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大同鄉〕盈盈秋水「翠峰湖」~“薄霧中的少女”

2010/11/21 23:30

 

991102太平山紀行(3)~ 翠峰湖環山步道

 

盈盈秋水「翠峰湖」

 

翠峰湖有“薄霧中的少女”之稱,是台灣最大的高山湖泊。薄霧中的

少女,意指翠峰湖每當雲霧在湖面翻滾飄渺時,其神秘嫵媚就像少女

一樣含蓄嬌羞。

 

 

11月2日在台灣山毛櫸步道,一覽山毛櫸深秋絕色,心中感動萬分,

此次翠峰湖之行可謂“無憾”矣。然而,遊罷台灣山毛櫸步道,坐在

翠峰湖觀景台上,面對如此迷離仙境般的景致,若不走一遭環山步道,

一探這“薄霧中的少女”的全貌,豈不有憾哉。

 

 

走了一趟翠峰湖環山步道後,方覺翠峰湖美麗多變的面貌更勝山毛舉

步道一籌。

 

 

回家後,對於宛如迷離仙境般的翠峰湖,戀戀不忘。上網瀏覽了翠峰湖

的種種傳說,無意中發現畫家陳東元,為了為畢業四十餘年的小學母校

編輯專刊,特別架設「大元國小及翠峰湖往昔感人事跡」部落格。翠峰

湖是筆者童年生長嬉戲的地方,而廢校近40年大元國小則是筆者成長的

地方,筆者對於大元山區、翠峰湖、大元國小的記憶隨想,引起我極大

的興趣與好奇,近幾週來著手翻閱相關大作,令人感動萬分。對於筆者

在翠峰湖、大元國小等動人心弦的故事,豐富了翠峰湖的人文典故,

才是翠峰湖真正引人入勝的所在。感謝作者,讓我對翠峰湖這片土地

有了更深層的認識,可說是此次翠峰湖之行的最大收穫。

 

 

延伸閱讀

 

 

大元國小及翠峰湖往昔感人事跡

 

 

http://tw.myblog.yahoo.com/jw!LTui9f6WER_Wih8UvbkBnzQ-/article?mid=1035&prev=-1&next=1037

 

 

※大元山林場、翠峰湖往昔的人文事跡

 

 

※充滿愛心的森林小學─宜蘭縣大同鄉大元國小

 

 

※雲的故鄉《大元國小專刊》及大元返鄉尋根《深山裡的同學會》刊載文章

 

 

翠峰湖發現的很晚,連最靠近此湖的寒溪泰雅部落及四季泰雅部落裡也

都沒有這一湖泊的動人傳說故事泊。一直到1960年代才被大元山林場工作

人員發現,這顆璀璨的翡翠,方以讓人驚豔的面貌初次呈現在世人眼前。

 

 

當時命名為「埤仔」,後來冠上附近的地名而為「晴峰埤仔」。大元山

工作站主任林木溪先生與員工覺得此名有點不雅,於是又改為「晴峰湖」

,最後一任工作站主任林清池先生又將之改為「翠峰湖」,一直沿用至今。

 

 

林務局將原本崎嶇不平的山路整頓成為翠峰湖環山步道,環湖步道東口

在翠峰湖停車場處(翠峰道路16.5處),步道西口在翠峰道路15.5K處,

步道全長3.95公里,海拔界於1840至2000之間,步道全程採用生態工法,

以不破壞原始地表為原則,沿途林木參天羅列,充滿原始的氣息,彷如

走入了人間仙境。

 

 

翠峰湖一帶受地形影響,東北季風沿南澳北溪與多望溪抬升至海拔2050

公尺的望洋山,春冬兩季吸納東北季風濕冷水氣,使得湖面經常重霧

深鎖,迷濛深邃,濃濕的環境也造就了獨特的生態環境。

 

 

湖泊四周還孕育著濕地泥苔炭、戟葉寥等草本沼澤植物。外唯一點兒

則過渡生長著滿山紅、台灣杜鵑、假柃木等灌木叢,最外圍則為著

大片的檜木、扁柏。

 

 

翠峰湖的湖形特殊,呈葫蘆狀,枯水期時湖岸四周綠草披地。

春、夏雨季草地上開滿了各式野花,而冬春之際則煙波缥緲,恍如仙境。

 

秋冬可見許候鳥在此棲息,晨昏時分,可見金翼白眉、酒紅朱雀…等

雀躍枝頭。

 

 

 

11月2日自山毛櫸步道返回翠峰湖畔,坐在觀湖平台,停下來慢慢地

享用遲來的午餐。稍事休息後,續遊翠峰湖環山步道。

環湖步道東口在翠峰湖停車場處(翠峰道路16.5處)

 

 

由翠峰環湖步道東邊入口進入,剛開始環湖步道乃沿著平元自然步道環湖。

在一個小山丘處,環湖步道與平元林道岔成兩條,分道揚鑣。越過小丘

,環湖步道鑽進茂密的闊葉林。

 

 

翠峰湖畔遠眺景致淒迷的「白木林」。

 

 

觀湖步道館景台可近觀「白木林」。

 

來到這區稱為「白木林」的地方,白木林的形成原因是非常悲情的,可能是

樹木的自然死亡,或是森林火災引起的現象,因為高山長年低溫,在海拔壓力

及低溫的影響下,能夠分解樹木的微生物不易作用,所以檜木死亡之後,經過

火燒炭化,樹幹表面受到經年日晒雨淋而剝落,留下日漸白化的幹軀,形成一

大片的白木林景觀。

 

 

不久就進入了步道最美的一區「奧陶紀苔原區」。

 

 

奧陶紀(Ordovician period)是地質時代的一個紀元,是古生代的第二個

紀,距今約5億年,延續了6500萬年。奧陶紀最有名的生物是海藻、三葉

蟲、腕足類和棘皮動物。

 

 

苔蘚區因長年籠罩於濃霧細雨之中,造就豐富苔原生態。翠綠欲滴的

泥炭蘚遍地叢生,與筆直的紅檜林形成鮮明對比,每一株樹身上都附

滿了厚厚的青苔、松蘿,宛如太古時代的原始森林。

 

林務局為了保護厚達1公尺的珍貴原始苔原,特別築起高架木棧道,

並寫著〔尊重生命,勿走旁徑〕,提醒遊客勿破壞生態。

 

其實林務局根本不用提醒,木棧道兩旁盡是細細小小的青苔,我想遊客

若不尊重生命,偏要走林下潮濕而泥濘、滑溜溜的苔原,保證摔個

四腳朝天。

 

 

過了苔原區,泥濘的路面又出現了一塊塊樹幹的橫切面。在這片繁茂的

闊葉林,空氣特別清新,一步一踏間,感覺特別神清氣爽。

 

 

闊葉林裡除了紅檜、扁柏外,鐵杉、昆欄樹等樹種,林相鬱閉,

老根盤錯節。一些老死的巨幹中有第二代長出,形成「雙代木」

景觀。

林下植物以蕨類為主,散雜著高山杜鵑、箭竹和鴨腳木等灌叢。

 

除此之外,沿途林務局都設有解說牌,諸如「杜鵑花科」的台灣杜鵑、守城

滿山紅等,高海拔的假繡球花、深紅茵芋、白花八角、巒大花楸、玉山白

珠樹等...。可惜,目前不是花季,無緣見識其繁花似錦的模樣。

 

然而,這時節最令人驚艷的是途中一株火紅的槭樹。

 

台灣中海拔「掌葉槭樹」的特色在於葉片固定七裂,有別於中低海拔

青楓的五裂。

 

離開原始森林的綠色隧道,步道的視野變開闊了。步道出現一座編號

10的原木棧橋橫越溪谷。

 

整個環湖步道共有十座木棧橋,走到第一座木棧橋,表示離步道西口

已不遠矣。

 

 

過了編號8的原木棧橋,可看到聳立在步道旁的集材柱,一株遺世獨立的

枯立木,正是見證伐木歲月所留下的「刻痕」。 

 

當年收集木材的中心柱稱為「集材柱」,透過蒸汽集材機及吊材滑車,

將翠峰湖附近的檜木集木吊掛至此,由此可看出高低多變的地形。

 

 

接著「環湖步道」有幾個高處的觀湖平台,可俯瞰翠峰湖壯闊之美景,

可惜此時山嵐縹緲,使翠峰湖宛如披著神秘面紗的少女。

 

 

西側步道係循昔日運材軌道路線整建而成,在解說展示站(由舊有油庫

改建)附近尚保留一小段運材軌道,頗有懷古的氣息。

 

 

走到此地,小歇一番,此時已是下午四點了,回想今日連走山毛櫸步道與

翠峰湖環湖步道,將近13公里路程,一覽山毛櫸深秋絕色,又走進宛如

侏儸紀公園的「奧陶紀苔原區」,沿途景致,千變萬化,如同「柳岸花明

又一村」般令人驚喜,今日翠峰湖之行,可真是令人回味無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t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