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江國家公園]竹筏港綠色隧道,四草湖

2011/05/08 13:39

 

1000404台江印象之旅(二)竹筏港綠色隧道,四草湖

 

 

台江四草湖

台江擁有原生的五梨跤、欖李與海茄苳三種主要紅樹林,主要分布在

四草湖區域(鹽水溪、嘉南大排、運鹽古運河,與竹筏港。

台江四草湖的蚵田。

 

 

四草位於台南市安南區,北起鹿耳門溪,南臨鹽水溪,為昔日台江

口岸北汕尾島南端,原為台江內海,後因淤積成海埔新生地,經

先民開闢鹽田、魚塭,挖掘潮溝,在此形成了豐饒的濕地生態環境。

四草湖眺望四草大橋,橋另一頭就是一望無際的台灣海峽。

 

 

四草知名度雖不高,境內卻擁有豐富的自然生態和人文寶藏。

除了有300多年前鄭成功與荷蘭人的對戰遺跡與二級古蹟

「鎮海城砲臺」,更擁有珍貴的的紅樹林保護區。

 

 

300多年前鄭荷在北汕尾島血戰,從此改變了台灣歷史。北汕尾

島也因此役而成為名垂史冊的古戰場。

 

 

明永曆15年(1661年),鄭成功發兵攻台,四百多條戎克船的盛大

船隊趁著大潮渡過了鹿耳門水道,懸殊的兵力逼得荷蘭人退守

熱蘭遮城,一場驚天動地的炮戰為時七個月的圍城站寫下台灣

歷史新頁,一六六二年,荷蘭人退出了台灣。

 

 

 

廣裘的紅樹林,孕育著數量龐大的濕地生物,同時也是東亞候鳥

冬季過境、度冬的停憩站,每年吸引大量的雁鴨、鷸((行鳥))

科的候鳥在此渡冬。

 

 

四草有許多觀光景點,首推四草大眾廟。廟旁的四草砲台和鎮海

城垣、抹香鯨陳列館、紅樹林隧道(竹筏港)、四草湖等等,兼具

人文觀光與生態旅遊,值得專程造訪。

 

 

 

竹筏港綠色隧道

 

 

四草最著名的觀光景點在大眾廟東側的竹筏港排水道,當地人稱

「水上綠色隧道」為袖珍版亞馬遜河,沿著河道可觀賞紅樹林、

水鳥、招潮蟹等自然生態。

 

 

大眾廟後方的紅樹林保護區,搭乘膠筏,沿岸可欣賞「台灣最古老

紅樹林家族」(五梨跤、水筆仔、欖李、海茄苳)所構成水上隧道

及土沉香、臺灣海桐...等多種伴生植物,同時又可觀察荷蘭海堡

遺跡、本地留鳥、招潮蟹、彈塗魚、竹筏港釐金局等,可說是絕佳

的親子同遊的好去處。

 

 

竹筏港綠色隧道

 

 

 

 

綠色隧道的起點在大眾廟旁竹筏港,目前由大眾廟和紅樹林保護

協會共同經營管理。

我們在大眾廟旁竹筏港碼頭搭乘竹筏,根據竹筏解說員說明:這條

竹筏港溪原長約數十公里,如今只剩1公里不到,日據時期,四草

鹽田就是利用紅樹林來保護鹽田,如今河道兩旁植物大多是自然

生長而成的。

 

百年老海茄苳樹

 

使君子科的欖李,相當耐鹽,黃色的樹葉表示內部吸飽了鹽份。

 

樹形高大的紅海欖(五梨跤)、海茄苳和欖李同時混生在水道邊

 

位於水道旁的紅樹林,有海茄苳,耐鹽的欖李、與五梨跤,還有

移植自台灣北部的水筆仔。

進入「綠色隧道」後,大家不禁發出驚嘆聲,深深被眼前的一片

蓊鬱的綠蔭所吸引。

 

河道兩旁百年的海茄苳,株株枝梗猷勁綠葉臂張,向中相拱成

蔭涼的隧道,沁人的綠意,盡收眼底,深入心裡。

 

 

 

在參天綠葉間傾瀉而下的陽光,讓人有如置身森林般的愜意、自在。

 

 

可惜此段綠色隧道不長,不久就來到河道終點。

 

 

全長約八百公尺的水道,從竹筏港碼頭到終點,大約15分鐘的航程。

航行到「釐金局」遺址,就準備掉頭返航。

 

「釐金局」為進出竹筏港的收費站。釐金徵收仟分之一,即一釐

,固有釐金之名。清廷曾設釐金局位竹筏港南端以收取釐金,

是台江晚期商業活動中,貨物的轉售據點,目前為一水道閘與漁塭。

 

 

今天我們來到「釐金局」,雖沒有被徵收釐金,但是得在竹筏港繳

交乘船費用。

 

開放時間:週六,週日早上9:00至下午5:30 。其他時段只接受預約~
乘船費用:
紅樹林隧道 全票150元 半票100元 。來回30分鐘
台江四草湖之旅 全票200元 半票150元 。來回70分鐘
*每位旅客投保兩百萬的保險

 

下船後,我們就沿著河道邊,近距離觀察沿岸的紅樹林。在兩旁

泥灘地上更可清楚地看見招潮蟹、彈塗魚。

 

全身骨碌泥濘、睜著一雙大凸眼跳動覓食的彈塗魚

泥灘地上最容易見到的則是橙紅色的大螯手拼命揮舞、橫身到處躲閃

的弧邊招潮蟹,它們被冠以「紅樹林底下的提琴手」稱謂。

 

海和尚也不少。

 

逛完了「綠色隧道」後,我們來到今日台江映象之旅最後一站

 

 

坐船遊台江四草湖

 

 

我們一坐上船,在這改變台灣歷史的河道上緩緩行駛,聽著船上

生態解說老師述說著台江古老的典故,頓時感受到濃濃的歷史氛圍。

 

 

我剛開始坐在船上,讓鹹鹹地海風輕拂臉上,欣賞這條美麗而寬廣

的歷史之河。當船行經每一沙洲轉彎處,每一個曲折都有不同的

景致與驚奇。

 

沿途經過縱橫交錯的蚵田,不時可見各種鳥類棲息,有些鳥類,

是我這隻「菜鳥」初次見面,更遑論這些鳥兒如何稱呼?

 

隨著深入鹽水溪,所見的生態驚奇也愈多。原本是悠閒地賞景,此時

變得忙碌異常,一方面要捕捉鳥兒的優美身形,一方面忙著請教船

老大眼前所見這些鳥兒的「貴姓大名」。

 

站在船上(方便取景,最後我選擇站在船邊),邊欣賞四草湖生態,

一邊聽這位老師生動的介紹台江的歷史與自然生態,頗感不虛此行。

 

 

溼地的魚蝦、貝類和招潮蟹,常吸引大量的候鳥來此覓食,其中

鷸科、鷗科、鷺科和雁鴨科等較為常見,有時連珍貴的黑面琵鷺

也常在此現身。 

 

 

這位解說老師說:黑面琵鷺有著扁平的鳥嘴,常將鳥嘴放入水裡,左右來回搖擺,尋找獵物,故台語形容黑面琵鷺為:『黑面喇盃』。

 

 

高蹺鴴水鳥

 

大白鷺

 

穿著黃色小雨鞋的白色舞者。頂著龐克頭的「白鷺鷥」,意指已滿

十八歲的成年鳥。

 

 

斜頸尋找水中獵物的大白鷺。為何斜頸呢,如此才不會被水中獵物發現。

 

 

方環頸 

 

 

看著成群「白鷺鷥」迎風站在泥灘上休息時,解說老師如此說明:

鳥兒最是愛惜自己羽毛,迎風而立,如此才不會吹亂羽毛。

同時,若拉屎時也不會被風弄髒屁股。聽著如此生動的生態解說

,不禁完爾。

 

 

先民發明捕撈魚蝦的『吊罾』,至今仍廣泛使用著。而後面的

小房子又稱為「探更寮」(就是指「守夜用的地方」),又因其

外形乍看下像「桶子」,又有「桶間寮」之稱。

 

 

有些地方,光是靠書本上所說的,仍不足夠,一定要親身走讀

才能激發對土地與生態的關懷。此次旅行,走過鄭成功紀念公園

、四草大眾廟、四草砲台、竹筏港綠色隧道,台江四草湖…大部

分是循著台灣西南部漢人開拓史的遺跡而行。回家之後,慢慢

咀嚼,樂趣無窮。寫完本篇之後,開始想念台江國家公園,

心想,今年一定要再安排台江之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t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