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全台首學』台南市孔廟行春

2011/02/20 20:44

 

1000204辛卯年大年初二台南市孔廟行春

 

 

明永曆廿年(1666年),鄭經採用諮議參軍陳永華之議,在台南創設

興建「先師聖廟」,是全台首座孔廟的前身。

台南市孔廟殿上屋架所懸歷代皇帝、元首的提匾極其珍貴,其中最有名者為

康熙皇帝所賜之「萬世師表」。

 

 

清康熙廿三年(1684年),巡台道廈周昌,台灣知府蔣毓英奏准整修

廟堂,改名為「先師廟」,懸康熙御書「萬世師表」聖匾於正殿中。

康熙24年,置台灣府學,成為清代最高的官辦學府,故有『全台首學』

之稱。

 

 

這座全台首座孔廟,歷經清代、日治、光復後數次的修葺,現今主體為

民國66年整建完成,民國72年,公佈為國家一級古蹟。

孔廟廟門以一「全臺首學」的金字橫匾做為登堂之階,雄渾醒目之筆力,

益增莊嚴肅穆。

在大門左側立有一塊下馬碑,以滿漢文並刻「文武官員軍民人等

至此下馬」十二字,以示對萬世師表之尊崇。

 

大成殿內張懸在樑架間的14個從清初至今的歷任元首賜匾,包括

「萬世師表」(康熙23年)、「生民未有」(雍正5年)、「與天地參」

(乾隆2年)、「聖集大成」(嘉慶4年)、「聖協時中」(道光元年)、

「德齊幬載」(咸豐元年)、「聖神天縱」(同治元年)、「斯文在茲」

(光緒元年)、「有教無類」 (民國39年─蔣中正)、「萬世師表」

(民國67年 嚴總統)、「道貫古今」(民國69年─蔣統經國)、

「德配天地」(民國78年─李登輝) 與陳水扁、馬英九等歷屆總統賜匾。

 

 

台南市孔廟殿樑有多方前清諸帝的欽賜御匾,及蔣中正、

李登輝歷屆元首的提匾,備極尊榮。

 

台南市孔廟廟堂文物眾多,殿宇恢宏,為全台文廟之宗。若要深入

了解孔廟,若無經驗豐富的解說員講解,或者事先做好功課,僅只是

走馬看花,也僅能感慨孔廟如『萬仞宮牆』,難以窺『廟堂之美』。

 

辛卯年大年初二,南台灣的天氣非常晴朗,在湛藍的天空下,我帶著

家人生平第一次造訪素有『全台首學』之稱的台南孔廟。

 

進入孔子廟之前,我們先來到忠義國小校園,欣賞一棟市定古蹟--

台南武德殿。台南武德殿是日治時期規模最大的武德殿,為州廳級的

武德殿,建於昭和十一年(1936年),是日本宣揚傳統武道的場所,

目前為忠義國小禮堂,並做為訓練劍道之用。

 

 

台南武德殿屋脊上尾部翹卷的鴟尾吻,在湛藍的天空襯托下,格外亮眼。

 

 

 

武德殿整體建築由基座、屋身、屋頂三個部分構成,主入口為唐破風

軒亭(設置在入口上方的弧狀屋頂),搭配上方的龜甲形懸魚,居高臨下

,更顯氣勢 逼人。

 

 

從台南武德殿看孔子廟,明、清時代的傳統建築與日治的西式建築

同時並存,為台南府城最鮮明的意象。

 

 

今日府城走春之旅第一站,走進面向武德殿的孔廟西邊側門--大成坊。

 

孔廟庭園中百年老榕與泮池,是臺南市民的最佳休憩場所。

 

 

泮池意即「泮宮之池」,是位於大成門正前方的半月形水池。

 

 

現今台南市孔廟依循「左學右廟」之制,前殿後閣的三合院、三進

兩廂格局。廟前東西分設有禮門與義路,大成門為入口,在東側立

有泮宮坊,南有泮池。

孔廟庭園中老樹參天,綠意襯托紅瓦、朱牆建築,頗具典雅之美。

 

 

走進大成坊,穿過百年榕樹,映入眼簾的便是大成門。

 

 

右廟的第一進為柱廊式的大成門,又稱戢門,兩側為節孝、孝子祠

與名宦、鄉賢祠。

 

 

大成門是孔廟建築中,裝飾最為華麗,不管是窗櫺、斗栱、獅座、

吊筒、雀替、員光等木作,十分細緻值得細覽,可惜時間有限,

無法仔細瀏覽。

 

 

大成門與兩邊祠堂的內外共有九方重修古碑,記述歷次修建孔廟

工程之規模與過程,是相當珍貴的史料,而碑面精美的雕刻也極

富藝術價值。

 

 

康熙54年2月  陳璸(臺灣廈門道)所撰的「重修臺灣孔子廟碑 」

 

 

臺南孔廟文物之多,全臺首屈一指,珍藏清代石碑多達24方,

分散豎立於建築物內外及庭園中。

 

 

第二進是獨立式殿堂帶露台的大成殿,也是整座建築的主體,殿內

主祀大成至聖先師孔子牌位,採用莊嚴肅穆的歇山重檐式屋頂。

大成殿無柱子及迴廊,而以伸出厚牆的挑樑插拱支撐,結構特殊

堪稱中國古建築的另一代表。

 

臺南市孔廟的「御路」,格局為全台之冠,龍頭兩旁刻以棋琴書畫,

由正面來看,無法拍出整個格局,只好由側面來拍。

 

 

 

孔廟大成殿特有的裝飾,通天筒(藏經筒)。

 




 

這也是孔廟大成殿特有的裝飾,垂脊上成列的鳥型泥塑代表著一種

惡鳥「鴟鶚」,出自詩經魯頌的典故:「翩彼飛鶚,集於泮林,

食我桑椹,懷我好音。」意指聖人有教無類,既使是惡鳥,

也會感化來歸。 

 

 

 

大成殿位於台基之上,平台前後圍以腰牆,角落上立小獅各具姿態,

古樸可愛,角落下為螭首,實為排水之用。

 

 

大成殿兩側前為東、西廡,後為禮器及樂器庫。

東、西廡是大成殿左右的兩列廂房,內部沿著牆壁供奉著歷代先賢先儒

的牌位。東廡有董仲舒、韓愈、范仲淹等80位,西廡則包括諸葛亮、司馬光

、歐陽修等79位。

 

 

第三進為崇聖祠,左右與兩廂連接,其旁分別是典籍與以成書院。

 

 

崇聖祠位於大成殿的正後方。今在神龕側壁,還鑲立著一塊花崗石雕

的「雍正間諭封孔子五代王爵碑」,是相當珍貴的歷史證物。

 

 

文廟左側與名宦祠相連的是入德之門,便是古樸典雅、花木扶疏的帶單

開間抱廈的明倫堂。

 

 

進入明倫堂,中央有隔屏,上懸乾隆十五年(一七五○年)巡察台灣

御史楊開鼎所題之「明倫堂」匾。

 

 

隔屏本身則有仿元代書畫家趙孟頫所書之「大學之道」篇。

 

 

兩側牆壁則有仿朱熹手書忠孝節義四個大字。

 

 

堂內正牆陳列數通古碑,包括﹕刻著昔日校規條文的「臥碑」、

呈現出清代府學規模的「府學建築圖碑」等。

 

 

明倫堂中的「台灣府學全圖」碑更忠實的紀錄了清乾隆四十二年

(1777年)孔廟的建築格局。

 

 

其中「臥碑」刻的是昔日學校之校規條文。

 

 

文昌閣是清康熙年間,巡道陳璸依福州府學奎光閣體式所修建,奉祀

文昌帝君,並做為台灣府學的藏書之所。文昌閣高三層,形制相當特殊

,從圓形的基座往上,第1層為方形,第2層為圓形,第3層為八角形。

在清代與赤嵌樓同為府城最高的樓房,亦是知名的攬勝之處。

民國六十八年(1979年)文昌閣斜傾無法再修,台南市政府以重建

原地,始成今貌。

 

我們在孔廟逛了兩個多小時後,步出東大成坊,跨越南門路來到對面

的「泮宮坊」。

泮宮石坊是乾隆四十二年(西元一七七七年)臺灣知府蔣元樞所建,

當初是因為在孔廟的東北方建有高塔(文昌閣),遂決定在其東南方

再建一座石坊,「以壯規制」。

泮宮石坊共有八隻夾柱石獅,年代久遠,造形樸拙有趣。

今天是大年初二,泮宮坊內的府中街改為行人徒步區,整個街道遊客

如織、熙來攘往,年味十足。

其中有幾家人氣頗旺的小吃,看大家都在排隊,我們也跟著排隊

,嚐一嚐此地的小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t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