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DSC_0422.JPG 

久居蘆洲,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地方的民俗祭典特多。每隔

一陣子,蘆洲的大街小巷裡,經常響起咚隆咚隆鏘,鑼鼓齊騰的遶境

活動。但見蘆洲各地方角頭宮廟的民俗陣頭、神將會紛紛來鬥陣,

看著頂著猙獰、威風的彩繪臉譜,踩著剛猛美感陣式的「家將團」,

搭配令人膽顫心驚的刑具,在連串施放的鞭炮,煙霧瀰漫中顯得異常

神秘,看著一尊尊威猛神威兼具藝術色彩的「大仙尪仔」(神將)大搖

大擺行走於陣頭前面,舞動著地方民俗色彩,實是民間最富涵生命

力的展現。

DSC_9020.JPG

上個月在三民高中欣賞了36尊蘆洲神將大會的民俗饗宴後,開始對

蘆洲神將歷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走訪各地角頭廟宇的神將會後,

發現廟前都豎有一支高聳入天的燈篙。上面寫著" 祈安建醮"四個大字

。來到湧蓮寺之後,看到"國姓祖祈安建蘸"旗海飄揚,細看之下,

原來是蘆洲三年一次的「國姓醮」。

DSC_0493.JPG

DSC_0492.JPG

蘆洲三年一次祭祀鄭成功的「國姓醮」,是全台獨一無二的地方習

俗,據說今年全境將有十七支燈篙,主燈在湧連寺豎起,即將展開

為期近一個月的民俗祭典。

DSC_0336.JPG 

湧連寺燈篙

 

蘆洲歷史疊影~蘆洲國姓醮

DSC_0437.JPG

「國姓醮」的由來傳說源於於清嘉慶十四年間(西元1809年),臺灣

北部發生嚴眾的漳泉械鬥事件。當時海盜蔡牽率眾侵犯滬尾,淡水

泉州人請蘆洲援兵相助(蘆洲庄當時為泉州人拓墾的大本營),蘆洲

壯丁獲悉後,趕往相救。居住在武獵灣(新莊)、平頂(林口)一帶的

漳州客家人得知蘆洲境內空虛,便領兵來犯,蘆洲父老商議計謀解

困,求助於延平郡王。經其指點,蘆洲婦女披甲冑,舉旌旗,假扮

民兵鳴金擊鼓,排成疑陣固守邊疆,並利用飛鳥傳書送達淡水,

蘆洲壯丁接獲救援書,連夜趕回。蘆洲父老見援兵回頭,決定出

攻打新莊,出發前向鄭成功像祈禱,若此次戰勝敵軍,保住領土,

往後將三年一醮,以謝延平郡王之恩。祝禱完畢,命壯士陳捷

(綽號目捷)、林全(綽號青馬全)等二十餘人率領洲兵百餘人攻

打敵軍,終於以寡擊眾,凱旋歸來,從此漳州客家人不再犯蘆洲。

這段記載「國姓醮」由來的碑記, 現存在蘆洲永蓮寺後殿懋德宮前。

 

DSC_0338.JPG

DSC_0483.JPG

由於此一段歷史淵源,使國姓爺和蘆洲發生密切關係。自道光十九年

(西元1839年)乃由蘆洲長老卜卦得寅,已,申,亥之歲為三年建醮之

期。從此,每逢虎、蛇、猴、豬年為「祈安建醮」年,由蘆洲信仰

中心湧蓮寺主導祭典,誠心建醮祭拜,以謝國姓爺之恩,至今已近

兩百年的歷史。

蘆洲國姓醮為臺灣除臺南延平郡王祠外,唯一的國姓爺建醮活動,

成為蘆洲地方一項特殊的宗教祭祀活動。

 

DSC_0159.JPG

 

國姓醮不同於其他建醮,各角頭庄公廟均會豎立燈篙招喚捐軀陣亡

的官兵亡魂,回到蘆洲接受饗祭。

豎燈篙則是「國姓醮」重頭戲,相傳豎愈多、愈高,象徵招回鄭

成功兵馬魂魄越眾,更能驅邪避難,但早年燈篙林立的盛況已不

復見,近年平均維持約十六、十七根。

DSC_0220.JPG

「國姓醮」使用旗幟和一般單色之燈篙旗有所不同,蘆洲國姓醮

的旗色和其他地方不同,是以紅,黃,藍三種顏色來做背景,上

書〝連醮祈安〞四字,其中中央的黃色代表將官,右方紅色代表

校官,左方藍色則代表尉官。此一令旗可能與鄭成功對抗荷蘭軍

有關,故此旗具有驅邪避難的功能。

DSC_0453.JPG

據傳保生大帝(或稱〝大道公〞,為泉洲同安人之守護神)曾顯聖

蘆洲,告之國姓醮之祭拜儀式,因此國姓醮時需恭請保生大帝。而

相傳〝國姓爺〞鄭成功也曾經在湧蓮寺舊廟〝出壇〞,要求祭祀典

禮需隆重盛大。

 DSC_0499.JPG

在國姓蘸燈篙下,會有許多陪祀神,其中又以保生大帝與池府王爺

作為陪祀最為常見。

DSC_0451.JPG

蘆洲保和宮燈篙

DSC_0517.JPG

蘆洲保佑宮燈篙

 

DSC_0448.JPG

 

DSC_0438.JPG

DSC_0426.JPG

農曆十月十四到十六日連續舉行三天法事,湧蓮寺廟前人潮洶湧。

 

蘆洲湧蓮寺主燈

 

蘆洲福安宮燈篙

DSC_0491.JPG

DSC_0480.JPG

大寮口福德宮燈篙

DSC_0145.JPG

DSC_0515.JPG

蘆洲青海宮燈篙

DSC_0512.JPG

 

蘆洲護天宮燈篙

DSC_0218.JPG

蘆洲忠義廟燈篙

 

忠義廟原是五股洲子尾陳姓公廟,主祀池府王爺,是由蘆洲最早

的廟保佑宮分靈過去。

DSC_0237.JPG

蘆洲九芎宮燈篙

DSC_0239.JPG

相傳國姓爺部隊曾於現址埋下火砲,並植九芎樹為記。

相傳九芎樹在最茂盛時,樹身足以兩人合抱,最後因年久蟲蛀及

風雨摧殘而三度傾倒,目前的第4代神木,終年常綠,家中小孩患

猴損(夜晚不睡啼哭)之症的信眾,多以紅布繫於枝頭,祈求孩童

平安無事,成為九芎公廟的另一奇景。

 

「開臺聖王」功績揚名北台灣

 

鄭成功乳名福松、原名森,祖籍福建泉州石井津(原福建省晉江

縣安平鎮)。明隆武元年(1645年)唐王賜姓朱,改名成功,此為

「國姓爺」之由來;明永曆九年(西元 1655年)永曆帝封為「延平

郡王」,故台灣民間多以此封號稱之。

明末清初,清政權草創建立以後,各種反清復明的政治勢力經過

反覆的殺伐與征戰,其中以鄭成功的抗清最為激烈。清政權直到

康熙二十年(1681)平定三藩之亂、康熙二十二年(1683)鄭克塽

歸降,才算最後鞏固下來。然其時大局雖定,反清復明已無法逆轉

,但幾十年間血與火的歷史,仍縈繞在當時漢人心頭,驅之不去。

鄭成功收復台灣之後,僅僅經過十三個月又七日,便於三十九歲

英年早逝,當時對於鄭成功歷史評價與其當時的歷史人物的評說

,議論紛紜。然而大家公認鄭氏之歷史地位,乃在臺灣之收復與

開辟,台灣人民並不以成敗論英雄,而視為「義死」而奉之為神。

 

然根據史料記載,鄭成功在台灣時間僅只一年,本人也並未涉足北

台灣,但他的部將宗族是否曾經營北台灣,則是史載不清頗多爭議。

但民間因為感念鄭氏一族開台之功,國姓爺鄭成功和臺灣民間的關

係遠遠超過中國歷史上任何一位聖王、英雄與豪傑,因此有著諸多

傳說及軼聞以口耳相傳的方式,在民間社會流傳。

 

鄭成功雖未涉足蘆洲,卻在當地發展出「鄭成功信仰」的醮典儀式

「國姓醮」,並持續傳承近兩百年,其中國姓爺顯靈助陣傳說乃是

重要的關鍵所在。出生於泉州的國姓爺顯靈退敵保護「蘆洲泉州庄」。

因此蘆洲地區的「鄭成功信仰」,顯然地是將鄭成功視為「祖籍神」

來崇祀。如同蘆洲最早的角頭廟宇「保佑宮」,供奉原鄉的守護神

「池府王爺」,為蘆洲陳姓先民由祖籍地-福建泉州府同安縣奉迎而來。

DSC_0170.JPG

蘆洲最早的角頭廟宇「保佑宮」,目前仍保有清同治年間香爐,頗

具歷史價值。

又如同蘆洲「保和宮」,主祀保生大帝亦稱大道公,為李氏族人由

唐山祖籍泉州兌山的地方守護神分香而來。蘆洲「懋德宮」主祀

泉州府「祖籍神」延平郡王,因此被視為是泉州人的角頭廟宇。

 

懋德宮 感念神威鎮亂而建

DSC_0341.JPG

由於國姓爺的庇祐,蘆洲地方人士在日大正 8 年(1919),於湧蓮

後殿著手興建懋德宮永祀國姓爺。

懋德宮有對神將,甘輝將軍與萬禮將軍同為鄭成功廟宇常見的陪祀

將軍,是蘆洲的八大名將(韋馱、伽藍、善財、龍女、七爺與八爺、

甘輝與萬禮),百年前由唐山師傅雕刻而成,頗具歷史價值。

 

崇明伯 甘輝將軍

DSC_9644.JPG

在鄭成功抗清復明之偉烈史事中,其藩前轄下延平郡王轄下之人物

,中提督甘輝無疑是得力的大將之一。甘輝是福建漳州府海澄縣人,

身材五短,猛猛絕倫,永曆元年(清順治四年,公元1647年)來附成

功為步伍之鎮將,以屢著戰功,累陞至中提督,晉封崇明伯。永曆

13年(清順治16年,公元1659年)成功揮軍北征,大軍迫近金陵,竟告

挫敗,甘輝與萬禮被執,寧死不降,同告就義。清光緒元年(公元

1875年)奉旨勒建專祠,祀延平郡王,並塑甘將軍立像,配祀在左旁。

 

建安伯 萬禮將軍

DSC_9646.JPG

在延平郡王轄下之人物,後提督萬禮也是得力大將之一。萬禮是

本姓張名要。福建漳州府平和縣小溪人,明崇禎年間,鄉紳肆虐,

百姓苦之。眾謀結同心,以萬為姓,推要為首,時率眾統據一方,

永曆4年(公元1650年)五月,從施郎(降清後改名琅)之招,領眾數千

來歸成功,歷經戰陣,屢建大功,累陞至後提督,晉封建安伯。

永曆13年,以親軍後提督,從征至金陵時,師敗被擄,不降,與

甘輝同告就義。清光緒元年(公元1875年)奉旨勒建專祠,祀延平

郡王,並塑萬將軍立像,配祀在右旁。

 

由於蘆洲開發甚早文風鼎盛,早期各姓先民都供奉有其守護神,

於農暇之餘也組織子弟成立軒社敬神並自娛,所以蘆洲地雖小但

廟多神將也多。

 

懋德宮所屬的北管軒社─「樂樂樂」社,成立於日明治 37 年(1904),

至今已經超過百年歷史,為蘆洲地區最古老的北管軒社。

「樂樂樂」中,第一字「樂」的發音為「ㄧㄠ ˋ」,「喜歡愛好」

之意;第二字「樂」,音「ㄩㄝ ˋ」,是「音樂」的意思;第三

字「樂」,音「ㄌㄜ ˋ」,字意為「快樂」。「樂樂樂」三字合

意為「一個人如果愛好或喜歡音樂,這個人就會快樂」,從此將

平和社改名為「樂樂樂」北管樂社,一直沿用至今。

 

「樂樂樂軒社」是懋德宮延平郡王的駕前軒社,所裝置的神將全

為延平郡王之部將,計有張萬禮將軍、甘輝將軍、楊忠將軍、

江勝將軍、林勇將軍、王受將軍。

 

蘆洲除了懋德宮主祀延平郡王外,同樣的九芎宮也是主祀延平郡王。

忠樂軒附屬於九芎宮與懋德宮

 

忠樂軒主神:國姓爺延平郡王
神將共有6尊分別為圓文將軍,陳典將軍,陳豹將軍,陳溪奇

將軍,哪咋太子,二郎神君。

平常時中壇元帥及二郎神君供奉於保和宮,
圓文將軍 陳典將軍 陳豹將軍 陳溪奇將軍 則供奉於湧蓮寺。

 

五虎將中的甘輝、萬禮,在光緒元年(1875年)沈葆楨奉旨創

建的「延平郡王祠」,其中崇明伯甘煇、建安伯張萬禮塑像

陪祀左右,一般人比較熟悉外,其他諸位大將一般史書甚少

著墨,僅有在東西兩廡裡分別祭祀明朝末年海疆諸臣及殉難

諸將,還有鄭成功殉難世子,共祀100人當中,副將楊忠、

右提督後鎮王受、戎旗鎮林勝名列其中,其他如陳溪奇將軍、

圓文將軍、陳典將軍、陳豹將軍,一般正史很少提及。

 

我在網路上僅搜尋到《臺灣外誌》這一部歷史小說。 

康熙年間,民間流傳一部歷史小說,《臺灣外誌》,此書以

明清鼎革之際復雜鬥爭為背景,起自天啟元年(1621)鄭芝

龍稱雄閩海,迄於康熙三十二年(1683)鄭克塽納款歸降,

詳敘六十三年間鄭氏四代抗衡清兵、開發臺灣的事跡,於材

料之剪裁,頗費斟酌。

其中有一卷《五虎鬧南京》,敍述延平王鄭成功麾下的五位

大將「翻江虎」甘輝、「飛山虎」陳魁奇、「巡夜虎」萬禮、

「鑽地虎」陳豹、「穿石虎」陳典協助鄭成功北伐抗清,

最後同於南京戰敗的經過。

DSC_8983.JPG

另外,台灣早期的鄭國姓開臺灣歌裡,也有敘說五虎將的典故。

來開臺灣鄭國姓,漢人不降伊滿清,抗拒全師十三省,建設澎湖

先屯兵。


國姓少年健身勇,將官逐個真盡忠,身邊伊有五虎將,甘輝萬禮

佮施琅。


五虎逐個盡忠義,林四許昌陳魁奇,陳豹陳典不驚死,清兵逐個

都驚伊。

DSC_8992.JPG

DSC_8943.JPG

圓文將軍:傳說為延平郡王身邊之傳令官,在右手持軍令旗,

頭戴王侯帽,為位階十分之高將領。

DSC_8994.JPG

陳典將軍:傳說為延平郡王之貼身侍衛。忠樂軒陳典將軍

為王稻瑞大師所做。

DSC_8971.JPG

DSC_9022.JPG

陳豹將軍:傳說為延平郡王之貼身護衛。深咖啡色高額豎眉

落鰓鬍,威風凜凜,據說是忠樂軒神將中最具有特色之神將。

DSC_8970.JPG

陳溪奇將軍:白臉、長鬚、鳳眼、面貌斯文,傳說為延平郡王

身邊之軍師,手持延平郡王之配劍,掌有生殺大權。

 

近幾週來,我一直沈迷於蘆洲神將文化與歷史當中,在諸多神將

當中,如封神演義中的人物,想當然耳熟能詳,但始終不曾追究

其正史上的記載。上月在三民高中,看到國姓爺諸將,引起我對

神將人物的好奇,想一探鄭氏諸將的歷史源由,但是窮極就裡,

所得實在有限,傳說中的英雄、神話人物,終究與歷史記載

有很大的差異。

DSC_9043.JPG

後來,恍然大悟,唯神道浩翰,實難為凡人所窺知。

 

傳說中的鄭成功兼備了悲劇英雄、將相英雄、以及文化英雄的

各種特徵,與史實上的鄭成功是有所不同的。傳說中的鄭氏諸

將更與歷史記載出入更大。但是,傳說中跨大渲染的內容,則

更是表達鄭成功開台功業之深以及庶民對其信仰之篤。「因為

它通俗,所以本色自然,樸實無華;因為它流行民間,所以

品類繁多、體用廣大;因為它出庶民之手,所以任性而發,

最多真聲,最能沁人肺腑。」

                                

       

arrow
arrow

    mat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