距今民國85年共距

一百九十年。本廟前身在蘭縣大溪里大溪路17號之址。本名佛祖廟,當時係張朝旺的

祖先張公所奉拜。詎料某夜觀世音菩薩顯靈託夢張公,指示天禍將至,必須迅速遷離。

是故張公隨即依佛祖指示,快速擔起觀世音佛像,扶老攜幼依照佛祖指點朝東北方逃避。

是夜洪水暴漲,山崩地裂,舊有佛廟剎那化為烏有,張公全家僥倖餘生,繼續朝東北方

翻山涉水,逃至當時台北洲貢寮庄蚊仔坑保撈洞的山坡地休息片刻,欲再前往卻感身邊

行李重如萬斤無法挑擔得起,經向佛祖擲筊指示,欲就地安居起廟,即今廟址。原為

簡陃茅屋,爾後經三、四次翻建,民國80年地方士紳提議建議,組織重建委員會,

再度募集資金,重建西靈巖寺。於民國80年歲次辛未10月9日舉行晋座大典


         <以上資料 參考自西靈巖寺重建碑記>

 

 

這座雖具有百年以上的古剎,但歷經多次翻修,現有建築卻於民國80年始新建完成,

已不復古意。除了虔誠的信徒前來膜拜,一般遊客鮮少特別停留觀賞。今天難得偷得

浮生半日閑,又不趕時間,於是進入寺裡先參拜觀音見如來後,再仔細瀏覽廟裡建築。

 


寺廟前第一眼便看到彌勒菩薩,同時擺放了四大天王與十八座羅漢像,相當引人

注目。十八羅漢像由一般水泥雕塑,材質並不特別,但是仔細一看,雕工十分

精細,每尊羅漢個個傳神,引人入勝。

 


除了十八羅漢像外,這裡還有一幅讓人唸不出來的對聯,上聯:「見見見見見見見」

,下聯「齊齊齊齊齊齊齊」。

 

這幅東北角上最有名的對聯,在網路上已有好幾個版本精闢的解說。茲節錄Tony的

自然人文旅記(770)
[台北瑞芳].南雅奇岩.龍洞岬灣步道.鼻頭角步道:

原來,對聯是利用漢字一字多音多義的特點,組成同字異音的對聯句。見為

「現」(ㄒ|ㄢˋ)的古字,齊與「齋」(ㄓㄞ)古字相通。因此這副對聯應讀為:
「見現、見現、見見現,齊齋、齊齋、齊齊齋。」

 

 

大意如下:以前濱海公路還沒開通時,寺裡的師父要外出,都得沿海邊小路走到

和美,再轉車至澳底。要回寺裡時,走在彎曲小路上,有時近山有時靠海,有時可

遠遠看見寺廟,而西靈巖寺明明看到就在眼前,怎麼一轉彎 又不見了,引申如同

佛理一般時而見,一念之間時而理之不現。上句正形容這種忽隱忽現的景象。

下句則是勸人齊來吃齋修道,明心見性。

 

西靈巖寺「慈帆普濟」 咸豐辛酉年(咸豐11年,1861年)

西靈巖寺「西天濯靈」 同治六年(1868年)

 

 

西靈巖寺現廟中所見匾額多為民國八十年整修時所立,然而現寺內古物仍保有

古匾兩方,包括咸豐與同治年間各一方。

 

這裡也是觀看著龍洞四季灣的最佳景點之一

 

 

龍洞灣岬

 

 

步出西靈巖寺後,續走往龍洞岬步道,沿途也可欣賞山海景色,北邊有龍洞灣、

鼻頭角,南邊則有和美金沙灣、三貂角。如此碧海藍天,眺望壯闊的大海穹蒼,

讓人胸臆大開。

 

 

龍洞岬步道盡頭有一處觀景台,高於海岸約100公尺,可俯瞰海岸突出於大海的

四稜砂岩,岩石節理被海水切割形成塊狀。

 

 

這處觀景台下方海岸的突出稜岩,被稱為「龍洞一支」斜坪,為不少磯釣高手

雲集之處。

 

 

 

龍洞岩場的崖岩比起鼻頭角的海蝕崖,無論是岩石峭拔、紋理或色澤,都更勝

一籌。多變的地質景觀是龍洞灣的一大資源。站在崖頂可俯視下方的海蝕平台上

佈滿了覃狀岩、蜂窩岩、豆腐岩及生痕化石等,有如攤開的大地之書,步道上設

有解說牌,以圖片和文字說明各種海蝕地形的成因,遊客在此實地踏勘之前,可

先預習一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t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